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智能化系統的醫院智能化系統
在醫院設計的要求中,要實現醫療現代化、建築智能化、病房家庭化、其核心是建築智能化,沒有建築智能化,就難以實現醫療現代化和病房家庭化。
由於智能化醫院功能復雜,科技含量高,它的設計涉及到建築學、護理學、衛生學、生物學工程學等科學領域,加之醫學發展快,與各種現代的高新技術相互滲透和結合,都影響醫院的功能布局的設計。如何進行醫院的設計工作,已成為醫療衛生部門、建築設計部門共同面臨的急切解決的課題。筆者結合自身從事醫院工程的實踐經驗出發,對智能化醫院的設計方案及其難點闡述和討論。
智能化醫院是在通常的醫院大樓設計中增加了部分或全部智能醫院的智能」功能,是智能醫院中的特殊類別。
智能醫院通常由三大系統組成,即通信自動化(CA),辦公自動化(OA),樓宇自動化(BA),並將這三大功能結合起來,實現系統的集成。
在具體的設計中,智能醫院通常包含下列若干弱電系統,信息通信;廣播設備監控;公共安全管理;綜合布線;辦公自動化;系統集成。
智能化醫院是以普通醫院為基礎提升了建築「智能」功能,雖然服務的對象和普通醫院服務的相同,但在就醫環境上是普通醫院無法相比的,普通醫院基本上無集中空調系統,熱水供應系統,弱電系統也只是基本的呼叫系統、電話系統和廣播、電視系統,而智能化醫院是經過建築師對建築外型、色彩、內部功能布局及空間環境的精心設計,以滿足人們對心理的、生理的需求,同時樓內採用了空調、通風系統、集中供熱系統和病房以小開間賓館化設計,病房內具有帶淋浴設施的獨立衛生和電話、廣播、電視設備。弱電系統設計上採用了智能大廈內的大多數智能系統,實現了樓宇設備計算機管理、醫療服務網路化和管理自動化。
智能化醫院大樓是具有智能大廈功能的特殊建築,雖然兩者在智能系統的形式上有許多相同之處,但由於其服務的對象不同,服務對象的目的不同,系統設計時表現出的側重點自然有所差異,前者更多的強調圍繞為病人服務的思想,比如:病房設計如何考慮為一部分病人提供廣播、電視服務,又考慮滿足消防規范的要求;樓宇自控中結合醫院的特點增加供熱水管路的監控,供氧和吸引設備的監控;安保系統如何解決病房區非值班入口的管理控制,又滿足消防規范對通道疏散的要求。此外智能化醫院具有一些通常智能大廈沒有的專用於醫院病人服務的系統。
智能化醫院大樓由於醫院本身是唯一的使用者,服務的對象就是病人,對樓內計算機區域網絡功能的實施,對弱電系統的實施均有實際的、明確的要求,相比那些只求虛名的「智能大廈」,更易進行系統集成,將更多的體現出智能醫院的「含金量」。
在某醫院智能化工程的初步設計中,弱電系統工程包括12個子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
*計算機網路系統
*數字化醫院
*醫院視訊系統
*遠程會診系統
*呼叫系統
*屏幕顯示系統
*有線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
*公共廣播系統
*閉路監控及防盜系統
*停車場管理系統
*樓宇自控系統
筆者認為其中數字化醫院、醫院視訊系統和遠程會診系統是技術難點和科技含量較高子系統,下面重點闡述和討論。 信息是信息革命和社會信息化進程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信息化的程度與現代醫院生存和競爭能力水準直接相關聯。信息技術應用帶來的直接利益是極大地提高醫院運營的效益。
效益為中心的醫院管理體制是新經濟時代(即知識經濟又稱效益經濟)產生的新的管理體制。效益為中心的醫院管理體制包括了質量為中心和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系統。
效益為中心管理體制的有效運行需要醫院信息系統的技術支持。效益為中心的管理體制的全面實行依賴於醫院信息系統的全面建立和使用。
數字化思維和數字化管理模式是對於結果可以進行量化評估的思維和管理模式。它是有效地理解和運用效益為中心的管理體制的重要基礎。
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不是一件工具或者一台儀器設備,它是一個高效運營的醫療結構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結構
臨床信息系統(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CIS)和醫院管理系統(HospitalManagementSystem,HMS)一起構成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
HMS是將醫院作為一個經濟經營體來進行管理和運作的系統。該系統由若干功能子系統組成。這些子系統包括財務管理系統,行政辦公系統,人事系統等非臨床功能子系統。有些方醫院管理系統亦包含病人掛號系統等基本和簡單的臨床功能子系統。
CIS由處理臨床信息的功能子系統組成。這些功能子系統包括門診管理系統,病人護理和電子病歷系統,醫學影像系統,葯房管理系統,實驗室(化驗)管理系統,遠程管理系統,醫學資料總庫和信息集成與廣域傳播系統等。
科室級臨床信息技術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已較為廣泛地在發達國家應用。全院或跨院級臨床信息的技術發展在最近幾年進入應用階段並可望在今後十年左右進入廣泛應用階段。
CIS的出現,順應了當前醫院管理及整個醫療行業整合的大趨勢。CIS是以醫生工作站為核心,以醫患信息為主要內容來處理整個醫院的信息流程。這對於和醫療保險系統的連接,社區醫療的事例所需要交換的醫患資料是相匹配的。同時,這一思路和當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HL7標準的設計思想(醫療事件驅動TriggerEvent)也是一致的。
目前醫院信息系統的開發和生產廠商各自為政,也很少考慮到用戶集成的需要,因此,其產品或者無法和其它系統集成,或者可以和其它系統集成,但是其數據交換的介面是廠商自己定義的。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各廠商「佔山為王」的局面,給建立一個完整的、統一的醫院信息系統帶來了極大困難。困難體現在這么幾點:要麼各子系統根本無法集成,也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的醫院信息系統;要麼各子系統都要和其它子系統用對方定義的介面標准交換數據,這樣雖然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的醫院信息系統,但是集成的復雜度很高,開銷也非常大,後期也不容易維護。
兩個子系統之間必須支持統一的標准才能進行集成,進而交換病人信息。各個子系統必須支持統一的標准才能降低集成的復雜度。所選擇的標准必須是開放的,才能降低標准取得的成本;所選擇的標准必須是簡單且沒有實施技術難度的,才能降低集成的實施成本;所選擇的標准必須是可靠,才能降低集成的維護成本。
集成將有三種以下模式:
*單一廠商模式:優點是傳統模式,無需集成,項目管理簡單,技術復雜度低,節約經費;缺點是應用范圍受限,功能受限,單點失誤,單供應商風險,維護較差,維護費用較大,無法實現完整解決方案;
*多廠商模式:優點是適合應用,系統水平高,容易修改,分散費用;缺點是廠商過多,選擇困難,管理困難,技術復雜;
*混合模式:分別選擇單一廠家建設費用/財務管理系統、電子病歷系統,多廠家建設其它系統;將整個系統進行有限劃分,既保持了系統的靈活性,又限制了系統的復雜度。
筆者認為第三種模式比較合理,也適合國內的實際情況。
以往的國際CIS市場十分混亂,眾多中小公司的小型產品充斥市場。由於沒有好的總體規劃,導致系統互連復雜、數據冗餘、維護困難。
在選擇子系統的介面標准時,推薦採用HL7。目前,國際上也普遍採用HL7作為醫院信息系統的數據交換標准。
不是說使用HL7作為臨床信息系統的介面標准,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好的標准還要好好地運用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在應用HL7的過程中也會面臨不少挑戰,其中最常見的挑戰有:
醫院,特別是醫院的決策者對HL7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認識。首先要認識到應用HL7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後,構建醫院信息系統時,將系統應用標准和介面規范統一到HL7。
臨床信息系統供應商對HL7的支持。如果廠商不支持HL7,那麼我們談HL7隻是「水中撈月」。從現階段來看,絕大部分廠商的產品並不支持HL7,但是我們也看到很多廠商逐漸意識到支持HL7的重要性,並正在逐步地改進自己的產品以扶持HL7。在這一過程中,醫院的推進起到很大的作用。
十五期間,我國醫院信息化的重點將向臨床信息系統(CIS)建設轉移,大量臨床系統需要與HIS(醫院信息系統)集成,互連集中成的標准化問題則成為各方重視的焦點,它可以節約大量資金,提高質量和可靠性,簡化不同廠家系統互連的復雜度,提供大規模HIS集成的可能。目前集成的兩個最重要的標準是DICOM3和HL(HealthLevel7,醫院信息系統互連標准)。HL7是HIS(醫院信息系統)集成的介面標准,是一個涉及廣泛內容,將對整個HIS建設產生重要影響的標准,成為近年來國際上的熱點。
HIS系統產品國內外品種繁多,GE公司等國際著名品牌紛紛搶灘中國市場,質優價貴,僅有少數國內著名三級大醫院採用。 醫院示教系統是用於醫院手術室手術過程的現場演播和記錄,是提高醫院醫療技術的重要手段。電視示教系統劃分為二個區域,手術室、醫技攝像區和教室演示區。由手術室採用直播式無影燈彩色攝像機從手術部位的上方進行監視,並在監控機房對攝像機進行遙控操作,攝像機的控制線、視頻線、電源線均由監控機房供給,畫面經同軸電纜傳送到演示教室的投影設備上,此系統通常附有雙向對講通話功能。攝像機與顯示裝置通常採用多頭單尾的形式。
示教信號源數量設置,按某院方所定手術室2間,醫技區3間。
雙向視頻通話慰視系統:按某院方所定完成8間產房有8間ICU病房的慰視。 遠程會診系統是為了增強醫院間學術交流,尋找社會力量對疑難病例進行遠程距離會診,或利用自己的專長幫助他人,是一種新型的醫院手段。遠程醫療需在醫院內設一會診室(主會場),內設一套遠程醫療可視診斷系統,能將會診的實況通過攝像系統將圖像傳送到會診室投影設備上,並具有語言交流功能。遠程醫院系統可利用ISDN數字程式控制交換網或Internet網進行雙向交流。
四、醫院視訊、遠程會診及CCTV監控報警系統
某醫院設計方案將示教、慰視、遠程會診、監控系統融為一體。系統中由前端攝像機,監控室監視控制設備,報警探頭,電源及其他附件等組成。
該系統設一個監控控制中心,同時預留3個分控中心介面,以便方便擴展院長等分控。
中心控制室可及時控制和監視醫療中心的情況,操作人員可在中心控制室內對醫療中心內外監控點的所有圖像進行調用,監看,控制,對所有圖像資料存儲,檢索。
預留分控中心也可控制和監視整個醫療中心的情況,預留的各分控鍵盤與監控中心的主控鍵盤功能相當,便於多級控制管理。
對主控鍵盤和分控鍵盤優先權予以定義和限制,確保重要人員優先對監控系統進行指揮。
示教系統由前端高速球及手推車中的高速球將整個手術過程攝制下來。
某醫院示教、慰視、遠程會診及監控報警系統由固定攝像機及雲台攝像機、矩陣控制主機、操作鍵盤、數字硬碟錄像機、高清晰度監視器、紅外報警探頭、編解碼器、供電電源等主要設備及信號傳輸媒介組成。
系統前端需配備室內攝像機、大廳出入口雲台攝像機,要求攝像機分布合理,室內攝像機觀察重點區域,大廳出入口雲台攝像機要求全方位,能快速跟蹤目標。
控制室的監視屏要對前端攝像機實行全范圍監視,經矩陣控制進行時序切換或人工切換交替顯示。監視優先順序:火災→偷盜→違紀:通過操作鍵盤任意切換所需畫面。
系統支持網路互聯及弱電系統有關介面、協議、資料庫等方面的集成服務。該系統矩陣控制主機能通過與計算機多媒體系統聯網,與火災報警系統、防盜報警系統聯動(配有與110報警系統聯動介面),由計算機發出指令啟動CCTV系統矩陣控制主機將相應的攝像機攝取的圖像切換至詳情監視器並可錄像記錄。
對系統中重點防範部位如收費窗口,財務室等進行重點防範。
該系統共有57路視頻信號:其中主樓內共27路攝像機視頻信號;醫技區5路視頻信號。主樓27路及門急診樓7路攝像機視頻信號通過視頻電纜傳送至主樓底層值班控制室的2台MD200智能字元疊加器,由字元疊加器送出的其中一路視頻信號接入2台十六畫面硬碟錄像機進行錄像,另一路視頻信號輸入至切換矩陣,再由切換矩陣輸出至監視器上顯示. 慰視系統共16路,點對點的信號傳輸到監控室的小型音視頻矩陣,再由矩陣輸出到監視器上。(配置話筒)遠程會診系統通過編解碼器將數據流壓縮打包,通過網路遠程傳輸至分會場。主會場視頻信號通過編碼器壓縮數據通過網路傳輸到分會場由解碼器將數據解壓在網上瀏覽。示教系統6路視頻信號,其中移動式上1路信號直接輸入到長延時錄像機上。再由錄像機輸出到監視器上。其餘5路信號通過8路硬碟錄像機的網路串口輸出到區域網,各教室通過IP地址搜尋查詢所錄過程。這是以網路為核心的系統,所有的子系統或設備均可掛上網運行,並通過網路完成信息的傳送和交互,醫院內部通過區域網運行;遠程會診系統通過廣區域網運行;此時的監控裝置完成基本監視與報警功能,網路通信實現命令傳遞與信息交換,計算機系統則統一整個綜合數字網路管理系統的運行。其特點是可以實現綜合性醫院管理功能,從而有可能在圖像壓縮、多路復用等數字化進程基礎上,實現將電視監控、示教、慰視、遠程會診這四要素真正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綜合數字網路,特別是將其建立在社會公共信息網路之上。 醫院視訊系統和遠程會診系統是智能化醫院的最有特色的亮點,也是「含金量」高的技術難點,已對國內外相關技術和產品深入的調查研究。
B. 社會公共安全設備及器材包含哪些
社會公共安全設備一般包括以下內容:消防設備以及器材、取證鑒定的器材、安全檢查防爆的器材、安全監視報警器等等。眾人在一些火災或者偵查取證的現場當中會看到,專業人士一般都會拿著消防設備或者取證器材等。其實這些東西都被稱作是社會公共安全設備。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九十一條 本法所稱公共財產,是指下列財產:(一)國有財產;(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三)用於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的社會捐助或者專項基金的財產。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中的私人財產,以公共財產論。
第九十二條 本法所稱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是指下列財產:(一)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資料;(二)依法歸個人、家庭所有的生產資料;(三)個體戶和私營企業的合法財產;(四)依法歸個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債券和其他財產。
C. 什麼是建築智能化系統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建築智能化系統,過去通常稱為弱電系統。是指利用現代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監控技術等,通過對建築和建築設備的自動檢測與優化控制、信息資源的優化管理,實現對建築物的智能控制與管理,以滿足用戶對建築物的監控、管理和信息共享的需求,從而使智能建築具有安全、舒適、高效和環保的特點,達到投資合理、適應信息社會需要的目標。
主要通過系統集成,集成子系統,從而達到集中管控和節能的效果:
1、通信網路系統
通信網路系統(CNS: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是在建築或建築群內傳輸語音、數據、圖像且與外部網路(如公用電話網、綜合業務數字網、網際網路、數據通信網路和衛星通信網等)相聯結的系統,主要包括通信系統、衛星數字電視及有線電視系統、公共廣播及緊急廣播系統等各子系統及相關設施,其中通信系統包括電話交換系統、會議電視系統及接人網設備。
2、信息網路系統
信息網路系統(INS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是應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和行為科學等,由相關設備構成,用以實現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共享,並在此基礎上開展各種業務的系統,主要包括計算機網路、應用軟體及網路安全等。
3、建築設備監控系統
建築設備監控系統(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過去通常稱樓宇自動化系統,是將建築或建築群內的空調與通風、變配電、公共照明、給排水、熱源與熱交換、冷凍與冷卻、電梯等設備或系統集中監視、控制和管理而構成的綜合系統,其監控范圍為空調與通風系統、變配電系統、公共照明系統、給排水系統、熱源和熱交換系統、冷凍和冷卻水系統、電梯和自動扶梯系統等各子系統。
4、火災自動報警
火災報警系統,一般由火災探測器、區域報警器和集中報警器組成,當火災報警系統根據工程的要求同各種滅火設施和通訊裝置聯動,形成中心控制系統,即由自動報警、自動滅火、安全疏散誘導、系統過程顯示、消防檔案管理等組成一個完整的消防控制系統時,被稱為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FAS:Fire Alarm System),主要包括火災和可燃氣體探測系統,火災報警控制系統,消防聯動系統等各子系統及相關設施
5、安全防範系統
安全防範系統(SAS:Safety Automation System)是以維護公共安全、預防刑事犯罪和災害事故為目的,運用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各種現代安全防範技術構成的入侵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等,或這些系統組合或集成的電子系統或網路,主要包括入侵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停車庫管理系統、巡更系統等。
6、綜合布線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PDS: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是建築或建築群內部及其與外部的傳輸網路。它使建築或建築群內部的語音、數據和圖像通信網路設備、信息網路交換設備和建築設備自動化系統等相聯,也使建築或建築群內通信網路與外部通信網路相聯。
系統集成
智能化系統集成(ISI :Intelligent System Integrated)一般指在建築設備監控系統、火災自動報警和消防聯動系統、安全防範系統等的基礎上,實現建築管理系統(SMS)的集成,以滿足建築監控功能、管理功能和信息共享的需求。通過對建築和建築設備的自動檢測與優化控制、信息資源的優化管理,為使用者提供最佳的信息服務,使智能建築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並具有安全、舒適、高效和經濟的特點。
D. 建築智能化包括的內容是什麼
建築智能化主要包括的內容有三大方面,對建築的安全防範系統、通信及控制系統和多媒體系統。
通信及控制系統是為確保建築物與外部信息通信網的互聯及信息暢通,能對語音、數據、圖像和多媒體等信息予以接收、交換、傳輸、存儲、檢索和顯示等綜合處理功能的多種類信息設備系統加以組合,提供實現建築物業務及管理等應用功能的基礎設施。
建築的安全防範系統是為維護公共安全,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能應對危害社會安全的各類突發事件而構建的技術防範系統或保障體系。
多媒體系統以建築物信息設施系統和建築設備管理系統等為基礎,為滿足建築物各類業務和管理功能的多種類信息設備與應用軟體而組合的系統,用於對建築設備監控系統和公共安全管理系統等實施綜合管理。
(4)公共安全信息技術與自動化裝置中擴展閱讀
智能建築是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與建築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將面向整個大樓各個智能化系統的一個綜合管理系統也獨立形成信息管理自動化系統(MA),在智能建築中,各個系統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機體。
建築智能化主要是以建築物為平台,基於對各類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知、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築、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為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續發展功能環境的建築。
E.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探析內容提要怎麼寫
關於電力系統中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探析 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應用的研究方向、設計思想和研究趨勢進行了探討分析,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技術;電力系統;應用 中圖分類號:F407.6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與日俱增。目前,電力系統中電氣自動化技術主要涉及以下3 個方面:變配電站集中監控、繼電保護和遠程調度管理部分。
我國對電力系統中電氣自動化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近年來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對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展開研究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在結合本國實情的基礎上,研究和開發出更加符合我國國情的電氣自動化綜合技術化系統。
1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應用的研究方向 目前我國對電力系統中電氣自動化技術開展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 4 個方面: 1.1 對電力系統智能保護和綜合自動化技術開展的研究 我國對智能保護和綜合自動化技術的相關原理展開了大量研究,將先進的綜合自動化控制理論、人工智慧理論、自適應理論、微機和網路通信技術等引入到電力系統的自動化保護裝置中,使得保護裝置更加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經過多年努力所研製成功的分層式綜合自動化裝置,突破了傳統裝置所受的限制,能夠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壓等級的電站,極大地拓寬了綜合自動化裝置的應用范圍。
1.2 對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技術開展的研究 我國對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技術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表現在配網模型、中低壓網路數字、信息配網一體化、高級應用軟體等方面的突破。
其中,高級應用軟體將配電網的實際情況和輸電網的理論演算法結合在一起,使用最新的國際標准公共信息模型,利用配網遞歸虛擬流演算法對潮流進行計算,利用人工智慧灰色神經元演算法對負荷進行預測
F. 自動化專業屬什麼大類
屬於電氣來信息類。
自動化該自專業是以自動控制理論為主要理論基礎,以電子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感測器與檢測技術等為主要技術手段,對各種自動化裝置和系統實施控制。
專業有兩個發展方向,第一個是工業過程式控制制方向,第二個是嵌入式系統方向。是計算機硬體與軟體結合、機械與電子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運行與製造結合,集控制科學、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機械工程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專業。它具有"控(制)管(理)結合,強(電)弱(電)並重,軟(件)硬(件)兼施"鮮明的特點,是理、工、文、管多學科交叉的寬口徑工科專業。
G. 智能化系統的設計標准
一、 智能化系統設計標准
《智能建築設計標准》 GB/T50134—2006
《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 GB50174-2008
《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 JGJ16-2008
《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T50311—2007
《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 GB/T50312—2007
《民用閉路電視監視電視系統技術規范》 GB50198—2011
《建築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7-2010
《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GB50200—94
《安全防範工程技術規范》 GB50348-2004
《聲系統設備互聯優選配接值》 GB/T14197-93
《電子計算機房設計規范》 GB50174-2008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50395-2007
二、 智能化系統設計范圍
1 綜合布線系統
2 計算機網路系統
3 安全防範系統(視頻監控、一卡通)
4 背景音樂及公共廣播系統
5 多媒體信息發布及查詢系統
6 有線電視系統
7 排隊叫號系統
8 會議系統
9 指揮中心機房和大屏
三、 智能化設計原則
1. 實用性
智能化系統的設計與實施必須符合實際需要和投資的合理性,決不片面追求先進性和超前性,以免造成投資的浪費。在每個子系統的實施方案中,都應把系統實用性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只有在確保系統穩定、可靠、實用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發揮系統的功能,展現系統的其它特點。
2. 可靠性
系統應具備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技術文件規定功能的能力,應具備系統長期和穩定工作的能力。
H. 建築智能化包括哪些內容呢安防監控屬於其中的嗎
建築智能化包含范圍非常的廣泛,其實這個概念也是近些年才興起的。生活中常見比如:弱電工程、智能停車場、家庭智能化、綜合網路布線、智能化辦公、視頻監控、安防設施等等都是屬於建築智能化。如果樓主想了解更多的話,可以去天智科技看看,他們做建築智能化十幾年了,經驗比較豐富。希望能幫到你!
I. 電氣自動化在感測器技術中的應用。
自動控制是指在沒有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利用自動控制裝置,使機器、設備或生產過程的某個工作狀態或參數自動地按照預訂的規律運行。而暖通中央空調系統在樓宇系統中屬於設計和運行最為繁雜的系統,其中涉及到不同廠商的設備要集中在一個連環的循環系統內運行,在負荷需求發生變化時,要及時調整設備運行以保證空調末端舒適度。僅通過手動操作只會帶來系統運行的不平衡和設備的不合理運行,所以就需要空調系統控制自動化來彌補這一方面。
國內在上世紀90 年代引入樓宇自控的概念和系統,而暖通冷機群控作為是樓宇自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才剛剛在國內興起,目前的大多數的國內項目,冷機群控子系統基本只是簡單的邏輯連鎖控制或數據採集、監測。但是隨著大型新建公共建築、系統節能改造項目地不斷遞增,政府和客戶也愈發對暖通系統的優化運行加以重視,功能也不將不再局限於簡單的數據採集,更加註重設備間的控制邏輯和功能。
因為空調自控系統有其特殊性,在調試過程中它是需要自控技術、空調技術、弱電技術、網路技術之間的結合,所以對客戶來講,在系統前期設計、設備選型和後期操作人員水平都要求比較高,從而導致客戶在之前對空調群控的投入並不夠,不過目前相對於暖通設備耗能占整個樓宇高比例而言,從長遠考慮,客戶也開始更願意加大對這方面的投入。
以下是空調自控在系統運行中所實現的功能舉例:
—對於常見的一次泵定流量、一次泵變流量和一二次泵變流量的水系統,對水泵、閥門、冷卻塔等設備進行集中監控,基於採集的參數進行機組加減控制、啟停順序控制,使機組的運行冷量與實際的負荷需求相匹配,提供各種控制策略,例如重置系統設置點、負荷側旁通閥控制和冷卻塔側控制等,提供給操作者方便地監控系統和故障診斷方法。
—對於熱回收系統、蓄能(冰蓄冷)系統、冷卻塔免費供冷等系統,通過自控實現閥門切換、控制進出水溫度等功能。
空調設備的特點是功率大,運行時間長,使用范圍廣。空調的能量消耗在發達國家的總能耗中佔有相當大比重,節能是設計空調控制系統時的一項主要指標。空調控制屬於過程式控制制(見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大多數空調控制系統為反饋控制系統。隨著人類對空氣環境要求的日益提高,一門綜合研究和處理空調、採暖和通風的技術──人工氣候環境工程正在迅速發展。
較完善的空調控制系統由4個部分組成。
①空氣狀態參數的檢測檢測系統由感測器、變送器和顯示器組成。感測器是檢測空氣狀態參數的主要環節。在空調控制系統中常用的感測器有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壓力感測器等。感測器的慣性和精度對空調控制系統的精度影響較大。空調系統屬於分布參數系統。空調區內各處的空氣狀態參數表現為一個分布場,它取決於氣流組織和負荷分布等因素。空調控制系統只能保證感測器所處空間位置的空氣參數的控制精度。要使整個空調區內取得良好的空調效果,還必須合理地選定感測器的設置位置。
②空氣狀態參數的自動調節自動調節是空調控制的核心部分。多數空調系統的被調參數為溫度和濕度。空調控制中溫度和濕度自動調節系統(圖1)的各個組成部件的功能與溫度控制系統中的同類部件相同。調節器多採用位式調節器或PID調節器,有些情況下也採用分程、反饋加前饋、串接等調節方式。在這種常規調節系統中,兩個被調參數被分別控制,它們之間的耦合關系則被視為干擾,須在設計中加以考慮。圖2為典型的空調及其控制系統的組成。這種系統利用加熱器、冷卻器、加濕器等裝置並採用改變送風量、改變新風與回風比例等方法,按預定控制規律對被調參數(溫度、濕度和壓力)實現自動調節。其中調節裝置可採用模擬量或數字式儀表,也可用數字計算機來代替(圖2中虛線框內的部分)。直接採用計算機來實現空調控制時,可使被調參數間實現解耦控制(見解耦控制問題),進而可實現適應控制(見適應控制系統)。 ③空調工況的判斷及其自動切換空調的最優工況(工作狀況)會隨建築物外部的氣候條件和內部的負荷狀況而漂移。通常可按季節負荷事先繪制出建築物空調的全年工況分區圖。在判斷工況時,由於量測精度的限制,工況分區內會出現邊界重疊現象。當工況自動切換時,要保證系統穩定,在邊界重疊區不出現「競爭」和振盪,轉換的時間間隔不能小於製冷機等設備所允許的最短啟、停時間。
④設備和建築物的安全防護為保證空調系統安全運行,所有設備均設有專門的安全防護控制線路。例如只能在有風時才接通電加熱器。當建築物出現火情時,防護裝置會自動迅速切斷有關風路或整個空調系統,並啟動相應排煙風機。
70年代以來,由於微型計算機的普及,電子計算機開始用作空調控制的核心部件。直接數字控制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空調設備和控制系統一體化成為空調控制技術更新的重要方向。由多台計算機組成的分級分布式空調控制系統開始用於大型多功能建築物或建築群。80年代,隨著節能問題的日益突出,在滿足使用要求前提下,以冷量、熱量和電量消耗最少為目標的空調控制優化軟體的開發受到廣泛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