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試述農業合作化的基本原則和方針。
【答案】:(1)在中國的條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後機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後,及時將「組織起來」作為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
(2)充分利用和發揮土改後農民生產積極性,通過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初級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社)這種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組織形式,實行積極發展、穩步前進、逐步過渡的方針。
(3)農業互助合作的發展堅持自願和互利原則,採取典型示範、逐步推廣方法,發展一批,鞏固一批。
(4)始終把是否增產作為衡量合作社是否辦好的標准。
(5)把社會改造同技術改造相結合,在實現農業合作化後,國家努力用先進技術和裝備發展農業經濟。
❷ 農業合作化採取何種組織形式和原則
農業合作化的方針,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獨特選擇。首先,我們認識到在特定國情下,可以採取先合作、後機械化的路徑(先合作化,後邁向機械化),這符合中國的農業發展階段。
其次,政策的核心在於激發農民的生產活力。通過互助合作的形式,從低級的初級農業合作社到高級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逐步推進(從互助到合作社的階梯式發展),遵循積極進取、穩步前行並確保逐步過渡的策略。
堅持自願互利,是推動農業互助合作的基石,我們通過示範典型,逐步推廣,確保每一階段的合作組織都能在自願和互利的環境中穩健成長,並通過實踐檢驗和鞏固。
衡量合作社成效的標准,簡單而明確,那就是增產。只有實實在在的增產成果,才能證明合作社的積極作用(以增產為檢驗合作社效果的硬指標)。
最後,農業合作化的推進不僅局限於組織形式的改變,更要和社會改造和技術改造緊密結合(社會與技術的雙重革新),以此推動農業的全方位進步。
這就是農業合作化的基本原則和方針,旨在通過科學合理的路徑,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希望這些信息能為您的農業實踐帶來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