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機械傷害事故預防主要措施有哪些
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主要涉及以下幾個關鍵措施:
1. 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機械操作必須嚴格遵循既定的安全操作規程。工作人員應接受專業培訓,確保他們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規程。忽視規程的行為可能導致事故發生。
2. 安裝並維護安全防護設施:
機械設備周圍應安裝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如防護欄桿、安全網和警示標志,以防止人員接觸到危險部位。定期檢查這些設施,確保它們處於良好狀態,發揮預期作用。
3. 員工培訓和安全意識提升:
員工不僅是操作機械的主體,也是事故預防的關鍵。除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培訓,還應加強員工的安全意識教育,使他們能夠識別潛在風險並採取適當措施。
4. 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維護檢查:
定期維護檢查有助於發現設備潛在的問題或隱患,並及時修復,避免因設備故障導致的事故。這項工作應由專業人員進行,以確保檢查的全面性和准確性。
通過遵守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減少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
❷ 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
1. 建築起重機械使用前,必須完成備案登記,包括產權登記、安裝告知、使用登記等手續。確保防護措施完備有效,並通過檢測、驗收合格。
2. 項目部需制定詳細的起重機械操作規程和設備管理制度,並嚴格遵照執行。
3. 每台建築起重機械應配備持有相應上崗證的專業操作人員,並由專人負責日常操作。
4. 每日作業前,必須對鋼絲繩、離合器、保險棘輪、傳動滑輪等關鍵部件進行檢查,確認無問題後方可操作。
5. 保護接地是為了降低電氣設備絕緣損壞時人體觸電的風險,需要在設備的金屬外殼或構架與接地體之間建立良好的連接。
6. 保護接地主要適用於中性點不接地的低壓電網。雖然可以減輕觸電危險,但不能完全保證人身安全。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被診斷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在事故發生之日或診斷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特殊情況下,經同意,期限可適當延長。若用人單位未按時提出申請,工傷職工或其家屬、工會組織可在事故發生之日或診斷之日起1年內直接向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❸ 機械傷害預防措施
法律分析: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防範措施有:1)檢修機械必須嚴格執行斷電掛禁止合閘警示牌和設專人監護的制度。機械斷電後,必須確認其慣性運轉已徹底消除後才可進行工作。機械檢修完畢,試運轉前,必須對現場進行細致檢查,確認機械部位人員全部徹底撤離才可取牌合閘。檢修試車時,嚴禁有人留在設備內進行點車。2)煉膠機等人手直接頻繁接觸的機械,必須有完好緊急制動裝置,該制動鈕位置必須使操作者在機械作業活動范圍內隨時可觸及到;機械設備各傳動部位必須有可靠防護裝置;各人孔、投料口、螺旋輸送機等部位必須有蓋板、護欄和警示牌;作業環境保持整潔衛生。3)各機械開關布局必須合理,必須符合兩條標准:一是便於操作者緊急停車;二是避免誤開動其他設備。4)對機械進行清理積料、捅卡料、上皮帶臘等作業,應遵守停機斷電掛警示牌制度。5)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因素大的機械作業現場,非本機械作業人員因事必須進入的,要先與當班機械作者取得聯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進入。6)操作各種機械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能掌握該設備性能的基礎知識,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上網作業中,必須精心操作,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無證人員開動機械設備。
法律依據:《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十四項安全措施》
一、檢修機械必須嚴格執行斷電掛禁止合閘警示牌和設專人監護的制度。
機械斷電後,必須確認其慣性運轉已徹底消除後才可進行工作;
機械檢修完畢,試運轉前,必須對現場進行細致檢查,確認機械部位人員全部徹底撤離才可取牌合閘;
檢修試車時,嚴禁有人留在設備內進行點車。
二、對人手直接頻繁接觸的機械,必須有完好緊急制動裝置。
該制動鈕位置必須使操作者在機械作業活動范圍內隨時可觸及到;
機械設備各傳動部位必須有可靠防護裝置;
各人孔、投料口、螺旋輸送機等部位必須有蓋板、護欄和警示牌;
作業環境保持整潔衛生。
三、各機械開關布局必須合理,必須符合規定標准。
便於操作者緊急停車;
避免誤開動其他設備。
四、對機械進行清理積料、捅卡料、上皮帶臘等作業,應遵守停機斷電掛警示牌制度。
五、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因素大的機械作業現場,非本機械作業人員因事必須進人的,要先與當班機械作者取得聯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進人。
六、操作各種機械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能掌握該設備性能的基礎知識,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上崗作業中,必須精心操作,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無證人員開動機械設備。
七、供電的導線必須正確安裝,不得有任何破損和漏電的地方。
八、電機絕緣應良好,其接線板應有蓋板防護。
九、開關、按鈕等應完好無損,其帶電部分不得裸漏在外。
十、局部照明應採用安全電壓,禁止使用110伏或220伏的電壓。
十一、操作前應對機械設備進行安全檢查,先空車運轉,確認正常後,再投入使用。
十二、機械設備在運轉時,嚴禁用手調整;不得用手測量零件或進行、潤滑、清掃雜物等。
十三、機械設備運轉時,操作者不得離開工作崗位。
十四、工作結束後,應關閉開關,反刀具和工件從工作位置。
❹ 機械傷害事故預防主要措施有哪些
機械傷害事故預防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一、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機械操作必須遵循既定的安全操作規程,涵蓋設備的正確使用、日常檢查及維護要求。 員工需接受相關培訓,確保熟悉並掌握操作規程,任何忽視規程的行為都可能增加事故風險。
二、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在機械設備周圍設置適當的安全防護設施,如防護欄、安全網、警示標識等。 這些設施能防止人員接觸到機械設備的危險部位,如旋轉部件、鋒利邊緣。 定期檢查這些設施是否完好,確保其有效性。
三、加強員工培訓與安全意識提升 除了操作培訓,加強員工的安全意識教育至關重要。 讓員工了解機械傷害事故的嚴重性,學會識別潛在的安全風險,並在發現風險時及時採取措施。
四、定期維護檢查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使用過程中,應定期進行維護檢查,發現並及時修復設備存在的問題或隱患。 維護檢查應由專業人員進行,確保檢查的全面性和准確性,從而避免因設備故障導致的傷害事故。
❺ 機械傷害的6個預防措施
1. 操作機械的人員必須接受專業培訓,掌握設備基礎知識,並通過考試合格才能上崗。工作時需集中精力,遵守規章制度,正確使用防護用品。
2. 操作前應進行機械設備的安全檢查,並進行空車運轉試驗,確認正常後才能運行。
3. 運行中要按規定進行安全檢查,特別是檢查緊固件是否松動,並及時重新緊固。
4. 機械設備帶故障運行是嚴禁的,不得湊合使用,以防事故發生。
5. 必須按規使用安全裝置,不得拆卸不使用。
6. 使用的刀具、工夾具及加工零件必須裝卡牢固,不得松動。
7. 運轉時禁止用手調整或測量零件,進行潤滑、清掃等,如需進行應先停機。
8. 操作者運轉時不得離開崗位,以防問題發生時無人處理。
9. 工作結束時,應關閉開關,退出刀具和工件,清理工作場地,整理零件和工夾具,保持機械衛生。
10. 檢修機械時,必須遵守斷電掛警示牌和專人監護制度。檢修完畢試運轉前,確認現場無人後方可合閘。
11. 機械設備應具備完好緊急制動裝置,各傳動部位應有防護裝置,入孔、投料口等部位應有蓋板、護欄和警示牌。
12. 機械開關布局應合理,便於緊急停車,避免誤操作。
13. 清理機械積料、捅卡料等作業時,應遵守停機斷電掛警示牌制度。
14. 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非操作人員需聯系當班人員並採取安全措施後方可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