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差帶值是由什麼決定的公差帶大小又由什麼決定的
在公差帶圖解中,由代表上偏差和下偏差或最大極限尺寸和最小極限尺寸的兩條直線所限定的一個區域。公差帶包括了公差帶大小與公差帶位置兩個要素,前者由標准公差確定,後者由基本偏差確定。公差帶的配合制度分基孔制和基軸制。
國家規定有兩種配合方式,分別為基孔制和基軸制。不同的基準制將影響公差帶所在的位置。且相互結合的孔、軸的相對公差帶的位置不同,兩種基準制都可以形成間隙配合、過度配合和過盈配合。
關聯實際要素的位置對基準所允許的變動全量,它限制零件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點、線、面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同軸度、對稱度、位置度、圓跳動和全跳動8個項目。公差表示了零件的製造精度要求,反映了其加工難易程度。
公差等級分為IT01、IT0、IT1、…、IT18共20級,等級依次降低,公差值依次增大。IT表示國際公差。
(1)機械設計中的公差帶如何確定擴展閱讀:
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礎(GB/T 1800.1-2009)國家標准規定的20個標准公差等級的孔、軸各有28個基本偏差,孔、軸可以得到很多不同大小位置的公差帶(孔有20*27+3=543種,軸有20*27+4=544種)。
但是在生產實踐中如此多的公差帶必會造成生產加工的困難。故從經濟角度出發,我國對公差帶的選擇,做出了限制。
機器設計和製造中,對機械或機器零件實際參數值的允許變動量,如某種產品規格上下限分別為100、60,那麼它的公差就是40;若上下限分別為+100、-100,那麼它的公差就是200。
上面所說的參數值,既包括機械加工中的幾何參數,也包括物理、化學、電學等學科的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