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所做的一個模擬生態系統的實驗裝置,請據圖回答問題.(1)該同學的實驗裝置中:水草模
(1)生態系統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版水和土壤等.他們權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生物成分包括生態系統中的全部生物.根據獲得營養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其中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消費者包括各種動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實驗裝置模擬的生態系統的組成,水草模擬的是生產者;魚和螺模擬的是消費者;瓶、水、沙、空氣模擬的是非生物成分.
(2)由於這個生態系統不能源源不斷地注入能量保證這個系統健康運行,生物不能長久生存;
(3)由於自來水裡氯對魚不好 都是晾幾天才用的,因此玻璃瓶中不能夠裝自來水;
故答案是:(1)生產者;消費者;非生物成分;
(2)不能;這個生態系統不能源源不斷地注入能量保證這個系統健康運行.
(3)不能;自來水裡氯對魚不好 都是晾幾天才用的;
⑵ 如圖為探究某些生態因素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人設計了如下實驗:(1)在四個大小、形狀相同的魚缸加入
(5)由(1)(2)(3)(4)可知,A、B、C所模擬的生態系統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光.
(6)A與B裝置不同之處是A瓶中沒有水藻,B裝置中水藻,結果是A裝置中的小魚生存了3天,B裝置中的小魚生活了11天,而水藻的在光下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從而增加水中氧氣的含量,為小魚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氣.
(7)A裝置與D裝置的不同之處有:A裝置沒有河泥和水藻,D裝置有;A裝置處於光下,D裝置處於黑暗中.河泥中存在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於分解者,可以分解小魚糞便中的有機物;水藻屬於植物,在有光的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在無光的條件下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8)C與D的不同之處是C裝置放在光下,而D裝置處於黑暗之中.結果C裝置中的小魚生活了25天,D裝置中的小魚指生活了2天,比A裝置中的還少生存一天,因為水藻只有在光下才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D裝置中的水藻不但不能釋放氧氣,反而進行呼吸作用要與小魚爭奪水中的氧氣.
(9)C比B多了非生物因素河泥,它們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
(10)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自我調節能量越強,就越穩定.因此,生態瓶C的金魚雖然存活時間最長,但最後還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於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較少,不能達到一種真正的平衡,自動調節能力比較差的緣故.
故答案為:(5)光
(6)為小魚提供氧氣
(7)水藻呼吸消耗了氧
(8)光;
(9)河泥能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
(10)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較少,自動調節能力比較差
⑶ 為探究某些生態因素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人設計了如下實驗:
(1)水陽光溫度空氣空間等 水藻、河泥 (2)水藻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 (3)光 (4)A裝置中無金魚藻也就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為小魚提供氧氣。
⑷ 下圖是某同學所做成的一個模擬生態系統的實驗裝置。根據圖作答:
(1)水草來模擬(生產者);小自雨魚和螺模擬(消費者);瓶,沙,水模擬(無機環境);
(2)該裝置中小魚與自然環境下生存狀態有哪些不同?
瓶中的小魚無法交配、繁殖
(3)你預測瓶中的生物能生存多長時間?說明你的理由
不會維持太長時間,因為該生態系統缺少分解者
(4)在這個瓶中能裝自來水嗎?為什麼?
不可以,自來水中有消毒劑,不利於生物生存
⑸ 為探究某些生態因素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人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 在四個大小形狀相同的錐型瓶中加入等量
(1)水、陽光、溫度、空氣等;水藻、河泥 (2)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內(為小魚提供氧氣) (3)水藻呼吸容作用消耗了氧氣(水藻與小魚爭奪氧氣) (4)光 (5)A;裝置中無水藻也就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為小魚提供氧氣 |
⑹ 什麼是「模擬生態系統」
地球上的復生態系統分為:城制市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前一個答復有誤,請注意。
模擬生態系統就是人工使用科學技術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製造這個生態系統所需要各種條件、放置各種相關生物、植物,之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能十分接近要模擬的生態系統。以此進行科學試驗、研究。如美國的「生物圈二號」
⑺ 某校生物探究性學習小組同學為探究某些生態因素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實驗材料用具:有蓋
(1)實驗裝置A、B、C所模擬的生態系統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池水、陽光、溫度、空氣、空間等,為生物提供食物、能量和生存空間;
(2)因為在這些小生態系統中,池水和河泥中的細菌等微生物營腐生生活,所以屬於分解者.
(3)因為生物生存離不開環境,所以比較A、B、C的實驗結果是:A中沒有水藻和河泥小魚存活時間最短,B、C中都有水藻和河泥,C中水藻和河泥較多,C中小魚存活時間最長,所以可以說明小魚存活時間的長短與水藻和河泥有關.
(4)A、B兩個實驗裝置,只存在綠色植物----水藻一個變數,所以比較A、B的實驗結果是B中的小魚存活時間較長,所以綠色植物水藻的作用應該是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5)D裝置中,小魚存活的時間比A裝置中的存活時間短,最可能的原因是水藻在無光的環境中不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而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在此密閉的容器中水藻和小魚都消耗氧氣,此中氧氣耗盡得最早,所以小魚存活時間最短.
(6)比較C、D的實驗結果可知C中小魚存活時間最長,而C、D兩個實驗裝置,只存在光照一個變數,說明水藻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故答案是:
(1)陽光(2)分解者(3)水藻(4)光合作用(產生氧氣)(5)氧氣(6)光
⑻ 為探究某些生態因素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人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在四個大小、形狀相同的生態瓶中加入等
(1)水、陽光、溫度、空氣等水藻、河泥 |
⑼ 為探究某些生態因素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4組實驗,其操作方法是:①在4個
(1)、生態因素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為內生物提容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生物成分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識圖、分析題意,比較四裝置可知,有它們具有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陽光、空氣、溫度、水、空間等.該模擬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水藻→小魚.
(2)本探究實驗中,有3組對照實驗,A、B的變數是水藻;B、C的變數是河泥;B、D的變數是光.
(3)在沒有光照的情況下,金魚藻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反而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與小魚爭奪氧氣,氧氣消耗的最快.因此D裝置中的小魚存活的時間比A裝置中的短.
(4)在上述相對封閉的模擬生態系統中,如果實驗裝置C中的兩條小魚因某種原因死亡,則其中水藻的數量變化先增多後減少.
故答案為:(1)水、陽光、溫度、空氣、空間等;水藻→小魚;
(2)3;B;河泥;(3)短;水藻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4)D.
⑽ 有人為實驗探究某些生態因素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圖實驗
①分解者 清水、陽光、空氣 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②在光照下產生氧氣
③水藻在黑暗中消耗氧氣
④光照 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