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視覺傳達畢業設計論文
視覺傳達畢業設計論文
視覺傳達畢業設計論文怎麼寫呢?相信正在寫畢業論文的你一定很煩惱了,下面是由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視覺傳達畢業設計論文,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視傳畢設概念性與商業設計適用性的關系
視傳設計實質上是服務社會與消費者的一種社會化行為,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這種實踐性和它服務的對象有著密切的關聯,這也意味著其創作要受制於客戶的要求,是“帶著鐐銬的舞蹈”。商業化是設計實踐的特性,一件設計作品往往要通過設計者與客戶之間的溝通協調來完成,同時要接受市場的檢驗。市場的需求往往左右著設計的方向,商業的逐利本質使商業設計更強調設計的適用性。視傳畢設作為在校生的終極作品帶有明顯的學院派氣息,概念性較強,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文化性、思辨性。設計類院校的課程設置以突出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培養重點,使得最能體現學生學業水平的畢設作品往往缺乏對真實市場的關注、對商業設計規則的遵守。在畢設指導過程中。教、學雙方常會為作品概念性的適用可行和適用性的保守平庸而爭論不休。實際上商業設計需要畢設作品的開拓勇氣和創新思維,而畢設作品同樣需要遵守一定的適用性規則來為設計工作作準備。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成為設計教育者和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生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概念設計與視傳畢設的概念性體現
現代傳媒與心理學認為:概念是人對能代表某種事物或發展過程歲搭純的特點及意義所形成的思維結論。它也可以被簡單理解為人們認識事物的符號集合。概念設計即以概念貫穿設計過程的設計方法,具有思辨價值,利用創新思維平衡著人、生活、環境的關系(綠色設計即是人們在深刻思考三者關系的基礎上提出的系統性設計概念)。它存在於設計的各個領域,不斷糾正甚至顛覆著既有設計理念、形態,推動設計不斷變革。視傳設計的概念性體現在圖形、圖像、符號語義的前瞻性和深刻性,表現方式和傳達語義途徑的創新性和獨特性,傳播應用媒介、材質的多感官化、多元化、跨界化等幾個方面,以此不斷提升視傳專業對設計本質的觀照。在畢設作品中,以上諸方面體現在選題的關注方向、創意構思的原創程度、載體表現的感知度和效果等。視傳畢設作品的概念性應以對人-生活-環境關系乎咐的關注度作為判定標尺,以原創度作為衡量標准。這里的原創有內容和層次的區別。內容方面分語義、形式、載體等角度的創新思考和實施:獨有的表現主題即為語義原創,這要求學生在選題時充分考慮研究課題的排他性,別人未涉足的領域往往意味著獨特和困難,如畢設作品《饕餮臉譜紋飾設計》(圖1);形式的原創即表現的元素樣式風格新穎,奪人眼球,這需要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如畢設作品《“90後低度酒”包裝設計》(圖2);載體的原創即媒介的選擇對於語義、形式的傳播和解讀具有獨創性。層次方面分理念原創、表達原創。前者指設計思維指導下的創作理念,如魯賓之壺的正負形效果正是基於視知覺心理與創作意圖的融合進行構思;後者指表現理念的技巧,如靳埭強先生使用真實圖像與水墨暈染效果融合的方式來表達東方的人文氣息。在視傳畢設創作中應當引導學生慎選主題、深化理念、巧思形式、善用技巧、精擇載體,將視傳畢設概念性的價值充分體現。
三、商業設計與視傳畢設的適用性體現
商業設計也稱商業視覺設計,是以商業信息傳播和商品宣傳推銷為目的,具有明確的功利性,也體現著設計的服務本質。它促進著商業的發展,提升著人們的生活品質,同時加速了商業文化的推廣。筆者認為,商業設計區別於學院派設計最明顯的特徵即為適用性。適,切合、相合;用,使用,使人、物發揮其功能;適用即能夠符合要求,充分發揮作用和價值。商業設計中的適用性表現為:明確設計對象的目的、應用范疇、相關法規及其功能性要求;應用形式、材料、製作實現的可行性,並以此指導設計行為;符合受眾接受能力、審美意識、社會心理及禁忌;表意深刻、巧妙、新穎、准確;形式獨特、簡潔、醒目等。例如設計一枝顫款企業標識,要充分了解企業文化、品牌理念、產品特點、應用范圍、受眾特徵,用充分功能化、強烈排他化、明確識別化、形式藝術化、實現簡易化的圖形、色彩進行創意製作,而絕不單純是表達設計者的藝術風格(如圖3筆者作品《徐州香祖SPA會所標識設計》)。
視傳設計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其畢設作品是學生結束學業走向設計一線的匯報成果,所以適用性應是其重要的特徵。這主要體現在:以充分的調研來掌握設計對象的相關信息,以此指導設計方向;利用設計技巧結合傳播原理准確、合適、完善地執行表現;在深入理解材質、製作工藝、載體特點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媒介進行製作。設計教育從重藝輕商逐步認識到商業項目實踐對於在校生的重要性,也舉辦了一些諸如“校企聯盟”的活動,但能夠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甚至參與真實項目的設計公司少之又少,學生往往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興趣去創作,所以畢設作品中體現出的適用性普遍具有一定的主觀特徵,如畢設作品《濟南“大明湖雨荷茶”系列包裝設計》(圖4)。
四、如何尋找視傳畢設中概念性與適用性的平衡
如何處理概念性和適用性的關系,既是視傳畢設這種特殊作品(學業匯報與工作演練)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衡量畢業生專業能力的綜合指標。筆者認為,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在教與學中尋找兩者的平衡:
1.通過日常基本功訓練提升概念設計思維和獨立創作的能力,包括思維、記錄、執行三方面。思維是先導,通過反復訓練輻散、輻合、抽象、形象、意象等設計思維,並確定設計構思步驟、路徑,塑造和完善創作的思維狀態。同時通過優秀設計師經驗分享、公司案例實踐、真實項目的徵集比賽來了解商業設計創作中的適用性細節,並不斷加入到思維訓練的過程中去。記錄是構思和執行的'過渡。手繪作為記錄和表現創意、磨練造型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最能捕捉思維火花的方式,也是創意執行的腳本。電腦軟體的不斷進化往往使學生急功近利,追求特效的沖擊,卻忽視了手繪這種最基本但最有效的創作手段。設計的概念性需要強烈的原創沖動,如果離開手繪,設計師要創作出風格獨特的作品會變得困難,這在以視覺元素為核心的視傳專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手繪代表著思辨的創作狀態,用筆自由地表現思考的軌跡,記錄思考瞬間獲得的點滴靈感,再在反復修改中完善想法。同時注意學習商業設計中始終圍繞適用原則修正方案草圖的過程,這種習慣可以有效地平衡設計中的概念性與適用性。執行決定著傳播的最終效果:對設計軟體工具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構思的實現;對不同媒介、材質、製作工藝的熟悉程度關系著與受眾直接接觸的展示載體的取捨。以商業案例的形式學習軟體製作,多接觸設計成品的材質和媒介,強化對真實項目載體傳播價值的感性認知,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學生的執行能力。
2.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文藝素養。理論是從設計實踐中獲取的理性總結,包括設計史論、設計美學、設計師訪談等,此外還應涵蓋與視傳專業相關的傳播學、心理學、市場學等學科知識。理論對於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通過協調實踐與理論間的關系,可以有效提升對設計表現的認知水平。通過對理論知識的擴充,可以從更加宏觀或微觀的角度去認識文化、解讀文化符號,從而拓寬設計概念性與適用性的思考角度。譬如加強對傳統圖形紋樣的研習,並強化對形式美感的訓練,同時關注審美潮流,可以創作出具有傳統意味的時尚圖形,兼具概念性與適用性特徵。人文與藝術是提升設計層次的重要支撐,也間接影響著視傳設計中概念性的關注角度與適用性的品質水準。通過對古典、現代文學的積累,對後現代多元文化、藝術樣式的去偽存真,可以有效地促進設計思考的維度和深度。
3.注意多專業方向的交融學習。設計專業屬於交叉學科,每個專業方向都有自己的研究領域,同時與其他方向有著復雜的聯系,跨界設計逐漸成為大設計時代的主流。以視覺元素作為核心傳播途徑的視傳設計如果與工造專業融合,可以使產品更能滿足當前消費者求變求異的心理需求,營造多彩的物質生活;與舞美專業融合,可使舞台的視覺效果更具形式美感和時代氣息(可參照2010年春晚美輪美奐的舞美背景設計);與景觀專業融合,可使城市的眾多街景更富看點(如蘇州相門橋的中國結主題景觀雕塑);與服裝專業融合,可使其在不改變款式的前提下極大地彰顯個性(如文化衫)等。在深入學習和實踐視傳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積極發掘與其他專業方向交叉融合的可能性,可以從更宏觀的角度提升概念設計的意識,也會對設計的適用性有更深刻的認知。視傳畢設是專業課程的終極整合和日常積累的集中展現。作為教師應在課程教學和畢設指導中從以上三個方面循循善誘,敦促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設計、執行習慣;作為學生應結合課上專業學習和課下自覺訓練,系統而有序地培養自己對設計概念性和適用性的理解,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五、結語
視傳畢設應該是絢爛多彩、讓人玩味的藝術展還是琳琅滿目、商業氣息濃郁的案例展?這取決於對概念性與適用性在視傳設計中如何體現、平衡的認知,需要在日常教與學中進行點滴的關注與積累。通過畢設作品可以讓學生整合在整個專業系統學習中形成的思維習慣、創作技巧、執行水平,並結合一定的實踐經驗完整地進行演練,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為畢業後設計工作做好業務准備和心理調整。
;⑵ 視覺傳達方向的設計作品集該如何做的問題
交互設計作品集製作流程
1、查看院校要求
不同院校專業的側重點不同。
UALlCC的,它的研究點是未來、可持續發展。這代表著應用的領域更廣闊,同學們選擇的主題更不受限制。同學們可結合科技,展示人文的溝通交流以及情感的表達等進行設計。
同學們要根據目標院校的要求來製作作品集,選擇的主題與院校要求契合,這樣才能大大地提升被錄取率。
2、主題確定
作品集的主題要多元化,讓考官看到你其他方面的可能性,而主題可以是多方面的:
比如偏向實用類或是細節設計的主題、全球化發展與變化的主題、可持續發展方向的主題、對未來的社會形態意識的思考主題、科技類主題、概念類主題等,不管是哪類主題,最好結合敗雀專業要求製作項目。
3、調研
確定主題後,就需要圍繞主題進行相關的問題調研和用戶調研。
如果你要做的是關於產品的交互設計,你就要問問那些使用過產品的人,看看他們遇到了什麼問題,他們覺得哪裡很不爽
4、用戶自畫像
在調研用戶的過程中,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有著不同的職業、年齡、興趣愛好等。
但他們也有一些共同性,比如比如現在大家都知道80後、90後都在用微信,已經不使用QQ了,反而那些小學生更喜歡用QQ,這就是用戶群體的共性。
把這些「有相同共性」的「用戶特徵」整理起來,也就是用戶的主要特徵,可以用一個虛擬的人物去代表這個「群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用戶畫像。
除了確定用戶的主要特點外,還要確定他們的需求和目的。為了增加真實性,可以給人物角色(Persona)取名字,選一張照片,細化他們的背景資料。
5、寫問題腳本
寫問題腳本主要是為了將問題描述清楚,只有認清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在描述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把用戶畫像帶入到「產品的使用場景」,羅列出用戶在使用產品兄陵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此環節是為了凸顯「問題」,可以寫成一個故事便於羨枯戚別人理解。寫的方法也非常講究,需說明:用戶是誰(用戶畫像)、在什麼情況下、做了哪些事情、產生的疑惑是什麼、產生的情緒是什麼、接下來他是怎麼解決問題的
問題腳本盡量寫得詳細點:場景介紹的詳細、用戶畫像介紹的詳細、用戶任務介紹的詳細、用戶行為詳細、用戶問題、用戶情緒、用戶痛點都記錄的詳細,而並不是要你把每一步操作點擊了什麼寫的很詳細。
6、寫動作腳本
動作腳本是記錄用戶「具體操作過程」,通常情況下,每個人的需求和場景都不太一樣,所以操作的過程也不完全一致,你自己操作的時候覺得沒問題,但別人就遇到了問題,所以你需要把對方的使用過程詳細描繪出來,這樣才能反應出問題。
7、簡明扼要的可視化展示
接下來就是要提出設計方案了,並將設計方案通過視覺語言展現出來,最好按照講故事的方式展現:
①發現問題,想要解決問題
②怎麼一步步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做了什麼?
③交代遇到的挑戰和限制,自己怎麼解決的,現階段解決不好的,在未來解決的機會點在哪裡?
而設計的視覺表現的形式則有很多種:大致包括思維導圖、故事版、線框圖、用戶流程圖userflow、小樣mockups、模型製作、產品(或APP,網頁)設計、沉浸式、裝置藝術、實驗影像、VR等。
8、用戶測評
我們往往對自己的設計存有偏見,而通過用戶反復測試原型,可以找到問題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設計。「用戶」可以是使用者、其他設計師、工程師、其他利益相關者等。
9、最終制圖和排版
排版的重要性就不多說了,同學們一定要按照一定邏輯進行排版,清晰地將設計的製作過程展現出來。
國外名校的考官希望看到學生的思維過程,一個設計從無到有的過程是否合理又有新意,設計背後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體現的是否清晰明確有理,是體現學生設計能力的有力證明,也往往是學校里教授們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