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動扶梯的入口處扶手和邊上欄桿之間的空隙,能多大有沒有相關的行業標准
EN115-2008 有明確 (不好插圖,去看下基準吧)
5.5.2.1 在傾斜段扶手帶距梯級前緣或踏板表面或膠帶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h1 應不小於0.90m且不超過1.10m(見圖2和3)。
5.5.2.2 扶手裝置應沒有任何部位可供人正常站立,應採取措施阻止人們翻越扶手裝置,以免除跌落的危險。
為確保這一點,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下外蓋板上應安裝保護裝置(見圖4中1),保護裝置位於地平面上方(1000 ± 50)mm (見圖4中h9 ),下部與扶手蓋板相交,平行於扶手蓋板方向上的延伸長度l5 應至少1000mm,並確保無踩腳處。該裝置的高度至少要與扶手帶表面齊平,並符合b10和b12的要求。
當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與牆相鄰,且下外蓋板的寬度b13 超過125 mm時,在牆的上、下端部應安裝保護裝置(見圖4中2)防止他人進入扶手蓋板。當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為相鄰平行布置,且共用蓋板的寬度b14 超過125 mm時,也應安裝這種保護裝置。該裝置應延伸到高度h10。
用於安裝保護裝置的緊固件應具有防止故意破壞的功能。
當自動扶梯/傾斜式自動人行道和相鄰的牆之間裝有與扶手帶齊高的扶手蓋板且建築物(牆)和扶手帶中心線之間的距離b15 大於300mm時,應在扶手蓋板上安裝防滑裝置(見圖4中3),組成該裝置的部件固定在扶手蓋板上,該部件離扶手帶的距離不少於100mm(見b17),並且裝置與裝置間隔距離不超過1800mm。高度h11應不小於20mm。該裝置應無銳角或銳邊。
對相鄰自動扶梯/傾斜自動人行道,扶手帶中心線之間的距離b16大於400mm時,上述要求同樣適用。
❷ gb16899-2011中規定,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必須具備的監控和安全裝置有哪些
2012年7月31日起,抄電梯行業GB16899-2011《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製造與安裝安全規范》正式實施。據了解,此項新國標強制要求所有自動扶梯及人行道增設防碰擋板、圍裙防夾裝置、警示標志、防攀爬翻越措施、扶手防滑裝置等;而在技術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參數要求,如傳動元件安全系數、制停距離標准等。無疑,新標準的正式實施將大大增強公眾的乘梯安全,同時也將推動中國電梯標准化的發展進程。
❸ 自動扶梯安全保護裝置有哪些
自動扶梯的安全保護裝置包括:扶手帶入口安全保護裝置、梳齒板異物保護裝置、速度限制裝置、非操縱性逆轉保護裝置、梯級鏈伸長、斷裂和縮短保護裝置、梯級下沉保護裝置等。
❹ 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有哪些主要的安全裝置
我了解的如下:
電機過熱保護------溫度偏高即切斷電源;
電機超速保護-----轉速不在正常內速度范圍內即切斷電源;
採用蝸輪蝸容桿設計----防逆轉;
驅動鏈斷裂保護----一旦松或斷裂即斷電;
減速機移位保護-----減速機一旦螺栓鬆掉移位即斷電;
前沿板下沉開關----一旦下沉即碰掉開關;
梳齒板開關----梳齒夾入異物超過一定力即斷電;
手指保護裝置----在入口扶手帶下方,夾入異物超過一定力即斷電;
梯級鏈保護----一旦逆轉或超速,機械緩慢制動;
梯級軸下沉保護;
圍裙板觸點;
梯級鏈張緊觸點;等等
可以說扶梯由於是載人工具,國家標准中安全要求是很高的。
❺ 扶梯防爬裝置|扶梯防碰裝置|扶梯防撞裝置|扶梯防攀爬裝置和三角區擋板
在陝西三金電梯配件有限公司吧,網路他們的公司名就出來了
❻ 電梯轎廂防晃裝置的保養標准及間隙要求
電梯維護保養規程,本標准規定了在用電梯維護保養的內容和要求。本標准適用於乘客電梯、載貨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維護保養。
、電梯的日檢查保養
(1)檢查電動機溫升、油位、油色和電動機的聲音是否正常,有無異味、異常響聲和振動,風機是否運轉良好,做好外部清潔工作。
(2)檢查減速器傳動有無異常聲音和振動,聯結軸是否滲油,做好外部清潔工作。
(3)檢查制動器線圈溫升,檢查制動輪、閘瓦、傳動臂是否工作正常。
(4)檢查繼電器、接觸器動作是否正常,有無異味及異常響聲。
(5)檢查曳引輪、曳引繩、限速器、導向輪、抗繩輪、反繩輪、漲繩輪運行是否正常,有無異常聲響,有無曳引繩斷絲等。
(6)檢查變壓器、電阻器、電抗器有無過熱。
(7)檢查機房溫度是否符合規定需求,保持機房清潔狀況良好,機房不得堆放易燃和腐蝕性物品,消防器材齊備良好,去往進房的通道應暢通,通訊設施良好,機房照明是否正常。 如有不正常現象應立即停梯進行修理,調整或更換。暫時不能處理而又允許暫緩處理的應跟蹤運行,觀察其發展情況,防止發生事故;若發現嚴重現象應立即報告主管部門進行停車修理。
二、電梯的周檢查保養
(1)檢查抱閘間隙,抱閘間隙應保證在0.7mm之內且均勻,間隙過大時應予以調整,緊固連接螺栓。
(2)檢查安全裝置的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檢查調整電梯的平層裝置應正常。
(4)檢查轎內按鈕動作情況。
(5)檢查轎內信號(指示器、蜂鳴器等)。
(6)檢查轎門開關工作情況及完好性。
(7)檢查轎內風扇及照明工作情況及完好性。
(8)檢查曳引繩的工作情況及連接情況是否正常。
三、電梯的月檢查保養
(1)對電梯減速器作一次仔細檢查。
(2)對限速器作一次仔細檢查。
(3)對安全鉗作一次仔細檢查。
(4)對緩沖器作一次仔細檢查。
(5)對廳門鎖作一次仔細檢查。
(6)對自動門重新開啟進行檢查。
(7)對門的導軌進行檢查清洗。
(8)對曳引機、電動機油位進行檢查。
(9)檢查接觸器觸頭,銜鐵是否良好。
(10)檢查導向輪、反繩輪、選層器的潤滑情況。
(11)對井道設施做一次檢查。
(12)對各潤滑系統進行一次檢查。
(13)對各安全開關操作檢查一次。
四、電梯的季檢查保養
(1)蝸輪蝸桿減速箱及電動機軸承是否有油。
(2)制動器動作是否正常,制動瓦與制動盤之間的間隙是否正常。
(3)曳引繩是否滲油,是否打滑。
(4)限速器鋼絲繩,選層器鋼帶是否正常。
(5)繼電器、接觸器、選層器工作是否正常,觸頭是否清潔,固定是否牢固。
(6)檢查門的操作、調節及清潔門驅動裝置部件。
(7)清潔轎門、廳門地坎和門導軌。
(8)檢查全部門滾輪與開門刀之間的間隙。
(9)調整全部廳門及附件。
(10)清潔全部廳門鎖開關觸點。
(11)檢查補償鏈是否完好。
(12)檢查轎廂及對重導靴磨損情況。
(13)檢查安全鉗與導軌間隙。
(14)檢查曳引繩的張力。
(15)檢查轎廂操縱盤和各按鈕的工作情況。
(16)檢查轎廂緊急照明工作情況。
(17)檢查自動門的重新開啟是否正常。
(18)檢查轎廂照明、信號、指示、蜂鳴器等功能是否正常。
(19)檢查電梯啟動、運行、減速和制停。
(20)檢查電梯平層准確度。
(21)檢查廳外呼梯按鈕和指示器工作情況。
(22)電梯消防功能的檢查。
五、電梯的年維修保養
(1)建立組織,選擇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帶領維修人員進行檢驗。
(2)檢驗標准按國標進行檢驗。
(3)質量、安檢人員做檢驗記錄。
(4)年維修保養內容: ①檢查、調整、更換、開關門繼電器的觸頭。②檢查、調整、更換上下方向接觸器的觸頭。
❼ 自動扶梯扶手防爬阻擋防滑裝置距離地面多少和延伸多少
1米
❽ 自動扶梯安裝規范有哪些
1、在自動扶梯的出入口,應有充分暢通的區域,以容納進(出)自動扶梯的乘客,該區域的寬度應大於或等於扶手帶中心線之間的距離,其在深度方向,從自動扶梯的扶手帶端部起,向外延伸至少2.5m。若該通行區域的寬度達到扶手帶中心距的兩倍以上,則其深度方向尺寸可減至2m。
設計人員應將該通行區域視為整個交通輸送系統的一部分,因此實際上有時需要適當增大。
2、自動扶梯的梯級上方,應有不小於2.3m的垂直凈通過高度。該凈高度應沿整個梯級、踏板的運動全行程,以保證自動扶梯的乘客安全無阻礙的通過。
3、扶手帶中心線與相鄰建築物牆壁或障礙物之間的水平距離,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小於500mm,該距離應保持到自動扶梯梯級上方至少2.1m的高度處。
如果採取適當措施可避免傷害的危險,則此2.1m的高度可適當減少。
對平行並列布置或交叉布置的自動扶梯,為防止相鄰自動扶梯運動引起的傷害,相鄰兩台自動扶梯扶手帶外緣之間距離應大於500mm。
4、自動扶梯與樓板交叉處以及各交叉布置的自動扶梯相交叉的三角形區域,除了應滿足上述3)的安全距離的要求外,還應在外蓋板上方設置一個無銳利邊緣的垂直防碰保護板,其高度不應小於0.3m,例如用一個無孔的三角形保護板。
如扶手帶中心線與任何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大於或等於0.5m時,則不須採用防碰保護板。
5、自動扶梯與上層樓板相交處,為了滿足上述2)梯級、踏板上方的安全高度,在上層樓板上應開有一定尺寸的孔,為了防止乘客有墜落或擠刮傷害的危險,在開孔樓板的邊緣應設有規定高度的護欄。
(8)自動扶梯的防滑行裝置要求擴展閱讀:
自動扶梯的主要參數有:
1、提升高度:一般在10米以內,特殊情況可到幾十米。
2、傾斜角度:一般為30°、35°。
3、速度:一般為0.5米/秒,有的梯型可達到0.65米/秒、0.75米/秒
4、梯級寬度:600毫米、800毫米,1000毫米。
5、理論輸送能力:按照速度0.5米/秒計算,不同梯級寬度的輸送能力相應為4500人/時、6750人/時、9000人/時。
6、梯級節距和牽引鏈節距等。
❾ 有些自動扶梯的中間都會有一些突出的半圓球,這些半圓球是有什麼用的,就像圖片中的那樣
防成龍裝置,看過成龍拍的電影吧,成龍喜歡從上面往下滑這個也可能就是防止有人故意往下滑吧
❿ 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必須具備的監控和安全裝置都有哪些
1、緊急制抄動的制動器;
2、速度監控裝置;
3、梯級鏈異常保護裝置;
4、梳齒板異常保護裝置;
5、扶手帶出入口安全保護裝置;
6、梯級下沉保護裝置;
7、扶手帶斷帶保護裝置;
8、裙板保護裝置;
9、警示標志裝置;
10、機械防護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