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動加葯裝置型號有哪些
自動加葯裝置主要有雙泵單控組合式、三泵雙控組合式、組合式爐水 R值自動控制裝置等幾種類型, 每種類型的結構有些不同。材質也很多。
㈡ 自動加葯裝置如何選型
自動加葯裝置是以計量泵為主要投加設備、將溶葯箱、攪拌器、液位計、安全閥、止回閥、壓力表、過濾器、緩沖器、管路、閥門、自動監視系統、電力控制系統等組合而成的。
㈢ 自動滅火感應噴淋裝置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由灑水噴頭、報警閥組、水流報警裝置(水流指示器或壓力開關)等組件,以及管道、供水設施組成,並能在發生火災時噴水的自動滅火系統。由濕式報警閥組、閉式噴頭、水流指示器、控制閥門、末端試水裝置、管道和供水設施等組成。系統的管道內充滿有壓水,一旦發生火災,噴頭動作後立即噴水。
依照採用的噴頭分為兩類:採用閉式灑水噴頭的為閉式系統;採用開式灑水噴頭的為開式系統。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科普中國 |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網路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審核
審閱專家 江長勝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由灑水噴頭、報警閥組、水流報警裝置(水流指示器或壓力開關)等組件,以及管道、供水設施組成,並能在發生火災時噴水的自動滅火系統。由濕式報警閥組、閉式噴頭、水流指示器、控制閥門、末端試水裝置、管道和供水設施等組成。系統的管道內充滿有壓水,一旦發生火災,噴頭動作後立即噴水。
依照採用的噴頭分為兩類:採用閉式灑水噴頭的為閉式系統;採用開式灑水噴頭的為開式系統。
閉式系統的類型較多,基本類型包括濕式、乾式、預作用及重復啟閉預作用系統等。用量最多的是濕式系統。在已安裝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中,有70%以上為濕式系統。
由濕式報警閥組、閉式噴頭、水流指示器、控制閥門、末端試水裝置、管道和供水設施等組成。系統的管道內充滿有壓水,一旦發生火災,噴頭動作後立即噴水。
工作原理:
濕式系統原理圖
火災發生的初期,建築物的溫度隨之不斷上升,當溫度上升到以閉式噴頭溫感元件爆破或熔化脫落時,噴頭即自動噴水滅火。該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便於施工,容易管理,滅火速度快,控火效率高,比較經濟,適用范圍廣,占整個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75%以上,適合安裝在能用水滅火的建築物、構築物內。
濕式系統使用范圍:
在環境溫度不低於4℃、不高於70℃的建築物和場所(不能用水撲救的建築物和場所除外)都可以採用濕式系統。該系統局部應用時,適用於室內最大凈空高度不超過8m、總建築面積不超過1000㎡的民用建築中的輕危險級或中危險級Ⅰ級需要局部保護的區域。
3. 濕式系統特點:
①. 結構簡單,使用可靠
②. 系統施工簡單、靈活方便
③. 滅火速度快、控火效率高
④. 系統投資省,比較經濟
⑤. 適用范圍廣
乾式系統
准工作狀態時配水管道內充滿用於啟動系統的有壓氣體的閉式系統。
工作原理:
乾式系統原理圖
乾式系統與濕式類似只是控制信號閥的結構和作用原理不同,配水管網與供水管間設置乾式控制信號閥將它們隔開,而在配水管網中平時充滿著有壓力氣體用於系統的啟動。發生火災時,噴頭首先噴出氣體,致使管網中壓力降低,供水管道中的壓力水打開控制信號閥而進入配水管網,接著從噴頭噴出滅火。不過該系統需要多增設一套充氣設備,一次性投資高、平時管理較復雜、滅火速度較慢。
㈣ 自動滅火裝置的規格及技術參數
我們要多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現在億煤機械生產出一款脈沖式滅火裝置回,大大提高了人們答的安全性能,都具體哪些信息呢?小編告訴你。
脈沖式滅火裝置技術參數
1. 最大噴射距離:20m
2. 每脈沖噴水量:1L
3. 充水時間3S
4. 額定工作壓力2.5mpa
5. 氣霧噴射器重:6.8kg
6. 氣霧噴射外形尺寸: Φ70×800 ymjt01
㈤ 礦用井下自動隔爆裝置與被動式隔爆棚裝置的對比!
推薦答案 我給你一個煤礦電氣設備失爆標准你看下就知道了 失爆:就是使用中的電氣設備(五小電器、纜線)失去耐爆性能和不傳爆性能 一、設備外殼: 凡屬於下列情況之一者,判定為失爆。 (一)、外殼有裂紋、開焊、嚴重變形。嚴重變形是指長度超過50 mm,同時凹、凸深度超過5 mm者。 (二)、隔爆外殼有銹皮脫落、聯鎖裝置不全、變形,起不到機械連鎖作用的,防爆面銹蝕的。 (三)、隔爆觀察窗的透明件松動、破裂或機械強度不符合規定的。 (四)、設備隔爆腔之間的隔爆結構被破壞,如隔爆型電動機內的隔爆絕緣座被去掉等情況。 (五)、改變隔爆外殼原設計安裝尺寸,導致電氣間隙或爬電距離不符合規定者。 (六)、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缺彈簧墊、螺栓或螺母;彈簧墊圈未壓平或螺栓松動;螺栓或螺孔滑扣。 (七)、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於6.3(ra 值);操作桿的表面粗糙度不大於3.2(ra 值)。 (八)、隔爆面銹跡用棉紗擦後,留有銹蝕斑痕者為銹蝕,屬於失爆。 (九)、結合面上的針孔,在一平方厘米的范圍內不超過5個,且其直徑不超過0.5mm,深度不超過1 mm的隔爆面不為失爆。 (十)、對於機械傷痕深度、寬度均不超0.5mm ,其傷痕投影長度不超過相對容積結合面寬度50%,個別傷痕深度不超過1 mm,其傷痕距結合面最短無傷距離相加不大於相應容積規定的結合面寬度不算失爆,但其中有一項超過均為失爆。 (十一)、隔爆面上不允許有油漆和機械性雜物,否則為失爆(如無意造成的油漆痕跡不超過隔爆面寬度的1/8不在此限)。 (十二)、隔爆面應塗以適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銹油(如醫用凡士林油)或磷化(磷化後也塗凡士林油),如無防銹油或磷化面脫落均為失爆。塗油應在防爆上形成一層薄膜為宜,塗油過多為不完好。(如磷化面脫落小於隔爆面徑向長度1/3並塗有防銹油可不算失爆,但為不完好)。 (十三)、隔爆接合面緊固螺栓的螺母要上滿扣,不滿扣為失爆。緊固螺釘深入孔長度應不小於螺紋直徑的尺寸(鑄鐵、銅、鋁件等應不小於螺紋直徑的1.5倍),如螺孔深度不夠螺紋直徑尺寸要求的,則螺釘必須擰滿扣,否則為失爆。 (十四)、螺母緊固後,螺栓螺紋應露出螺母1~3個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餘墊圈、平墊來減少螺栓的伸出長度。 (十五)、卡蘭式的進線嘴以壓緊膠圈後一般用單手扳動喇叭嘴上下左右晃動時,喇叭嘴無明顯晃動為准。螺旋式喇叭嘴最少嚙合扣數不得低於6扣,擰緊程度一般用單手用力擰不動為合格。 (十六)、隔爆接合面緊固螺栓應加裝彈簧墊圈或背帽(用彈簧墊圈時其規格應與螺栓直徑相一致,緊固程度應以將其壓平為合格),螺栓松動和彈墊不合格者均為失爆。 (十七)、隔爆設備的隔爆腔之間嚴禁直接貫通,必須保持原設計的防爆性能,否則為失爆。 二、設備的電纜引入裝置: 喇叭咀應完整、齊全、緊固、密封良好,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判定為失爆: (一)、密封圈內徑大於引入電纜外徑1mm以上。 (二)、密封圈尺寸不符合規定。 (三)、密封圈的單孔內穿進多跟電纜。 (四)、將密封圈割開套在電纜上。 (五)、密封圈部分破壞。 (六)、密封圈的硬度達不到氏硬度45o-55o的要求,老化、失去彈性、變質、變形,有效尺寸配合間隙達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 (七)、密封圈沒有完全套在電纜護套上。 (八)、密封圈與電纜護套之間有其他包紮物。 (九)、一個引入裝置(喇叭咀)內用多個密封圈。 (十)、空閑引入裝置(喇叭咀)沒有密封擋板時;擋板直徑比引入裝置內徑小2mm以上,擋板厚度小於2mm以上。 (十一)、擋板放在密封圈裡邊的;金屬圈放在擋板和密封圈之間的。 (十二)、進線咀壓緊後沒有餘量或進線咀內緣壓不緊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與器壁接觸不嚴,或密封圈能活動的。 (十三)、壓盤式引入裝置缺壓緊螺栓或未上緊。 (十四)、螺旋式引入裝置因亂扣、銹蝕等原因緊不到位或用一隻手的手指能使壓緊螺母旋轉超過半圈的。 (十五)、使用螺旋式引入裝置,引入裝置與密封圈之間缺少金屬墊圈的。 (十六)、電纜在引入裝置處能輕易來回抽動的。 (十七)、備用的高壓接線口缺擋板或擋板不合格的。 (十八)、電纜引入裝置(喇叭咀)有親嘴現象。 (十九)、密封圈尺寸需符合以下規定,如有一項達不到均屬於失爆。 a、密封圈外徑與進線裝置內徑差應符合下表: d(mm ) d 0-d (mm ) 備 注 d≤20 ≤1 d 0表示進線裝置內徑 20<d≤60 ≤1.5 d 表示密封圈外徑 d>60 ≤2 b、密封圈的寬度不小於電纜直徑的0.7倍,且不小於10mm 。 c、密封圈的厚度不小於電纜直徑的0.3倍(70平方毫米以上電纜除外),且不小於4mm 。 (二十)、密封圈刀削後應整齊圓滑不得出現鋸齒狀,鋸齒直徑不得大於2毫米(包括2毫米)。 (二十一)、不用的接線嘴要分別用密封圈、擋板、金屬圈依次裝入,壓緊。 (二十二)、凡有電纜壓線板的電器,引入、引出電纜必須用壓線板壓緊,壓線板未壓緊電纜均屬失爆,壓扁量不得超過電纜直徑的10%。
㈥ 自動無功補償裝置的原理
感抗和容抗都是消耗無功功率,其阻抗值為虛數jb,
與電阻一起構成的阻抗為Z=a+jb形式的復數。
此復數的模長為負載的實際耗電功率。
而功率因數則等於該向量與X軸夾角的餘弦值。
㈦ 繼電保護,自動裝置,直流電源裝置都是屬於二次設備嗎
所謂二次設備,就是對一次設備進行控制、測量、監察、保護及調節的設備,它包括控制和信號器具、測量儀表、繼電保護裝置、自動裝置、遠動裝置、操作電源及二次電纜等。
反應二次部分的圖紙有原理與和接線圖:原理圖主要反映二次裝置的工作原理(通常使用展開圖);接線圖主要用於安裝維護。
控制迴路:對斷路器進行合、跳閘操作以及監視斷路器位置狀態的的電路。按監視迴路完好性的方式不同分為燈光監視和音響監視兩種。
中央信號:由事故信號和預告信號組成,主要通過跳閘及發信號的方式反映電力系統的故障與不正常,由燈光和音響兩部分組成。
測量監視系統:主要由電流、電壓變換裝置和各種測量儀表等構成,其主要作用是通過對運行參數的測量來監視一次設備的運行情況,以便運行人員調整、控制運行狀態、分析處理運行中的問題。
同期迴路:電力系統中的發電機並列運行的條件電壓幅值相等;頻率相同;相位差為零,為此在電力系統的發電廠與變電所中均有同期裝置,以進行並列操作
操作電源:在發電廠、變電站中為二次設備提供工作電能的電源。現常用的有:
(1)蓄電池組直流系統:可靠性高,容量大,電壓平穩,在系統中普遍應用,但附屬設備多,維護工作量大。
(2)整流直流系統:利用變換裝置將交流變為直流供二次部分使用,根據工作原理分為電容儲能整流系統及復式直流系統,因可靠性較差,只適用於中、小型變電所中。
繼電保護的作用
反映電力系統故障,自動、可靠、快速而有選擇地通過斷路器將故障元件從系統中切除,保證無故障部分繼續運行,這是繼電保護的首要任務
反映電力系統不正常工作狀態,是繼電保護的另一任務,此保護一般作用於信號,有時也作用於跳閘,但要帶有一定的延時。
繼電保護的基本構成
測量:反映被保護元件運行參數的變化,並與保護的整定值進行比較,若達到整定值,則向邏輯部分發出信號;
邏輯部分:對測量部分傳送來的信號進行綜合判斷,決定保護裝置是否動作
執行部分:根據保護裝置的性質與作用,向斷路器發出跳閘脈沖或發出信號。
電力系統中常用的保護分析:
過電流保護:利用短路時電流增大的現象實現的保護。為保證選擇性與快速性,通常設為三段,Ⅰ段為速斷,只保護線路的一部分;Ⅱ段保護線路全長,但要加一時間延時;Ⅲ段作為後備保護。在雙側有電源的線路中通常加入功率方向來保證動作的可靠性。其缺點是受系統運行方式以及短路類型的影響較大,一般應用於110KV以下線路。
低電壓保護:電力系統短路時另一個現象是電壓降低,由此構成的繼電保護就稱為低電壓保護。由於電壓信號一般取自母線,所以低電壓保護往往與別的保護配合使用,如低壓閉鎖的過流保護。
距離保護:線路正常運行時,電壓與電流的比值(阻抗)較大,而系統發生短路時,此比值將降低,利用電壓與電流比值降低而動作的保護,稱為距離保護(或阻抗保護),該保護的優點是受系統運行方式影響較小,其缺點是不能全廠速動,通常也設為三段。一般作為110KV線路的主保護以及220KV線路的後備保護
差動保護:線路正常運行時,流過線路兩端的電流方向相反,而線路內部短路時電流的方向相同,利用此原理構成的保護稱為差動保護。其優點是不受系統運行方式及短路類型的影響,主要作為主要設備及重要線路的保護,有縱差動和橫差動之分。
高頻保護:利用高頻信號比較線路兩端的電氣量的差動保護稱為高頻保護,根據比較的信號分為方向高頻保護(功率方向)及相差高頻保護(電流相位)。作為220KV線路的主保護以及500KV線路的後備保護。
光纖差動:其造價高,一般作為500KV線路的主保護。
為避免保護故障造成的影響,一般電力系統的元件都有多重保護,分為:
主保護:能按要求的速度切除被保護線路(或元件)范圍內的某種短路故障
輔助保護:一般用於彌補主保護某些性能的不足而設
後備保護:當主保護或斷路器拒絕動作時起作用的繼電保護,有近後備和遠後備之分
繼電保護技術發展歷史過程中經歷了四個時期:(1)電磁型:(2)晶體管型:(3)集成電路型:(4)微機型:
微機保護裝置的特點:
維護調試方便
可靠性高
動作正確率高
易於獲得各種附加功能
保護性能易得到改善
使用方便靈活
具有遠方監控特性
我國微機保護發展概況
1972年世界上第一台微機保護樣機——PRODAR-70投入試運行,1978~1980年前後我國在一些高校(華北電力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等)展開了微機保護的研究,我國首台微機保護樣機MDP-1(距離保護)投入試運行,第二代「11」型微機保護裝置於1990年投入試運行,其代表產品WXH-11和WXB-11,第三代產品是CS系列,如CSL-101、CST-200等。國家電力公司自動化研究院的LFP-900系列突破了我國快速保護的現狀。
微機保護裝置的硬體結構
信號輸入電路:對開關量和模擬量信號進行處理。
微機系統:由單片機和擴展晶元構成的控制系統,以完成數值測量、計算、邏輯運算、控制和記錄等智能化任務,此外微機保護還具有遠方功能。
人機介面部分:如鍵盤、顯示器、列印機等,完成整定值的輸入、工作方式的變更、系統狀態的檢查等
輸出通道:對控制對象實現控制操作
電源
為了提高供電可靠性、保證電能質量、提高電能生產和分配的經濟性、減輕運行人員的勞動強度,電力系統中還廣泛裝設有自動裝置。
電力系統自動化一般有兩方面的內容:
(1)常規自動裝置:重合閘裝置、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發電機的自動勵磁調節裝置、自動按頻率減負荷裝置、自動准同期裝置;
(2)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即電力系統的實時調度,對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態實時監視和控制,以提高系統安全、經濟運行水平,提高電能質量。主要通過遠動裝置、利用四遙(遙測、遙控、遙信、遙調)技術實現。
傳統變電站存在的問題:安全性、可靠性不能滿足現代電力系統高可靠性的要求;供電質量缺乏科學的保證;佔地面積大;不是應電力系統快速計算和實時控制的要求;維護工作量大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將變電站的二次設備(包括測量、信號、繼電保護、自動裝置、遠動裝置等)經功能組合與優化,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信號處理技術,實現對全變電站的主要設備和輸、配電線路的自動監視、測量、自動控制和微機保護,以及與調度通信等綜合性的自動化功能。是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在變電站領域的綜合應用。因此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具有功能綜合化、結構微機化、操作監視屏幕化、運行管理職能化等特徵。
㈧ 自動空氣開關,DZ裝置式是哪種
,DZ系列的為密封型的,所有配件集中在內部,個頭比較小。
指的是現在常用的模塊式的小型斷路器
㈨ 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裝置是什麼干什麼用的
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系統是以水或泡沫混合液為噴射介質,利用紅外線、數字圖像或其他火內災探測組件對容火、溫度等的探測進行早期火災的自動跟蹤定位,並運用自動控制方式來實現滅火的各種室內外固定射流滅火系統。
系統由帶探測組件及自動控制部分的滅火裝置和消防供液部分組成。滅火裝置分為自動跟蹤定位消防炮滅火裝置和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裝置。
額定流量大於16L/s,為自動消防炮滅火裝置;
額定流量不大於16L/s,自動射流滅火裝置。
自動射流滅火裝置按射流方式可分為噴射型自動射流滅火裝置、噴灑型自動射流滅火裝置。
詳見GB 25205-2010《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裝置》。
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系統為智能主動型噴水滅火系統,適用於火災類別為A類的高大空間、可燃易燃物和人員密集等場所。如:大劇院、音樂廳、會展中心、候機樓(廳)、體育館、賓館、寫字樓的中庭、大賣場、購物中心、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大型倉庫等。
㈩ 發電廠常用的自動化裝置
發電廠常用的自動化裝置:發電機自動勵磁裝置,自動准同期並列裝置,自動重回合閘裝置,汽答輪機自動調速裝置,除氧器水位自動裝置,凝器水位自動裝置,高加水位自動裝置,鍋爐汽壓汽溫自動裝置,汽包水位自動裝置,鍋爐燃燒自動裝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