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機械化戰爭的主要形態是什麼
機械化戰爭主要使用坦克、飛機等機械化武器裝備進行的戰爭,工業時代戰爭專的基本形態。
第二次世屬界大戰期間,坦克、裝甲戰車、自行火炮及其他機械化裝備不斷涌現並大量裝備部隊,使裝甲兵成為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步兵也大量發展為機械(摩托)化部隊。
海軍裝備了航空母艦和潛艇,成為能在水下、水面、空中進行立體作戰的合成軍種。空軍的發展極為迅速,許多國家陸續建立了空軍聯隊、師、軍和集團軍。
各主要軍事強國將現代化的陸海空軍及其具有高度機動力、突擊力的機械化作戰平台大量運用於戰爭,徒步步兵、騎兵和其他兵種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作戰方式逐步由線式作戰向縱深作戰發展。
(1)機械化作戰方式的本質是什麼擴展閱讀:
戰爭中軍隊的進攻能力大大增強,打破了防禦的優勢。由於坦克等裝備的使用,使得依靠戰壕進行堅守防禦的優勢不復存在,極大地改變了軍隊的作戰方式。
戰場范圍擴大,情況變化急劇。機械化裝備的大量運用,軍隊的火力、突擊力、機動力和整體作戰能力空前增強,導致作戰行動由陸地、海洋向空中擴展,前方與後方的界限模糊,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力量對比轉化迅速,攻防轉換頻繁。
❷ 直觀反映出信息化戰爭與機械化戰爭的根本區別的是
根本區別是偵察和干擾手段的高低
信息化戰爭有太多的手段可以偵察和內干擾對方容 偵察有衛星 飛機 雷達 間諜 等等 干擾對方指揮作戰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怪 就像打牌 如果你可以完全知道對方手中有些什麼牌 他怎麼打 甚至你可以干擾他不讓他打他想出的牌 即使你的牌比他差一些也能贏
而機械化戰爭就是靠誰的牌好誰的牌多了 軍隊數量多且戰鬥力強 後勤能力高 裝備好的 就是硬碰硬的打
❸ 簡述什麼是信息化戰爭信息化戰爭的實質是什麼
信息化來戰爭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源息資源並依賴於信息的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以及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
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大量地運用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的實質是以國家實力為基礎的前提下,運用信息技術的戰爭。
❹ 信息化戰爭與機械化戰爭的區別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並依賴於信息的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以及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大量地運用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以信息為主要資源、以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中心戰為主要作戰方式,以爭奪信息資源為直接目標,並以相應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戰爭。信息實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統,精確制導彈葯,太空兵器,智能部隊,以及具有高技術、高知識、高素質的人員。
信息化戰爭所描述的戰爭形態有以下6種表現: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②以信息為主要戰略資源;③以信息中心戰為基本作戰方式;④以爭奪信息資源為戰場目標;⑤以信息化武裝力量為主體;⑥實行以信息化軍事理論為基礎的戰爭指導。
信息化戰爭與以往戰爭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信息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變化。信息作為一種新型資源,改變了物質和能量的作用方式,進而改變了作戰制勝機理,無可爭議地成為生成戰鬥力的新的主導資源。[1]
❺ 什麼叫機械化戰爭
主要使用坦克、飛機等機械化武器裝備進行的戰爭。工業時代戰爭的基本形態。
機械化戰爭是在內燃機出現以後,在科學技術和經濟迅速發展的基礎上,機械化戰爭逐漸興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打破長期以來對立雙方在陣地戰中的僵局,自1916年以來,英軍先後在索姆河戰役和坎布雷戰役中使用具有攻擊能力的坦克,並取得了初步成果。
1918年,英國出現了裝甲車,並組建了機械化部隊。隨後,歐洲其他國家的軍隊也相繼建立了機械化步兵團、師、軍。
機械化武器裝備的大量使用,對軍事行動和軍事院校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1918年5月,英國的J.F.C.富勒提出了陸軍以坦克為主體並輔之以飛機即可奪取戰爭勝利的思想。
(5)機械化作戰方式的本質是什麼擴展閱讀:
機械化戰爭的特點:
1、具有高速機動能力的飛機、坦克、軍艦成為作戰的主要裝備。
2、戰爭中軍隊的進攻能力大大增強,打破了防禦的優勢。由於坦克等裝備的使用,使得依靠戰壕進行堅守防禦的優勢不復存在,極大地改變了軍隊的作戰方式。
3、戰場范圍擴大,情況變化急劇。機械化裝備的大量運用,軍隊的火力、突擊力、機動力和整體作戰能力空前增強,導致作戰行動由陸地、海洋向空中擴展,前方與後方的界限模糊,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力量對比轉化迅速,攻防轉換頻繁。
4、立體作戰、縱深作戰成為重要作戰方式。作戰行動在多層次、全方位展開。陸空聯合對戰役布勢全縱深的火力突擊、大縱深迂迴穿插和奔襲作戰增多。
❻ 什麼是作戰方式作戰方式和作戰形式有什麼區別
作戰方式說白了就是怎麼仗怎麼打
比如空地一體化就是一種新的作戰方式
作戰形式則帶有戰略層面的含義,主要是指軍事變革
❼ 機械化作戰特點是合圍作戰,反擊作戰還有什麼作戰
1、立體作戰、縱深作戰成為重要作戰方式。
2、協同作戰、聯合作戰發展迅速,破壞力強且消耗巨大。
機械化戰爭對參戰人員人員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戰場上保障人員大量增加具有高速機動能力的飛機、坦克、軍艦成為作戰的主要裝備。
機械化戰爭是指主要以坦克等機械化武器裝備進行的戰爭,是工業時代戰爭的基本形態。其理論是主張陸軍實行機械化和依靠機械化軍隊取勝的軍事理論,亦稱坦克制勝論。
(7)機械化作戰方式的本質是什麼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裝甲戰車、自行火炮及其他機械化裝備不斷涌現並大量裝備部隊,使裝甲兵成為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步兵也大量發展為機械(摩托)化部隊。海軍裝備了航空母艦和潛艇,成為能在水下、水面、空中進行立體作戰的合成軍種。
空軍的發展極為迅速,許多國家陸續建立了空軍聯隊、師、軍和集團軍。各主要軍事強國將現代化的陸海空軍及其具有高度機動力、突擊力的機械化作戰平台大量運用於戰爭,徒步步兵、騎兵和其他兵種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作戰方式逐步由線式作戰向縱深作戰發展。
在作戰理論上,出現了G.杜黑的「空軍制勝論」、富勒的「機械化戰爭論」、E.魯登道夫的「總體戰」等著名的機械化戰爭理論,特別是德國的「閃擊戰」理論,提出了以裝甲部隊在飛機和空降兵的協同下遠程奔襲,實施高速進攻的新的作戰觀念,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作戰的理論基礎。
與之相對應的蘇聯「大縱深戰役」理論,首次提出實施方面軍、集團軍戰役的觀點,強調以殺傷兵器同時壓制敵整個防禦縱深,在選定方向上突破,爾後使用機械化部隊迅速擴張戰果,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達成預定目的。這些理論均在戰爭中得到充分運用,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❽ 機械化戰爭是大量運用()和技術裝備及相應作戰方法進行的戰爭
機械化戰爭是大量運用機械化武器和技術裝備及相應作戰方法進行的戰爭。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戰爭樣式,機械化戰爭的基礎是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軍事技術的發展,致使新式裝備的發明,而新武器促使新軍事思想的誕生,帶動軍隊的編制、訓練、戰略戰術的革命。
機械化戰爭是在內燃機出現以後,科學技術和經濟迅速發展的基礎上逐漸產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打破敵對雙方在陣地戰中長期相持不下的僵局,英軍自1916年起,先後在索姆河戰役和康布雷戰役中使用了具有突擊能力的坦克,並取得初步成果。
1918年,英國出現了裝甲輸送車,並組建機械化部隊。隨後,歐洲其他國家的軍隊也先後組建機械化步兵團、師和軍。機械化武器裝備的大量使用對軍隊的作戰行動和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8)機械化作戰方式的本質是什麼擴展閱讀
機械化戰爭的特點
1、具有高速機動能力的飛機、坦克、軍艦成為作戰的主要裝備。
2、戰爭中軍隊的進攻能力大大增強,打破了防禦的優勢。
3、戰場范圍擴大,情況變化急劇。
4、立體作戰、縱深作戰成為重要作戰方式。
5、協同作戰、聯合作戰發展迅速,破壞力強且消耗巨大。
6、對參戰人員人員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戰場上保障人員大量增加。
❾ 軍事:什麼是機械化程度、
用機械來代替原始的行軍、作戰方式,軍隊中的機械化,用機器去代替人力,重視軍隊的機動能力,擴展人的四肢,節省人的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