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圖1中乙為研究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用打孔器在某綠色植物的葉片上打出多個圓片,再用氣泵抽出氣體直至
(1)分析題圖1曲線可知,在ab段,隨著NaHCO3溶液濃度的增加葉片上浮時間縮短,說明隨NaHCO3溶液濃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漸增大.
(2)如果要在曲線bc段對應的NaHCO3濃度范圍內縮短葉圓片上浮的時間,可以採取的措施是:適當增加光照、適當提高溫度.
(3)當NaHCO3濃度為b點對應的濃度時,若突然撤去光照,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減少,被還原的C3減少,生成的C5減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過程不變,故短時間內葉綠體中C3(3-磷酸甘油酸)的濃度將增加.
(4)因為NaHCO3溶液濃度過高,使葉肉細胞失水而導致代謝水平下降,所以在c點以後葉圓片上浮所用的平均時間變長.
(5)①已知圖2中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濃度適宜的條件下,溫度對某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響.該條件下光合作用強度應該大於呼吸作用強度,所以實線表示CO2的吸收量,即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而虛線表示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比較兩曲線可看出,實線先於虛線下降,所以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對高溫更為敏感.
②由圖2中的甲可知,在溫度為55℃的條件下,該植物已經不進行光合作用,所以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場所有線粒體、細胞溶膠.
③植物在15~60℃范圍內的凈光合作用速率的變化曲線如下:(注意坐標軸的含義以及凈光合速率=實線-虛線)
故答案為:
(1)逐漸增大
(2)適當增加光照、適當提高溫度
(3)D
(4)因為NaHCO3溶液濃度過高,使葉肉細胞失水而導致代謝水平下降
(5)①實線 光合作用
②線粒體、細胞溶膠
③見圖
㈡ 如圖為「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1)裝置中有一個可折轉的光屏,光屏在實驗中的作用是:(寫出
(1)①我們不便於直接觀察光的傳播路徑,即光線,但光線能顯示在專光屏上,我們可以藉助光屬屏來顯示光的傳播路徑;
②將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後翻折,就不會看到反射光線,只有當整個光屏為一平面時,才能夠看到反射光線,因此藉助光屏可以探究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共面;
(2)由於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所以當E、F兩塊板共面時,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
若將F板向後折轉一定的角度,則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此時的入射光線、反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
(3)根據反射定律,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當入射角分別為15°、30°、45°時,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即反射角也應分別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
故答案為:(1)①顯示光的傳播路徑;②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2)不能;在;(3)將反射光線與反射面(或鏡面)的夾角作為了反射角.
㈢ 劈的力學研究
菜刀上的劈力
以切肉為例:
1,刀刃鋒利,肯定刀鋒對肉的壓強會很大。如果肉表面支撐不住,刀刃就會切下去。反之依然;
2,刀把、刀刃長時,手在移動幅度較小的情況下,刀可以起伏很大,適合切較厚、較多的蔬菜等,不會覺得累;
3,刀身寬窄,是對應刀的重量,在揮動的時候,可以儲存很大的勢能;刀刃的壓強,就更大;
4,鋸齒形刀刃的壓強會更大,更省力,但切口比較粗糙;
按照用力情況分析:
刀把不能太高,使它的的延長線接近刀刃中點,刀就不會容易傾斜;
刀落下時,刀的重心應靠近肉的中心(尤其是砍排骨時候);
(尖銳的刀最省力;)
刀的種類
菜刀
水果刀
砍刀
裁紙刀
外形
近似矩形
狹長
矩形,刀刃似弧形
梯形
刀身厚薄
一般
較薄
較厚
很薄
刀刃厚度
0.036cm
0.018cm
0.050cm
0.008cm (表格)
刀的種類
菜刀
水果刀
砍刀
裁紙刀
省力情況
省力
較費力
費力
省力
省時情況
省時
較費時
較費時
較省時
切割難易
容易
一般
較難
較難
切片
情況
較平整,
切片均勻
較平整,
切片均勻
不平整,
切片不均勻
較平整,
切片均勻(表格)
菜刀用久後,將變得較鈍,實質是刀口變厚而與物體的接觸面積變大,在同樣用力的情況下造成刀對物體的壓強變小,超不過物體表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強而不能使刀切入。同樣刀口變厚,也使刀口兩側面之間的夾角α變大,切菜時菜刀給兩邊的側壓力變小,也不易將物體的纖維壓斷;況且刀刃變厚後,相當於多根鋸條重疊在一起,即使不斷拉動菜刀,也難以將物體切開。
磨刀的目的是為了讓刀口變薄,既減小刀口的接觸面積而增大刀口對物體的壓強,又減小了兩側面之間的夾角,而增大菜刀對菜兩邊的側壓力,同時也是為了把多餘的重疊的鋸條磨掉,以便在拉動菜刀時能夠快捷地割開物體。
總之,菜刀上涉及的力學問題很多。人們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力學問題乃至物理問題更多。因此我們在學習物理時既要重視理論知識,又要重視聯系生活,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踐,這樣才能開闊自己的視野、擴大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
㈣ 如圖所示是一種研究劈的作用的裝置,托盤A
解:分析托盤和劈的受 力,如圖甲、乙所示.托盤受向下的 重力F3=Mg,劈對滾回輪的支持力 F1,圓孔的約束答力F2.劈受兩個滾輪 的作用力F4、F5,細線的拉力F6= mg. 對托盤有:F3=Mg=F1cos α,則Mg= F4 對劈有:F6=mg=2F4sin α,則mg= F4 因為F1與F4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所 以F1=F4 由上三式得:M= 代入數據得:M=1.5m
㈤ 下圖表示研究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
可以,只要增大光合作用速率即可,適當提高溫度是增強酶的活性,提高光照強度是使更多的光能被葉綠素a利用,至於增大葉片面積.........只要保證增大後產生的O2可以讓它浮起來就行了。
㈥ 科學題目。在工作中能使我們省力或這方面的裝置叫做機械。像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簡單又叫什麼
簡單機械。
簡單機械,是最基本的機械,是機械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機械是人運用力的基本機械元件。
在人類最早期的偉大發明發現中,對工具、火與語言的掌握,使得人類最終從一般動物中脫離出來。而簡單機械,則是人在改造自然中運用機械工具的智慧結晶,是牛頓力學(向量力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6)研究劈的作用的裝置擴展閱讀: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
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如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釣魚竿等。
杠桿、滑輪、輪軸、齒輪、斜面、螺旋、劈等。前四種簡單機械是杠桿的變形,所以稱為「杠桿類簡單機械」。後三種是斜面的變形,故稱為「斜面類簡單機械」。不論使用哪一類簡單機械都必須遵循機械的一般規律——功的原理。
㈦ 如圖為研究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漏斗內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為兩種不同濃
(1)分析題圖的滲透裝置可知,一段時間後,漏斗內的液面上升,說明水分從燒杯進入漏斗,因此漏斗內溶液(S1)的濃度大於漏斗外溶液(S2)的濃度.
(2)成熟的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於滲透裝置中的半透膜;二者的不同在於原生質層的選擇透過性具有生物活性,半透膜無生物活性.
(3)①由於蔗糖分大,不能穿過半透膜,因此裝置X出現液面差;K+和NO3-小,可以穿過半透膜,因此Y裝置不會出現液面差.
②由於0.3g/mL的蔗糖溶液和等滲的KNO3溶液都大於細胞液的濃度,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失水,因此都會發生質壁分離現象.
(4)由於原生質層能主動吸收K+和NO3-,使細胞液濃度增加,當細胞液濃度大於外界溶液濃度時,細胞會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因此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的現象;最能體現兩種膜功能差異的實驗現象是KNO3溶液中的細胞質壁分離後會自動復原.
(5)洋蔥在高中生物實驗中可以作為多個實驗的實驗材料,如洋蔥根尖--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洋蔥根尖--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洋蔥綠色(管狀)葉--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或觀察葉綠體);白色洋蔥--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或DNA的粗提取與鑒定);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等.
故答案應為:
(1)S1>S2
(2)原生質層原生質層能主動轉運有關物質而半透膜不能(或原生質具有選擇透過性)
(3)①X②(發生)質壁分離
(4)KNO3溶液中的細胞質壁分離後會自動復原
(5)洋蔥根尖--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㈧ 用來研究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的實驗裝置是什麼
電池,導線,U型磁鐵(必需的),小鐵棍。如果你是老師用來教學,勸你還是別做,上網搜一個視頻算了。如果你是學生有興趣探究一下也可以做這實驗,不過有一定的難度…
㈨ 一種研究劈的作用的裝置
1.5倍
㈩ 劈裂機的好處
液壓劈裂機,劈裂岩石是當前新興起的一種新型爆破拆除方式。廣泛用於開采大理石、花崗石和玉石等貴重石材以及拆除各類混凝土道路、基礎、橋梁和港口碼頭等,運用液壓劈裂機劈裂成材。其特點是安全,速度快,油壓可調。其功率僅4千瓦,單機劈裂力卻可達400-500T,一機可帶多槍,可以預先精確地確定劈裂方向。劈裂形狀以及需要的尺寸,其劈裂精度高,數秒鍾就可完成劈裂過程,並且可連續無間斷地工作,效率高,運行及保養成本低。
劈裂機可以在靜態液壓環境下可控制性地工作,不受溫度和場地限制,不需要像爆破機和其它沖擊性爆破作業那樣需採取耗時、復雜和昂貴的安全措施。工作時,不會產生震動、沖擊、噪音、粉塵、飛屑等,周圍環境不會受到影響,即使在人口稠密地區或室內,以及精密設備旁,都可以無干擾地工作。液壓劈裂機因其成倍提高了成材率,同時具有安全、環保、經濟、精確、靈活的特點,是小面積的岩石二次分解上完全是可以替代和手工解體的理想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