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測定蛋白質的構型和功能要用什麼儀器,有哪些步驟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構型這個概念是指 一個有機分子中各個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間排列。這種排列不經過共價鍵的斷裂和重新形成是不會改變的。構型的改變往往使分子的光學活性發生變化。蛋白質的構型就是一級結構,指其氨基酸排列順序。
測定蛋白質的構型的主要有兩種方法:Edman降解(Edman degradation)和質譜法。
EDMAN降解法測序是經典的方法,通過從多肽鏈游離的N末端(或者C末端,但是很少)測定氨基酸殘基的序列的過程。N末端氨基酸殘基被苯異硫氰酸酯修飾,然後從多肽鏈上切下修飾的殘基,現在一般都是自動測序儀。
質譜法測蛋白只要是利用生物質譜儀,比如ESI-Q-TOF,ESI-IT-Obitraq。利用特異的酶將蛋白切成肽段, 然後通過質譜方法進行測定,產生數據或通過重頭比對,或者通過生物信息學中資料庫搜索的方法推斷出肽段序列,然後再由肽段序列拼接處蛋白序列。這種方法是近些年來隨著蛋白質組學的發展而廣泛被使用,但是對於蛋白完整序列測定需要較強的生物信息學技術。
整體而言, EDMAN降解法准確, 但是耗時長, 而且對於所測定的肽段要求很高, 不能太長, 不能太難修飾等等, 一般能測個20-50鹼基不錯了。而質譜法方法快速,但是准確性比EDMAN降解法略差。
另外,樓主講的蛋白功能測定,不同的蛋白質功能各異,蛋白功能主要通過生物學實驗反復驗證次得到,這個比較復雜,沒有固定的模式,要逐一研究。
另外,像核磁儀可以用來研究蛋白的構象或者說晶體結構,表面等離子共振儀器可以用來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等等,蛋白質是未來有限的生物研究資源,現在全世界對蛋白質的研究熱情都很高。也有許多相關的基礎科教書,樓主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純手工打造,希望採納哦。
『貳』 試樣的長度L,直徑D,質量M,共振頻率F分別應該採用什麼規格的儀器測量為什麼
長度L一般可以用數顯卡尺測量,精密的可以用座標測量計,直徑D同長度一樣測量,質量M輕的可以用天平,重的可以用磅秤,共振頻率F可以用頻率計,不知這樣可否幫到你
『叄』 檢測水質用什麼儀器好 檢測水質的作用
檢測水質可以用COD快速測定儀來檢測,COD快速測定儀可廣泛用於地表水、地下水、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不同水體中多種檢測參數的快速測定,是實驗室水質檢測、監測必備的專用型分析儀器,除此之外還可以用濁度測定儀、多參數水質檢測儀等儀器來檢測水質。想要繼續了解檢測水質用什麼儀器好的讀者可以繼續往下閱讀。
『肆』 格里森齒輪測量儀測針可以用三坐標測針代替嗎
2/6 分步閱讀
溫度
為使精密儀器發揮精密測量功能,安裝場所為恆溫的環境是必要條件(精密測量環境之標准狀態中規定標准溫度狀態1級理想溫度為20℃±1℃,而溫度變化量為8小時2℃為基準,此為實驗室之標准)。此項一般建議客戶如不是為標准實驗室,在溫度上也最好保持在為22℃±2℃,避免被測物和測量儀因溫度變化,產生膨脹縮收的誤差。
2/6
濕度
雖然並不直接影響三坐標測量儀之精度,但如果濕度高時重要加工面手凱上容易產生生銹貨且對電子機器零件也會有不良影響,所以希望維持在55-65℃,此項一般建議客戶加裝除濕機。
3/6
地面震動
安裝場所之地面震動,當在10Hz以下之震動時畢搜喚,振幅必須在2μP-P以下。當在10Hz-50Hz振動時,加速度必須在0.4qal以下。建議安裝場所盡可能遠離沖壓床機器或大卡車通路等震動源,需要時建議建防震地基,以確保機台精度。
4/6
機台搬運路徑
安裝場所之地點與搬運路徑及搬運工具請事前規劃准備。門寬、門高與三坐標測量儀安裝場地需高度等事先完成以便搬運及安裝。
5/6
電流與電壓
因大陸地區電流與電壓品質較不穩定,此項一般建議客戶加裝穩壓器和UPS。三坐標測量儀使用220V電壓,需求五至六插座。
6/6
氣源
三坐標測量儀是使用空氣軸承作動,對與空氣品質上要求較高。因此建議最好給予獨立氣源氣壓穩定於0.45MPa以上,並且加強三聯式濾水濾油器,以確保氣源干凈增加機器壽命。將Φ8mm管線快速接頭設置在放置三坐標測漏喚量儀機台附近。
編輯於2016-11-08,內容僅供參考並受版權保護
贊 踩分享
『伍』 工業上多路溫度採集用什麼儀器
工業常用的儀器儀表有熱工儀表,電工儀表,分析儀表
熱工儀表包括:熱電偶 熱電阻 雙金屬溫度計 溫度變送器 溫濕度儀(露 快速測溫儀 溫度遠傳儀 現場溫度計 溫濕度控制器 非接觸溫度計 等等
電工儀表包括:面板式數字儀 攜帶型數字儀 電能表 相位表 電壓電流表 頻率表 功率表 Q表 歐姆表 毫伏表 多用表 等等
分析儀表包括:生化系列 PH計 電導率儀 溶解氧分析儀 多參數分析儀 電位滴定儀 生化分析儀器 離子測定儀 硅酸根分析儀 酸鹼分析儀 在線裝置 電化學感測器 純水機 化學需氧量分 鹽量檢測 等等
『陸』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准備用氫氣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1)寫出儀器名
(1)儀器名稱:A長頸漏斗;D燒杯; (2)鋅粒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反專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H 2 SO 4 (稀)=ZnSO 4 +H 2 ↑; (3)對於操作的填寫,根據上面關於關閉開關B後冷卻至室溫後,此時乙裝置處於密閉狀態,所以要觀察現象就要改變乙裝置的密閉狀態,所以應該打開開關C.觀察到的現象是水倒吸入乙裝置,大約占集氣瓶容積的
(4)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雖然消耗掉氧氣,但同時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CO氣體代替氫氣進行上述實驗;如果用CO氣體代替氫氣改進措施:驗前在乙瓶內壁先附著一層濃NaOH溶液. 故答案為:(屬1)長頸漏斗;燒杯; (2)Zn+H 2 SO 4 (稀)=ZnSO 4 +H 2 ↑; (3)打開開關C;丙中的水倒流入乙瓶,進入水的體積約占乙瓶容積的
(4)不能;實驗前在乙瓶內壁先附著一層濃NaOH溶液. |
『柒』 高效液相色譜的使用等各種儀器的使用
1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系統組成、工作原理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系統由儲液器、泵、進樣器、色譜柱、檢測器、記錄儀等幾部分組成。儲液器中的流動相被高壓泵打入系統,樣品溶液經進樣器進入流動相,被流動相載入色譜柱(固定相) 內, 由於樣品溶液中的各組分在兩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 在兩相中作相對運動時, 經過反復多次的吸附- 解吸的分配過程, 各組分在移動速度上產生較大的差別, 被分離成單個組分依次從柱內流出, 通過檢測器時, 樣品濃度被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到記錄儀,數據以圖譜形式列印出來。
2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應用
高效液相色譜法只要求樣品能製成溶液, 不受樣品揮發性的限制,流動相可選擇的范圍寬,固定相的種類繁多,因而可以分離熱不穩定和非揮發性的、離解的和非離解的以及各種分子量范圍的物質。
與試樣預處理技術相配合,HPL C 所達到的高解析度和高靈敏度, 使分離和同時測定性質上十分相近的物質成為可能,能夠分離復雜相體中的微量成分。隨著固定相的發展, 有可能在充分保持生化物質活性的條件下完成其分離。
HPL C 成為解決生化分析問題最有前途的方法。由於HPL C具有高解析度、高靈敏度、速度快、色譜柱可反復利用, 流出組分易收集等優點,因而被廣泛應用到生物化學、食品分析、醫葯研究、環境分析、無機分析等各種領域。高效液相色譜儀與結構儀器的聯用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液相色譜- 質譜連用技術受到普遍重視, 如分析氨基甲酸酯農葯和多核芳烴等; 液相色譜- 紅外光譜連用也發展很快,如在環境污染分析測定水中的烴類, 海水中的不揮發烴類, 使環境污染分析得到新的發展。
分光光度計的工作原理:溶液中的物質在光的照射激發下,產生對光吸收的效應,這種吸收是具有選擇性的,各種不同的物質都有各自的吸收光譜,因些當某單色光通過溶液時其能量就會被吸收而減弱,光能量減弱的程度和物質的濃度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即符合朗伯爾—比爾定律 T = I/I0 LogI0/I = KCL A = KCL 其中: T 透射比 I0 入射光強度 I 透射光強度 A 吸光度 K 吸收系數 L 溶液的光程長 C 溶液的濃度通常做物質鑒定、純度檢查,有機分子結構的研究。分光光度計分類: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熒光分光光度計、可見分光光度計、紅外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不同的分類有不同的應用領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為冶金、地質環保、食品、醫療、化工、農林等行業的材料分析及質量控制部門進行常量、微量金屬(半金屬)元素分析的有力工具,是生產、教育、科研單位分析實驗室的比備常規儀器之一。熒光分光光度計是用於掃描液相熒游標記物所發出的熒光光譜的一種儀器。應用於科研、化工、醫葯、生化、環保以及臨床檢驗、食品檢驗、教學實驗等領域。可見分光光度計具有透射比,吸光度,濃度直接測定,有自動調0%τ,100%τ功能.能選配5cm光徑比色架及2.3.5cm矩形比色皿擴大測定范圍.可選配PC軟體包,經RS232C聯結PC機,列印機實施功能擴大.廣泛應用於治金、治葯、食品工業、醫葯,衛生,化工,學校,生物化學,石油化工, ,質量控制,,環境保護及科研實驗室等化學分析等紅外分光光度計. 一般的紅外光譜是指2.5-50微米(對應波數4000--200厘米-1)之間的中紅外光譜,這是研究研究有機化合物最常用的光譜區域。紅外光譜法的特點是:快速、樣品量少(幾微克-幾毫克),特徵性強(各種物質有其特定的紅外光譜圖)、能分析各種狀態(氣、液、固)的試樣以及不破壞樣品。紅外光譜儀是化學、物理、地質、生物、醫學、紡織、環保及材料科學等的重要研究工具和測試手段,而遠紅光譜更是研究金屬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手段。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該儀器操作簡單、功能完善、可靠性高,在國內居領先水平。該儀器操作簡單、功能完善、可靠性高,可廣泛用於葯品檢驗、葯物分析、環境檢測、衛生防疫食品、化工、科研等領域對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是生產、科研、教學的必備儀器。
紅外光譜與分子的結構密切相關,是研究表徵分子結構的一種有效手段,與其它方法相比較,紅外光譜由於對樣品沒有任何限制,它是公認的一種重要分析工具。在分子構型和構象研究、化學化工、物理、能源、材料、天文、氣象、遙感、環境、地質、生物、醫學、葯物、農業、食品、法庭鑒定和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等多方面的分析測定中都有十分廣泛的應用。紅外光譜可以研究分子的結構和化學鍵,如力常數的測定和分子對稱性等,利用紅外光譜方法可測定分子的鍵長和鍵角,並由此推測分子的立體構型。根據所得的力常數可推知化學鍵的強弱,由簡正頻率計算熱力學函數等。分子中的某些基團或化學鍵在不同化合物中所對應的譜帶波數基本上是固定的或只在小波段范圍內變化,因此許多有機官能團例如甲基、亞甲基、羰基,氰基,羥基,胺基等等在紅外光譜中都有特徵吸收,通過紅外光譜測定,人們就可以判定未知樣品中存在哪些有機官能團,這為最終確定未知物的化學結構奠定了基礎。由於分子內和分子間相互作用,有機官能團的特徵頻率會由於官能團所處的化學環境不同而發生微細變化,這為研究表徵分子內、分子間相互作用創造了條件。分子在低波數區的許多簡正振動往往涉及分子中全部原子,不同的分子的振動方式彼此不同,這使得紅外光譜具有像指紋一樣高度的特徵性,稱為指紋區。利用這一特點,人們採集了成千上萬種已知化合物的紅外光譜,並把它們存入計算機中,編成紅外光譜標准譜圖庫。人們只需把測得未知物的紅外光譜與標准譜圖庫中的光譜進行比對,就可以迅速判定未知化合物的成份。當代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已使紅外光譜的意義遠遠超越了對樣品進行簡單的常規測試並從而推斷化合物的組成的階段。紅外光譜儀與其它多種測試手段聯用衍生出許多新的分子光譜領域,例如,色譜技術與紅外光譜儀聯合為深化認識復雜的混合物體系中各種組份的化學結構創造了機會;把紅外光譜儀與顯微鏡方法結合起來,形成紅外成像技術,用於研究非均相體系的形態結構,由於紅外光譜能利用其特徵譜帶有效地區分不同化合物,這使得該方法具有其它方法難以匹敵的化學反差。另外,隨著電子技術的日益進步,半導體檢測器已實現集成化,焦平面陣列式檢測器已商品化,它有效地推動了紅外成像技術的發展,也為未來發展非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創造了契機。隨著同步輻射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現已出現用同步輻射光作為光源的紅外光譜儀,由於同步輻射光的強度比常規光源高五個數量級,這能有效地提高光譜的信噪比和解析度,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近年來自由電子激光技術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單色性好,亮度高,波長連續可調的新型紅外光源,使之與近場技術相結合,可使得紅外成像技無論是在解析度和化學反差兩方面皆得到有效提高。
原子吸收光譜儀
原子吸收光譜儀
基本原理:儀器從光源輻射出具有待測元素特徵譜線的光,通過試樣蒸氣時被蒸氣中待測元素基態原子所吸收,由輻射特徵譜線光被減弱的程度來測定試樣中待測元素的含量。
用 途:
原子吸收光譜儀可測定多種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可測到10-9g/mL數量級,石墨爐原子吸收法可測到10-13g/mL數量級。其氫化物發生器可對8種揮發性元素汞、砷、鉛、硒、錫、碲、銻、鍺等進行微痕量測定。
因原子吸收光譜儀的靈敏、准確、簡便等特點,現已廣泛用於冶金、地質、采礦、石油、輕工、農業、醫葯、衛生、食品及環境監測等方面的常量及微痕量元素分析。
原子吸收光譜儀-基本知識
Ⅰ、基本知識
1.方法原理
原子吸收是指呈氣態的原子對由同類原子輻射出的特徵譜線所具有的吸收現象。
當輻射投射到原子蒸氣上時,如果輻射波長相應的能量等於原子由基態躍遷到激發態所需要的能量時,則會引起原子對輻射的吸收,產生吸收光譜。基態原子吸收了能量,最外層的電子產生躍遷,從低能態躍遷到激發態。
2.原子吸收光譜儀的組成
原子吸收光譜儀是由光源、原子化系統、分光系統和檢測系統組成。
A 光源
作為光源要求發射的待測元素的銳線光譜有足夠的強度、背景小、穩定性
一般採用:空心陰極燈 無極放電燈
B 原子化器(atomizer)
可分為預混合型火焰原子化器(premixed flame atomizer),石墨爐原子化器(graphite furnace atomizer),石英爐原子化器(quartz furnace atomizer),陰極濺射原子化器(cathode sputtering atomizer)。
a 火焰原子化器:由噴霧器、預混合室、燃燒器三部分組成
特點:操作簡便、重現性好
b 石墨爐原子化器:是一類將試樣放置在石墨管壁、石墨平台、碳棒盛樣小孔或石墨坩堝內用電加熱至高溫實現原子化的系統。其中管式石墨爐是最常用的原子化器。
原子化程序分為乾燥、灰化、原子化、高溫凈化
原子化效率高:在可調的高溫下試樣利用率達100%
靈敏度高:其檢測限達10-6~10-14
試樣用量少:適合難熔元素的測定
c.石英爐原子化系統是將氣態分析物引入石英爐內在較低溫度下實現原子化的一種方法,又稱低溫原子化法。它主要是與蒸氣發生法配合使用(氫化物發生,汞蒸氣發生和揮發性化合物發生)。
d.陰極濺射原子化器是利用輝光放電產生的正離子轟擊陰極表面,從固體表面直接將被測定元素轉化為原子蒸氣。
C 分光系統(單色器)
由凹面反射鏡、狹縫或色散元件組成
色散元件為棱鏡或衍射光柵
單色器的性能是指色散率、解析度和集光本領
D 檢測系統率
由檢測器(光電倍增管)、放大器、對數轉換器和電腦組成
3.最佳條件的選擇
A 吸收波長的選擇
B 原子化工作條件的選擇
a 空心陰極燈工作條件的選擇(包括預熱時間、工作電流)
b 火焰燃燒器操作條件的選擇(試液提升量、火焰類型、燃燒器的高度)
c 石墨爐最佳操作條件的選擇(惰性氣體、最佳原子化溫度)
C 光譜通帶的選擇
D 檢測器光電倍增管工作條件的選擇
4.干擾及消除方法
干擾分為:化學干擾、物理干擾、電離干擾、光譜干擾、背景干擾
化學干擾消除辦法:改變火焰溫度、加入釋放劑、加入保護絡合劑、加入緩沖劑
背景干擾的消除辦法:雙波長法、氘燈校正法、自吸收法、塞曼效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