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機械圖中旗子形狀的表示什麼意思

機械圖中旗子形狀的表示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1-02-20 19:35:35

機械圖紙上的圖標是什麼意思

先學會看三視圖,之後看組裝圖,無論看什麼圖,最要緊的是先找到自己的視角!具體的東西要看你學沒學過機械制圖了!看機械圖要分清零件部件從大到小,最後是螺紋配合,公差配合,從粗到細,先整體後局部。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引進了不少國外設備、圖紙和其它技術資料,有不少發達國家的機械圖樣投影方法與我國所採用的投影方法不同。為了更好地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故快速看懂國外機械圖紙很有必要。

1 概述

當今世界上,ISO國際標准規定,第一角和第三角投影同等有效。各國根據國情均有所側重,其中俄羅斯、烏克蘭、德國、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東歐等國均主要用第一角投影,而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加拿大、瑞士、澳大利業、荷蘭和墨西哥等國均主要用第三角投影。解放前我國也採用第三角投影,新中國成立後改用第一角投影。在引進的國外機械圖樣和科技書刊中經常會遇到第三角投影。 ISO國際標准規定了第一角和第三角的投影標記(圖1和圖2)。在標題欄中,畫有標記符號,根據這些符號可識別圖樣畫法,但有的圖紙無投影標記。

圖1 第一角畫法標記符號

圖2 第三角畫法標記符號

2 第三角投影

空間可由正平面V、水平面H、側平面W將其劃分成八個區域,分別為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8分角,如圖3所示。

圖3

2.1 將物體放在第一分角內投影稱為第一角投影,又稱E法——歐洲的方法。

2.2 將物體放在第三分角內投影稱為第三角投影,又稱為A法——美國的方法。

我國用的是第三角投影法。

第三角投影是假想將物體放在透明的玻璃盒中,以玻璃盒的每個側面作為投影面,按照人—面—物的位置作正投影而得到圖形的方法,如圖4、圖5。

圖4 圖5

2.3 第三角投影中六個基本視圖的位置

ISO國際標准規定,第三角投影中六個基本視圖的位置如圖6所示。

圖6

以上視圖是將物體投影到一個封閉矩形(透明的)「投影箱」的各個投影面上而得到的。

每個視圖都可以理解為:當觀察者的視線垂直與相應的投影面時,他所看到的物體的實際圖像。

前視圖即觀察者假想自己處於物體的前面,並逐點移動眼睛的位置,且視線始終垂直於一個假想的正立投影面(透明的)而得到的物體的正面投影,其它視圖可按類似方法獲得。

讀圖者應當始終把視圖看作是物體本身的一面。從前視圖可看出物體的高度與寬度,以及物體頂面、底面、左側面和右側面的位置。頂視圖顯示物體的深度和寬度。

2.4 第三角投影的優點

(1)視圖配置較好,便於識圖

視圖之間直接反映了視向,便於看圖,便於作圖。左視圖在左邊,右視圖在右邊。而第一角投影有時要採用「向視圖」來彌補表達不清楚的部位。

(2)易於想像物體的空間形狀

左視圖和右視圖向里,頂視圖向下,這樣易於想像物體的形狀。

(3)便於繪制軸側圖

易於想像物體的空間形狀,對繪制軸側圖時想像物體形狀有直接幫助。

(4)有利於表達零件細節

相鄰圖就近配置,一般均不需另加標注,如圖7。

圖7

(5)尺寸及其它標注相對集中。

3一些主要國家圖線寬度的比較(表1)

表1 線 國

寬 家

線型
中國
美國
日本
英國

粗實線
b(0.5~2)
0.032」
0.4~0.8
0.7

細實線
B/3(0.17~0.66)
0.016」
0.3以下
0.3

4幾個國家機械圖樣標准簡介

4.1 美國標准(ANSI)

美國只規定用第三角畫法(偶而在建築圖及結構圖上也用第一角投影,但必須指明)。

視圖布置形式有兩種,第一種與ISO國際標准相同,如圖6。第二種如圖8。

圖8

美國標准中尺寸標注法:美國圖樣中的尺寸很少以mm為單位,一般採用英寸(1英寸=25.4mm),原來採用分數形式表示多少英寸,如9/16英寸等,1966年以後改為十進制,寫成小數形式。數值小於1時小數點前不寫0,數字推薦水平書寫。公差尺寸的上、下偏差,要注意與基本尺寸保持相同的小數位數,如或,尺寸在6英尺以上應注出英尺英寸符號,如「12′7〃。

(1)直徑、半徑、球形代號

①視圖明確反映為圓形時,不注直徑代號DIA(diameter)或D,如圖9;只有一個非圓視圖時,尺寸數字後加註直徑代號DIA或D,如圖10。

圖9

圖10

②半徑尺寸數字後不加註半徑代號R(radius),當半徑尺寸標注在不反映半徑和圓弧實形的視圖中,要求半徑尺寸數字後加註代號TRUER (TRUE RADIUS)(真實的R)。球形代號在尺寸數字後加註代號SPHER DIA(球直徑)或SPHERR(SPHER RADIUS)(球半徑)。

(2)弦長(CHORD)、弧長(ARC)注法如圖11所示。

圖11

(3)倒角CHAM(CHAMBER)如圖12所示。

圖12

(4)沉孔如圖13。

圖13

(5)鍵槽如圖14。

圖14

(6)螺紋標記如圖15。

圖15

4.2 日本標准(JIS)

圖樣表示方法與美國接近,一般使用第三角投影畫法,原則上同一張圖紙不得混用第一角、第三角畫法,必要時兩種畫法可局部地混合使用,但必須用箭頭示出另一種畫法的投影方向。

日本標准中尺寸標注法:

(1)直徑、半徑、正方形、球形代號

圖中有直徑、半徑、正方形或球面直徑、半徑時,在尺寸數字前加註「φ」、「R」、「□」,當圖形明確時,可省去φ、R、□。

(2)倒角

一般與我國相同,對45°倒角,可用字母「C」表示,如圖16所示,C2相當於2×45°,C3相當於3×45°。

圖16

(3)板厚未畫出時,可加註字母「t」,如圖16中的t10,相當於我國的δ=10。

(4)用「P」表示鉚釘孔間距,如:P=100,P=98(表示孔間距為100或98)。

(5)孔的尺寸數字後可表示其它內容

①盲孔,如圖17。關於加工方法的說明通常標注在尺寸數字之後,如深サ(表示深度)、キソ(表示鑽孔)等。

②螺紋畫法與我國相近,其標注形式如圖18所示。

圖17

圖18

4.3 英國標准(BS)

視圖表達方法與ISO國際標准基本相同,尺寸標注方法與我國國標(GB)基本相同,單位也是mm,在尺寸引出線與輪廓間留有間隙(1mm左右)。剖視圖中,有的畫出剖面線,有的不畫剖面線。

4.4 法國標准(NF)

視圖表達方法與ISO國際標准基本相同,尺寸標注與我國尺寸標注基本相同。

4.5 德國(主要指原聯邦德國)標准(DIN)

視圖表示方法與ISO國際標准基本相同,投影為圓的視圖中尺寸線只有一個箭頭,尺寸後加註Φ;有兩個箭頭的不注「Φ」。其它尺寸注法都能看懂。

4.6 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標准(ГОСТ)

視圖表達、尺寸標注與我國基本相同。

其它如:加拿大標准(CSA)、波蘭標准(PN)與ISO國標標准也大同小異。

Ⅱ 機械製造圖紙中的標示符號含義

形狀誤差:直線復度 平面度 圓度制 圓柱度 線輪廓度 面輪廓度 位置誤差平行度 傾斜度 垂直度 同軸度 對稱度 位置度 圓跳動 全跳動 軸孔的極限公差配合 表面粗糙度[光潔度] 全在這了 自己買本書看看 ,《互換性和測量技術》基本能把圖紙符號給搞清楚

Ⅲ 機械制圖中圖紙上的各種符號代表什麼意思

機械制圖中各種符號的含義

1. 光潔度(25H8 的意思是孔的直徑范圍為 25.000--25.033 。

Ⅳ 在機械制圖中, 小旗代表什麼意思

在機械制圖中, 小旗代表現場焊接符號。

Ⅳ 新手,機械圖紙的這個旗子符號和數字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機械制圖中的這個旗子符號代表表面粗糙度的種類,使用去材料的方式得到的,數字代表粗糙度的級別,一般有12.5 6.3 3.2 1.6 0.8等

Ⅵ 機械制圖中圖紙上的各種符號代表什麼意思

機械制圖中各種符號的含義

1. 光潔度(25H8 的意思是孔的直徑范圍為 25.000--25.033 。

Ⅶ 鋼結構圖紙上的小紅旗是表示什麼

插小旗子是現場焊接;等腰三角形是雙面焊,直角三角形是單面焊,加半個口是三面圍焊
鋼結構是主要由鋼制材料組成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築結構類型之一。結構主要由型鋼和鋼板等製成的鋼梁、鋼柱、鋼桁架等構件組成,各構件或部件之間通常採用焊縫、螺栓或鉚釘連接。因其自重較輕,且施工簡便,廣泛應用於大型廠房、場館、超高層等領域。
設備鋼結構的加工製作與精密鋼結構類似,介於普通結構件(對加工要求不高)與精密機械加工(要求加工較精細)之間,採用焊接或者栓接的連接方式。
同時鋼結構類型主要有:用於廠房的排架結構、用於多高層建築的框架結構、框架一剪力牆結構、框一筒結構,用於大空間的平板網架結構和彎頂網充結構等等。建築功能不同,採用的結構形式也不同。鋼結構設計要執行國家的技術規范,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實用、確保質量。因此在結構設計製作的時候要注意以下要求:
1.首先根據建築功能要求,採用相應合理的結構體系。做到技術先進、結構新穎、達到建築和結構的完美統一。
2.鋼結構(除容器外)多以桿件為主,故桿件尺寸盡可能模數化、標准化,便於機械化製造、運送、安裝、提高生產率。
3.採用具有較高經濟指標的高效鋼材。
4.鋼結構的節點是至關重要的,要採用適當的連接方式,使節點設計與結構計算簡化模型相一致。以往的結構破壞絕大多數發生在節點,所以對節點要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採用先進的、可靠的連接方法.

Ⅷ cad機械圖紙中各個符號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cad機械圖紙符號:

直徑符號 %%c

Ⅰ級鋼筋 %%130

Ⅱ級鋼筋 %%131

Ⅲ級鋼筋 %%132

Ⅳ級鋼筋 %%133

5號鋼鋼筋 %%134

±號 %%p

角鋼 %%161

工字鋼 %%162

槽鋼 %%163

方鋼 %%164

扁鋼 %%165

卷邊角鋼 %%166

卷邊槽鋼 %%167

卷邊Z型鋼 %%168

鋼軌 %%169

圓鋼 %%170

(8)機械圖中旗子形狀的表示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cad代碼列表:

%%p 正負號±

%%c 直徑符號

%%d 溫度符號

%%u 帶下劃線字體

%%o 帶上劃線字體

%%130 一級鋼符號

%%131 二級鋼符號

%%132 三級鋼符號

%%133 四級鋼符號

%%134 特殊鋼筋

%%135 L型鋼

%%136 H型鋼

%%137 槽型鋼

%%138 工字鋼

%%140 上標文字開

%%141 上標文字關

%%142 下標文字開

%%143 下標文字關

%%144 文字放大1.25倍

%%145 文字縮小0.8倍

%%146 小於等於號≤

%%147 大於等於號≥

%%60 <小於號

%%61 =等於號

%%62 >大於號

%%150 Ⅰ

%%151 Ⅱ

%%152 Ⅲ

%%153 Ⅳ

%%154 Ⅴ

%%155 Ⅵ

%%156 Ⅶ

%%157 Ⅷ

%%158 Ⅸ

%%159 Ⅹ

%%200 圓中有一個字元的特殊文字的開始,如①

%%201 圓中有一個字元的特殊文字的結束

%%202 圓中有二個字元的特殊文字的開始

%%203 圓中有二個字元的特殊文字的結束

%%204 圓中有三個字元的特殊文字的開始

%%205 圓中有三個字元的特殊文字的結束

一級鋼 %%129

二級鋼 %%130

三級鋼 %%160

扁鋼 %%191

工字鋼 %%192

角鋼 %%193

槽鋼 %%194

方鋼 %%195

卷邊角鋼 %%196

卷邊槽鋼 %%197

Z型鋼 %%198

Ⅸ 機械制圖這個圖標代表什麼意思

⊥——垂直度。圖給的全一點好不好。
◎——同軸度。表示普通螺紋M16的軸線對基準A的同軸度誤差不得大於0.05mm。

Ⅹ 機械制圖符號解釋,上面的符號代表的意思

標注符號

直線度(-)——是限制實際直線對理想直線直與不直的一項指標。

平面度——符號為一平行四邊形,是限制實際平面對理想平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針對平面發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圓度(○)——是限制實際圓對理想圓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具有圓柱面(包括圓錐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與軸線垂直的面)內的圓形輪廓要求。

圓柱度(/○/)——是限制實際圓柱面對理想圓柱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控制了圓柱體橫截面和軸截面內的各項形狀誤差,如圓度、素線直線度、軸線直線度等。圓柱度是圓柱體各項形狀誤差的綜合指標。

線輪廓度(⌒)——是限制實際曲線對理想曲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非圓曲線的形狀精度要求。

面輪廓度——符號是用一短線將線輪廓度的符號下面封閉,是限制實際曲面對理想曲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曲面的形狀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方向上允許的變動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

平行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0°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等距。

垂直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90°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90°。

傾斜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某一給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位置上允許的變動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軸度、對稱度和位置度。

同軸度(◎)——用來控制理論上應該同軸的被測軸線與基準軸線的不同軸程度。

對稱度——符號是中間一橫長的三條橫線,一般用來控制理論上要求共面的被測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與基準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號是帶互相垂直的兩直線的圓,用來控制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其理想位置的變動量,其理想位置由基準和理論正確尺寸確定。

跳動公差——關聯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回轉一周或連續回轉時所允許的最大跳動量。

跳動公差包括圓跳動和全跳動。

圓跳動——符號為一帶箭頭的斜線,圓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回轉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全跳動——符號為兩帶箭頭的斜線,全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連續回轉,同時指示器沿理想素線連續移動,由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1. 主參數在圖樣上的表達方法

內容 表達方法控制方法

形狀 一組視圖形狀公差

大小 線性尺寸線性尺寸公差

方西 線性尺寸及角度線性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定向公差

位置 線性尺寸線性尺寸公差、定位公差

2. 形狀與位置公差的分類

形狀公差: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 ——形狀

?? ?? 線輪廓度、面輪廓度 ?? ——輪廓

位置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 ——定向

位置度、同軸度、對稱度??——定位

圓跳動、全跳動 ?? ??——跳動

3. 標注中的規定

1) 是否標注基準:形狀公差,一般無標注基準;而位置公差,一般都有。

2) 指引線(含基準代號連線)是否與尺寸線相連:當被測要素為圓柱或圓錐的軸線時,指引線與尺寸線相連;否則一般不相連。

3) 如果允許一次標注多個被測要素時,帶箭頭的指引線必須必須都從框格同一端引出。

4) 圓錐的圓柱度注法必須使指引線與軸線垂直。

5) 在標注中,如果需要,可以在框格的上面或下面加註文字說明,比如可以對公差檢測的儀器或標准進行要求,或者對公差的范圍進行解釋性說明。

6) 當螺紋軸線為被測要素或基準要素時,如果框格下方無任何說明,則指的是螺紋中徑;如果有字母「MD」,則是螺紋大徑;如果是「LD」,則是螺紋小徑。

7) 如僅要求要素某一部份的公差值或作為基準時,則用粗點劃線表示其范圍,粗點劃線離開要素一定距離,並對范圍加註尺寸。

8) 為不致引起誤解,基準字母中不用E、F、I、J、M、L、O、P、R等字母。

4. 公差帶形狀說明:

1) 直線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給定平面內

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給定方向上

直徑為Фt的圓柱面內區域。 ?? ——給定區域內

2) 平面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3) 圓度: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徑差為t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域。

4) 圓柱度:半徑差為t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域。

5) 線輪廓度(無基準要求):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的圓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線上。

線輪廓度(有基準要求):公差帶與基準具有理論正確位置(由線性尺寸控制),且包絡一系列直徑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的圓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線上。

6) 面輪廓度(無基準要求):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諸球的球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面上。

面輪廓度(有基準要求):公差帶與基準具有理論正確位置(由線性尺寸控制),且包絡一系列直徑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諸球的球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線上。

7) 平行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平行於基準線,並位於給定方向上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Ф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

平行度(基準為軸線或平面,被測要素為平面或軸線):平行於基準,寬度為t的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8) 垂直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垂直於基準線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垂直度(基準為平面,被測要素為軸線):垂直於基準,距離為t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Ф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

垂直度(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面):垂直於基準,寬度為t的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9) 傾斜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線成一給定角度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傾斜度(基準為平面或直線,被測要素為軸線或平面):與基準成一定給定角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Ф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

10) 位置度(相對於兩平面或三平面,點的位置度公差帶):以公差值t為直徑的圓內(或球內)區域。

位置度(相對於直線或平面,線的位置度公差帶):距離為公差值t,且以線的理想位置為中心線對稱配置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

11) 同軸度(基準與被測要素均為軸線):與基準同軸,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柱面內區域。

12) 對稱度(基準為軸線或平面,被測要素為兩平面):距離為公差值t,且相對基準的中心平面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13) 圓跳動公差是被測要素繞基準軸線旋轉一周過程中,相對於某一固定點允許的最大變動量t。圓跳動誤差可能包括圓度、同軸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誤差,這些誤差的總值不能超過給定的圓跳動公差。

徑向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圓柱面):任一垂直於基準且半徑差為t的兩個同心圓。

端面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面):在與基準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距離為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

斜向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錐面):在與基準同軸的任一測量圓錐面上,距離為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除另有規定,其測量方向(即標注箭頭方向)與被測面垂直。

14) 徑向全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圓柱面):半徑差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的區域。

端面全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面):距離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垂直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5. 形位公差帶的四參數:公差帶大小、形狀、方向、位置

形狀公差(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只要求確定公差帶大小、形狀,其方向、位置不予控制。

定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只要求確定公差帶大小、形狀和方向,其位置將不予控制。

定位公差要求確定公差帶大小、形狀、方向和位置。

6. 最小條件原則:基準實際要素對基準的最大距離為最小。

7. 基準的體現方法:模擬法、直接法、分析法和目標法。

模擬法:通常是採用具有足夠精確形狀的表面來體現基準平面、基準軸線和基準點。基準實際要素與模擬基準接觸時,應形成「穩定接觸」。一般在加工和檢驗時用得較多。

直接法:當基準實際要素具有足夠的形狀精度時,可直接作基準。應用較少。

分析法:對基準實際表面進行測量,經過計算或者圖解求出符合最小條件的理想平面,以此作為基準平面。

目標法:由基準目標建立基準時,基準「點目標」可用球端支承體現;基準「線目標」可用刃口狀支承或由圓棒素線來體現;基準「面目標」根據圖樣上規定的形狀,用具有相應形狀的平面支承來體現。

8. 在圖樣上標注以基準框格中基準字母代號的先後順序來表示設計所規定的基準順序。

9. 理論正確尺寸符號,是一些尺寸上帶有方框的尺寸,是不附帶公差的理論上的正確尺寸,它是用來確定被測要素的理想形狀、理想方向和理想位置的尺寸,是形位公差中引入的一種新的符號。

10. 局部實際尺寸:存在測量誤差和形狀公差

11. 作用尺寸:

由於形狀誤差的存在,這相當於使軸的有效尺寸增大或孔的有效尺寸減小,對此就需要考慮對實際孔軸的配合性質或裝配狀態起作用的局部實際尺寸和形狀誤差兩者的綜合效應。這類綜合效應可用假想與實際孔體外相接的最大理想圓柱或與實際軸體外相接的最小理想圓柱來表示,該理想圓柱的直徑稱為作用尺寸。根據這種作用尺寸的大小,就能正確判斷不同零件上實際孔軸之間的配合性質或裝配狀態。

由於位置誤差的存在,這相當於使軸的有效尺寸減小或孔的有效尺寸增大,對此就需要考慮對相鄰要素之間的最小壁厚或最大距離起作用的局部實際尺寸和位置誤差兩者的綜合效應。這類綜合效應可用假想與實際孔體內相接的最小理想圓柱或與實際軸體內相接的最大理想圓柱來表示,該理想圓柱的直徑稱為作用尺寸。根據這種作用尺寸的大小,就能正確判斷同一零件上相鄰要素之間的最小壁厚或最大距離。

12. 狀態的表述

1) 最大實體狀態(MMC):是指實際要素在給定長度上,處處位於尺寸極限之內並具有實體最大時的狀態。

2) 最小實體狀態(LMC):是指實際要素在給定長度上,處處位於尺寸極限之內並具有實體最小時的狀態。

3) 最大實體實效狀態(MMVC):是指在給定長度上,實際要素處於最大實體狀態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狀或位置誤差等於給出公差值時的綜合極限狀態。

4) 最大實體實效狀態(LMVC):是指在給定長度上,實際要素處於最小實體狀態且其中心要素的位置誤差等於給出公差值時的綜合極限狀態。

5) 極限作用狀態(LFC):是指在給定長度上,實際要素處於最大實體狀態,且其輪廓要素和中心要素的各項形位誤差都等於給出公差值(包括單獨注出公差和未注公差)時的綜合極限狀態。

13. 各狀態要求的范圍

1) MMC和LMC僅對尺寸進行了要求,而對形位誤差不作考慮。

2) MMVC則對尺寸和形狀或尺寸和位置進行了要求。

3) LMVC則對尺寸和位置進行了要求。

4) LFC則涉及了實際要素上的全部形位公差。

14. 各狀態之間的相互關系

MMVS=MMS+t○M

15. 各狀態的適用范圍

1) MMC和LMC僅適用於單一要素。

2) MMVC和LFC均可適用於單一要素和關聯要素。

3) LMVC主要適用於關聯要素。

16. 邊界和邊界尺寸

1) 邊界是指設計給定的具有理想形狀的極限包容面。

邊界的尺寸指極限包容面的直徑或寬度,稱為邊界尺寸(BS)。

2) 最大實體邊界或最大實體實效邊界可用綜合量規(亦稱功能量規或位置量規)、透明輪廓樣板(與投影儀一起使用)或其他檢測裝置來體現。

最小實體邊界或最小實體實效邊界可通過使用通用量儀,極限量規止規等控制最小壁厚或最大距離加以間接體現,如果形狀誤差可以忽略不計的話。

17. 獨立原則

獨立原則是圖樣上公差標注的基本原則,未標注公差總是遵守獨立原則的。

獨立原則適用於零件上的一切要素。

獨立公差原則:公差原則按GB/T4249

18. 相關要求

包容要求、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統稱為相關要求。相關要求是指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相互有關的公差要求。

19. 包容要求

包容要求是指實際要素應遵守其最大實體邊界,其局部實際尺寸應不超過最小實體尺寸。

包容要求僅適用於圓柱面或兩平行平面這類的單一要素。採用包容要求時,應在線性尺寸的極限偏差或公差代號之後加註符號○E。

20. 最大實體要求

所謂最大實體要求,是指被測實際要素應遵守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

最大實體要求適用於中心要素(軸線或中心平面),它考慮尺寸公差和有關形位公差的相互關系。標注○M時,即可在加註在公差值後,也可加註在基準字母代號後。

圖樣上給出的形位公差,是在達到最大實體要求時的形位公差,而在最小實體要求時,其公差=形位公差+極限偏差。

也就是說,在最大實體要求時,不僅要滿足局部實際尺寸公差(即一般所說的上下偏差),也要滿足最大實體實效狀態,還要使被測要素在最大實體要求和最小實體要求兩種情況下,分別滿足公差要求(最大時的公差為標注公差,最小時的公差=形位公差+極限偏差)。

如果對形位公差值的最大值有要求,則在最小實體要求時的公差,就不等於形位公差+極限偏差,而是等於給出值。

如果沒有最大實體要求,則只需滿足局部實際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即可(兩者是相互對立的)。

21. 最小實體要求

最小實體要求適用於中心要素(軸線或中心平面),它考慮尺寸公差和有關形位公差的相互關系。

當在公差值後加註符號○L時,這表示圖樣上單獨注出的這項形位公差值是在被測要素處於最小實體狀態下給出的,並與局部實際尺寸有關。這也就是說,當局部實際尺寸向最大實體尺寸偏離時,形位公差值也將相應的變化(增大)。

22. 不同零件間的配合通常取決於相配要素的局部實際尺寸和形位誤差的體外綜合效應;

同一零件上相鄰要素間的臨界距離通常取決於它們的局部實際尺寸和形位誤差的體內綜合效應。

23. 在應用了最大或最小實體要求時,對於標注了○M、○L的那項形位公差,是一種公差數值可以變化的動態公差。也就是說,圖樣給出的形位公差值不是像傳統公差概念那樣的固定數值,而是與局部實際尺寸有關,可以水局部實際尺寸變化的動態公差。

24. 可逆要求

所謂可逆要求,是指在不影響零件功能的前提下,當被測軸線或中心平面的形位誤差值小於給出的形位公差值時,允許相應的尺寸公差增大。它通常與最大實體要求或最小實體要求一起應用。


閱讀全文

與機械圖中旗子形狀的表示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製冷工況壓焓圖怎麼畫 瀏覽:559
音頻設備失效怎麼辦 瀏覽:24
海龍工具箱演示下載 瀏覽:122
閥門廠對人體有害嗎 瀏覽:315
網紅用什麼唱歌移動設備 瀏覽:773
處理機械事故時應注意什麼意思 瀏覽:157
傳動部分又叫傳動裝置常見的傳動裝置有什麼 瀏覽:310
德標暖氣閥門開關的os 瀏覽:307
東莞市鼎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902
葯店有哪些美容儀器 瀏覽:737
儀器儀表都是什麼 瀏覽:893
康復器材都怎麼用 瀏覽:889
機械表多少時間保養合適 瀏覽:144
廚房止閥門什麼時候裝 瀏覽:979
怎麼查機械表型號 瀏覽:355
哪些企業需要自動化設備 瀏覽:431
廣西貴港機電五金市場在哪裡 瀏覽:507
作為電器開關的設備都有什麼 瀏覽:205
軸承兩邊帶小蓋如何標注 瀏覽:558
冰箱製冷探頭在什麼地方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