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正確理解安全保護裝置的作用
發電機組保抄護裝置,主要用於電力襲系統中,通過對電流、電壓、頻率等電能參數進行保護,從而達到穩定系統的目的。
常用的發電機組保護裝置有傳統的繼電器式保護裝置和發電機過流過壓保護器,後者多用於中小型發電站的發電機保護系統中,採用集中控制,具有過流、過壓、欠壓保護功能,精確度高,穩定可靠。
⑵ 繼電保護裝置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繼電保護裝置能反應電氣設備的故障和不正常工作狀態並自動迅速地、有選擇回地動作於斷路答器將故障設備從系統中切除,保證不故障設備繼續正常運行,將事故限制在最小范圍,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最大限度地保證向用戶安全、連續供電。
⑶ 什麼是繼電保護裝置繼電保護裝置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繼電保護裝置:
當電力系統中的電力元件(如發電機、線路等)或電力系統本身發生了故障危及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時,能夠向運行值班人員及時發出警告信號,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斷路器發出跳閘命令以終止這些事件發展的一種自動化措施和設備。實現這種自動化措施的成套設備,一般通稱為繼電保護裝置。
繼電保護裝置組成:
繼電保護裝置由測量部分、邏輯部分和執行部分組成。
作用:
1.測量部分是判斷保護是否應該啟動。
2.邏輯部分是根據測量部分輸出量的大小、性質、輸出的邏輯狀態,出現的順序或他們的組合,使保護裝置按一定的邏輯關系工作,最後確定是否應跳閘或發信號,並將有關命令傳給執行元件。
3.執行部分是根據邏輯元件傳遞的信號,最後完成保護裝置所擔負的任務。
(3)電站的保護裝置及其作用擴展閱讀:
裝置作用:
1.監視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當被保護的電力系統元件發生故障時,應該由該元件的繼電保護裝置迅速准確地給脫離故障元件最近的斷路器發出跳閘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時從電力系統中斷開,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電力系統元件本身的損壞,降低對電力系統安全供電的影響。當系統和設備發生的故障足以損壞設備或危及電網安全時,繼電保護裝置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電力系統元件本身的損壞,降低對電力系統安全供電的影響。(如:單相接地、變壓器輕、重瓦斯信號、變壓器溫升過高等)。
2.反應電氣設備的不正常工作情況,並根據不正常工作情況和設備運行維護條件的不同發出信號,提示值班員迅速採取措施,使之盡快恢復正常,或由裝置自動地進行調整,或將那些繼續運行會引起事故的電氣設備予以切除。反應不正常工作情況的繼電保護裝置允許帶一定的延時動作。
3.實現電力系統的自動化和遠程操作,以及工業生產的自動控制。如:自動重合閘、備用電源自動投入、遙控、遙測等。
資料來自:繼電保護裝置
⑷ 繼電保護裝置作用及性能
電力系統中其實是有很多重要裝置的,正是有了這些裝置,我們的生活才能很好地進行,而繼電保護裝置就是電力系統中一件很重要的裝置,它相當於一個「警衛員」,當電力系統出現故障的時候,繼電保護裝置能夠迅速產生報警訊息,或者直接跳閘切斷電力系統運行,以保障電力系統運行過程的安全性。本文將相信說明繼電保護裝置的作用及性能。
保護措施:
1瓦斯保護
2差動保護或電流速斷保護
3過電流保護
4零序電流保護
5過負荷保護
6過歷次保護。
繼電保護裝置的主要作用
(1)監視電力系統運行情況,當被保護的電力系統元件發生故障時,應該由該元件的繼電保護裝置迅速准確地給脫離故障元件最近的斷路器發出跳閘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時從電力系統中斷開,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電力系統元件本身的損壞,降低對電力系統安全供電的影響。當系統和設備發生的故障足以損壞設備或危及電網安全時,繼電保護裝置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電力系統元件本身的損壞,降低對電力系統安全供電的影響。
(2)反應電氣設備的不正常工作情況,並根據不正常工作情況和設備運行維護條件的不同發出信號,提示值班員迅速採取措施,使之盡快恢復正常,或由裝置自動地進行調整,或將那些繼續運行會引起事故的電氣設備予以切除。反應不正常工作情況的繼電保護裝置允許帶一定的延時動作。
(3)實現電力系統的自動化和遠程操作,以及工業生產的自動控制。如:自動重合閘、備用電源自動投入、遙控、遙測等。
繼電保護裝置的各種性能:
選擇性
指首先由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切除故障,當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才允許由相鄰設備保護、線路保護或斷路器失靈保護來切除故障。上、下級電網繼電保護之間的整定,應遵循逐級配合的原則,以保證電網發生故障時有選擇性地切除故障。
靈敏性
指在設備或線路的被保護范圍內發生金屬性短路時,保護裝置應具有必要的靈敏系數。靈敏度高,說明繼電保護裝置反映故障的能力強,可以加速保護的起動。靈敏性是通過繼電保護的整定值來實現的,整定值的校驗一般一年進行一次,由供電部門有資質的專業人員進行整定校驗。
快速性
指保護裝置應盡快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統穩定性,減輕故障設備和線路的損壞程度,縮小故障波及范圍,提高自動重合閘和備用設備自動投入的效果。
繼電保護裝置用途廣泛,在各種工業和民用電器的電力系統裝置中都有用到。作為一種重要的監控設備,繼電保護裝置的作用不僅僅是監控和警告,而且還能幫助維修。發生故障後,維修人員會通過繼電保護裝置中所現實的電氣量變化數值進行分析和故障排除,最終找到故障根源,解決問題。所以說,繼電保護裝置在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可以說是功不可沒的。
⑸ 什麼是繼電保護裝置,有什麼用
繼電保護裝抄置是當電力系統中的電力元件(如發電機、線路等)或電力系統本身發生了故障危及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時,能夠向運行值班人員及時發出警告信號,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斷路器發出跳閘命令以終止這些事件發展的一種自動化措施的設備。
繼電保護主要是利用電力系統中元件發生短路或異常情況時的電氣量(電流、電壓、功率、頻率等)的變化構成繼電保護動作的原理,還有其他的物理量,如變壓器油箱內故障時伴隨產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壓強度的增高。
(5)電站的保護裝置及其作用擴展閱讀
繼電保護裝置的特點:
1、智能型主機,主機採用高性能數字信號處理器。
2、單機獨立運行。
3、連接電腦運行。
4、16位DAC晶元。
5、大屏幕LCD顯示庫。
6、"傻瓜式"操作。
7、新型高保真功放。
8、電流、電壓直接輸出。
9、自我保護。
10、接點豐富。
11、主機一體化單機箱結構。
12、性價比高。
⑹ 什麼是繼電保護裝置,作用是什麼
反應電力系統中電氣元件發生故障或不正常運行狀態,並動作於斷路器跳閘或發出信專號的一種自動裝屬置。繼電保護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測量部分、邏輯部分和執行部分。測量部分的作用是測量被保護元件工作狀態的物理量,並和已給的整定值進行比較,從而判斷保護是否應該起動。邏輯部分的作用是根據測量部分各輸出量的大小,性質,出現的順序等,使保護裝置按一定的邏輯程序工作,最後傳到執行部分。執行部分的作用是根據邏輯部分送的信號,最後完成保護裝置所擔負的任務。如發出信號,跳閘或不動作等。
⑺ 水電站防雷裝置有哪些及作用
安裝防雷裝置是為了防禦雷擊以減少雷電對建築物、構築物或人的傷害。 一般在易受內雷擊的地方安容裝避雷針(帶),比如屋面上的女兒牆,高出屋面的平台。屋面上的所有金屬構件均應做等電位連接。將帶靜電物體或有可能產生靜電的物體(非絕緣體)通過導靜電體與大地構成電氣迴路的接地叫靜電接地。靜電接地電阻一般要求不大於10Ω 為把雷電流迅速導入大地以防止雷害為目的的接地叫作防雷接地。防雷接地裝置包括以下部分:
① 雷電接受裝置:直接或間接接受雷電的金屬桿(接閃器)如避雷針、避雷帶(網)、架空地線及避雷器等。
② 接地線(引下線):雷電接受裝置與接地裝置連接用的金屬導體。
③ 接地裝置:接地線和接地體的總和。雷電接受裝置、引下線和接地裝置總稱為防雷保護裝置。靜電接地應和防雷接地分開。因為防雷接地在泄放雷電流時,可產生較高反擊電壓,通過靜電接地能將反擊電壓引入靜電防護區造成安全事故或將儀器設備損壞。在工程中靜電接地應與防雷接地相隔20m距離。
⑻ 變電站之中的設備名稱及其用途
主變壓器——變換電壓作用,升高電壓以利於高壓傳輸降低損耗,降低電壓以供給各級電壓所需用戶;母線——匯聚、分配電能作用;斷路器——接通和分斷正常線路負荷電流,在線路發生故障時與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配合迅速切除故障,防止故障擴大等;隔離開關——在檢修時造成明顯斷開點,隔離開關的分合可靈活改變結線運行方式;電壓互器、電流互器——取其二次值用計量、保護等;均壓環、避雷器——防止過電壓及雷電進行波而損壞設備用;站用變壓器——供站用電;測控裝置、保護裝置、遠動裝置、後台機、直流系統、通訊設備等等
還有旁路刀閘——在某線路斷路器停電檢修時通過其旁路刀閘將負荷倒至旁路母線避免了線路停電、接地刀閘——在設備或線路檢修時防止送電至工作地點造成工作人員觸電而使用的、電容器組——補償無功提升電壓;電抗器——壓制無功降低電壓;……
主變→母線→母線側隔離開關→斷路器→電流互器→負荷側隔離開關………
變壓器、母線、斷路器、隔離開關、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均壓環、避雷器、電容器、電抗器……這些都是一次設備;保護裝置、測控裝置、遠動裝置……這些是二次設備
⑼ 請教郭老師,35kV變電站的保護有幾種,分別有什麼作用,謝謝
交流電在通過純電阻的時候,電能都轉成了熱能,而在通過純容性或者純感性負載的時候,並不做功。也就是說沒有消耗電能,即為無功功率。當然實際負載,不可能為純容性負載或者純感性負載,一般都是混合性負載,這樣電流在通過它們的時候,就有部分電能不做功,就是無功功率,此時的功率因數小於1,為了提高電能的利用率,就要進行無功補償。
電網中的電力負荷如電動機、變壓器等,大部分屬於感性電抗,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向這些設備提供相應的無功功率。在電網中安裝並聯電容器、同步調相機等容性設備以後,可以供給感性電抗消耗的部分無功功率小電網電源向感性負荷提供無功功率。也即減少無功功率在電網中的流動,因此可以降低輸電線路因輸送無功功率造成的電能損耗,改善電網的運行條件。這種做法稱為無功補償。
配電網中常用的無功補償方式有哪些?
無功補償可以改善電壓質量,提高功率因數,是電網採用的節能措施之一。配電網中常用的無功補償方式為:在系統的部分變、配電所中,在各個用戶中安裝無功補償裝置;在高低壓配電線路中分散安裝並聯電容機組;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側和車間配電屏間安裝並聯電容器以及在單台電動機附近安裝並聯電容器,進行集中或分散的就地補償。
1、就地補償
對於大型電機或者大功率用電設備宜裝設就地補償裝置。就地補償是最經濟、最簡單以及最見效的補償方式。在就地補償方式中,把電容器直接接在用電設備上,中間只加串熔斷器保護,用電設備投入時電容器跟著一起投入,切除時一塊切除,實現了最方便的無功自動補償,切除時用電設備的線圈就是電容器的放電線圈。
2、分散補償
當各用戶終端距主變較遠時,宜在供電末端裝設分散補償裝置,結合用戶端的低壓補償,可以使線損大大降低,同時可以兼顧提升末端電壓的作用。
3、集中補償
變電站內的無功補償,主要是補償主變對無功容量的需求,結合考慮供電壓區內的無功潮流及配電線路和用戶的無功補償水平來確定無功補償容量。35KV變電站一般按主變容量的10%-15%來確定;110KV變電站可按15%-20%來確定。
4、調容方式的選擇
(1)長期變動的負荷
對於建站初期負荷較小,以後負荷逐漸增大的情況,組裝設無載可調容電容器組。戶外安裝時可選用可調容集合式電容器;戶內安裝時可選用可調容櫃式電容器裝置。其基本原理為將電容器按二進制方式分成二組,通過分接開關或隔離開關選擇投切組合,可以實現三檔容量可調。隨著負荷的改變,可以人工斷電後改變投切組合滿足某一時間段的無功平衡。這種場合可以裝設無功自動調容裝置,該裝置可以滿足無人值守綜合自動化的要求。
(3)短時段內負荷頻繁變化的場合
該場合宜裝可快速跟蹤的瞬態無功補償裝置。由於電容器每次投切前卻必須保證電容器沒有殘存的電荷,而電容器放電即使通過放電線圈亦需要數秒的時間,所以高壓瞬態無功補償裝置(也稱SVC)一般都是固定補償最大容量的電容器,同時並聯一組容量可調的電抗器,通過快速調整電抗器的輸出無功,從而達到無功瞬態平衡的目的。電抗器的調整技術主要有可控硅控制空心並聯電抗器及直流偏磁調感兩種方式,其中以前者較優,但價格較高。
什麼條件下需要計算無功補償?應注意些什麼?
100KVA以下的才不需要計算無功,100KVA的也要計算,這是國家規定的。變電站的無功補償一般原則是就地補償,所以大型的高電壓的變電所一般不需要無功補償,不遠距離輸送無功,只有在110KV及以下的變電所10KV母線上才需要無功補償。
(1)在輕負荷時不允許過補償,否則由於無功補償容量過大,會使功率因數超前,向電網倒送無功,是不經濟的;
(2)在不同功率因數的條件下,每千乏補償容量取得的補償效益是不相同的。功率因數愈高時,每千乏補償容量對減少無功功率在輸送過程中造成的損耗的作用,將相應變小。如提高後的功率因數接近1,則補償設備的投資將增加,投資的效益將減小。因此通常情況下,將功率因數提高到0.95左右為好。這樣亦體現了合理補償,以取得最佳技術經濟效益的原則。
什麼叫無功補償裝置?有哪些?
總的來說「無功補償裝置」就是個無功電源。
一般電業規定功率因數為低壓0.85以上,高壓0.9以上。為了克服無功損耗,就要採用無功補償裝置來解決。
電力系統中現有的無功補償設備有無功靜止式補償裝置和無功動態補償裝置兩類,前者包括並聯電容器和並聯電抗器,後者包括同步補償機(調相機)和靜止型無功動態補償裝置(SVS)。
並聯電抗器的功能是:
1)吸收容性電流,補償容性無功,使系統達到無功平衡;
2)可削弱電容效應,限制系統的工頻電壓升高及操作過電壓。其不足之處是容量固定的並聯電抗器,當線路傳輸功率接近自然功率時,會使線路電壓過分降低,且造成附加有功損耗,但若將其切除,則線路在某些情況下又可能因失去補償而產生不能允許的過電壓。
改進方法是採用可控電抗器,它藉助控制迴路直流的勵磁改變鐵心的飽和度(即工作點),從而達到平滑調節無功輸出的目的。
工業上採用
1.同步電機和同步調相機;
2.採用移相電容器;
目前大多數採用移相電容器為主。
無功補償對於降低線損有哪些作用?
電網的損耗分為管理線損和技術線損。管理線損通過管理和組織上的措施來降低;技術線損通過各種技術措施來降低。無功補償是利用技術措施降低線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有功功率合理分配的同時,做到無功功率的合理分布。按照就近的原則安排減少無功遠距離輸送。對各種方式進行線損計算制定合理的運行方式;合理調整和利用補償設備提高功率因數。
1、提高負荷的功率因數
提高負荷的功率因數,可以減少發電機送出的無功功率和通過線路、變壓器傳輸的無功功率,使線損大為降低,而且還可以改善電壓質量、提高線路和變壓器的輸送能力。
2、裝設無功補償設備
應當根據電網中無功負荷及無功分布情況合理選擇無功補償容量和確定補償容量的分布,以進一步降低電網損耗。
農村低壓客戶的用電現狀以及無功補償在低壓降損中的作用有哪些?
90年代以前,農村低壓用電以居民生活用電為主,其負荷主要是照明用白熾燈,不僅用電量少而且負荷性質基本是純電阻性(COSφ≈1),而低壓動力用戶的負荷功率因數雖然較低,但其用電量占總售電量的比例較小,故影響不大。近些年來,由於各種現代家用電器的迅速普及和大量使用,居民生活用電不僅用電量有了較大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其負荷性質有了很大的改變。與此同時,低壓動力客戶電量增長迅速,近幾年已經佔到了農村總用電量比重的60%~70%,主要以紡織行業、機械加工為主,而且動力客戶的用電量明顯呈現出繼續增長趨勢。這些動力客戶,其設備自然功率因數較低(COSφ=0.6~0.7),且經常處於低功率因數運行狀況。
目前,純居民生活用電的農村綜合變已經不存在了,絕大多數農村綜合變的非普工業用電佔到60%以上(小集鎮公用變和排灌變除外)。由於低壓動力客戶都沒有進行無功就地補償,網改時由於資金不足等原因也未考慮低壓無功補償問題,導致農村綜合變的功率因數很低,基本上在0.6~0.7之間,即無功功率在配電線路上引起的有功損耗實際上超過了有功功率在配電線路上引起的有功損耗。因此,從技術面分析,無功功率引起的有功損耗已經成為影響整個低壓配電系統線損率最主要的技術因素。
經過實踐,無功補償技術的應用為電力企業和客戶帶來了雙贏的局面。對客戶來講,合理進行隨機補償,可以降低電流,減少內線損耗,提高設備出力;對供電企業來說,無功補償技術改造後,配變可以降低損耗,使得配變利用率提高,滿足了更多動力客戶的供電需求。從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綜合變容量不足的矛盾,可以將有限的電網建設資金用得更為合理。
無功補償的對象主要是需用動力設備容量在10千瓦以上的客戶;補償的方法應以隨機補償為主,實現無功就地平衡。從補償數量上來講,理論上講可以考慮按現有動力設備容量1:1~1:1.2來進行就地補償。考慮到農村動力客戶單台設備容量都較小,生產情況隨著經濟形勢經常變化,可以考慮採用小容量的電容器(如2千乏、4千乏)等合理進行分組配置或者按現有動力設備容量1:0.6~1:0.8進行補償以避免過補償。從補償後效果來看,補償後動力電流可以下降1/3以上,有些甚至能下降一半電流,台區線損基本上可以降低2~4個百分點,可以起到較好的降損效果。
⑽ 變電站內的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具體分別是指那些裝置,兩者又有什麼區別
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我們一般都連著說的,畢竟這兩樣東西都是配合使用。
繼電保護裝置故名思義,就是保證變壓器、線路、發電機等設備正常運行的保護,作用就設備正常時運行,故障時正確動作。而安全自動裝置保護的是整個電網的安全運行,提高供電可靠性的設備。
繼電保護裝置包括保護裝置、測控裝置等等。保護裝置向線路、設備(如變壓器)提供主保護和後備保護,如光纖差動保護、距離保護、母差保護等;測控裝置是控制斷路器、隔離開關動作的裝置。
安全自動裝置包括穩控裝置、低壓低周減載裝置、振盪解列裝置、重合閘、備自投裝置等等。隨著電網容量越來越大,如果高壓線路或超高壓、特高壓(一般是220kV及以上)線路發生事故跳閘,由於這些線路承擔著大量負荷,一旦發生事故會引起電源嚴重不足而負荷很大,這樣就會造成電網電壓、頻率降低,最終會引發大面積停電甚至電網崩潰,所以加裝穩控裝置,當這些線路跳閘後,穩控裝置會向下級或者下下下級(取決於穩控裝置主站安裝位置)發出某些線路的跳閘指令,甩掉部分負荷,保護電網穩定運行。穩控裝置動作肯定是場非常大的事故。
低壓、低周減載裝置原理與穩控差不多,最大的區別是低壓、低周減載只能控制所在變電站的線路。
振盪解裂裝置就是系統發生振盪時動作甩掉部分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