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完成有關問題: (1)玻璃管E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2)C的
(1)2SO 2 +O 2 2SO 3 (2)作安全瓶、防倒吸 (3)濃H 2 SO 4 乾燥,使SO 2 、O 2 充分混合,通過觀察氣泡控制SO 2 、O 2 的比例內 (4)SO 2 、O 2 、SO 3 (5)無色固體容 (6)尾氣吸收
B. 如圖示為七米良好的實驗裝置其中ab平行胃口脹氣球c為玻璃導管d為膠頭滴管實驗
B氣球變大 A氣球無明顯變化 CO 2 +2NaOH=Na 2 CO 3 +H 2 O 鋅 稀硫酸 Zn+H 2 SO 4 =ZnSO 4 +H 2 ↑(其它合理答案均給分) (寫成CaO+H 2 O=Ca(OH) 2 不給分,因為回H 2 O不是溶液)解析: 甲:因為氫答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使錐形瓶中的壓強減小,導致B氣球膨脹,A氣球無明顯變化.化學方程式為:CO 2 +2NaOH=Na 2 CO 3 +H 2 O 乙:A氣球膨脹,B氣球無明顯現象,說明錐形瓶中的壓強增大.錐形瓶中的物質是鋅,膠頭滴管中的物質是稀硫酸.化學方程式為:Zn+H 2 SO 4 =ZnSO 4 +H 2 ↑
C. 實驗小組同學為了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對教材中的裝置進行簡單改進,在大試管a中加了一根長玻璃導管
1、褪色 2、NaoH溶液
D. 某興趣小組設計的趣味小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其中A、B為未膨脹的氣球,C為玻璃導管,D為膠頭滴管。用氣密
E. 下列實驗得出的結論或說法不合理的是()A.裝置中玻璃導管內水柱上升,說明此裝置氣密性良好B.實驗
A中為裝置氣密性檢抄查,導管中水柱上升,說明裝置氣密性好,正確. B中酚酞試液變紅,說明有鹼性物質溶解,而A燒杯中為濃氨水,故為其所揮發出的氨氣所溶解,說明微粒是不斷運動的,正確. C中鎂與二氧化碳劇烈反應生成氧化鎂(白色固體)和碳(黑色固體),無氧氣參與,說明燃燒不一定有氧氣,正確. D中先通一氧化碳是為了實驗的安全,而一氧化碳有毒,故題中不會污染環境的說法是錯的. 故答案為:D
F. 如圖是小強同學在製取某種氣體時用到的一些實驗葯品和儀器裝置.(1)裝置C中「去底塑料瓶」和「玻璃導管
(1)裝置C中「去底塑料瓶」和「玻璃導管」的組合,其功能與實驗室中的長頸漏斗類似,可隨時添加液體; (2)圖示葯品有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溶液,說明是要製取氧氣,化學方程式是2H2O2 MnO2 | .
G. 某興趣小組設計的趣味小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A、B為未膨脹的氣球,C為玻璃導管,D為膠頭滴管.用氣密性
甲:因為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使錐形瓶中的壓強減小專,導致B氣球膨脹,A氣球無屬明顯變化.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乙:A氣球膨脹,B氣球無明顯現象,說明錐形瓶中的壓強增大.錐形瓶中的物質是二氧化錳,膠頭滴管中的物質是過氧化氫溶液.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 | .
H.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可以使氣球 膨脹或縮小(導氣管伸入瓶內部分與一個小氣球緊密連接,玻璃導管C另
(1)因為裝抄置氣密性良好,溫度降低時,裝置內氣體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小氣球膨脹;檢驗該裝置氣密性也可把漏鬥上的活塞開關全部關閉,向兩分液漏斗內倒入一定量的水,打開開關觀察液面是否下降,若不下降證明氣密性完好 故填:氣球體積增大;把漏鬥上的活塞開關全部關閉,向兩分液漏斗內倒入一定量的水,打開開關觀察液面是否下降,若不下降證明氣密性完好; (2)因為氫氧化鈉能吸收二氧化碳,使瓶內的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小氣球變大,稀鹽酸能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內的壓強增大,小氣球變大,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生成碳酸鈉和水. 故填:CO 2 、NaOH;鹽酸;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
I. (1)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請回答:①在連接儀器時,把玻璃導管較容易地插入單孔橡皮塞的措
(1)①在連接儀器時,把玻璃導管較容易地插入單孔橡皮塞的措施是內用水濕潤; ②量取7mL稀硫容酸,應選用10mL的量筒; ③膠頭滴管用過後應用水洗凈,再去吸取其他葯品. (2)實驗室中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發生裝置選用固固加熱型,想得到較純凈的氧氣需要用排水法進行收集,所以選擇的發生和收集裝置為A、C;在發生裝置的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體粉末進入導管;氯酸鉀來製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 3 2KCl+3O 2 ↑,其中二氧化錳在反應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故答案為:(1)①用水濕潤;②10;③用水洗凈. (2)A、C;防止固體粉末進入導管;2KClO 3 2KCl+3O 2 ↑;催化作用. |
與玻璃導管裝置實驗相關的資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