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研究植物細胞的過程中滲透作用和滲透壓有什麼區別
質壁分離要求有大液泡,還有必須是活細胞。活細胞是必需的!但是對於非植物細胞來說,比如酵母菌這種有細胞壁的真菌,它也能質壁分離。它沒有大液泡,植物的話就得有大液泡。
之所以要求是大液泡,是因為植物沒大液泡時靠吸脹作用吸水。外界溶液濃度比較大時也不會失水,會由蛋白質,澱粉,纖維素這些物質吸收水分。
實驗只是演示,用雞蛋也可以。
這樣說吧,由於有滲透壓,發生了滲透作用。
引用: 滲透壓:水分子經半透膜進入蔗糖溶液,而溶質(這是蔗糖)不會透過半透膜。單位體積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單位體積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單位時間內水分子由燒杯透過半透膜進入漏斗內的數量多於水分子由漏斗進入燒杯中的數量。水分子總是從水多的地方到水少的地方,即從濃度低的溶液到濃度高的溶液。因此產生靜水壓力,如果在溶液的上方施加一個壓力,其大小恰好阻止水分子的凈滲入,這個壓力產生的壓強數值就是該溶液在該濃度下的滲透壓(osmotic pressure),用符號π表示,單位:atm。
隔以半透膜,一方為溶媒的水,另一方為溶液,水通過半透膜向溶液一方滲透。為阻止水的移動在溶液側所加的壓力稱為滲透壓。水的運動之所以停止,是該壓力與通過膜的水的化學勢能相等所致。
不太懂最後你說的花粉什麼的是啥子東西(⊙o⊙)
⑵ 雞蛋膜滲透
依生物學角度。
水是往高處流的。就是往濃度高的地方流
因此,當剝了蛋殼的雞蛋放在水中。蛋內的物質濃度高於清水的物質濃度,水就往雞蛋內流動
相反,鹽水的物質濃度高於雞蛋的物質濃度。於是就收縮了。但當外界濃度過高時會導致蛋皮細胞過長時間失水失活,從而失去細胞膜的半透性
⑶ 請教一道高中生物(化學)題,關於滲透和擴散
1紗布不是滲透膜,一般簡易的滲透膜差不多為雞蛋膜縫隙大小,不能透過膠體和濁液,紗布縫隙肉眼可見,太大了,所以不存在滲透現象。
2液面上升帶來更多的重力勢能,當重力與擴散的力相平衡時即不再上升。
⑷ 滲透作用實驗加酶的影響是什麼
1,加入蔗糖酶後,漏斗內的溶液高度會升高,即水分子由燒杯中進入到漏斗內以平衡半透膜兩側的濃度,直至兩側濃度一致。
2,在高中生物實驗中,半透膜有的是用雞蛋的膜來做,此時葡萄糖、果糖就是大分子物質,是不能通過半透膜的,只能允許小分子--水通過。
3,酶本身對溶液滲透壓的影響基本不考慮。
⑸ 用雞蛋做鹽水滲透實驗為什麼去殼
用雞蛋做鹽水滲透實驗,之所以去殼是因為雞蛋的外殼是由碳酸鈣所組成的,這種碳酸鈣是水滲不進去。
⑹ 如何探索雞蛋的滲透作用
下用介紹一下用雞蛋做的滲透作用的實驗,一些同學可能知道:用腸衣、蘿卜皮、豬膀胱和火棉膠也可以做這個實驗,但用雞蛋做該實驗,在以下兩方面都有改進:
1.用雞蛋殼做實驗可以說是廢物利用,處處都有,不像腸衣、豬膀胱那樣不易得到。
2.雞蛋殼內的那層薄膜是一種效率很高的半透膜,所以本實驗所用的蔗糖溶液比較稀,可以節省蔗糖。
實驗步驟:
1.用鋒利的小刀在雞蛋大頭的一端挖出一個小圓洞,洞的大小以能在洞內插進一根細玻璃管為宜,然後讓雞蛋內的蛋白和蛋黃從小洞中流出來(用碗接受後,可供食用,以免浪費)。
2.把雞蛋殼小的一頭(約占整個雞蛋殼面積的1/3)泡在6摩/升鹽酸中,把這1/3的蛋殼溶解掉,使它只剩下一層薄膜。小心地用滴管慢慢地將5%蔗糖溶液(裡面加幾滴紅墨水以染成紅色)加到雞蛋殼內,直到加滿為止。把一支長20厘米的細玻璃管插在蛋殼上的小圓洞內,再把熔化的石蠟滴在玻璃管與蛋殼的接縫處,使它完全密封。
3.找一個大小合適的玻璃杯或玻璃瓶,在裡面裝滿清水,把裝滿蔗糖溶液和帶有玻璃管的雞蛋殼全放在玻璃杯(瓶)上,使蛋殼能卡在杯口,而薄膜部分則完全浸在水中。
不久,你會發現紅色的蔗糖溶液慢慢地在玻璃管內上長,幾個小時以後,溶液就會溢出管口,說明玻璃杯中的水已經滲透到雞蛋殼裡面了。
注意,本實驗所用的雞蛋也必須是新鮮的,不能用經石灰(或水玻璃)處理過的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