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實驗室中加熱氯酸鉀的方法製取氧氣的收集方法及原因
實驗室加熱氯酸鉀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
2KCIO3==△==2KCl+3O2
收集方法:
1排水集氣法,因為氧氣不易溶於水。
2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

4. 實驗室製取氧氣原理
初中階段一般只有這幾個:
1、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生成氧氣:
2H2O2 =MnO2= 2H2O+O2↑
2、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且加熱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氧氣:
2KClO3 =MnO2(△)= 2KCl+3O2↑
3、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氧氣:
2KMnO4 =(△)= K2MnO4+MnO2+O2↑
而實驗室常用於製取氧氣的是第一個,因為操作簡單,實驗器材也較少。
5. 實驗室制氧氣的步驟裝置發生和收集理由裝置圖並畫出圖中要點操作及注意事項
操作步驟
A.(以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為例)
步驟:查—裝—定—點—收—移—熄專)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裝葯屬品
定----把試管固定到鐵架台上
點----點燃酒精燈加熱(先預熱,注意:一律先讓試管均勻受熱,否則會因冷熱不均炸裂試管)
收----收集氣體(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離----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驟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導管在蓋上玻片)
熄----熄滅酒精燈
裝置如下圖:

6. 實驗室制氧氣,氫氣的原理,裝置,注意事項
實驗室制氧氣:
高錳酸鉀、氯酸鉀、過氧化氫溶液
收集可以通過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取氣法來收集(氧氣密度大於空氣,所以用向上排空氣法,但不是很純凈。氧氣難溶於水,故使用排水取氣法,製得氣體較純凈)
7. 三種實驗室製取氧氣方法的原理
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加熱分解為氯化鉀和氧氣:
2KClO3=(MnO2)2KCl+3O2↑
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分解為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
2H2O=2H2↑+O2↑
反應原理:
1、加熱氯酸鉀製取氧氣
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和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裝置相同。
驗滿:(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氣瓶口有氣泡出現,說明氣體收集滿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收集滿了。
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內,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2、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發生裝置:由於反應物是固體,反應需要加熱,所以選擇加熱固體制備氣體的裝置。
收集裝置:由於氧氣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由於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步驟: ①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裝:將高錳酸鉀裝入乾燥的試管,並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並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
③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
④點:點燃酒精燈,試管均勻受熱後,就使酒精燈固定在試管底部加熱。
⑤收:根據所選的收集裝置來確定氣體的收集方法。
⑥移:把導管移出水槽。
⑦熄:熄滅酒精燈。
驗滿:(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氣瓶口有氣泡出現,說明氣體收集滿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收集滿了。
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內,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8. 實驗室制氧氣的反應裝置和原理是什麼
實驗室制O2,
2KMnO4=Δ=K2MnO4 +O2↑ +MnO2
2KClO3=Δ=2KCl+3O2↑
裝置是 :大試管,鐵架台(帶鐵夾),酒精燈,內 水槽,單孔橡皮塞的導容管等
注意:鐵夾夾在距離試管口1/4 處, 試管口略低於管底 ,
9.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原理是什麼
實驗室里製取氧氣是用含氧化合物為原料的,這些含氧化合物必須具備下面兩個條件: 第一,這種含氧化合物是較不穩定的,在加熱時容易分解,放出氧氣。 第二,這種含氧化合物里含氧的量比較高,能分解放出較多氧氣。
實驗室多用氯酸鉀加熱製取氧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二氧化錳做催化劑。
裝置特點是固體加熱分解製取氣體,防止固體中的濕存水受熱成為水蒸氣在試管口冷凝迴流導致試管底破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收集氧氣可採用排水收集法,一般不用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與空氣較接近,不易排盡空氣而導致收集的氧氣不純。
實驗結束時要注意先將導氣管從水槽中取出,在熄滅酒精燈,防止因為停止加熱,裝置內氣壓減小,導致水倒吸進入裝置,損壞裝置。
此外也可以使用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常溫分解生成氧氣,此裝置不要加熱,屬於液體常溫與固體接觸生成氣體,固體放在廣口瓶中,液體通過分液漏斗逐漸加入,兩者接觸即產生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