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機械密封裝配後的檢查有哪些要求
機械密封裝配後,要做兩次檢查工作。
1)盤車檢查。由於尚未充液,動靜環密封端面上只有為數極少一點的潤滑油,因此不宜多盤車,以免損傷密封端面。
2)充液檢查。檢查是否有泄漏現象,如無泄漏可做試車檢驗。
『貳』 如何判斷機械密封端面平面度
DG系列鍋爐給水泵屬於卧式多級泵,多級泵的的維護規程應該合適你用
<a href="http://www.aufine-pv.com/weihu1.asp?id=183" target="_blank">http://www.aufine-pv.com/weihu1.asp?id=183</a>
1 總則
1.1 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於化工企業常用D型、DA型、GC型及DG型多級離心泵的維護和檢修。泵主要用於鍋爐給水和輸送不含顆粒性物質和雜質、物理化學性質與水類似的液體。對於其他型號類似的多級離心泵可作參考。
1.2 結構簡述
泵的固定部分由進水段、中段、出水段、導葉、軸承體和密封裝置等組成;轉動部分主要由泵軸及裝在軸上的數個葉輪、軸套和一個平衡軸向推力的平衡盤以及聯軸器組成。葉輪多個串聯工作,同一型號泵的揚程根據級數而定。泵由電動機經聯軸器直接驅動。
1.3 技術性能
設備主要技術性能見表1。
表1
泵型號 吸入口直徑
mm 流量
m3/h 單級揚程
m 級數 電機功率
kW 轉速
r/min 液體溫度
℃
D型單吸
多級分段式 50 18 8.5 3~9 2.2~7.5 2950 ≤110
80 24.6 11.4 2~9 4~17
100 54 15.5 7.5~40
125 101 21.5 22~100
150 155 30 75~225 1480
200 280 40.8 110f~440
DA型單
吸多級分段式 50 18 8.4 2~9 2.8~10 1450 ≤80
80 32.4 11.3 4.5~20
100 54 32 10~55
125 108 20 28~100
150 162 62 40~180
200 288 37.5 155~500
CC型單
吸多級分式 40 6 23 2~9 3~15 2590 ≤110
50 10 32 5.5~30
65 15 27 7.5~37
45 7~12 45~75
100 45 41 2~9 22~90
DG型單
吸多級分段式 50 12.5 25 3~12 7.5~30 2590 ≤110
65 25 30 3~10 15~45
80 46 22~75
150 85 67 3~9 75~240
100 147 4 360
150 440
180 119 5 500
2 完好標准
2.1 零、部件
2.1.1 泵本體及各零、部件完整齊全。
2.1.2 各部連接螺拴齊全,連接緊固,無銹蝕。
2.1.3 安全防護裝置齊全、穩固。
2.1.4 壓力表、電流表等儀表齊全、靈敏,量程符合規定並定期校驗。
2.1.5 進、出口閥門及潤滑、冷卻系統管線安裝整齊,標志明顯,油標、油杯等齊全好用。
2.1.6 各部安裝配合符合規定。
2.1.7 泵體、泵座及附屬管線、管件油漆完整。
2.1.8 基礎、底座完整,堅固。
2.2 遠行性能
2.2.1 油路暢通,潤滑良好,實行「五定」、「三級過濾」。
2.2.2 壓力、流量平穩,各部溫度正常,電流穩定。
2.2.3 運轉平穩,無異常振動、雜音等不正常現象。
2.2.4 能力可達到銘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 技術資料
2.3.1 有泵的總裝圖或結構圖,有易損配件圖。
2.3.2 有使用說明書產品合格證質量證明書。
2.3.3 操作規程、維護檢修規程齊全。
2.3.4 設備檔案齊全,數據准確,包括:
a.安裝及試車驗收資料;
b.設備運行記錄;
c.歷次檢修及驗收記錄;
d.設備缺陷及事故情況記錄。
2.4 設備及環境
2.4.1 設備清潔,外表無塵灰、油垢。
2.4.2 基礎整潔,表面無積水、雜物,環境整齊清潔。
2.4.3 進出口閥門、法蘭介面及泵體各段接合處均無泄漏。
2.4.4 軸封處泄漏不得大於:
a.填料密封,初期每分鍾不多於20滴,末期每分鍾不多於40滴;
b.機械密封,初期應無泄漏,末期每分鍾不多於5滴。
3 設備的維護
3.1 日常維護
3.1.1 嚴格按泵的操作規程啟動、運行與停車,並做好運行記錄。
3.1.2 每班檢查潤滑部位的潤滑油是否符合規定。
3.1.3 新換軸承後,工作100小時應清洗換油,以後每運行1000-1500小時換油一次,油脂每運行2000-2400小時換油。
3.1.4 經常檢查軸承溫度,應不高於環境溫度35℃,滾動軸。承的最高溫度不得超過75℃;滑動軸承的最高溫度不得超過65℃。經常檢查電機溫升。
3.1.5 每班檢查軸封處滴漏情況,填料密封保持每分鍾10-20滴為宜;對於機械密封,要達到完好標准。
3.1.6 經常觀察泵的壓力和電機電流是否正常和穩定注意泵有無噪音等異常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1.7 經常保持泵及周圍場地整潔,及時處理跑、冒、滴、漏。
3.1.8 維修人員應定時上崗,檢查設備運行情況並及時處理所發現的問題。
3.2 定期檢查內容
對於生產系統中重要的泵,可按表2內容定期檢查。
表2
檢查項目 周期 內容 判斷標准 推薦使用儀器
監測滾動
軸承的運
轉情況 7天 測量波動軸承
振動的沖擊能
量,以判斷軸承
是否處於良好狀
態 當dBN<20時
軸承狀態良好,下次按周期測量
當20<dBN<35時
要引起注意,軸承已出現早期損
傷,必須在較短期間內再次測量
當dBN>35時
軸承有明顯的損傷,必須在更短
的期間內測量
當dBN>50時
應迅速更換軸承 沖擊脈沖計
CMJ-1型
SPM-43A型
監測滑動
軸承的運
轉情況 7天 測量軸承振動
的加速度值 1.相對判斷法:總振平值超過正
常值2倍以上時,內部已發生故
障,需引起重視,縮短監測周期;
當總振平值超過正常值4倍時,可
能發生嚴重故障,應停泵檢查修理
2.類比判斷法:測量點比若干相同
泵同一點的加速度有效值高出一倍
以上時,應引起重視縮短周期監測
,超過二倍以上時可能發生嚴重故
障,應停泵修理 217機器故障
檢查儀
監測泵的
振動情況 7天 在軸承殼體處
從徑向測量殼體
振動的振幅 單振幅且A應不超過以下值
1)泵轉速為1450r/min
軸中心高度≤225mm
A≤0.03mm
軸中心高度>225mm
A≤0.04mm
2)泵轉速為2900r/min
軸中心高度≤225mm
A≤0.02mm
軸中心高度>225mm
A≤0.03mm 攜帶型
測振儀
3.3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見表3。
3.4 緊急情況停車
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應緊急停車處理:
a.泵突然發生劇烈振動;
b.泵內發出異常聲響;
c.電流超過額定值持續不降經處理無效;
d.泵突然不出水。
表3
現象 原因 處理方法 現象 原因 處理方法
泵不打
水或流
量不足 1.吸入閥堵塞
2.吸入管路阻力
太大或吸水高度太高
3.出水管路阻力
太大
4.泵或吸入管內
存空氣,有漏氣處
5.葉輪堵塞
6.密封環磨損嚴
重 1.清掃吸入閥
2.清掃吸入管路
或降低吸水高度
3.檢查及清掃出水
管路或改進出水管
4.排除空氣,消除
漏氣處
5.清掃葉輪
6.更換葉輪密封
環 泵內部聲音
反常,泵不
上水 1.流量太
2.吸入管阻力太
大
3.在吸入管部分
有空氣滲入
4.所吸、送液體溫
度過高 1.增大流量
2.浦掃吸入管或
降低吸入高度
3.檢查吸入管部
分及閥,消除漏
氣處
4.降低所吸送液
體溫度
軸承溫度高 1.油量不足或油
不潔凈
2.軸承間隙太小
3.電機軸與泵軸
同軸度超過規定 1.加油或清洗軸
承換油
2.副研軸瓦,調
電流過
大 1.填料壓得太緊
2.轉子部分與固
定部分磨擦
3.洪水量過大 1.放鬆填料壓蓋
2.檢查、調整
3.調小出口閥門,
減少流量 整間隙
3.找正聯軸器
密封漏損大 1.填料磨損
2.軸或勒套磨損
3.泵軸彎曲
4.動、靜密封環
端面腐蝕、磨損
或劃傷
5.靜環裝配歪斜
6.彈簧壓力不足 1.更換填料
泵振動
大 1.電機軸與泵軸
同軸度超過規定
2.泵釉彎曲或轉
子不平衡
3.葉輪中有異物
或葉輪磨損
4.轉子與殼體產
生摩擦
5.軸承間隙大
6.底座螺栓松動 1.找正聯軸器
2.校直軸、轉子
做平衡
3.清掃葉輪或更
換葉輪
4.調整轉子與殼
體間隙
5.調整間隙或更
換軸承
6.緊因底座螺接 2.修復或更換磨
損件
3.校正或更換泵
軸
4.修復或更換動
、靜密封環
5.重裝配靜環
6.調整彈簧壓縮
量或更換彈簧
表4
檢修類別 小修 中修 大修
檢修周期,月 3 12~24 36
註:1.吸入口直徑≤100mm的泵無大修,大修內容並入中修。
2.當本單位狀態監測手段已具備開展預測維修條件時,經請示上一級主管單位批准,可不受此表限制。
4 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
4.1 檢修周期
檢修周期見表4。
4.2 檢修內容
4.2.1 小修
4.2.1.1 檢修填料密封,更換填料。
4.2.1.2 檢查軸承及潤滑系統,更換潤滑油(脂)。
4.2.1.3 清理、檢修冷卻水系統。
4.2.1.4 清掃、檢修閥門。
4.2.1.5 檢查及找正聯軸器,調整軸向間隙,更換聯軸器易損件。
4.2.1.6 消除在運行中發現的缺陷和滲漏,及檢查和緊固各部螺栓。
4.2.2 中修
4.2.2.1 包括小修內容。
4.2.2.2 檢修機械密封,更換零件。
4.2.2.3 解體、清洗檢查葉輪、密封環、襯套、軸套、導葉、平衡盤、平衡環及各部零件的磨損、腐蝕、沖蝕程度,予以修復或更換。
4.2.2.4 修理及刮研軸瓦、調整間隙,以及更換軸承。
4.2.2.5 測定葉輪的靜平衡。
4.2.2.6 檢查各段葉輪毅、軸套、平衡盤轂、緊固螺母間端面接觸情況,測量及校正各段葉輪間距。
4.2.2.7 測量泵軸及轉子部件各部跳動量。
4.2.2.8 檢查、調整各部間隙。調整轉子竄動量。
4.2.2.9 校驗壓力表。
4.2.2.10 檢修電機。
4.2.3 大修
4.2.3.1 包括中修內容。
4.2.3.2 更換葉輪及導葉。
4.2.3.3 更換泵軸。
4.2.3.4 泵體各段檢測、鑒定和作必要的修理。
4.2.3.5 調整泵體的水平度。
4.2.3.6 設備及附屬管線除銹防腐。
5 檢修方法及質量標准
5.1 泵體與底座
5.1.1 泵體應無裂紋,液體流道表面鑄造光滑、無砂眼和氣孔。各段泵體間接合面平行度為0.1mm/m,接合面及凸緣無毛刺及碰撞變形。
5.1.2 泵體與葉輪密封環的配合採用H7/h6。
5.1.3 底座與基礎面應接觸嚴密,底座安裝水平度:縱向0.05mm/m橫向0.10mm/m。
5.1.4 有軸向膨脹滑銷的泵,滑銷和銷槽應平滑無毛刺。
5.1.5 組裝時,擰緊泵體總連接螺桿應對稱進行,且用力要均勻。
5.2 導葉與襯套
5.2.1 導葉液體流道部份應光滑,型砂清理干凈;與襯套配合部位不應有嚴重的通孔、氣蝕等缺陷。
5.2.2 導葉與襯套的配合採用H7/n6或H7/r6。
表5
襯套內徑 30~60
『叄』 機械密封壓縮量怎麼測量
自由狀態高度減去,壓死以後的高度,就是最大和最小,一般取中上為最加。
標有L1與L2兩個尺寸,L1是指密封件的工作高度,L2是安裝的位置尺寸。動環有彈簧座或彈簧定位端面起,到靜環端面位置,測量出壓縮量與自然狀態的差值就是壓縮量,一般有指導性文件資料,注意靜環有密封圈。
常用機械密封結構由靜止環(靜環)、旋轉環(動環)、彈性元件彈簧座、緊定螺釘、旋轉環輔助密封圈和靜止環輔助密封圈等元件組成,防轉銷固定在壓蓋上以防止靜止環轉動。
旋轉環和靜止環往往還可根據它們是否具有軸向補償能力而稱為補償環或非補償環。
(3)機械密封如何檢測擴展閱讀:
把機械密封安裝到機器上時,安裝前要很好的與總裝配圖相對照,確認零件是否已准備齊全,這時要注意密封磨擦副密封面、密封圈等有無傷痕、缺損等異常現象。
還要注意與填料、密封圈(O環)等相接觸的軸或軸套表面、法蘭等部件上有無傷痕,若發現有異常的現象,則必須更換或修理後再使用。
在實際進行安裝時,不要將超過需要的零件帶到現場,這樣,安裝完畢後零件如有剩餘,則是安裝時有了漏裝的地方;若零件不足,則意味著不必要的地方也組裝上了零件,這也就起到了在安裝時自檢的作用。
『肆』 怎麼判斷水泵是機械密封還是填料密封求助:如何從外觀
機械密封是半截固定在殼體,另外半截固定在轉軸上的。
填料密封在轉軸上看不到東西。只要一個橢圓形壓蓋套在轉軸上,固定在殼體上。
這個是填料密封。
『伍』 機械設備密封泄漏最有效的檢測方法
機械密封在泵類備件上的使用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各種型號各個種類的機械密封件幾乎都可被泵類備件所採用,但是不管泵類備件和機械設備密封件之間是如何組合、搭配的,所存在的泄漏點都是基本相似的五處。
機械密封件應用於泵類備件後,泄漏點主要包括:泵的軸套和軸間的密封、泵的動環與軸套間的密封、泵的動環和靜環間的密封、泵的靜環和靜環座間的密封及泵體本身和密封端蓋之間的密封,這些泄漏點通過靜試和試運行可以基本被發現並排除。
機械密封件在泵類備件上安裝並調試完成後,可以通過靜試方式了解密封的效果,確定是否存在泄漏及泄漏量的多少。機械密封在靜試時出現的泄漏,如果泄漏量較小則主要問題多為動環或靜環密封圈部位,如果泄漏量較大,則問題多為動、靜環摩擦副問題。
機械密封件的泄漏量觀察完畢之後,可以手動盤車來進行下一步的觀察,盤車後泄漏量保持與之前一致,則問題是出現靜、動環密封圈上,如果變化明顯則可以判斷問題為動、靜環摩擦副故障。另外,如果泄漏是沿軸向噴射,那麼可能是動環密封圈問題,如果是想四周噴射,則是靜環密封圈問題。
機械密封件的靜試如果沒有出現泄漏現象,即可進入試運轉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泵本身的高速運轉會帶來較大離心力,介質的泄漏會受到抑制而減少,出現泄漏的幾率也會降低,這個時候再出現的泄漏則主要源於軸間、端蓋密封及動、靜換摩擦副的密封失效。
『陸』 機械密封尺寸如何測量
推薦答案簡直就是在坑人,機械密封都是圓形的,一把卡尺,一把溝槽尺就可以測繪了,根本用不到三坐標測繪儀,除非是大型機械密封外殼不規則的情況下!注意主要尺寸的公差就行了!
『柒』 如何測量機械密封壓縮量
找個基準面(像機封壓蓋表面),分別測量動靜環密封面到基準面的距離,差值是壓縮量
『捌』 如何進行機械密封的檢修
機械密封經長期運轉後,動環和靜環的端面由於摩擦造成磨損,彈簧和軸套也會發生銹蝕或損壞,密封圈由於老化變形而失去彈性,所有這些原因都會造成機械密封泄漏。因此,經過長時期的運轉以後,對機械密封元件要進行更換或檢修,達到重新使用的目的。
1、動環和靜環端面的研磨
動環拆下後,經磨削加工,先進行粗研,後進行精研,有條件可進行拋光。
粗磨時,選用80—160#粒度的磨料,先磨去加工痕跡。然後可用160#以上磨料進行精磨,使光潔度達到設計要求。硬質合金或陶瓷動環精磨後需要用拋光機拋光。拋光機的力度可選用M28-M5的碳化硼。拋光後達到鏡面。陶瓷環可用M5的瑪瑙粉精磨以後,用氧化鉻拋光。
石墨填充聚四氟乙烯的靜環,由於材料軟,可用煤油、汽油或清水精研,不需加研磨劑。在跑合過程中還可自研,故光潔度要求不是太高。
研磨的方法,有研磨機的可在研磨機上研磨,沒有研磨機的可在平板玻璃上採用8字形的手工研磨方法。
2、軸套檢查
軸套的檢修拆下後檢查銹蝕和磨損的情況,如果銹蝕或磨損得比較輕微,可用細砂紙打光再用,如果銹蝕或磨損的嚴重可採用加工後電鍍的方法或換新軸套。
3、密封圈
密封圈經過一段使用時間後,多數情況下失去彈性或老化,一般情況下需要更換新圈。
4、彈簧
如果彈簧銹蝕的不嚴重,能保持原有彈性,可不更換。若銹蝕的比較嚴重或彈性減小的很多,則需要更換新彈簧。
對有組裝盒的機械密封,要將盒清理干凈,並檢查凹槽是否磨損或變形,以便進行校正修復,重新開槽或更換。
機械密封元件修復以後,重新進行組裝,組裝後同樣進行壓力試驗,然後再投入正常操作。
『玖』 怎樣判斷離心泵是填料密封還是機械密封
一般填料密封有一根外供水管,機封的一進一出!機封也有一根的,很少!
還有就是外露的螺栓,如果還有旋進的空間的,是填料的,如果是已經壓死的,是機封的!
『拾』 怎麼判斷機械密封的壓力等級
如果是專業廠家,您可以從他們的網站上找到這個型號的樣本,看裡面版的參數曲線就可以大權致確定了。
准確的要問技術人員,因其由軸徑大小、介質、密封材料、溫度等多種條件共同決定,不是廠家很難准確確認。
盒內帶的安裝說明書,也可以看看,或許能有一些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