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古代有哪些先進的機械技術
水運儀象台
為北宋元祐三年(1088)蘇頌、韓公廉等人所制。他們於紹聖(1094~1097)初年著《新儀象法要》,載有總圖和部件圖多幅。這台水運儀象台高三丈五尺余,
寬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台的下層有提水裝置,由人力推動河車,帶動升水上輪和下輪(筒車),將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台中平水壺保持水位恆定,並通過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樞輪(水輪)上的受水壺流泄恆定流量的水,推動樞輪。樞輪通過傳動齒輪帶動晝夜機輪、渾象和渾儀。
水運渾天儀
水運渾天儀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運轉,能模仿天體運行的儀器,並可以測定時間。這個渾天儀改進了漢代科學家張衡的設計,注水激輪,令其自轉,晝夜一周,除了表現星宿的運動以外,還能表現日升月落,當然比張衡的水運渾象儀更加精巧、復雜了。所以,當水運渾天儀造成之後,置於武成殿前,文武百僚觀看後,無不為其製作精妙,測定朔望、報告時辰准確而嘆服,共稱其妙。
水力機械
桔槔是利用杠桿原理的人力提水機械,橫桿的一端系提水桶,用手操縱橫桿另一端的升降以取水。
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中國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在廣袤豐饒的中華大地上,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科技文化。聞名於世的四大發明、天文歷算、中醫中葯、農林桑茶、絲綢織染、陶瓷漆器、礦冶鑄造、水得地學、建築工程和造船航海,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充實了世界科技的寶庫。在實施科都興國的今天,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優秀傳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貳』 中國古代都有哪些先進的機械技術
水運儀象台
為北宋元祐三年(1088)蘇頌、韓公廉等人所制。他們於紹聖(1094~1097)初年著《新儀象法要》,載有總圖和部件圖多幅。這台水運儀象台高三丈五尺余, 寬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台的下層有提水裝置,由人力推動河車,帶動升水上輪和下輪(筒車),將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台中平水壺保持水位恆定,並通過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樞輪(水輪)上的受水壺流泄恆定流量的水,推動樞輪。樞輪通過傳動齒輪帶動晝夜機輪、渾象和渾儀。
中國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在廣袤豐饒的中華大地上,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科技文化。聞名於世的四大發明、天文歷算、中醫中葯、農林桑茶、絲綢織染、陶瓷漆器、礦冶鑄造、水得地學、建築工程和造船航海,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充實了世界科技的寶庫。在實施科都興國的今天,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優秀傳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叄』 古代如何起重重物
古希臘和古羅來馬都有原始的起源重機。古希臘起重機相傳是阿基米德發明的;古羅馬起重機是維楚維斯發明的。
原始起重機上有絞盤和連接滑輪。需要四個人推動把手,把繩索纏繞到這個垂直的輪軸上。絞盤到主起重機之間有一條繩索,這條繩索被纏繞到那邊的主輪上,這是傳送系統的最基本原理。當絞盤上的繩索被纏繞到大輪的同時,輪軸上的小輪就會將起吊石頭上的繩索纏繞拉起。這就是起重器的動力源。
『肆』 古代的吊車運用了哪些簡單機械,此簡單機械在裡面起到的作用是什麼
這些簡單機械分別的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又省力
『伍』 古代人如何搬運重物 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搬運重物的
用圓木移動重物.先用杠桿原理將重物抬起,在重物下放一圓木,以此法再放N個圓木,像車輪一樣.搬運過程中再不斷地將後面的圓木重新放在前面.
『陸』 古代的機械
你說的是游戲嗎?
『柒』 主要古代有哪些簡單機械
漢代的播種機——三腳耬
我國在戰國時期就有了播種機械。漢武帝的時候,趙過在一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上,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一頭牛拉著,一人牽牛,一人扶耬,一天就能播種一頃地,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漢武帝曾經下令在全國范圍里推廣這種先進的播種機。
漢代三腳耬復原模型,現在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它的構造是這樣的:下面三個小的鐵鏵是開溝用的,叫做耬腳,後部中間是空的,兩腳之間的距離是一壠。三根木製的中空的耬腿,下端嵌入耬鏵的銎里,上端和子粒槽相通。子粒槽下部前面由一個長方形的開口和前面的耬斗相通。耬斗的後部下方有一個開口,活裝著一塊閘板,用一個楔子管緊。為了防止種子在開口處阻塞,在耬柄的一個支柱上懸掛一根竹簽,竹簽前端伸入耬斗下部系牢,中間縛上一塊鐵塊。耬兩邊有兩轅,相距可容一牛。後面有耬柄。
播種前,要根據種子的種類、子粒的大小、土壤的干濕等情況,調節好耬斗開口的閘板,使種子在一定的時間流出的多少剛好合適。然後把要播種的種子放入耬斗里,用牛拉著,一人牽牛,一人扶耬。扶耬人控制耬柄的高低,來調節耬腳入土的深淺,同時也就調整了播種的深淺,一邊走一邊搖,種子自動地從耬斗中流出,分三股經耬腿再經耬鏵的下方播入土壤。在耬後邊的木框上,用兩股繩子懸掛一根方形木棒,橫放在播種的壠上,隨著耬前進,自動把土耙平,把種子覆蓋在土下,這樣一次就把開溝、下種、覆蓋的任務完成了。再另外用砘子壓實,使種子和土緊密地附在一起,發芽生長。
現代最新式的播種機的全部功能也不過把開溝、下種、覆蓋、壓實四道工序接連完成,而我國兩千多年前的三腳耬早已把前三道工序連在一起由同一機械來完成。在當時能夠創造出這樣先進的播種機,確實是一項很重大的成就。這是我國古代在農業機械方面的重大發明之一。
『捌』 古代人如何搬運重物
藉助簡單的物理機械運動,比如說,把大小差不多的樹干並排橫放這,就成了輪子,把重物放在上面,然後人力畜力滾動樹干,重物就可以成功搬運了。長距離的搬運把樹干循環放置就可以。
『玖』 古人會用到哪些機械
古人最常用的就是簡單的杠桿機械力,和復雜一些的水車動力,復雜的還沒有發明,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拾』 下圖是古人搬運重物的方法這種方法包含了什麼科學道理現在我們用什麼物體代替了重物下面的圓木。
在相同條件下,用滾動代替滑動,能大大減小摩擦.
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