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最後一個機械人如何

最後一個機械人如何

發布時間:2021-02-22 13:19:37

① 如何製作一個機器人

製作一個聊天機器人很簡單,就是匹配數據,對方輸入文字或者語言,我們版分析語句中的數據權與資料庫數據進行匹配,然後根據我們的程式返回數據。
方法/步驟

1
首先我們得知道實現的思想很簡單,其實就是匹配關鍵詞而已,朋友說「你好」,我說「你也好」這樣。
2
然後我們實現,可以先從最簡單的入手,就是有反映,就像剛出生的baby對外界的反映只會大叫一聲一樣,我們開始可設計個很簡單的,比如,我說什麼,機器的聊天的反映都是「啊?」。
3
然後就是簡單匹配,比如我說「你好」你就說「你也好」,我說「你叫什麼」,你說「我叫機器人」,這樣就有了很固定的對答模式。
4
接著就是聯想聯系,比如我說你好啊,機器可以有多種選擇「你也好啊」、「幹嘛?」、「恩?怎麼了?」等等。
5
接著就是被動學習,可以把大量某一專業方面數據讓機器學習,這些東西可以與專業人士進行交流,解答等。
6
終極機器人就是自主學習成長,機器人可以通過與聊天者聊天數據,進行存儲分析,然後以備與其或者類似者進行智能交流,就好像我們從認識陌生人然後互相了解到成為好朋友一樣,就像我們從baby那時候在父母的幫助下成長,到最後自己學習成長一樣。

② 電影《機械公敵》,隧道追殺中,為何最後一個機器人發現男主手臂是機器合成後放棄追殺

是不是警察趕到了,所以他就投入火海呢, 好久前看的了 當時到沒注意,但是依稀記得這個片段,不到最後壞人是不會讓民眾認為機器會對人類產生威脅或者攻擊人類。

③ 機械專業出身的你現在怎麼樣了

本文介紹了知乎九位機械人的真實經歷及狀態,希望幾位大神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在這里我們也感謝幾位的分享。

主人公:Anti-General

職位:音樂製作人

華東理工過程裝備及控制工程(化工機械)2016年本科畢業,本打算赴美留學繼續研修Mechanical Engineering,主要方向想學Mechanical Design。大三花了大把的精力重修課業,彌補之前落下的GPA,同時還備考著TOEFL/GRE,假期拖家裡的關系進廠實習,慢慢地一切都好轉起來達到了中意學校的「硬體」要求。一切准備就緒,又花了整個暑假看遍眼花繚亂的學校官網,填完無數的表格,完成了7所學校的DIY申請。

但最後申請的7所學校都把我拒了,沒有一個Offer。後來家人找了中介讓我再申一年,說是我文書沒做好,但我拒絕了。

我覺得這是天意,我讓家裡給我兩年時間,讓我做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靠自己的愛好養活自己。做不好要麼繼續申請研究生要麼安排工作。但其實我只用了不到半年就解決了生存問題。只要你能發掘自己的一技之長,並相信自己把它做好的潛力。生存問題永遠不是問題,它大多數時候只不過是那些平平人士怯於放棄自己「穩定」生活的借口。

於是我現在成了一名職業的電子音樂製作人/DJ。是的這樣的生活並不穩定,沒有固定工資,沒有人幫你繳五險一金。可是我的生活無時不刻在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我也在創作著自己都沒法想像的音樂。音樂讓我有了活著的感覺,與之前在大學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著同樣生活完全不同的感覺,每天都有新鮮的信息在沖擊著我的大腦豐富著我經歷的維度。作為非科班出身的我為了做得更好,努力地學習專業的音樂知識,絲毫不覺得勞累疲憊,這種努力學習的感覺與在圖書館備考和工廠里上課實習是截然不同的。

夢想的力量是強大的,到現在我通過演出走遍大半個中國,感受著不同地方的人事物,和一些本可能一輩子也沒機會接觸的人聊天,這樣的經歷是很寶貴的財富,因為人生短暫終將一死,你帶不走任何東西,如果你很厲害你能為這個世界留下些東西,但大多數人都只是經歷一些東西,而本科畢業保守估計你的人生已經去了1/4,越往後時間可能越走越快。

做出了抉擇,畢業之後的我像是換了一種人生,跳進了一個完全本不屬於我的世界,一個與我家庭背景,社會背景都毫無粘連的世界。現在回頭一想,當初的研究生申請,也不就是當下社會的主流想法和生存方式罷了,我現在在親戚長輩的眼中可能依舊是個異類,但人的活法其實有很多種,我只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所以我也註定和他們不同。

接下來未來會怎樣發展怎樣我也不清楚,或許正是因為無法預知所以生活才變得有趣,不管怎樣我會繼續堅持做下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

主人公:郭天真

職位:機械工程博士在讀

其實每個行業都有這樣的問題。

我是因為相對於其他專業,比較喜歡機械。所以試圖改變後兩個制約。博士畢業之後,如果選擇企業,那麼起薪還是相對能接受的,而發展瓶頸的問題至少掃清了學歷的硬杠杠。其他的就是自己比較能控制的部分了。

我認為,現在高校的機械教育,特別是本科教育,相對來說缺少了實踐環節。我不是說高校都應該像技校或者培訓班一樣,但是也應該加強實踐。

我從不勸人轉行,也不勸人留下。我只教人去控制自己能控制的部分。根據外部條件的變化,控制可控變數,實現目標。

有人說轉CS,我也會說,拿出學編程的決心,把有限元和制圖練熟了一樣找好工作。我敢放言,絕大多數本科機械學生都沒有完整的畫過一個(課程要求之外的)相對復雜的機械繫統。我也是本科過來的,四年裡三張裝配圖就能畢業(機械制圖課一張,課程設計一張,畢業設計一張),而且東西也都不復雜,齒輪泵,減速器什麼的。就這也畫不明白。有限元就更不說了,當年我們老師只要求做了個懸臂梁的分析。

既然是大一,很多事情還是有時間去控制的,我就這樣跟你說,你想學東西,總是有辦法的,千萬別給自己找借口?什麼沒有圖紙可以仿照著畫,沒有模型可以去分析?你有老師啊,他們有啊!

不說了,就是這樣。

(畫圖到底重要不?其實大多數本科的水平屬於沒有水平?零件三維建模不等於畫三維形狀,裝配圖也不等於把零件拼起來,相互的約束關系要理解並且建模的時候要貫徹)

主人公:專業課

職位:機械工程師

2012年懷揣希望進入西部某985機械學院。本科時學學工圖,建建模型,建模拿過某設計大賽的國獎,感覺自己可牛了。等到大三要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會的這點東西真的不夠看,甚至隨便別人培訓幾個月solidworks和機械加工都可以拿到比自己高的薪水,而那些只學到皮毛的專業知識,沒有時間的積淀和實踐的印證根本無法體現優勢。

那種努力學習了,奮鬥了,付出了,但卻沒有足夠多的回報和收獲的心情自然是絕望的,消沉了一段時間,仔細想了想個人的優勢和機械行業的發展趨勢,如果說傳統機械,那一定是夕陽產業,但是對於機械行業,我只想說,絕對不是夕陽產業!

你在設計一個結構的時候如何檢測它的可靠性,憑經驗么?憑的是計算,是分析,各種曲柄,轉軸能帶動多少的力和彎矩,扭矩,這憑的是經驗么?憑的也是計算分析。現在是計算機時代了,同學們,不會用matlab,不會解矩陣,不會算模態,不會有限元離散,拿什麼去當機械工程師,我們是新一代的機械人,學科交叉才是未來趨勢。(如果言語或者語氣造成某些知友的不適,我表示抱歉)

要想拿到高薪,註定要有高門檻,要為人所不能為,本科好好學習高等數學,微機原理,機械製造等等專業課,學了c,java不一定是碼農,學了微分偏導,不一定非要走數學方向,學了工程制圖,不一定以後就畫一輩子圖。3D列印,流體機械,振動雜訊,微納製造,機械電子等等都是機械的方向啊,何必這么局限呢,朋友們。那些專業基礎知識都只是我們實現高薪機械工程師的有效方法和工具啊。

我也是想清楚了這些之後,決定考研深造,既然荒廢了三年,那就再用三年彌補,考研的過程就當復習了一遍本科的專業課。當然,教研室師兄們的工資也證明了我的想法,有更高專業能力,有更強數學機械計算機功底的師兄就能找到更高薪的工作,剛畢業月均1w+的工資我想於我而言是不錯的(雖然比不上許多知乎大神們的月均水平)。現在的自己也正在努力學習中,相信自己的決定。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別太質疑這個行業,多質疑質疑自己,機械絕不是夕陽產業。

主人公:王先生

職位:機械設計

答主本+碩都是機械專業。

畢業以後答主一直從事設計工作(也就是畫圖)。

就題主可能想知道的方面開說說。

1.就業。機械專業(無論學校怎麼樣,985,211或雙非,專科)就業很容易,但,眾所周知,起薪低,漲薪慢(個人見解,原因主要有「機械產品做出來以後,通俗易懂,很多人一看,覺得沒什麼難的;機械行業很不容易培養出高出普通工程師一大截的人(有非常聰明的頭腦在機械行業體現的也不是很明顯);行業利潤率低;就業環境因素。」)。機械行業大部分企業人員思想僵化,企業文化傳統。除了特別牛的,大部分企業利潤率低,產品附加值不太高。

2.發展。機械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選擇的崗位挺多。設計,工藝,采購,質量,設備管理,設備規劃,銷售,技術支持等。在製造業企業(尤其是國企),很多職能部門(安全,運行,設備部)內部招聘也想在技術部門或者從懂技術的人中選(一般會有職級的提升)。另外,技術轉各類管理崗位都比較常見(反之則不容易)。

3.關於專業技術本身。其實機械只能算一個大行業,下面還要分很多行業(這一點,可能其它很多行業也類似)。對於純技術崗位來說,各小行業之間並不是那麼相通,因為除了機械相關知識以外還涉及到很多其它知識。比如,做開采設備,還需要知道各種礦物和岩土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所以,做半輩子採煤機,想做洗衣機,幾乎是一竅不通(想想,很多高校裡面的機械專業可以分成農業機械專業、化工機械專業等,而軟體專業好像沒有類似於工廠軟體工程、辦公軟體工程專業的區分)。機械行業技術人員越老越吃香,只的也是自始至終從事類似產品的技術人員。

4.建議。對於在校大學生,從就業後有競爭力的出發點考慮,如果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目標,我建議抓緊時間在以下幾方面有選擇性充電。a,多學控制知識;b,英語口語(技術方面交流);c,演講及解說技巧;d.選一種三維軟體學精;e.多了解行業大知識(前景,行業強者,各企業強項等)。總之,在機械專業本身以外某方面學精。

5.干貨(給大學生)。機械純技術崗位本科入職工資2000-4000;一直在純技術崗位工作5年的,工資4000-10000;10年的4000-20000;20年的4000-20000;30年的4000-20000。(北方【不含北京】是南方的2/3)。以上干貨僅供參考。

主人公:北方小生

職位:機械設計

謝謝邀請!入行不到一年,本人是16年一211高校研究生,說實話,配不上機械工程師這一稱號。現講一下本人的經歷與想法。

高考後,本想報自己喜歡的數學類或者化學類專業,可是鑒於找工作的壓力以及當時毛都不懂,聽信一前輩建議,報考了機械,車輛,農機,土木等工科專業,當時想畢業好找工作,最後覺得很幸運被車輛錄取。現在看來,此乃人生一大失誤,沒有學我喜愛的專業。

之後大學四年,學習工程制圖,汽車原理,課程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等專業課,無疑成為我的噩夢,我人生的痛。但造化弄人,有了保研資格,當時就想著在學校再混幾年,於是保研機械類專業,此乃第二大失誤。失誤不是指讀研究生,而指我應該考985車輛工程研究生,那樣出路會多不少,至少會比我現在的工作好。

之後,找工作去了一車企,當時也是沒辦法。本人家庭條件不好,但家人從來不給壓力,還以我為驕傲,導致我養成現在安於現狀,唯唯諾諾,舉棋不定,謹小慎微這些性格。我現在後悔甚至痛恨自己,為什麼失去了高中時的熱情,失去了那時的拼搏,導致現在干什麼都覺得自己不行。

進入工作崗位,車間實習8個月,忙時連續加班一到兩個月,周末不休息,晚上加到9:30,這樣也就到手6k多,當時天天累的像狗一樣,而且這邊南方車間很熱,我一北方人很難以入睡,可是也堅持下了來。

現在進入技術中心做新能源方面,可是來了兩個月,我基本除了熟悉熟悉二維三維畫圖軟體,沒學會什麼,天天無事可干,閑的蛋疼,一周六天,不用加班,一個月到手5.5k左右。室主任以後讓我做訂單,電池布置,成天弄CAD圖紙,以後想想都煩。

說實話,不喜歡這一行業,昨天有轉行IT的想法,今天否掉,自己不適合,有了搞副業的想法,這么善變的我,明天還不知道要干什麼?

以上,就是我上學到入行的一點點經歷,希望給想入行的人一些參考。眼看又要下班了

主人公:Jerry

職位:非標設計工程師

我也答一下,12年畢業,實習在一個破落的汽車產業為主的城市,4線有可能都算不上。剛進去做學徒,學數控銑,可能當時自己興趣也不大,整天跟著師傅混日子,過了半年感覺什麼都沒學到,工資一個月900。畢業後直接裸辭去了深圳找了2個月工作沒找到合適的,當時自己就想著一定要找和專業對口的工作:機械設計,結果沒有一家公司肯提供機會。最後無奈之下去了一家小型自動化公司做裝配工,月薪1800,兩個月後辭職,又找了一家做傳統的機械廠,台資企業。做技術員,底薪3500加班另算,干到年底回家就辭職了。工作太閑,根本就沒學到東西。13年春節後直接奔上海,還是找設計的工作,半個月人才市場和網申效果都不大好。崑山的同學勸我去崑山試下,當時自己連崑山在哪個方向都不知道,以為離上海很遠,只知道是江蘇的。去崑山和他一起找工作,他和我一個專業,想做機械方面的銷售,而我還是執意要做設計。於是又是白天跑人才市場投簡歷,晚上到網吧投簡歷,期間面試幾個招機械設計的,結果去面試的都是很多老鳥,於是不用說直接被幹掉了。到差不多失望的時候,終於有一家小的自動化公司讓我過去面試,面試的結果挺滿意,工資2500轉正3000,在這家公司呆滿了一年,基本算是入門了,從方案報價設計到加工工藝再到組裝和調試一個項目下來,全部了解了。14年5月跳槽,此時再去投簡歷,基本屬於公司任你選,開的薪資基本都是4500以上。去面試時人家問的不再是你做過的事情,更多的問你對這個行業的想法自己自身想法。到現在的這家公司,底薪其實不是很多,但是年終獎4個月加項目獎都是2W+,年薪已經是輕松過10W。剛來這家公司,公司還在臨時辦公室辦公,公司規模也只是目前的三分之一。其實當時完全被面試官和技術經濟忽悠著就過來了,他說公司有機械工程師80人,當時沒見過這么大的場面,然後就感覺進去可以學很多東西就進去了。到現在雖然還是項目組里經驗最弱的,可項目組的成員都是平等對待,獎金方面比那些月薪過萬的老鳥也差的不多。平時工作時和項目組成員合作的很愉快,都是互相幫忙,周末項目上有事情他們在家有事去不了的我主動過去解決問題。出差我也是主動去,他們都是有家有小孩的,不像我單身一個,所以出差的事情我去的比較多。14年出差鄭州6個月,15年出差上海和鄭州一起也有4個月左右,16年目前為止出差3個月。公司現在的規模在崑山可以算上老大的位置,雖然我在這一行經驗還欠缺,現在對找工作基本也沒什麼擔心,工資的話基本開9000也是順理成章。

我想說的是做設計這一行確實是辛苦,遠不是加加班這么回事。有時候項目急的話連續好幾天都是撲在上面,不要想什麼雙休日。剛畢業的時候我也想著找5天八小時的設計工作,現在基本是周六全年無休國假也更是必須加班。偶爾周末車間有問題一個電話就必須趕過去。可現在的心態真的很好,公司的工作氛圍也很好,周六上班都習慣了沒有任何的抱怨,有事就請假調休。基本算是和這家公司一步步成長起來的,看到公司目前的成績其實也是挺自豪的。

想起在深圳摸爬滾打的半年,現在感覺當時那些不怎麼光彩的經歷其實就是自己人生歷程的伏筆,如果不是去了那麼多的行業見識到的各種各樣的設備,也沒有後來的機會進入到這個行業。

也感謝自己從當年剛畢業時的那個羞澀小年輕,吃不了苦怕加班怕領導訓話,到如今成長起來了,不管多大的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做機械這一行的都努力吧,雖然這一行辛苦也不光鮮,可能剛開始的幾年連自己都養不活。但我相信你真的有毅力堅持下去,後面的路沒那麼難走。

順便說一下,我們項目組的成員其實學歷都不怎麼高,就一個是本科畢業,我是大專畢業,項目組長中專畢業。他們三人都是車房都有了,我可能慢了點,年底也要買自己的第一輛車,明年打算買房了。自動化行業對學歷要求還真是很寬松的,只要你有經驗,工資只會跟你的經驗掛鉤。

最自豪的是,在我的引導下把公司干組裝的攛掇著去了別的公司干機械設計。自動化行業學好solidworks,設計經驗只有靠自己在做項目時去積累了,積累經驗的時間很長。所以大家一起努力吧,希望這個行業越來越好。

作者:qg Yang

崗位:機械工程師

首先說說自己,前一年半央企,年薪5w,大家天天上網玩游戲,然後覺得沒意思就出來了(第三年居然分房了。。)

第二家進創業公司大坑,年薪7w左右,什麼都干,也是一年半多,做到主管,公司快搞不下去了,果斷走(走之前老闆說給漲1.5k,我沒想法)

現在這家公司月薪8k,15薪;

幹了3年多,比不得大牛,但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上去;

然後機械就是你什麼都要會,幾個方向比較好,汽車及相關行業、小型自動化設備(就是列印機那種差不多的)、電子產品及模塊化產品——這些共同特點是利潤還可以

然後機械你什麼都要會,基本的機加件、鈑金件、塑膠件、鑄件,這是基本的,然後延伸,電機控制、氣液傳動、傳動機構等(這些都是以電機為基礎的),再然後就是學會點電路、C編程,模擬、各種電子元器件、線纜,還有些亂七八糟的,比如會點工業設計等等;

羅列下好多,我都只會皮毛,其實真正重要的是英語,進了外企你就懂了!!

還有一種就是精通其中一種東西,非常精通那種,工資也會很高,但是時間呢

作者:崔猛

崗位:機械設計

說一下三線城市吧。

月薪動輒一萬兩萬的大概都是在一二線吧。

我的家鄉,屬於三線上吧。東部工業城市。製造業的底子比較厚實。我是畢了業兩年從外地回來的。剛開始中型國企,實習2300,轉正3300,後跳槽到小私企,做自動化設備3700。

我了解到的情況是,工作十年左右4、5K,十幾年,水平高一點的8、9K,上萬的話基本上就是技術兼管理都特別牛的人,機械行業從設計、工藝、加工、調試安裝無不精通,兼管理能力出眾。所以我也覺得比較黯淡。

我現在工作五年,基本的設計工作可以獨當一面,安裝調試也可以應付。管理經驗則沒有多少。小私企基本上要求你是全能型人才,從設計到工藝到采購到加工到安裝調試什麼都要懂,設備安裝現場能夠摸起工具就能幹活。很鍛煉人。然而我覺得現在的工資跟我的付出不太成比例。設計本來是一個高附加值的工作,而且我所做的現場安裝調試工作也比較苦累。工資反而沒有一般的車間工人高,這一點讓我覺得很不平衡。然而由於客觀條件限制,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忍耐,然後慢慢的積累,讓自己更加強大,然後謀求高薪或者自立門戶。

主人公:膂.帥

職位:學生

今天正好忙裡偷閑有點時間休息。就胡答一下,不妥之處,各位多多包涵。今年機械大三,從大一的懵懂無知到現在一知半解(甚至連一知半解也不敢說,越學越覺得機械真的是博大精深,本科這點東西真的不算什麼。)我僅僅是比你多了兩年經驗,所以下面主要是針對大學生活來說的。工作經驗請移步其它大神答案。

為什麼說我大一懵懂無知呢?因為大一剛高考完,一到大學感覺翻身農奴把歌唱,就那麼浪過去了!結果現在看到保研機會就那樣從我身邊擦過,哎!羨慕嫉妒恨啊!說啥也沒用了,老實考吧。保研看的是四年總成績,其實並不難,難得在於大部分人堅持不下來,保一個985和考一個985難度真是天差地別。當然個別大神玩四年,年年拿第一當我沒說。對普通人來說堅持很重要,不能鬆懈。因為最近准備考研了,所以就多說一點考研的事。勿怪??隆?/p>

本科就出去工作和研究生畢業再找工作,我覺得差不了太多(前提是本科院校和研究生院校檔次一致),研究生多學三年知識,畢業工資略高一點點。但本科畢業就工作能增長實際經驗,三年下來還有工資收入。我覺得以後混的好不好個人因素比較大。

要想以後拼的不那麼辛苦,或者說被殘酷現實虐的輕一點,我覺得大學是該努力些的。學生會、社團對咱機械專業沒太大作用,僅僅是能鍛煉交際能力,其它真的是沒什麼卵用,適當玩一玩就行。比賽一定要多參加,而且最好是有含金量的比賽,其他比賽不是看不起,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做就認真去做,同樣是認真做還是做有含金量的比賽更劃算。至於能學到什麼,老實說我覺得也就是能把那些個軟體玩的溜一些,就拿我舉例來說,為了參加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愣是四五天學會了inventor,我覺得不敢說高手,最起碼也能勉強應付以後工作中一些簡單任務了(其實那些軟體沒什麼技術含量重要的是設計思想)。數學建模鍛煉一下思維,電賽玩一玩單片機,也許以後工作了會發現根本沒有實用價值,但最起碼比別人起點高一些。以國內普通高校的資源,本科生能玩的也就是那麼多。誇張點說,本科四年如果不考研,大部分人連機構自由度都不會算。

總得來說現在學機械的我挺苦逼的,但是對我個人來說也許是性格原因,也許是還有著一絲熱愛,我比較固執,認准了學機械就不會回頭哪怕是走到黑。至於推薦不推薦學機械,知乎上把機械前途以及錢途都說的很明白,而且上面說那麼多讓你努力都是為了如果你選擇走機械這條路時能讓你多點吸金的能力。付出與回報,值與不值,心裡是否平衡等等,自己做決定。題主好像是華中基科的?如果是的話,很不錯啊,基科機械很牛逼的,你起點很高要珍惜。

最後說一點,一定要早找女盆友!一定要早找女盆友!一定要早找女盆友!因為在機械專業即使你帥炸天,上課時環顧四周,連被旁邊同學銷魂「體香」引來的蒼蠅都是TM是雄的!!!而且在機械這個行業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是??你懂得。

最後歡迎各位新老朋友,能夠寫出您的經歷分享給大家,讓大家看到在機械行業奮斗的你。

④ 怎麼捉拿機器人

當我再一次遇見蘇珊·卡爾文時,她恰好在自己的辦公室門口,正從她的辦公室往外搬檔案資料。我們向休息室走去。

我不失時機地問:「卡爾文博士,不知您能否再跟我講一些機器人的故事?關於星際旅行的。自從超原子發動機發明以來,已有20年的歷史,而且人們都知道這是機器人發明的,實際是怎麼回事?」

「星際旅行?」她沉思起來,「這不是一項機器人的簡單的發明。我第一次直接接觸到星際探索是在2029年。當時,1個機器人失蹤了……」

蘇珊·卡爾文和皮特·勃格特專程飛抵第27號小行星群超級基地。這里的負責人柯爾納少將告訴他們,一個根據特殊需要未將第一定律後半部分「不得見人受傷害而袖手旁觀」輸入程序、秘密製造的NS—2型機器人混入了運經此處的62個同類型機器人之中。這個被稱為第十號內斯特的機器人,是在它的主人物理學家布萊克帶著咒罵聲的最嚴厲的命令下離開崗位的。現在誰也不能運用更高一級的指揮權來把這個「離開」的命令抵銷掉,並且也無法從這63個一模一樣的機器人中把它區分開來。這也就是兩位高級專家此行的目的所在。

蘇珊·卡爾文花了5個小時訊問這63個機器人,毫無結果。她突然想到,只有第十號內斯特不具備第一定律的後半部分,那麼使一個人在63個機器人面前處於受傷害的境地,不就什麼都解決了嗎?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了。然而事實並不簡單。在第二號放射大樓的第三層的拱形大廳里,63個NS—2型機器人都各自坐在特製的小隔間里。有個人一動不動地坐在椅子里。一件重物墜落了,很快向這個人砸下去。在最後一剎那,用同步的方法使一根鐵棍突然有力地一擊,把重物打到一邊。就在重物被改變方向之前的一剎那間,63個機器人都向前沖去。發現那個人沒有危險了,又都返了回去。這樣的實驗做了10次,這樣的結局就發生了10次。

第十號內斯特在偽裝!很明顯,高智能的它識破了卡爾文的企圖,它在逃避。

一計不行再施一計。卡爾文決定在受危險的人與機器人之間安裝上能電死機器人的高壓電線。為不把機器人真的電死,只要安裝一個繼電器就行了,當機器人壓上去時,繼電器就會切斷電源。當然,安繼電器的事不能讓機器人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第十號內斯特將會留在原位。因為沒有人命令它去救人,面對高壓電線,它將按第三定律保護自己,而其他機器人將按「不得見人受傷害而袖手旁觀」的定律驅使下去營救處於危險的人。當天晚上就如此這般地做了。令卡爾文博士怒不可遏,也是無法解釋的是:63個機器人誰也沒動!

卡爾文博士又開始挨個訊問這些機器人,而這些機器人都說,雖然有人遇到危險,但還沒來得及救起他,自己就被電死,這種做法不值得。作為心理學家的卡爾文覺得其中有詐,不相信普通機器人會把第三定律看得比第一定律還重。最後終於從這些機器人口中調查出,這是一個機器人告訴其他機器人這樣說的。問是哪個機器人?回答是:「其中的一個。」活把人氣死。

柯爾納、勃格特和卡爾文為此而爭吵不休,各執己見。一周以來,超級基地的所有正常工作幾乎都停頓下來,全力以赴要把這個異常的機器人揪出來。在布萊克再一次和卡爾文談話時,卡爾文獲得了一個重要線索:布萊克曾傳授給第十號內斯特一些輻射物理學方面的知識。

卡爾文感到自己無法經受這第三次嚴峻的考驗,於是,現在由勃格特來問機器人,而她則坐在一旁。勃格特把一個機器人單獨叫出小隔間,告訴它,一會兒在它面前,這個叫卡爾文的博士可能會遇到某種危險,問它是否會盡力去營救,得到的回答是「會的」。勃格特又說:「不幸的是,在卡爾文和你之間,將會有個伽馬輻射場。你知道伽馬輻射場是什麼嗎?」這個機器人說:「不知道。」勃格特告訴它:「伽馬輻射場中的射線會把你立刻殺死。自然嘍,你是不願把自己毀掉的。」

勃格特用同樣的話同63個機器人逐個交談了一遍,然後又都單獨把它們帶進各自的小隔間,避免它們相互接觸。沒有異常現象。

接著,像前兩次試驗那樣,卡爾文坐在椅子里,一件重物墜向她;在最後一剎那,一根同步鐵棍突然把重物打到一邊。

這時,只有一個機器人驀地站立起來,向前走了兩步!……但它又站住了。

卡爾文卻站了起來,用手嚴厲地指著這個機器人:「第十號內斯特,到這里來,到——這——里——來!」

最後證實,這果然是要找的第十號內斯特。

柯爾納少將欽佩地看著卡爾文,有些不理解其中的奧秒。卡爾文說:「我們事先警告每個機器人,在我和它們之間的伽馬射線會把它們殺死——如果真是伽馬射線的話。按照上一次試驗時第十號內斯特提出的邏輯,它們都不會動地方。而事實上,我用的不是伽馬射線,而是紅外線,一種絕對無害的熱輻射。第十號內斯特根據布萊克以前傳授給它的知識,它感知了這是紅外線,並知道紅外線是無害的,於是它開始沖出來。因為它認為,其他的機器人在第一定律的作用下也會這樣做。然而其他機器人根本辨別不出輻射類型。當它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晚了。就是這樣。」

卡爾文和勃格特踏上了飛往地球的飛船。至於被識別出來的第十號內斯特和其他幾個被取消了第一定律後半部分的機器人,都被銷毀了,以免它們釀成什麼差錯。

蘇珊·卡爾文又向我講了兩個機器人的故事,然後她站起來:「我看到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當時可憐的機器人還不會說話呢。以後將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我是看不到了。我快不行了。今後的發展你們會看到的。」

以後,我就再沒有見到蘇珊·卡爾文。一個月以前她去世了。

⑤ 有一個機器人怎麼殺也殺不死最後化成鐵水的

如果是電影的話,應該是《終結者2》!

⑥ 忍者神龜正式版第二個道場下一關的最後一個機器人攻擊怎麼打不到

是不是單擊游戲版忍者神龜?如果是,那要跳起來打。

⑦ 《最後一個機器人》最新txt全集下載

最後一個機器人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1
廢鐵廠上空籠版罩著一權層霧氣。雨剛停,天空仍然是灰濛蒙的,讓人感覺很沉重。「嘩啦」!這是廢鐵受酸雨腐蝕後斷裂的聲音。整個廢鐵廠不時會發出這種聲音。除此之外是安靜。
「嘩啦」又是一聲,但這不是廢鐵斷裂的聲音,一個東西從鐵堆里鑽了出來,它探出了金屬的腦袋,是個機器人——一個兒童玩具機器人,一個洋娃娃。它的可愛已不符存在,依稀顯出它是個洋娃娃的是半邊橡膠皮膚,另一半卻是裸露的金屬。讓人產生一種恐懼的感覺。
它費勁的從鐵堆里爬了出來,下半shen已經不在了,這是一部近乎損壞的機器人。AI所提供給它的信息是唯一的一條——「逃生」。
「洋娃娃」對四周進行了掃描,在確認安全之後開始迅速移動,可由於肢體的殘缺,它移動的速度不快,它要逃離這座讓它得以棲身的廢鐵廠,它要找一個能補充能源的地方。
離大門不遠了,這酸雨之後的廢鐵收集站應該不會有人來的。「洋娃娃」似乎看到了希望,它用最快的速度在移動,可仍然不能移動的很快。光明……
應該是全本了

⑧ 求世界上最後一個人和女機器人的結局,下面有圖,網上結局都是原來人類是一復讀機,真正的全文是什麼

機器人有了自己的主觀判斷,卻沒有喜怒哀樂,不知酸甜苦辣,在機器的思維里,所有合理的都將存在,世界將在他們(它們)的手裡變得井然有序,個體組成整體,所有的一切都像機器一般運作下去,卻沒有溫度。

閱讀全文

與最後一個機械人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鋁鑄造砂眼氣孔怎麼回事 瀏覽:515
冰箱製冷液泄漏怎麼查 瀏覽:566
一種個人信息自動推送裝置 瀏覽:758
如何在家裡裝唱歌設備 瀏覽:272
atsl儀表盤左右兩側怎麼設置 瀏覽:903
水質檢測裝置的電路設計 瀏覽:239
軸承在什麼情況下要去拋光 瀏覽:589
自動炒雞設備多少錢 瀏覽:576
哪裡有賣辦公器材 瀏覽:857
氣溶膠自動滅火裝置規范 瀏覽:54
化學實驗裝置模擬軟體 瀏覽:525
閥門英文開關怎麼表示 瀏覽:950
實驗儀器店鋪需要哪些資料 瀏覽:692
膽囊炎用什麼儀器來確診 瀏覽:471
怎麼設置小愛同學控制其他設備 瀏覽:328
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調試 瀏覽:683
機械行業買什麼保險 瀏覽:468
斯柯達儀表燈不亮怎麼回事 瀏覽:529
工業管道法蘭閥門定額帶法蘭嗎 瀏覽:543
彩色水點實驗裝置圖或數據記錄 瀏覽: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