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有哪些現當代公共裝置藝術家或者空間藝術家
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1929年3月22日-)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在1956年移居美國紐約市,並開始展露她佔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現居住在日本東京。她曾與當代卓越的藝術家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克勒斯·歐登柏格(Claes Oldenburg)、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一起聯展。
http://ke..com/link?url=_HyXB68XYlBbh92u8O1Ws_dB
村上隆也算一個
② 09國美公共藝術(景觀裝置)
樓主這個專業,是空間方面的。也就是主要是空間造型。所以嚴格來說,並不會用到太多的大型軟體。和設計方向的不同。你的電腦只要能夠正常帶動PS等處理圖片軟體,office軟體,和一些排版的軟體就可以了。其實只要是個電腦都能做到這一點。呵呵。我搞了四年的裝置。真正需要用到電腦的還是影視動畫和設計方面的多。樓主想的太多了,。哈。弄個差不多的就OK。
③ 環境藝術設計和視覺傳達學哪個好
視覺傳達設計是現代商業服務的藝術,包括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店內外環境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等方面,以文字、圖形、色彩為基本要素的藝術創作,在精神文化領域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那麼藝術留學視覺傳達哪個國家好?一起看看吧。
視覺傳達哪個國家好——美國
在美國,開設視覺傳達的學校還是很多的,這個專業一般是設置在藝術學院下面的設計系或者是綜合性大學的設計系,碩士學制兩年,最終獲得的學位是MFA。這幾所院校都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和設計學院。
美國視覺傳達專業前五名的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加州藝術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羅德島藝術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美國藝術留學視覺傳達專業作品集需要注意什麼?
作品集才是重中之重,對於作品集沒有把握的學生,一定要多跟專業的老師溝通,要明確作品的大致方向和主題。正式遞交申請之前,一定要把每所院校對於作品集的要求了解透徹。作品集可以是紙質版,也可以是DVD格式的。
准備作品集時要根據學校申請的要求來准備,保證作品集的完整性。當然,在能力、精力都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准備一些額外的項目,盡量多的體現自己不同方面的能力是可以給自己加分的。
作品集通常都要求提供10-15幅作品,這些作品要反映出申請者的興趣,技能,並且每張作品都要把想表達的意思寫出來。多數院校都要求申請者上傳他們的藝術作品,每個學校對於學生作品的數字圖像的解析度和像素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學校對於申請者感興趣,申請材料遞交之後,學校會給出面試機會,面試的方式很多,或者skype。
視覺傳達哪個國家好——英國
視覺傳達是英國藝術留學的熱門專業,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主要就是通過用視覺來向人們傳達各種信息,所以構成視覺傳達設計的主要要素就是文字、插圖以及標志,這三個,是視覺傳達設計中最重要的構成要素。關於視覺傳達設計所涉及到的領域有很多很多,像電視上的各種廣告、馬路邊上的指示牌等等,都屬於視覺傳達設計的領域,但在設計學中,還是對視覺傳達設計作出了一個劃分,主要有:
1、字體設計:像現在流行的把一些個性簽名弄得很漂亮;
2、展示設計:像展覽會上每個物品的擺設以及位置等等;
3、包裝設計:買回來的沒拆封的物品外面那一層包裝就是;
4、標志設計: LOGO的設計,;還有就是編排設計以及插圖設計。
5、招貼設計:也俗稱海報設計,被張貼於公共環境中,通過圖形、文字和色彩的創意表現提升視覺傳達的效力。 英國視覺傳達名校推薦 1、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MA Communication Design 視覺傳達(媒體交互設計):雅思:總成績6.5分,單項5.5分。
2、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MA Communication Design 視覺傳達(媒體交互設計);雅思:總成績6.0分,單項5.5分。
3、金斯頓大學(Kingston University)
MA Communication Design 視覺傳達(媒體交互設計);雅思:總成績6.0分,單項5.5分。
4、伯明翰城市大學(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
Design and Visualisation MA 視覺傳達設計;雅思:總成績6.0分,單項5.5分。
5、格拉斯哥藝術學院(Glasgow School of Art )
MA Communication Design 視覺傳達(媒體交互設計);雅思:總成績6.5分,單項5.5分。
視覺傳達哪個國家好——法國
法國的視覺傳達(Communication Visuelle) 跟國內一樣,也是熱門專業,不同的是,由於興起比較早,其專業設置和課程更加完善合理,主要專業課程涉及平面,廣告,包裝,交互,數字媒體等等....
開設該專業的院校眾多,其中不乏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的頂尖學校。在視覺傳達領域,法國設計師們常常以獨特的藝術設計風格,多元化的設計理念為大家所熟知。
開設該專業的學校主要分為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公立院校學費低廉,每年三百到七百歐不等,私立院校較為昂貴,每年五千到一萬歐不等。
院校推薦
1.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cole des Arts Décoratifs)
法國有五十多所公立美院,不管是排名還是實力,巴黎高裝都稱得上數一數二。還沒來法國的同學也許一開始被「裝飾」這個詞迷惑,其實它是一所由法國文化部直轄的設計學校。
2. 巴黎高等視覺傳達學院
巴黎高等視覺傳達學院是隸屬於法國文化部的高等藝術院校。作為巴黎最著名的藝術和視覺傳達學校之一,學校以培養行業內最優秀的人才為目標,在法國廣告與平面設計行業有極高聲譽。
3.Esag-penninghen設計學院
Esag-penninghen學院專業設置分成兩大塊:圖形與數碼設計,室內設計。學校第一年為預科班,預科班結束之後學生可以直接升入本校二年級學習。連同預科班一起,學校教學共為五年,三年級發本科文憑,五年級畢業發碩士文憑。有美術基礎的學生可以在預科班之後直接升入高年級學習。
藝術留學視覺傳達哪個國家好?以上是小編針對美國、英國、法國的視覺設計專業的介紹,想了解其它國家的視覺設計專業,歡迎前來咨詢美行思遠藝術留學專家。
④ 誰幫我設計畢業設計方案裝置藝術,需要主題內容,實施步驟,怎麼做有軟妹幣,但不多
你的論文來准備往什麼源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我可以給你一篇現成的。論文構成 畢業論文格式應規范,必須由封面、目錄、正文(包括中外文題名、中外文摘要、中外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致謝)三部分構成。
⑤ 裝置藝術設計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是一種現代藝術,是裝飾藝術的一種。
⑥ 公共與綜合藝術
公共領域是近年來來英語國家學術界常用的概念之一。這種具有開放、公開特質的、由公眾自由參與和認同的公共性空間稱為公共空間,而公共藝術所指的正是這種公共開放空間中的藝術創作與相應的環境設計。人類的公共環境是一個社會群體部落為形象的活動舞台,是一個與地貌、人種、文脈、生態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人的生存環境。從藝術的角度來考慮和對待公共環境,是人類優化生存狀態、優化自身境況的一個重要方面。回溯社會歷史的發展,我們可以讀到這樣一部關於環境藝術和公共藝術的發展歷程。
如果說公共藝術中公共的涵義在「群」這層意義上來講,只是具有「公共性」的話,幾乎所有的藝術都具有這種公共性。那麼,從空間意義上進行探討,便是給公共藝術作出定義的一種嘗試。所有的公共藝術之所以被稱為公共藝術,是因為它首先存在於公共空間當中,即它在空間上必須以一種公共方式存在,即使一件被雕塑家用於公共場所的雕塑作品,如果它在創作完成之前只是被放置在私人的空間當中,那麼它也只是一件私人藝術品,而不能成為公共藝術。當然有一個例外就是私人空間在某種情況下也可以轉化為公共空間,盡管是短暫的。於是,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公共的概念從空間上來講,也具有可變性。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同樣一件雕塑作品放置在私人空間當中和公共空間當中,它們的屬性是不一致的。放置在私人空間當中,我們便不能稱之為公共藝術。
如果按照這個定義,那麼凡是放置在公共空間的一切藝術品都可以算作是公共藝術了。顯然,我們前面所探討的所有藝術以及藝術樣式都可以歸入此類藝術當中。然而問題是,公共一詞的涵義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因為它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古代私人或皇家園林由於所屬權的變化,今天很大一部分已經對公眾開放,受眾面的擴大使得園林藝術從專門伺服於私人家族和皇家轉而具有了公共性質。這種在過去只屬於一定階層的藝術,在今天真正具有了廣泛的公共性。由此可證,公共空間是可以改變的。
空間是一個相對哲學化的術語,與時間相對。公共空間是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安切雷斯·施耐德等人的理論,公共空間可由幾個不同層次來加以劃分:1. 物理的公共空間,2. 社會的公共空間,3. 象徵性的公共空間。第一種關注的是它的材料的存在,第二種關注的是在空間內部規范和社會的關系,第三種關注的是紀念和地方的「氣氛」。他們認為,不管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每一種公共空間都可以通過這些定義中的一個或多個意義來加以確定,對於公共空間意義的理解改變著我們看待公共空間的方式。應該指出的是,盡管我們願意將定位好的三種公共空間看作是三種不同的類型,但是每一種公共空間都融合了這些類型中的一種或多種。物理公共空間如街道、廣場、草地、海灘等通過城市設計可以形成。社會公共空間如咖啡屋、餐館、酒吧、報紙等各種形式的媒體、互聯網以及私人住所。物理公共空間是最明顯的,可以說是最為浪漫化的……它是通過所屬權的類型來確定的,被連接在建築和「自然環境」當中。
社會公共空間是三種形式中最為有趣的一種,因為它擁有一種變形或者是重新確定所屬權的潛在可能,並賦予城市空間新的意義。社會公共空間處在持續不斷的重新界定當中,通過它,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沖突在一個實在地方得以完成。象徵性空間是通過規范和人們的集體記憶來完成的,因為與物理公共空間的材料存在相反,這種確定公共空間的形式很難歸結為「實在地方」。在大多數例子當中,象徵性公共空間是一種短期的生存經歷,而且限於某一類人群。如果象徵性空間成為一般歷史的一部分,那麼其易於遭受一種轉變,在其中這種空間的意義和相聯系的東西開始與一種目前主流的歷史方法發生聯系。這足以解釋我們的史前岩畫、雕刻、宗教藝術、陵墓藝術為什麼在今天能夠被劃歸為公共藝術了,這些藝術可以看作是一種處於象徵性的公共空間中的藝術。
顯然,我們前面所探討的公共空間應該屬於第二種空間,即社會空間。社會空間存在著可變性,它在公共和私人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因此,我們所探討的公共空間會觸及更廣泛的能夠歸結到公共空間當中的藝術,但是從空間的層面上來講,公共藝術所在的空間可以包括物理公共空間、社會公共空間以及象徵性公共空間三種,在信息時代這三種空間共同構成了公共藝術的外部存在方式。
城市與農村空間的公共性差異十分明顯。空間的公共性與私人性是相輔相成、共生共成的,沒有絕對的私人空間也就不可能存在絕對的公共空間,沒有開放自由的公共空間也就不能存在隱秘安全的私人空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只有城市具備這樣的特點,農村就不具備。首先,農村的整個空間不是很大,人與人之間也非常熟悉,再加上血緣、家族、習俗、傳統等原因,個人空間的透明性較大,私密性很難受到尊重和保護,與之對應的公共空間也不是很清楚。但在城市裡,由於人口眾多,空間巨大,從平矮的平房到聳立參天的大廈,盡管人們可能在一定區域內工作,但是人們之間的分工越來越細,以及不同的文化、教育、興趣、職業等差異,阻礙了人們之間的了解,相互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少。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人們生活在相對陌生的人們中,這種狀況很好地保護了私密性。加上城市居住的格局是一個個小單元住房,與農村有很大不同。這樣個人空間得到了更多的保護。但是人們有交往的願望,有交往的需求,當這種私人空間嚴格地建立起來之後,他們就要尋找一個其他的場合去交往,這就有了相對公共空間的要求。」
由此看來,只有在城市中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公共空間。但正如前面所講,城市是人類生存的一種方式,它離不開選擇這種方式的人——居住在城市裡的市民階層。城市為市民所用,與市民所系,這是城市市民與農村農民之間的區別所在。安東尼·吉登斯指出:「市民社會的建立直接與國家的現代形式的出現相關聯,因此在參照性上與它相連。在傳統國家中,大多數的日常生活,至少說在農村是處於家的行政權力之外的。大多數的當地社區是依據其傳統的風俗和生活方式而實行自治的,對大多數的私人活動形式,行政機構是不大幹預的。然而,這種外在領域並不是市民社會。這所代表的是對外在於政治中心的反思秩序的生活方式的保留。」
實際上,純粹抽象的城市公共空間並不存在,每一種城市公共空間最後要和不同的社會活動結合產生不同的場所,即公共場所。每一種場所又形成了不同的場所精神,它們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社會職能、場所職能密不可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 政治性場所,如政府大廈、市政府廣場、法院以及政府機構等場所;2. 文化公共場所,如學校、博物館、美術館、研究機構、歷史紀念場所等;3. 商業公共場所,包括商業街、商業城等;4. 一般性公共場所,如火車站、碼頭、機場、地鐵站、廣場、街道等;5. 娛樂休閑性公共場所,如廣場、主題公園、綠地、茶館、咖啡廳、體育及娛樂休閑公共場所等。這些場所的性質、職能決定了公共空間的性質和職能,也決定了一種場所精神。但是從整體上說,影響場所精神形成差異的還有這些場所所在的城市大的公共空間的歷史、文化以及現代性社會意識。因此,我們更願意將這些場所看作在不同城市和社區中空間的職能的差異。
從根本上說,公共藝術的公共方式所依賴的並不是藝術的風格、樣式、流派,而是一種集體或群體的空間精神,它是人類整體改造自身生存環境的外部條件,這一點在前面我們已經探討過。人類的歷史文化決定著公共藝術特質的同時,公共藝術反過來直接或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造人類的文化觀念和審美模式。另外,作為人類聚居的最高的形式——城市構成了一個亞文化區域——社區,也是決定公共存在方式的重要條件。城市是「一個人類群體多少固定在一個地點,而這個群體內又形成了一種共生關系。」共生關系是「指群體關系中個體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的關系,任何個體都不可能脫離其他個體而存在。」人口多、人口密度高以及人口的異質性大是城市的三個基本特點,它們決定了市民的社會心理特徵和生活方式,造就了市民意識和公民意識。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當中的市民需要生活在共同的環境下,盡管他們也會被分割在不同的、小的空間並遭遇隔離,但是城市中人們越來越相互依賴,並且只有就某個問題達成共識才能解決問題。
總體來看,公共空間的最大特徵是開放性,即公共空間藝術活動場所的開放性以及由此產生的對場所公眾的開放性。它對處於此空間當中的所有觀眾都具有開放性,公眾可以與之交流,提出意見和建議。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共藝術的開放性在於它所處空間的開放性,要求一旦公眾對其提出建議和意見,公共藝術的管理機構和製作機構就能夠以此對公共藝術作品加以評估和修正。公共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審美,它的標准必須處於被解讀與修正當中。
公共藝術是多樣介質構成的藝術性景觀、設施及其它公開展示的藝術形式,它有別於一般私人領域的、非公開性質的、少數人或個別團體的非公益性質的藝術形態。公共藝術中的「公共」所針對的是生活中人和人賴以生存的大環境,包括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從更廣義的角度上,可以將人類社會理解為自然生態系統中的一個鑲嵌體。
客觀上,公共藝術是現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態的產物,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理想與激情的一種集中反映。城市文化是在城市母體的孕育下生長出來的文化形態。文化是指人類擺脫了純粹自然屬性及其狀態的束縛而在後天的演化中所獲得的認識和共同遵循的行為方式(它在特定的地域和條件下呈現出自身內部的認同性以及與其它類別間的差異性),即文化呈現為一種復雜的綜合體。它包括了一個區域或民族在長期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知識、信仰、風俗、宗教、藝術、法律、道德、禁忌和對物質世界及造物技術的體認等內涵,也包括人們自身在社會運行中所獲得的一切經驗、能力和約定俗成的習慣,是人類創造的所有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公共藝術也隸屬於這種概說的文化大范疇之內,是人類文化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公共性和自身的城市文化屬性決定了它必然受到特定的社會文化及思維模式的影響。
早期的文化是在人類逐漸擺脫純粹自然屬性及其狀態束縛的演進過程中產生的。人類在同自然環境的斗爭與妥協中逐漸積累經驗,並通過原始的社會交流與實踐檢驗形成生態文化經驗,在歷經長時間社會活動與歷史積淀後逐步孕育出特定的文化。任何一種文化都會為該文化圈內的個體提供一種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在這個層面上,文化本身可以理解為人類對特定環境的適應方式。作為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所在國家、社會、民族的特殊文化觀念、思維定式的影響:比如北非人與阿拉伯人最喜愛的綠色經常出現在他們的國旗上 ;澳洲土著天文學家用這片大陸上特有的動物來命名天上的星座,如袋鼠、美冠鸚鵡……像希臘神話一樣,他們也有本民族的關於夜空的美麗傳說。這些文化觀念、思維定式則衍生於其所處的特定自然生態環境:如北非人與阿拉伯人長期生活在乾旱荒蕪的土地上,植物的綠色就代表了生命與生機。澳洲大陸位於南半球,不同的地理位置導致了不同的視角,加之與世隔絕的演化所造就的特殊物種,獵戶座在他們的文化中便表現為一隻鴯鶓形象,和北半球認同的獵人形象大相徑庭。阿納姆地的南十字座表現為一尾黃貂魚,銀河是一條游魚和花草的河流,麥哲倫星雲呈現為兩個火堆邊的老人,太陽是被扔到天上的鳥蛋等。人所生存的特定自然環境積淀了特定的文化生態經驗,從而對該文化圈內的個體思維模式、價值觀造成影響。
這種影響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個層面,在長期生存和發展過程中,通過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的互動逐漸衍生出特定的社會文化。在人類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和生存環境所限,自然生態文化經驗對於原始的社會文化是呈顯性和支配性的,甚至是神性化的。
伴隨著人類社會不斷步入更高級的階段以及科技生產力的發展,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顯著提高,在傳統的農業與畜牧業之外出現了工業、運輸業、服務業、金融業、信息產業。逐漸地,自然原始的森林、草原、山川、河流、海洋已不再是人類從事生產活動和生活的主要空間。越來越大、越來越復雜的城市被不斷地建立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湧入城市,他們不屑地抹去古老祖先的痕跡,用事業、榮譽、財富、水泥盒子和鐵皮殼子為自己積攢起一個完完全全屬於人類自己的生存模式。較之早期人類社會,此時生態文化經驗對於社會文化而言已經呈明顯的隱性存在,似乎只能在不經意的只言片語間窺見一斑。然而這些來自歷史的信息並未消失,它經過長期的演化已經融入人類的遺傳基因。如果將文化比作一棵枝繁葉茂的樹,那麼生態文化經驗就是最初掉在地上的那粒種子。
這種隱性的影響在人類對理想環境模式的審美中有較為明顯的表現。
任何一個民族、一種文化,都持有其獨特的理想環境模式。當然這種理想模式中也包含著全人類所共有的某些理想特徵。而理想環境模式的形成是與特定民族和文化的生態經驗密不可分的。人們為什麼會對某些景觀結構有特殊的偏好呢?這是因為人類進化的一個轉折點是從森林走向草原,在整個過程中,人類以獵人和獵物的雙重身份度過了長達1500萬年的殘酷歲月。人類成功的主要秘訣之一在於能有效地利用環境乃至最終能創造環境來滿足自身多種生態需求,並以此彌補了其在生理和構造上的弱勢。殘酷的競爭經驗,通過經驗遺傳,使人類對某些具有捕獵和逃跑戰略意義的景觀結構特別敏感,並喚起相應的情感反應。這種反應是直接的、無意識的,也是人類所共有的。現代人與景觀結構之間的感應關系和審美關系,可以被認為是建立在上述人類系統發育過程中及經驗之上的。同樣原理,一個民族、一種文明的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賴於某些戰略性的景觀結構。從元謀人、藍田人到北京人,再到山頂洞人,在中國古人類生活空間的景觀結構——"滿意的生態環境"中,都包含有某些對群體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景觀結構,如圍合、走廊、豁口等。中國古人類的景觀(生態)經驗,又必將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古文明發展對景觀背景的"選擇"過程和對特定景觀結構的依賴性。俞孔堅認為,關中盆地對周民族之發展,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進程具有深刻的戰略意義。從空間結構上講,關中盆地是一個放大了的中國古人類"滿意生態環境";從地理區位上講,它處在多個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系統的邊緣地帶,因而具有多種自然生態和社會競爭意義上的優勢。對以關中盆地為典型代表的、不同尺度的盆地景觀之戰略偏好,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生態經驗之一大特色。而關中盆地正是一種由壺腔、壺口和走廊為主要結構所組成的桃花源式的理想景觀。對這種景觀的戰略偏好經文化的積淀過程和超功利的形式化過程,逐漸演變為一種審美偏好。
生態文化經驗早已熔鑄於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作為人類文化整體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公共藝術也必然會顯現出來自生態文化經驗的影響:即公共藝術會受到特定社會文化的影響,它在集中體現社會整體文化價值觀的同時,又浸透著自然原生態環境及其衍生出的特定生態文化經驗的特性(盡管這種影響時常是隱晦而微妙、不易被察覺的)。
以上論述可引申為一種關於公共藝術的價值取向與審美判斷標准:從文化層面來看,公共藝術尊重自然原生態及重視其產生的異質性生態文化經驗就是對文化脈絡的一種最根本的延續,也是其公共性在更廣義上的延伸。當我們的一部分公共藝術從業者還在樂此不疲地挑揀秦皇漢武留下的文化符號、生搬硬套地克隆皇宮別苑時,是否應著眼於更廣闊的層面,更深入地挖掘民族文化的內涵
⑦ 藝術設計與製作主要學什麼
主要學習:藝術設計概論、藝術設計學、中國藝術設計史、外國藝術設計史、中國工藝美術史、外國工藝美術史、藝術考古學、藝術設計基礎等。
藝術設計學本身就是一門課程專業,藝術設計專業包括平面設計專業、廣告設計專業、室內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服裝設計專業、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多媒體設計與製作專業等。
設計學專業:
設計學類包括藝術設計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藝術、工藝美術、數字媒體藝術、藝術與科技。
選大學、選專業、查看:大數據智能演算法呢,檢索出所有該分數可填報的大學。
環境藝術設計就業崗位:建築設計部門、房地產行業、城市市容規劃部門、園林與景觀行業、展示展覽行業、傢具製造行業、家裝和公裝公司、櫥窗展櫃行業、廣告公司與美術社、室內外效果圖製作。
廣告設計與製作就業方向:在各大廣告設計公司、傳媒公司、相關印刷、出版單位以及各類企業中從事廣告設計、廣告製作及廣告發布等工作。
利用電視、網站、報社等宣傳媒介從事廣告設計與製作工作,新一代設計推廣、開發、應用工作;也能夠在企事業、學校、科研單位、互動娛樂公司等部門從事廣告設計、書籍和插圖設計、印刷、出版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