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裝飾藝術和裝置藝術有何不同
裝飾藝抄術是依附於某襲一主體的繪畫或雕塑工藝。使被裝飾的主體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裝飾藝術與人的日常生活聯系廣泛,結合緊密,如環境藝術設計、工業造型設計,日常用品裝飾,室內藝術塗料裝修等。
裝置藝術,是指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里,將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簡單地講,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
裝置藝術的運用范圍和裝飾藝術是完全不一樣的。
Ⅱ 論裝飾在設計中的作用和意義
一、室內軟環境裝飾的色彩語言
俗話說:「遠看色,近看花」。從裝飾的角度看,室內紡織品設計的紋樣造型和色彩效果都十分重要,而色彩是人視覺的第一感覺,就更為重要。紡織品設計的整體色彩傾向,對室內軟環境的裝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生活中,光與色對人的心理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不同的色調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賞心悅目的色調,給人輕快的美感,能激起人們歡樂、開朗、積極向上的情懷;低沉、灰暗的色調,給人以憂郁、煩悶的消極心理。紅色給人溫暖感;籃色系讓人覺得寒冷。在寒冷的季節或難見陽光的室內空間,選用暖色調的紡織品組合,可以營造溫暖的環境氣氛;炎熱的季節或日照充分的室內空間,可以選用冷色調的紡織品,能起到降溫的輔助作用。
當然,在選擇室內紡織品的主色調的同時,還應考慮主色調與使用功能,裝飾形式和地域環境的關系。如在醫院環境內應以粉色調為主,不宜選用對比強烈的色彩,保證相對穩定,利於休息的素雅環境;在娛樂場所則應採用活潑華麗的主色調,以激起人們歡快的情感。色彩的選用,還要特別注意地域的差別。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色彩都有偏愛禁忌。如紅色在中國和東方民族象徵著喜慶、幸福、吉祥而深受喜愛;綠色在伊斯蘭教國家是最受歡迎的顏色,而在有些西方國家裡卻含有嫉妒的意思;黃色是最明亮,最光輝的色彩,象徵著光明和高貴,而在基督教國度里卻被認為是叛徒猶大衣服的顏色,是卑劣和可恥的象徵。所以說,室內紡織品色彩運用的好壞,是室內軟環境裝飾成功與否的關鍵。
二、室內軟環境裝飾的造型語言
室內紡織品在室內軟環境中總是以披掛,覆蓋等形式出現,由此決定了它在室內軟環境中的裝飾造型特點。室內紡織品的設計,除了在圖案設計中考慮平面或立體的表現手法之外,還考慮在整體款式設計中的配合。同時還研究紡織品圖案和款式的完美形態依附於環境及裝飾實體後所產生的形態變異。如窗簾的設計,當它從窗架垂掛下來,在微風中所產生的飄逸感和那種自然,懸垂的皺折,使原來的圖案和款式的美感又得到了升華。
室內紡織品設計的造型、紋樣、色彩及表現手法都圍繞主題展開。如現代人追求自然清新的田園風情,從鄉間野趣中尋求環境藝術設計的主題,將室內環境設計成鄉村農舍或小木屋的形式。在這種氛圍中,室內紡織品的裝飾功能恰如其分地展示出這個主題思想精髓。在室內軟環境中使用象徵自然景物的窗簾、屏蔽;用印有小花小草的紡織品襯托出木結構的餐桌、餐椅和牆面;也可以用純棉布的裝飾面料製作一些精緻的帶有花邊的床圍、桌圍等物;再在窗檯上放置一籃應時的野花…這組簡朴清新的布置,足以表現出「田園風情」的室內軟環境。
三、室內軟環境裝飾的情調語言
室內紡織品設計的藝術表現形式及手法能傳達人們內心的藝術理想和追求,同時調節心理情緒的變化,讓人在優美的環境中感受舒心愜意。其次,根據不同的室內環境及每個人的不同要求,合理地利用紡織品的裝飾效能。一方面通過高度的概括和提煉,使藝術靈感與理性的構想有機地組合,巧妙應用,使室內紡織品以新的藝術形式呈現在具有現代意識的氛圍中。另一方面,利用室內紡織品的設計,打破建築空間中過於類同的形態,力求創造變化多樣而別具一格的室內空間。運用紡織品獨特的外觀和柔軟的特質,有效地拉近人與室內環境的距離,以豐富多彩的室內紡織品生動地營造出室內空間優美的環境,並由此掩飾和彌補其它裝飾材料上的缺陷和不足,給堅硬冷漠的室內軟環境增添柔和、溫馨和融洽的元素。
特別注意的是,室內紡織品的設計符合人對健康心態的追求,從較深層次去主導人們正常的審美心理和接受心理的活動,並將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還充分利用紡織品的特性,集傳統藝術和時代精神為一體,充分展示設計語言中的象徵意義,表現形式和精神內涵,進一步貼進時代,貼近生活,貼近人心,以人為本,創造真正舒適宜人的室內軟環境。
四、室內軟環境裝飾的文化語言
室內紡織品的裝飾,它注重藝術性,主題性,這樣能創造出高品位,有人情味,藝術感強和有吸引力的室內軟環境。因此,成功的室內紡織品設計都有一個與室內形態和物質形態相關聯獨具特色、立意新穎的主題。這一主題首先就突出時代精神和一定的文化內涵,然後運用各種手段將已確立的主題完美地表現出來,使眾多的因素有機地結合並統一在這主題中。
室內紡織品設計主題的內容非常廣泛,既可以結合本國的歷史文化背景去尋求不同的民族文化風格,從各地的,風俗民情、文學藝術、歷史典故、時代風范、地理氣候等諸多方面追尋藝術靈感的撞擊,也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手段(如電腦輔助設計)找到獨特的創意和特定的設計理念。與此同時,還充分考慮到室內軟環境總體的裝飾。因為,成功的室內紡織品設計的主題,最終會與室內軟環境裝飾的整體氣氛相融合。
室內紡織品的紋樣設計是表現主題思想是直接有效的元素。紋樣的題材豐富多彩,色彩富麗典雅,造型生動,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現代紡織美術設計的發展,建立在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上,既有傳統優秀紋樣的繼承,又融合了現代藝術的新內涵,具有極強的生命力。紡織品設計的主題構思可以通過具有典型形象識別的裝飾符號較為直觀地展現出來,而這種形式獨具的提示性,使觀者由此激發更深層次的聯想,最終達到室內軟環境中「物--人」對話的境界。
五、室內軟環境裝飾的整體與個性語言
室內紡織品能通過基因配套、色彩調和配套、主導產品的均衡配套、風格情調配套,使同一花型、同一色彩或同一藝術設計語言在室內各種織物的圖案或款式中或多或少地反復出現,在視覺上產生連貫性,這種連貫性使人在視覺中產生美的韻味以及和諧的美感。這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營造的室內軟環境的意境和氣氛,在人的心靈上產生刺激性的美感及舒適宜人的視覺感、觸覺感,這是其它硬質材質無法達到的裝飾效果。由此可見,室內紡織品不僅已上升到了室內整體設計的高度,而且在配套的含義上更具備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也就是說:它不僅要求紡織品本身的每一個獨立局部與整個系列相配套,而且必需與室內設計的整體環境氣氛相配套。室內紡織品通過各種配套法則,構築了不同生活習慣與審美意識的人們所追求的各種生活環境。
室內紡織品的設計風格應該與室內軟環境的總體裝飾風格始終保持一致,同時又要與展現人的藝術個性保持一致,這是新時期給室內紡織品設計提出的更高要求。進行室內紡織品設計時,調整好紡織品與室內軟環境的關系,就能把握室內整體裝飾的風格。紡織品的紋樣,色彩,質地等與功能的完美結合之外,還對具體的人從年齡、性別、文化素養、興趣愛好等諸多方面做較全面的研究,更體現環境主人內心的理想與追求。為不同的生活方式提供各具特色,展示不同意境。將人間情感、自然科學、社會信息、審美情趣等因素綜合在一起的,這樣既有獨特藝術風格又能表現藝術個性的室內軟環境。
六、室內軟環境裝飾的藝術審美
紡織品設計的形式美規律與室內軟環境設計的形式美是統一的。它首先建立在各個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不同宗教,政治,文化背景和經濟基礎之上的。形式美包含和諧和對比兩大范疇。和諧之美顯示出優美,而對比之美則顯示出壯美。二者相對獨立又互為統一,各自在紡織品設計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在居室環境中,紡織品的設計以和諧的形式出現,突出了親切溫馨的氣氛,無論是從色彩,紋樣,材質上,還是款式,造型上都保持相似或平和的處理手法;而在一些娛樂場所的紡織品設計上,採用較為跳躍的配色,誇張的造型,粗獷的肌理,這種以變化為主的裝飾形式,更能使環境的氣氛與功能取得統一;象博物館、紀念碑式的建築,使人感到高大雄偉,帶有強烈陽剛之氣,其內部空間的紡織品設計就相應穩重些,以深沉的基調為主,給人以崇拜、皈依的心理感受;如果是園林式的建築,室內的紡織品則充分體現小巧、輕盈、寧靜的特徵,給人以優雅、協調、恬淡的感受。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室內紡織品的需求已不再停留在使用功能上,而是更加註重精神上的功能。它不僅是生活空間的物質需求,也是一種感情空間的審美創造。在環境意識已覺醒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裝飾、崇尚自然、追求人性化和個性化的居住文化。作為一種表達個性思想和生活情趣的信息載體,室內紡織品已成為獨特的文化風景,同時也是品評和衡量室內軟環境質量的重要依據之一。
七、結束語
現代紡織品已滲透到室內軟環境裝飾的各個方面,不同的室內軟環境,對室內紡織品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在一些特定的空間環境里,紡織品的覆蓋面積很大,因此,紡織品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室內軟環境氣氛,格調和意境的營造。室內紡織品以其各種形態在室內軟環境裝飾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是集造型、色彩、花型、質感於一體和諧的整體。每個「局部成員」都必須在室內環境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呼應,共同創造一個具有高水平、舒適、實用、美觀、高品位、有情趣、有意境的整體,營造出真正讓人們生理和心理感到溫馨的室內軟環境。
Ⅲ 公共藝術(裝置藝術)和公共藝術有什麼區別
裝置藝術,是指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里,將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簡單地講,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裝置藝術使用的媒材包含了自然材料到新媒體,比如錄影、聲音、表演、電腦以及網路。
公共藝術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種當代文化的形態。簡而言之,公共藝術指的是由藝術家為某個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間所創作的作品或者設計。公共藝術是一個城市成熟發展的標志。它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財富,在積極的意義上表達了當地的身份特徵與文化價值觀;它毋庸置疑地體現著市民們對自己城市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因此也進而成為藝術與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可以說,擁有良好公共藝術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夠思考和感覺的城市。當然,公共藝術的存在意義遠不止於此,它能夠通過改變所在地點的景觀,突出某些特質而喚起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與認識,表達社區或城市的歷史與價值。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公共藝術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它改變了城市的面貌,能夠長時間地影響著公眾的精神狀態與對周遭世界的認知;它也會成為城市身份的標識,在塑造城市的獨特性格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Ⅳ 陳設藝術設計在室內空間環境中有何作用
任何一幢建築都需要有水平或垂直交通,並在室內空間形成一條交通流線或網路,有時是有形的,房間和交通部分分隔相當明顯,通常稱為走道式;有時是無形的,分隔並不明顯,交通線路融合在廳室之中,通常稱為套間式;但可根據傢具布置和活動規律加以分析和辨認。交通集中的地方,常稱為交通樞紐,或交通中心,一般位於建築的中心地帶。對高層建築說來,更有其特殊要求,在結構上常稱為核心簡體,成為高層建築設備核心區。廣州華廈大酒店,在該核心筒體內,常包括電梯、消防電梯、電梯廳、防煙樓梯、公用部分(衛生間、庫房)、空調設備空間(風道、冷熱水管、空調箱、空調機組等)、電氣間、衛生設備空間、煙囪、排煙立管。交通聯系空間的布置和組織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和形象性。
江西新華電腦學院為你解答
Ⅳ 急求論文關裝置藝術設計與立體構成
建築裝飾設計中,整體配飾、尺寸與安全的定位,環保意識的形成,都要求設計人員重新學習,提高自己的設計能力,使高要求客戶的服務趨向人性化。 關鍵字:優秀, 裝飾,設計師 作為一名設計人員,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首先他(她)需要具備幾種專業和學科的知識 作為一名設計人員,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首先他(她)需要具備幾種專業和學科的知識。第一是設計理念,什麼是設計,家裝設計是為什麼而設計,有了設計思路,才能保證設計的到位。談到設計,最終目標是使生理(身體)得到舒適,心理(精神)得到愉悅。做到這兩點,並不是很難,加強知識的積累,對溝通技巧的學習和鍛煉可以形成設計思路和理念,達到更好的為客戶服務。 第二是人體工程學,他(她)要知道裝修居室的具體使用人的情況,包括人的高、矮、胖、瘦,工作和學習的情況。了解之後對設計尺寸、功能分區定位,這樣達到人性化裝飾。 第三是建築力學,什麼工作都要保證安全,假如安全感沒有了,人就會生活在恐懼中,造成對心理的傷害,設計尺寸的安全,設計結構的安全都會影響設計人員的水平。樓層的荷載是均布設計,每一個單位的承重能力是固定的,假如把一個房間總的承重能力放在一點上,就會出現安全問題,引發安去事故,造成影響和損失。 第四是色彩學,要想使三維空間的色彩融為一體,具備一定色彩學的知識是設計人員必修的課程,色彩的的顏色和深淺,直接影響裝修的最終效果。黑、白、灰三色和紅、黃、蘭三原色派生出千般色彩,取其中一點,就能使裝飾空間蓬蓽生輝。色彩合理搭配,使觀感得到滿足,產生放鬆的感覺,使家成為休息、休養的靜地,得到溫暖。 設計專業屬於藝術學的一類,它與藝術學內的各專業有密切聯系,書畫和工藝美術與設計專業聯系最密切。書畫作品的運用,書畫的寫作手法和意境,使室內設計增添了藝術的內容和文化的氣息。工藝美術作品的運用是室內設計在藝術上表現的又一形式,工藝美術中地毯、壁掛、雕塑、工業造型、室內配飾等是室內設計必不可少的修飾手法,為設計的一部分,體現設計的水平和效果,與設計相融一體,共同為人類服務。 作為設計師,在實踐工作中成為優秀的設計師,還需要幾種專業和學科的知識,其中心理學在與人溝通的時候應用最多,中醫理論有望、聞、問、切,運用心理學在與人溝通時有察言觀色,只有了解客戶的心裡活動和生活需要,才能切實的為客戶服務到位,分析心理活動,需要豐富的知識,心理學不是孤立存在,它的熟練運用是各學科知識的集體運用,學好心理學,同時也需要對其它學科的學習。 民族學在與客戶溝通時也發揮一些作用,特別是少數民族的客戶,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里,五十六個民族就象兄弟姐妹一樣相融一體,構成了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各有特徵,通過對不同的文化、社會生活、服飾、生活習慣、民俗等方面的分析,能夠得到客戶的實際需要和要求,達到服務的目標。 美學在社會生活中的體現無處不在,世間萬物各具有靈性,山、水被古代文人賦予美的化身,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各有美的一面。美學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逐漸總結出來的思想,人類做為社會中的一員,極具智慧,集天下之美於一身。美學在人類中發揮著微妙的作用,人能感覺到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的蹤跡。 哲學在設計中的體現是物法自然,與自然相融是設計的最終目標,自然相融是人性化的標志,設計為人類服務,要以人為本,人生活在地球上,又要維持生態平衡,設計最終不能以破壞生態平衡為代價來為人類服務,哲學是客觀規律形成文字的一種思想,符合客觀規律的發展,使人類社會良性發展。 設計專業中與文學的關系也很密切,設計中的最後意境是體現什麼思路,它的風格形成與文學的抒情意境藕斷絲連,文學的意境和筆法直接借鑒到設計專業中,會使設計效果增添光彩。文學寫作中的大寫意和小推敲用到設計專業中,體現為設計的最後效果和精點裝飾,點與面的關系使事物達到美感和實用,文學寫作用到的借景、比喻等手法更能使設計增添亮點。設計與文學的互補作用,使設計在實用和美觀方面更上層樓。 設計與眾專業和學科的融合使設計最終的效果趨向完美,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設計在社會生活中,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的,從人類基本的居室設計、服飾設計、飲食設計,到社會中車、船、飛機等行的設計,再到輕工業、重工業、製造業中的設計。設計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社會生活中各種需求的質量高低,提高設計師的設計水平是人類社會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
Ⅵ 什仫裝置藝術o
裝置藝術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1.裝置藝術首先是一個能使觀眾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間的「環境」,這種「環境」包括室內和室外,但主要是室內。
2.裝置藝術是藝術家根據特定展覽地點的室內外的地點、空間特地設計和創作的藝術整體。
3.就像在一個電影場里不能同時放映兩部電影一樣,裝置的整體性要求相應獨立的空間,在視覺、聽覺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響和干擾。
4.觀眾介入和參與是裝置藝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裝置藝術是人們生活經驗的延伸。
5.裝置藝術創造的環境,是用來包容觀眾、促使甚至迫使觀眾在界定的空間內由被動觀賞轉換成主動感受,這種感受要求觀眾除了積極思維和肢體介入外,還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甚至味覺。
6.裝置藝術不受藝術門類的限制,它自由地綜合使用繪畫、雕塑、建築、音樂、戲劇、詩歌、散文、電影、電視、錄音、錄像、攝影等任何能夠使用的手段。可以說裝置藝術是一種開放的藝術手段。
7.為了激活觀眾,有時是為了擾亂觀眾的習慣性思維,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經過誇張、強化或異化。
8.一般說來,裝置藝術供短期展覽,不是供收藏的藝術。
9.裝置藝術是可變的藝術。藝術家既可以在展覽期間改變組合,也可在異地展覽時,增減或重新組合。
自然,裝置藝術本身也在變化,例如,當代裝置藝術不再是對傳統的博物館展覽的一種反叛,相反,已經成為博物館的寵兒。最初以反對博物館永久收藏為其宗旨的「環境藝術」(也就是裝置藝術),也被「招安」,進入博物館的永久收藏藏品名單。再以美國聖地亞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為例,在它舉辦的67次裝置藝術展覽中,有58件被博物館收購,成為永久收藏品。
裝置藝術在中國是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被認識和興起的。因為,美國著名的波普藝術家勞申柏格曾於80年代來中國美術館辦了一次展覽。由此點燃了中國藝術家對裝置藝術形態的興趣火種。以致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實踐發展,裝置藝術越來越不僅為眾多的中國藝術家和民眾所認識、理解、認可與接受。而且,「裝置藝術在90年代前期的中國美術中,已作為極有實力和潛力的藝術形式,積極的、深刻的表現著世界之今日中國之今日以及個人之今日」。裝置藝術在中國的發展,也有其內在的因素。一方面,當代國際藝術的整體性發展對中國藝術家的刺激和推動。
另一方面,中國社會實行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發達、國人生活水平提高、綜合國力增強,社會結構中的某些方面的觀念也呈現出工業或後工業社會的情勢。所以,裝置藝術在中國還是有了長足的發展。這正如張晴所言:中國裝置藝術家在裝置藝術探索中,分別對當下經驗、文化遷徙、觀念派生等方面均作出了較有深度的挖掘與表現。而在藝術形式方面分別對分析的立體主義以來的,特別是針對後現代藝術中多元的形式進行探索,並將中國當代精神注入其中進行有機的媒合與升華。由此可見,在逐漸推進工業化發展的中國,在材料、特質越來越現代化並日趨豐富之同時,人們的觀念變遷、文化取向、生活態度與方式必將日趨現代意義上的多元化。為此,作為進入工業社會的國度里,將藝術「走向物化」對於中國美術而言已不再遙遠。同時,在一個創造物質、追求物質、享用物質的現狀與前景中,綜合材料與裝置藝術必將越來越快地取代中國探索性藝術中領銜主角之地位。如果是這樣,那麼,待到中國的經濟與歐美的經濟相近之期,首先與世界藝術直接交流與媲美的藝術形式,那亦必推動綜合材料與裝置藝術。因為,綜合材料與裝置藝術不但對中國美術發展具有前景,對於世界美術發展同樣具有前景。
Ⅶ 裝置藝術設計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是一種現代藝術,是裝飾藝術的一種。
Ⅷ 裝置藝術的美學特徵是什麼
美學(希臘語:αισθητική),是德國哲學家鮑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來的。美學是研究人與世界審美關系的一門學科,即美學研究的對象是審美活動。審美活動是人的一種以意象世界為對象的人生體驗活動,是人類的一種精神文化活動。
美學屬哲學二級學科,目前國內多所學校設立美學專業碩士點,該專業從屬於哲學。要學好美學需要扎實的哲學功底與藝術涵養。它既是一門思辨的學科,又是一門感性的學科。美學與文藝學、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神話學等有著緊密聯系。
西方美學的歷史是從柏拉圖開始的。盡管在柏拉圖之前,畢達哥拉斯等人已經開始討論美學問題,但柏拉圖是第一個從哲學思辨的高度討論美學問題的哲學家。在中國,先秦是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老子、孔子、《易傳》、莊子的美學奠定了中國古典美學的發展方向。但中國美學的真正起點是老子。老子提出和闡發的一系列概念,「道」、「氣」、「象」、」無「、」虛「、」實「、」虛靜「、」玄鑒「等等,對中國古典美學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中國古典美學的元氣論,中國古典美學的意象說,中國古典美學的意境說,中國古典美學關於審美心胸的理論,等等,都發源於老子的哲學和美學。在當代,美學在人文學科當中地位日益凸顯,審美體驗的意象性特徵被認為在應對現代人類文明的危機當中,具有一定的價值與意義。同時,美學在中國近現代歷次啟蒙運動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覷。
Ⅸ 細節在裝置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有哪些
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