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線電纜有一個自動斷電的安全裝置
如圖,當紅外線電暖器傾倒時,銅球處斷開,兩根導線有一根絕緣棒連接,絕緣棒不善於導電,電路處於斷開狀態,電路是斷路;直立時,銅球處連通,電路處處連通,電路處於閉合狀態.
故答案為:斷開;閉合.
⑵ 關於國內外太陽能自動跟蹤裝置的研究現狀,求資料!
在太陽能跟蹤方面, 我國在 1997 年研製了單軸太陽跟蹤器, 完成了東西方向的自動 跟 蹤,而南北方專向則通過屬手動調節,接收器的接收效率提高了。[16]1998 年美國加州成功 的 研究了 ATM 兩軸跟蹤器,並在太陽能面板上裝有集中陽光的透鏡,這樣可以使小塊的太 陽 能面板硅收集更多的能量, 使效率進一步提高。 2002 年 2 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推出了新 型 太陽能跟蹤裝置, 該裝置利用控制電機完成跟蹤, 採用鋁型材框架結構, 結構緊湊, 量輕, 重 大大拓寬了跟蹤器的應用領域。在國內近年來有不少專家學者也相繼開展了這方面 的研究, 1992 年推出了太陽灶自動跟蹤系統,1994 年《太陽能》雜志介紹的單軸液壓自 4 動跟蹤器,完成了單向跟蹤。 目前,[17]太陽追蹤系統中實現追蹤太陽的方法很多,但 是不外乎採用如下兩種方式: 一種是光電追蹤方式,另一種是根據視日運動軌跡追蹤;前者 是閉環的隨機系統,後者是 開環的程式控制系統。
⑶ 有關自動斷電的裝置嗎
因為你的描述不太清楚 我只能推測一下你的需要。
1,電腦斷電 這個你可以用關機軟體實現
2,電路斷電 這個市面上有賣帶定時器的插板
3,安全斷電 這個基本屬於工業上的 帶感測器或者機械式 市面也有
4,人工斷電 自己看著吧 這個最智能了(玩笑)
結論:自動斷電 有這個東西
不明白的你可以再來問我
⑷ 國外對氫能的研究有哪些
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安全且可持續的能源,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近年來,有關氫能的開發和利用成了能源學家研究的重點課題。如何能在這場能源賽事中勝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各國氫能研究的重中之重。
其實,遠在200多年前,人類對氫能應用就已經產生了興趣。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便廣泛開展了氫能研究。
早在1970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技術研究中心就提出了「氫經濟」的概念。1976年美國斯坦福研究院開展了氫經濟的可行性研究。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多種因素的匯合大大增強了氫能經濟的吸引力,比如城市空氣污染的加重、對較低或零廢氣排放的交通工具的需求、減少對外國石油進口的依賴、CO2排放的增多和全球氣候的變化以及儲存可再生能源等。
眾所周知,化石能源是當前的主要能源,但化石能源諸多弊端的日益凸顯,就註定了氫能成為人類的戰略能源發展方向。我們知道,汽車和飛機是燃燒石油的主要用戶,也是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世界各國如冰島、德國、日本、美國及中國等諸多國家在氫能交通工具的商業化的方面已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各國的能源專家熱切希望氫能在汽車和飛機上大量應用。
1984年,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第一個成功地利用金屬氫化物製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儲氫容器,儲氫容量達到175標准立方米,相當於25個有150個大氣壓的高壓氫氣罐的容量。儲氫容器是由富含鑭的混合稀土加入鎳鋁合金形成的儲氫合金製造的。並於1985年將儲氫合金容器成功地用在豐田汽車的四沖程發動機上,在公路上行駛了200千米。
1990年,日本武藏工業大學製造了一台用液氫作燃料的汽車發動機,取名為「武藏8型」,裝在日產汽車公司的一輛「美女Z型」的車身內,可使汽車時速達125千米。這台液氫發動機的特點是點火性能好。而以前的氫氣發動機點火困難,必須在燃燒室安裝一個900℃~1000℃的電熱加熱體,耗電量大,電熱體壽命也短,因此汽車啟動後的連續行駛里程不長。
新的液氫發動機點火容易,火花塞的使用壽命有了一定的增加,耗電量也有所減少。灌一次液氫可來連續行駛300千米,每升液氫可使汽車行駛3千米。這輛車車身重量為1645千克,發動機的功率為73.5千瓦。這輛車於1990年7月26日在美國夏威夷召開的第八次國際氫能會議上展出,吸引了許多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眼球,因為它是氫燃料汽車向實用化邁出的重要的一步。
美國和俄羅斯在研製氫能汽車上雖然慢了一步,但並不甘心落後。它們把重點放在研製氫能飛機上,試圖在氫能飛機上奪取冠軍。1988年4月15日,在蘇聯的一個機場上空,高速飛行著一架圖-155型飛機。這架飛機有些怪異,所有的供給發動機燃料的管道都不是安在機身內,而是安在了機身的表面上。原來這是由著名的阿·圖波列夫設計局設計的一架以氫氣作為燃料的飛機,液氫儲存在飛機尾部。為了保證安全和防止液氫意外泄漏發生危險,供給氫的管道全部由機身內改裝在機身外,並且還安裝有監視氫氣泄漏的特殊感測器和信號報警裝置,一旦發生氫氣泄漏,飛行員便會馬上收到報警信號,然後可立即強行通風,吹散危險的氫氣。這架飛機滿載液氫燃料後,在高空試飛21分鍾並安全著陸,譜寫了世界飛機發動機燃料史上新的篇章。
圖-155型氫能飛機的試飛成功,大大激發了參加1988年9月在莫斯科召開的第六次國際氫能會議代表們的興趣。
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美國航空航天局研製一種比音速快20倍的超音速飛機,也是用液氫作燃料。當時預計它從地球的一邊飛到地球的另一邊僅需要3.5小時。
此外,2002年在底特律舉辦的國際車展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自主魔力」氫動力概念車首次亮相,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據美國氫氣協會分析,2007年全球年生產氫氣超過5000萬噸,氫燃料汽車正在加快推向商業化。但由於目前制氫成本為汽油成本的2~4倍,且氫氣的大量生產需要能源和基礎設施,要想成為主導燃料仍存在許多問題。因此,專家們普遍認為,氫能的大量利用將在10多年後。未來隨著制氫規模的擴大,預計在2015—2020年期間,制氫成本將與汽油成本相當,這將主要取決於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和使用。如果投入批量化生產,預計到2015年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成本將僅比傳統汽車高20%。
總而言之,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氫能的開發和利用。國外氫能的發展不再單純停留在技術領域上,已產生了「氫能經濟」新經濟模式的理念。如美國對氫能技術十分重視,盡管目前尚處於示範階段,但其氫能研究的技術條件已經成熟。有關專家預測,美國燃料電池汽車、氫能生產及加氫基礎設施的商業化有望在2015年之前實現。按照美國氫能技術路線圖,到2040年美國將走進「氫能經濟」時代。那時,氫能將最終取代石化能源而成為市場上使用最廣泛的終端能源。
⑸ 需要設計一個電流減少後會自動斷電的裝置, 請問有些什麼樣的設計選擇
電流繼電器
⑹ 有沒有自動斷電通電裝置啊
如果你只是問有沒有
答案是有
如果你問再哪能弄到的話
可能市面上還真不好買到
具體設計問題需要一些電子電路知識,不知道您有興趣嗎
⑺ 關於電能質量檢測裝置(或者電能質量)的國內外發展現狀
在西方發達國家,電能質量問題早已被當作電力系統面臨的重要問題,各國均在加強電能質量問題的研究。已得到不少的理論成果,並提出一系列的綜合的監測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國際上對電能質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80年代電磁兼容學科EMC的興起。出於這種長期對電能質量的重視和科技水平的整體優勢,他們在電能質量監測裝置的研製上水平較高,市場佔有率也很高。目前,國外電能質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幾點:
1.暫態電能質量問題
2.短持續時間電能質量問題
3.長持續時間電能質量問題
4.三項電壓不平衡
5.波形畸變
6.電壓波動和閃動
7.頻率變化
我國的電力供應一直比較緊張,人們的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電力供應量上,對電能質量的關心不多,通常只對電壓及頻率兩個指標進行監測。進行大規模的電網改造之前,我國的網架十分的薄弱,電力系統的自動化水平十分低。隨著電力供應緊張狀態的緩解,電能質量的日益惡化和用戶對電能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這個問題也引發了各級電力部門的重視。國家也頒布了國家標准,主要依靠供電企業的來保證,但是,目前的的控制的方法主要依靠對供電電壓的調整。
我國的電能質量檢測還處於初級階段,我國的質量檢測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幾點:
1.電壓波動和閃變
2.供電電壓允許偏差
3.公用電網諧波
4.三項電壓允許的不平衡度
5.電力系統頻率允許偏差
6.暫態過電壓和瞬態過電壓從我國電力系統目前的發展水平後和保護供電雙方權益的角度看,這些標准時比較現實和易於操作的。但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各國間技術交流的需要,標準的國際化趨勢是不可避免的。技術的發展,新情況的出現,國際標準的變化,使得我國電力工作者不僅需要對現有的6項標准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修改,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其他的標准。
⑻ 手機在用充電寶充滿電,充電寶會自動智能斷電,請問這個裝置與原理是什麼
隨著手機電池的電壓逐漸升高,外部輸入電流也會降低,而輸入電流低於移動電源的設定值,電源會判斷為無負載,就關閉了
⑼ 自動斷電裝置
過流過壓過熱自動斷電
水位過高過低自動斷電
定時自動斷電
聲光控開關
平衡控制
慣性控制(比如急剎車自動控制)
⑽ 自動控制原理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自動化科學作為一門學科起源於 20 世紀初,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來自於 物理等自然科學和數學、系統科學、社會科學等基礎科學。自動控制理論在現代科學 技術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第 40 屆 IEEE 決策與控制年會的 全會開篇報告中,美國學者 John Doyle 教授引用了國際著名學者,哈佛大學的何數奇 教授的新觀點:「控制將是 21 世紀的物理學」。
自動控制系統的早期應用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古埃及的水鍾控制與中國漢代的 指南車控制,但當時未建立起自動控制的理論體系。1769 年,英國科學家 James Watt
設計的內燃機引發了現代工業革命,1788 年 Watt 為內燃機設計的飛錘調速器會出現 震盪現象,所以後來出現了 Maxwell 對微分方程系統穩定性的理論研究,他指出線性 系統穩定的條件是其特徵根均有負實部,Roth 和 Hurwitz 等人提出了間接的穩定判據,
使得高階系統穩定性判定成為可能。控制器的設計問題是由 Minor sky 在 1922 年開始 研究的,其研究成果可以看成是現代廣泛應用的 PID 控制器的前身,而 1942 年,Ziegler 和 Nichols 提出了調節 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比例積分
微分)控制器參數的經驗公式方法,此方法對當今的 PID 控制器整定仍有影響。
自動控制理論是自動控制技術的理論基礎,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科學。按照自動
控制理論發展的不同階段,自動控制理論一般可分為「經典控制理論」和「現代控制 理論」兩大部分。
20 世紀中葉,由於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逐漸形成並日臻成熟了「經典控制理論」。
這些理論主要是以傳遞函數為基礎,研究單輸入單輸出自動控制系統的分析和設計問 題。採用的方法主要是微分方程分析法、根軌跡分析法和頻域分析法。這些方法對控 制系統的分析設計和運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功地解決了一 系列以輸出反饋為主要控制手段的自動控制問題。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由於生產的發展,自動控制系統日趨復雜、規模日趨龐大, 特別是空間技術的發展,使自動控制理論有了一次新的飛躍,逐漸形成了「現代控制
理論」。這些理論主要是以狀態空間法為基礎,研究多輸入多輸出及變參數、非線性控 制系統的分析設計問題。
近年來,由於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應用數學研究的進展,特別是一些新型控
制技術,諸如最優控制、自適應控制、預測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經網路控制、魯 棒控制等的出現,使自動控制理論又有了日新月異的發展。目前主要是龐大的系統工 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系統理論和在模仿人類智能活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智能控 制方面,都取得了許多重大進展。
「經典控制理論」和「現代控制理論」是自動控制理論發展的兩個階段,但它們 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現代控制理論」不能看成是「經典控制理論」簡單的延
伸和推廣,在所採用的數學工具、理論基礎、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等多方面有著明顯 的不同,可以說是一次質的飛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兩種方法原理截然分離。特 別是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中,許多用經典理論控制解決的問題,同樣可以用現代控制
理論從方法上看更加完備或結果更強,但是,經典控制理論簡潔實效的分析方法和控 制方式,往往是現代控制理論難以實現的。也就是說,它們又有很強的互補性。現代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提高,為經典和現代控制理論的發展及應用都提供了廣
闊的前景。
系統的頻域分析技術是在 Nyquist、Bode、Nichols 等進行的早期關於通信學科的 頻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Harris 於 1942 年提出的傳遞函數概念將通信學
科的頻域技術移植到了控制領域,構成了控制系統頻域法理論研究的基礎。Evans 在
1946 年提出的線性反饋系統的根軌跡分析技術是那個時代的另一個里程碑,在這些成 果的基礎上誕生了第一代控制理論——經典控制理論。
前蘇聯學者 Portraying 於 1956 年提出的極大值原理、美國學者 Bellman 的動態 規劃和美國學者 Kalmar 的狀態空間分析技術開創了控制理論研究的新時代,這三個代 表性成果構成了第二代控制理論——即當時所謂的「現代控制理論」的理論基礎。在
那個時期以後,控制理論研究中出現了線性二次型最優調節器、極點配置狀態反饋、
最優狀態觀測器及線性二次型 Gauss 問題的研究,並在後來出現了引入迴路傳輸恢復 技術的 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線性二次高斯)控制器。
控制的對象和過程自動地按照預定的規律運行。例如使導彈能夠命中目標;宇宙
飛船准確地登上月球,並按預定的時間與地點返回地球;機床能夠自動加工出符合一 定形狀與精度的零件;機器人能按一定的規律進行某種操作;化學反應器在一定的壓 力、溫度所謂自動控制,就是在沒有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通過自動控制裝置使被下 反應並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等,都離不開自動控制理論與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自 20 世紀 40 年代以來自動控制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除了在航天航空技術、軍事裝備及 部門、工業生產過程中,自動控制技術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外,目前大至世界及國家 政治經濟管理、能源控制、醫療衛生、地區規劃、交通運輸,小至人的日常生活,都 離不開自動控制理論及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