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物理論文——機械與運動
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各部分之間相對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它是物質的各種運動形態中最簡單,最普遍的一種。例如,地球的轉動、彈簧的伸長和壓縮等都是機械運動。而其他較復雜的運動形式,例如,熱運動、化學運動、電磁運動、生命現象中都含有位置的變化,但不能把它們簡單地歸結為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靜止的描述是相對的。
高一機械運動
1.機械運動
1)物體相對於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也就是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
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只是發生了變化,這個物體就在運動。
2)宇宙中沒有不動的物體,一切物體都在不停的運動,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2.參照物
1)要描述某一物體的位置變化,就必須選擇另外的一個物體作為標准。這個被選來作為標準的另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物體的運動,觀察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覺得地球是不動的,其實地球在以30km/s的巨大速度繞太陽公轉。這就是物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質點
1)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因而其突出的特點是「具有質量」和「佔有質量」。但卻沒有體積——即沒有大小。
2)質點是對實際物體的抽象,因而它是一個具有質量而又沒有體積(大小)的抽象的點,這顯然是一種理想化模型,實際上並不存在。引入理想化模型時,要善於抓主要矛盾,盡可能把復雜問題簡單化,這是物理學中經常要用到的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科學抽象法。
3)雖然質點實際不存在,但實際問題中不少物體又可以看作是質點。一個物體可否視為質點,這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只有當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在所研究的問題中處於次要地位時,才可以把物體當作質點。
4)由於質點沒有體積,因而質點是不可能轉動的。所以,質點是沒有轉動可言的。任何轉動的物體,在研究其自轉時,均不能簡化成質點。
4.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質點運動時所通過的路線,就叫做質點運動的軌跡。
按照軌跡來劃分,質點運動的軌跡是直線的運動叫做直線運動,是曲線的運動叫做曲線運動。
例: 下列各運動的物體中,能被看作質點的是( )
A。研究公轉著的地球 B。研究自轉著的地球 C。研究體操運動員的轉動 D。鍾表上轉動的時針和分針
析:由於質點只有質量而沒有體積,所以質點也沒有轉動(一個沒大小的點是談不上有轉動的!),這樣我們研究物體的自轉時,絕不能把物體看作質點。據此本題的正確答案只有A
一個物體能否被簡化為質點,並不是看物體的大小。很小的物體有時候反而是不能當作質點的,如自身旋轉著的小球在研究期自轉情況時,小球就不能認為是質點。很大的物體有時候可以簡化為質點,如繞太陽公轉著的地球。同一物體有時可以看作質點,有時又不能看作質點。只有當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在所研究的問題中處於次要地位時,才可以把物體看作質點。如在研究地球的公轉規律時就可以把地球看作是質點,但研究地球的自轉規律時則不能吧地球看作是質點。
在以上說法基礎上還應該加上一條,當物體的一部分相對於另一部分的位置之發生改變的過程也叫做機械運動。如一輛車在公路上行駛,它相對於地面上固定的物體發生了位置的改變,可以說車發生了機械運動。當一個輪子繞著固定軸轉動時,輪上的各部分相對於軸在做機械運動。
機械運動是我們見到的各種運動中最簡單的、最普遍的一種運動形式。車、船的運動,天體的運動,原子、分子的運動都是機械運動。常見的機械運動有平動和轉動。
⑵ 初中物理第一章機械運動的長度單位換算的方法
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um=10^12nm
反之就把^後面的數加個
負號
對了,公式可能是這個:1km=1×1000m=1000m
⑶ 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期末復習第三章(1)機械運動課堂練習
初中物理力學占據較高分值,考察方式常以物理計算和物理實驗題為主。初中物理力學主要知識點有:運動與力的結合,參照物,機械運動,力的作用效果,慣性和慣性定律,二力平衡,壓強(液體的壓強,大氣壓強),浮力,機械效率,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化。本篇附上經典初中物理力學計算題和實驗題,供同學學習。
一、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
→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機械運動
1、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分類:(根據運動路線)(1)曲線運動(2)直線運動
Ⅰ 勻速直線運動:
A、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
B、速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
Ⅱ 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5、力的測量:
(1)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彈簧測力計: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示意圖 →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1、壓力:
①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②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③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
2、壓強:
①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②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④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
⑤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改變壓力大小、改變受力面積大小、同時改變前二者
→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液體壓強的規律:
⑴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⑵ 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⑶ 深度增大,液體的壓強增大;
⑷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3、液體壓強公式:p=ρgh(→點擊進入《力學公式-壓強公式匯總》)
⑴、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g:N/kg;h:m
⑶、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4、連通器: 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大氣壓強
1、大氣壓的測定——托里拆利實驗(重點實驗)。
⑴ 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後,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⑵ 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⑶ 結論:大氣壓p0=760mmHg=1900px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⑷ 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後,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2、標准大氣壓——支持1900px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准大氣壓。1標准大氣壓=760mmHg=1900pxHg=1.013×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約10.3m
3、大氣壓的變化
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在海拔2000米內可近似地認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氣壓約減小1毫米貢柱,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是不均勻的,低空大氣壓減小得快,高空減小得慢,且大氣壓的值與地點、天氣、季節、的變化有關。一般來說,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測量工具:
⑴ 定義: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
⑵ 分類: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5、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水泵。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 →浮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樣適用於氣體)。
2、公式:F浮= G排=ρ液V排g (→點擊進入《力學公式-浮力公式匯總》)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 、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浮力的應用
1、物體的浮沉條件: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於重力時,物體上浮;當它所受的浮力小於重力時,物體下沉;當它所受的浮力等於重力時,懸浮在液體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應用
輪船:採用空心的辦法增大排水量。
潛水艇:改變自身重來實現上浮下沉。
氣球和飛艇:改變所受浮力的大小,實現上升下降。
→功
1、力學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②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③不做功的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有距離無力、力和距離垂直.
2、功的計算:(→點擊進入《力學公式-功公式匯總》)
①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單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強調對應。③ 功的單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積(牛·米,不能寫成"焦")單位搞混。
→機械效率
1、有用功和額外功
①有用功定義:對人們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須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②額外功:
額外功定義:並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輪組提升重物W額= G動h(G動:表示動滑輪重)
③總功:
總功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的和叫做總功。即動力所做的功。
公式:W總=W有用+W額,W總=FS
2、機械效率
①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總
③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④說明:機械效率常用百分數表示,機械效率總小於1①物理意義: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②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③公式:P=W/t④單位:瓦特(W)、千瓦(kW) 1W=1J/s 1kW=10W
→動能和勢能
1、動能
①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②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③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2、勢能
①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物體被舉得越高,質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勢能也越大。
②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
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③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勢能。(→點擊進入《力學公式-動能與勢能公式匯總》)
→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動能與勢能統稱為機械能。
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不變,或者說,機械能是守恆的。
2、動能和重力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加速下降,則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②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減速上升,則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3、動能與彈性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減小,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增大,則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②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增大,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減小,則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二、初中物理力學計算題:
1、水壺內裝有1千克水,水壺底面積約為0.003米2,水深0.1米,求水對壺底的壓強。
答案:P=ρgh=1000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
(公式1分,代入2分,結果1分)
2、在水平桌面上,薄壁圓柱形容器甲和乙內分別裝有1.8千克的酒精和2千克的水。甲的底面積為0.016㎡,乙的底面積為0.01㎡。(已知酒精密度=0.8g/cm?).求:
(1)水的體積;
(2)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
(3)若從甲、乙容器中抽出相同體積的酒精和水,有沒有可能使
酒精和水對各自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如果有可能,請計算
出抽出的體積△V;如果沒有可能,請說明理由.
答案:
三、初中物理力學實驗題:
1、為了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小華同學將一根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的一端紮上橡皮膜,將其浸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並不斷增加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實驗操作過程及實驗現象如圖7(a)、(b)和(c)所示。他繼續實驗,在玻璃管中分別注入酒精、鹽水,使之與燒杯中水面相平,實驗操作過程及實驗現象如圖7(d)、(e)所示。(已知ρ鹽水>ρ水>ρ酒精)
(1)觀察比較圖(a)、(b)與(c)可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察比較圖7(d)與(e)可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下列實驗中的有關項目分別填寫完整:
(1)在「測定物質的密度」實驗中,用天平測量鋁塊的質量,應將鋁塊放置在調節平衡的天平的______(選填「左」或「右」)盤進行稱量.對比「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和「測定物質的密度」兩個實驗,實驗目的______(選填「相同」或「不相同」),需要測的物理量______(選填「相同」或「不相同」).
(2)為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是否與液體種類有關,兩個大量筒中應分別裝有______種類的液體。實驗時,壓強計的金屬盒應該放置在兩個量筒的液體內部______深度處.(均選填「相同」或「不同」)
初中物理力學實驗題答案:
1、(1)同種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較大,液體壓強也較大。
2、(1)左、不相同、相同 (2)不同、相同
⑷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練習題
1、一學生以4m/s的速度用50s跑過一座橋,一列以隊伍以2m/s的速度急行走過這座橋用了130s,則該隊伍有多長?
2、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2 min內通過了300 m的路程,它運動的速度是____m/s,這個物體在前10 s內的速度是____m/s.
3、火車的速度是54 km/h,子彈的飛行速度為100 m/s,那麼______的速度大.
4、甲、乙兩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若兩車在相同時間內經過的路程之比是2∶1,則速度之比是______,若兩車經過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是1∶2,則速度之比是______.
5、投擲出去的鉛球在空中能繼續飛行,這是因為它具體有,它在飛行中運動方向不斷改變,是因為它(不計阻力)。
6、一個人通過細繩用20N的力拉著小車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如果細繩突然斷了,小車將做___________運動,這時小車在水平方向上一定__________(填「受」「不受」)力.
7、一列列車車廂長為20m,當列車靜止時,一個乘客從車廂的頂端勻速走到另一端,所用時間是20s,如果列車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的鐵軌勻速運動時,則乘客順著列車運動的方向從車廂尾走到車廂另一端,所用時間是______________;若該乘客逆著列車運動方向從車廂前端走向尾端,則需時間為______________
⑸ 新的人教版初中物理課本目錄【第一章是機械運動的】要分第一章的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等等
如圖,圖片來自人教版責任編輯孫新在河南國培計劃培訓的ppt,只有八年級的專
⑹ 初中物理為什麼要引入機械運動
因機械運動是人們認識最普遍、最深刻的物理現象之一,是物理學的基礎之一。
⑺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知識點
第一章:機械運動知識點
一、測量
1、長度的單位:基本單位:米,符號m,常用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2、單位換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nm;1dm=10-1m、1cm=10-2m、1mm=10-3m、1um=10-6m、1nm=10-9m。
3、長度測量的工具:刻度尺,
4、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鄰兩條刻度線之間的長度,即(一小格表示的長度),決定測量的精確程度。作用:讀數時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分度值是0.1cm,讀數應該有2位小數。
5、刻度尺的量程:測量的范圍。
6、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的方法:
(1)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分度值和量程適合的刻度尺;
(2)從零刻度線或清晰的刻度線起測量,有刻度的邊緊靠被測量物體且與被測邊平行,不能歪斜;
(3)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尺且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記錄結果時,結果包括數值和單位兩部分。
7、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s;常用單位:時(h)、分(min)、
8、時間單位的換算:1h=60min、1min=60s、1h=3600s、
9、時間測量的工具:秒錶、停表。
10、誤差的定義: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別。
11、誤差產生原因:(1)測量儀器不夠精密;(2)測量方法不夠完善。
12、減小誤差的方法:(1)多次測量求平均值;(2)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3)改進測量方法等。
13、誤差和錯誤的區別:(1)誤差不能消除,只能盡可能減小;(2)錯誤是可以消除的。
二、機械運動:
1、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參照物的定義:判斷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時,選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被選來作為參照物的物體都當作是靜止的。
3、參照物選擇:除研究物體本身以外的一切物體,無論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物體,都可以作為參照物。
4、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如果研究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位置(距離)沒有變化則研究物體是靜止的,如果研究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位置(距離)有變化則研究物體是運動的,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運動還是靜止要看參照物選什麼。
5、勻速直線運動的定義:物體沿著直線且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6、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1)路徑是直線;(2)速度不變;(3)任何時刻的速度相等;(4)在任意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5)實際生活勻速直線運動是沒有的。
7、速度的定義: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或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
8、速度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體量。
9、速度的基本單位:米/秒,符號m/s,交通運輸中的常用單位:千米/時,符號km/h;速度單位的換算:1m/s=3.6km/h
10、速度公式: =s/t,其中:s—路程,t—時間,—速度。當s用米(m)作單位,t用秒(s)作單位時v的單位是當米/秒(m/s);當s用千米(km)作單位,t用時(h)作單位時v的單位是當千米/時(km/h)
⑻ 初中物理 機械運動-長度的測量題 2.4和2.40有什麼不同
在物理數據中最後一位都是估讀的,用尺子測量時讀出精讀位數時總內要再估讀一位分容度值下面的位數以保數據的科學性,2.4中2是精確值,是可以從工具中讀出的最小位數,4時估讀的。而2.40中測量用的工具可以測出0.1這一位,所以這里4也是精確的,而0是估讀的
⑼ 求初中物理:機械運動,力,運動和力,壓強,浮力等章節,每章六道典型計算題(附答案)
浮力實驗探究題(各地中考試題匯編)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view/a56dac08f12d2af90242e69f.html
望採回納,謝謝啦親答
⑽ 初中物理第一章機械運動的長度單位換算的方法 我要換算公式
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um=10^12nm
反之就把^後面的數加個負號
對了,公式可能是這個:1km=1×1000m=1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