❶ TPM和PM有什么区别
TPM是Total Proctive Maintenance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本意是“全员参与的生产保全”,也翻译为“全员维护”,即通过员工素质与设备效率的提高,使企业的体质得到根本改善,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TPM 起源于50年代的美国,最初称事后保全,经过预防保全、改良保全、保全预防、生产保全的变迁。60年代传到日本,1971年基本形成现在公认的TPM。80年代起,韩国等亚洲国家、美洲国家、欧洲国家相继开始导入TPM活动。90年代,中国一些企业开始推进TPM活动。
PM是英文plan maintain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计划维护,在现代的工业厂常有专人负责计划维护系统,用于设备定期维护。
❷ 设备维修费用都有哪些内容
设备维修费用是指为保持或恢复设备技术性能所支付的费用。
设备维修费用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设备的维护费和修理费两大部分。设备维护费主要是指设备日常保养费用和设备检查、检验费用,而设备修理费是指为恢复设备的性能而进行修理所发生的费用。设备维修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与企业的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流程有关,而且也是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设备维修费用合理使用与控制的目的,是以尽可能低的费用达到规定的生产效率水平,同时也要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而投入过多的维修工作量,因而花费过多的维修费用。最好是花费在设备维修上适当的费用,使因维修延误而造成的损失较低。因此,要衡量维修费用与停工损失两者的均衡关系,即考虑不应由于维修不善而致减少产量和降低质量而造成损失。
一般设备维修费用包括以下五个总的类目。
(1)设备资产追加部分。包括新增、更换或改装设备,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设备的耐用性、生产能力或效率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技术改造项目。
(2)设备修理和维护费用。包括故障修理,日常检查和预防维修,日常的维护、、清洗润滑等。
(3)拆装费用。这类费用包括设备移动安装和拆除老旧设备和废弃设备拆除及清理费用。
(4)公用系统的生产和分配费用。包括蒸气、电力、水和压缩空气等。
(5)杂项费用。其他设备维修的服务工作,例如有些企业的厂房地面和门窗的清扫,运出废弃物和垃圾等费用。此外按财务会计部门规定的科目,也可分为六个项目:设备、备品配件、劳务、外委服务(通过承包商或供应厂商外委的劳务,也可包括设备租赁或工程服务费)、维修部门的管理费、全厂的管理费。
通常设备维修预算主要包括:为保持设备于良好状态运行所需维修费用;为设备维修工作服务,本部门的生产作业和维持费用;以及公用系统费用等三部分。
❸ 预防性维护的什么是PM
所谓PM是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和生产维修(Proctive Maintenance)的英文首字母的略语,在日本设备工程协会的PM用语集上有如下定义。 -是提高设备生产效能的最经济的维修方法。其目的在于从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以致维修的全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在设备的一生之中,设法减低设备本身价值和维修等有关设备使用的一切维修费用,以及由于设备劣化而带来的损失等全部费用,用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作为它的手段,有预防维修,事后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
我国最初引进PM的时候(约在1951年),对于事先防止设备故障的活动,叫做“预防维修”,其后,约在 1954年,自从美国GE社特别强调提高生产效能以来,也就是提倡意味着赚钱维修的生产维修以来,PM就形成含有两种意义的词汇,而今天说PM就只是意味着“生产维修”。关于“预防维修”在日本语中多用预防保全一词。
❹ “设备维护”的英文应该是“equipment maintenance”还是“equipments maintenance”
都行.前一个指一个类的设备,后一个指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不过一般用前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