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製取氧氣常用的收集裝置是什麼
收集氧氣的裝置有三種裝置。
其中A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裝置;
B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的裝置;
C裝置:排水法時可用採用,具體操作:裝置內裝滿水,氧氣由b通入,即可收集氧氣。
C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時也可以採用,具體操作:氧氣由a通入即可收集氧氣。
收集常用排水法:意思是說收集氧氣時要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先撤導管後移燈:意思是說在停止制氧氣時,務必先把導氣管從水槽中撤出罩桐神,然後再移去酒精燈(如果先撤去酒精燈,則因試管內溫度降低,氣壓減小,水就會沿導管吸到熱的試管里,致使試管因急劇冷卻而破裂)。
(1)實驗室制氧氣的製取裝置擴展閱讀:
電解制氧法:
把水放入電解槽中,加入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以提物虧高水的電解度,然後通入直流電,水就分解為氧氣和氫氣。每製取一立方米氧,同時獲得兩立方米氫。用電解法製取一立方米氧要耗電12~15千瓦小時,與上述兩種方法的耗電量(0.55~0.60千瓦小時)相比,是很不經濟輪沖的。
電解法不適用於大量制氧。另外同時產生的氫氣如果沒有妥善的方法收集,在空氣中聚集起來,如與氧氣混合,容易發生極其劇烈的爆炸。所以,電解法也不適用家庭制氧的方法。
利用氮分子大於氧分子的特性,使用特製的分子篩把空氣中的氧離分出來。首先,用壓縮機迫使乾燥的空氣通過分子篩進入抽成真空的吸附器中,空氣中的氮分子即被分子篩所吸附,氧氣進入吸附器內,當吸附器內氧氣達到一定量(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即可打開出氧閥門放出氧氣。
經過一段時間,分子篩吸附的氮逐漸增多,吸附能力減弱,產出的氧氣純度下降,需要用真空泵抽出吸附在分子篩上面的氮,然後重復上述過程。
B. 實驗室製取氧氣二氧化碳和氫氣需要哪些裝置
氧氣
1.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常溫反應生成水和氧氣
、需要試管,導氣管,集氣瓶
2.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加熱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需要試管,酒精燈,導氣管,集氣瓶,鐵架台
3.高錳酸鉀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需要試管,酒精燈,導氣管,集氣瓶,鐵架台
二氧化碳
稀鹽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常溫下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
、需要試管,導氣管,集氣瓶
氫氣
鋅和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鋅
、需要試管,導氣管,集氣瓶
我也是中學生,目前只學了這么多,希望可以幫到你
C. 實驗室制氧氣用到的裝置有哪些
氯酸鉀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是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的裝置(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收集裝置是排水法或排空氣法裝置。
向上排空氣法是指在實驗化學中製取氣體時的一種方法。在氣體的密度明顯大於空氣且不與空氣反應時,用此方法。氣體的密度明顯比空氣大,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氫,氯氣,氧氣等。密度小的則用向下排空氣法。且該氣體不與空氣中成分發生反應。
(3)實驗室制氧氣的製取裝置擴展閱讀:
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
用過氧化氫制氧氣選乙裝置:液體與固體不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液常溫型)
氯酸鉀是強氧化劑。如有催化劑等存在,在較低溫度下就能分解而強烈放出氧氣。這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氯酸鉀分解放氧是放熱反應。在酸性溶液中有強氧化作用。與碳、磷及有機物或可燃物混合受到撞擊時,都易發生燃燒和爆炸。
D. 製取氧氣的反應裝置
裝置選擇
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實驗示意圖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實驗示意圖
裝----裝葯品
定----把試管固定到鐵架台上
點----點燃酒精燈加熱(先預熱,注意:一律先讓試管均勻受熱,否則會因冷熱不均炸裂試管)
收----收集氣體(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
離----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此步驟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導管再蓋上玻片)
熄----熄滅酒精燈
(可方便記憶為:茶莊定點收利息)
注意點
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使炸裂試管;
2.葯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先預熱(均勻受熱),之後可以將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裝有葯品部位定向加熱
3.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4.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大約0.5cm);
5.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並堵塞導管,使所製得氣體無法較好排出;
6.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防止收集氣體不純);
7.實驗結束時,先導氣管出水,再滅酒精燈:防止冷凝水迴流試管炸裂;
8.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以便把空氣排盡。
過氧化氫(雙氧水)制氧氣
步驟:查---裝---收
過氧化氫(雙氧水)制氧氣實驗示意圖
過氧化氫(雙氧水)制氧氣實驗示意圖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夾子把導管夾上(應使用兩節導管,中間用較短橡皮管連接,便於檢查),然後往長頸漏斗中加水,長頸漏斗的頸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則說明氣密性良好
裝---裝葯品,先裝固體,後裝液體(防止液體飛濺)
收---收集氣體(同上高錳酸鉀收集法)
注意點
①長頸漏斗的頸部應在液面以下(液封):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控制反應速率);
②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
氧氣檢驗
檢驗方法: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證明是O2。
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證明O2已滿。
排水法:
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等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才是純氧
實驗室製取氧氣是初級化學的一個實驗,通常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實驗完畢後,可以用過濾法回收。
E. 初中3個實驗室制氧氣分別要什麼裝置
發生裝置:過氧化氫 :錐形瓶 、長頸漏斗(或者分液漏斗) 高錳酸鉀 :試管專 、棉花 、酒屬精燈 、鐵架台 氯酸鉀 :試管 、酒精燈 收集裝置:三個都是一樣的【排水集氣法】導管 、集氣瓶 、水槽【向上排空氣法】導管 、集氣瓶 、一小片玻璃
F. 組裝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
組裝氧氣的裝置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實驗室通氣系統枯渣:可以是防護罩和排風機,確保氧氣不櫻敗液會泄漏到室內。
下面是組裝氧氣制備裝置的步驟:
1、搭建實驗室通氣系統:將防護罩和排風機放置在實驗室的通風口。防護罩要與排風機相連接,確保氧氣不會泄漏到室內。
2、准備水槽:選擇一隻足夠大的水槽,將它裝在防護罩下方。接下來,將水槽中的水排空。
3、准備集氧瓶:將集氧瓶固定在水槽旁邊的支架上,確保瓶子穩定不搖晃。
4、連接管路:首先,將毛細管和橡皮塞吊在水槽上方。然後將橡皮管從毛細管上伸出,插入集氧瓶底部的橡皮塞。接著,將橡皮管的另一端插入水槽的底部。
5、輸送氣體:將實驗室的氧氣輸送進裝置中,氧氣會順著橡皮管進入水槽,使水產生氣泡,泡進集氧瓶中。
6、分離水和氧氣:等到集氧瓶中有足夠多的氧氣後,關閉氧氣進氣口,然後用鑷子夾住氧氣出口,將集氧瓶上提,將水騰空出去。
7、去除水分:將氧氣流過一些水至空氣吸附劑,將氧氣中的水分去脊物除,並將氧氣收集起來。
G.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儀器裝置
一、實驗名稱
實驗室制氧氣
二、實驗器材、葯品
鐵架台(帶鐵夾)、試管、棉回花、單孔橡膠答塞、玻璃導管、橡皮管、集氣瓶、水槽、酒精燈、高錳酸鉀
三、實驗裝置
把圖畫出來
四、實驗原理
2KMnO4=△=K2MnO4+MnO2+O2↑
五、實驗步驟
1.按照裝制圖裝好整套裝置
2.檢查裝置氣密性
3.若氣密性好則進行下一步,否則改進裝置直至不漏氣
4.在試管中加入適量的高錳酸鉀,並在管口放一團棉花
5.將玻璃導管伸入水槽中
6.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
7.待到水槽中導管口產生氣泡的速度變得均勻時,便可用排水法收集氣體了
8.待集氣瓶中的水排盡,便可將導管移出水槽,然後熄滅酒精燈
9.整理實驗台
H. 實驗室製取氧氣常選用裝置什麼製取氣體
常選用加熱高錳酸鉀法和雙氧水分解法(要使用二氧化錳催化)製取氧氣。
一、加熱高錳酸鉀法:可以使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不與空氣反應,密度大於空氣。)
1、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連接好裝置。
2、添加好葯品。
3、將試管略向下傾斜45°,利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
4、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二、雙氧水分解法
1、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連接好裝置(要使用錐形瓶和長頸漏斗或分液漏斗)。
2、先將錐形瓶內添加二氧化錳,再將雙氧水倒入長頸漏斗或分液漏斗內。
3、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I. 實驗室制氧氣的實驗裝置是什麼
實驗室制氧氣的實驗裝置有:試管、鐵架台、酒精燈、導管、玻片。
分析: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
化學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加熱)。
反應的注意要點:
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使炸裂試管。
2、葯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先預熱(均勻受熱),之後可以將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裝有葯品部位定向加熱。
3、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4、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大約0.5cm)。
5、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並堵塞導管,使所製得氣體無法較好排出。
6、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防止收集氣體不純)。
7、實驗結束時,先導氣管出水,再滅酒精燈:防止冷凝水迴流試管炸裂。
8、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以便把空氣排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實驗室制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