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藍牙技術原理是什麼
1.藍牙技術原理--簡介
所謂藍牙技術,實際上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利用「藍牙」技術,能夠有效地簡化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和行動電話手機等移動通信終端設備之間的通信,也能夠成功地簡化以上這些設備與Internet之間的通信,從而使這些現代通信設備與網際網路之間的數據傳輸變得更加迅速高效,為無線通信拓寬道路。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藍牙技術使得現代一些輕易攜帶的移動通信設備和電腦設備,不必藉助電纜就能聯網,並且能夠實現無線上網際網路。
2.藍牙技術原理--主從關系
藍牙技術規定每一對設備之間進行藍牙通訊時,必須一個為主角色,另一為從角色,才能進行通信,通信時,必須由主端進行查找,發起配對,建鏈成功後,雙方即可收發數據。理論上,一個藍牙主端設備,可同時與7個藍牙從端設備進行通訊。一個具備藍牙通訊功能的設備, 可以在兩個角色間切換,平時工作在從模式,等待其它主設備來連接,需要時,轉換為主模式,向其它設備發起呼叫。一個藍牙設備以主模式發起呼叫時,需要知道對方的藍牙地址,配對密碼等信息,配對完成後,可直接發起呼叫。
3.藍牙技術原理--呼叫過程
藍牙主端設備發起呼叫,首先是查找,找出周圍處於可被查找的藍牙設備。主端設備找到從端藍牙設備後,與從端藍牙設備進行配對,此時需要輸入從端設備的PIN碼,也有設備不需要輸入PIN碼。配對完成後,從端藍牙設備會記錄主端設備的信任信息,此時主端即可向從端設備發起呼叫,已配對的設備在下次呼叫時,不再需要重新配對。已配對的設備,做為從端的藍牙耳機也可以發起建鏈請求,但做數據通訊的藍牙模塊一般不發起呼叫。鏈路建立成功後,主從兩端之間即可進行雙向的數據或語音通訊。在通信狀態下,主端和從端設備都可以發起斷鏈,斷開藍牙鏈路。
4.藍牙技術原理--數據傳輸
藍牙數據傳輸應用中,一對一串口數據通訊是最常見的應用之一,藍牙設備在出廠前即提前設好兩個藍牙設備之間的配對信息,主端預存有從端設備的PIN碼、地址等,兩端設備加電即自動建鏈,透明串口傳輸,無需外圍電路干預。一對一應用中從端設備可以設為兩種類型,一是靜默狀態,即只能與指定的主端通信,不被別的藍牙設備查找;二是開發狀態,既可被指定主端查找,也可以被別的藍牙設備
㈡ 瑪塔創想Matatalab機器人的工作原理是什麼控制塔和機器人是通過藍牙連接的嗎
Matatalab Coding / Pro 產品包含控制塔、編程板、編程塊與機器人:
控制塔使用圖像識別技術識別編程塊的信息,然後通過藍牙將程序傳輸給機器人,讓機器人執行程序。
Matatalab Lite 產品包含控制器和機器人:
控制器通過藍牙與機器人通信,將孩子通過控制器上的按鍵輸入的程序傳輸給機器人,讓機器人執行程序。
㈢ 藍牙的原理
藍牙通信的主從關系藍牙技術規定每一對設備之間進行藍牙通訊時,必須一個為主角色,另一為從角色,才能進行通信,通信時,必須由主端進行查找,發起配對,建鏈成功後,雙方即可收發數據。理論上,一個藍牙主端設備,可同時與7個藍牙從端設備進行通訊。一個具備藍牙通訊功能的設備, 可以在兩個角色間切換,平時工作在從模式,等待其它主設備來連接,需要時,轉換為主模式,向其它設備發起呼叫。一個藍牙設備以主模式發起呼叫時,需要知道對方的藍牙地址,配對密碼等信息,配對完成後,可直接發起呼叫。藍牙的呼叫過程藍牙主端設備發起呼叫,首先是查找,找出周圍處於可被查找的藍牙設備。主端設備找到從端藍牙設備後,與從端藍牙設備進行配對,此時需要輸入從端設備的PIN碼,也有設備不需要輸入PIN碼。配對完成後,從端藍牙設備會記錄主端設備的信任信息,此時主端即可向從端設備發起呼叫,已配對的設備在下次呼叫時,不再需要重新配對。已配對的設備,做為從端的藍牙耳機也可以發起建鏈請求,但做數據通訊的藍牙模塊一般不發起呼叫。鏈路建立成功後,主從兩端之間即可進行雙向的數據或語音通訊。在通信狀態下,主端和從端設備都可以發起斷鏈,斷開藍牙鏈路。藍牙一對...
㈣ 藍牙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藍牙是一種低成本大容量的短距離無線通信規范。藍牙筆記本電腦,就是具有藍牙無線通信功能的筆記本電腦。藍牙這個名字還有一段傳奇故事呢。公元10世紀,北歐諸侯爭霸,丹麥國王挺身而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血腥的戰爭被制止了,各方都坐到了談判桌前。通過溝通,諸侯們冰釋前嫌,成為朋友。由於丹麥國王酷愛吃藍梅,以至於牙齒都被染成了藍色,人稱藍牙國王,所以,藍牙也就成了溝通的代名詞。一千年後的今天,當新的無線通信規范出台時,人們又用藍牙來為它命名。
1995年,愛立信公司最先提出藍牙概念。藍牙規范採用微波頻段工作,傳輸速率每秒1M位元組,最大傳輸距離10米,通過增加發射功率可達到100米。藍牙技術是全球開放的,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全世界可以通過低成本的無形藍牙網連成一體。
藍牙技術不僅僅運用於電腦,像行動電話、數字相機、攝像機、列印機、傳真機、家電等許許多多電子設備都可以採用藍牙技術,實現無線連通,而不必拖一條尾巴(連接線)。隨著藍牙技術的普及,家庭裝修時不再為電器的布線而煩惱;使用家電時,不必為一大堆遙控器而頭疼,一部手機或是一把汽車鑰匙就能一切搞定;出門在外,公司的工作安排和家裡親人的畫面可以隨時隨地獲得;打卡、繳費不用排隊,從繳費點附近經過,不必進門就可以輕松完成……藍牙技術的廣泛應用將使我們的生活無比輕松。
手機和電腦藍牙連接:(以索愛為例)
首先將你的藍牙適配器正確安裝驅動在電腦上(在此不再熬述,不明白者請參考相關資料)
[配對]
插上適配器使之處在接通狀態,任務欄內藍牙標志應從停止的紅色變為接通的白色。
進入手機菜單--連接--藍牙--匹配裝置--添加裝置,然後手機就開始搜索周圍的藍牙設備了,一會就搜到你的藍牙適配器了,選擇你搜索到的設備,輸入識別碼(自己隨便定,只要兩邊都輸入一樣的就行,我一般輸入索愛通用4個零),確定後電腦會出現提示輸入識別碼,輸入剛才的識別碼後兩個設備就配對好了。
[電腦->手機]
往手機傳東西時,只可以將手機所能識別的文件傳入手機,如:圖片-jpg;主題-thm;音頻-mid、amr;JAVA-jar、游戲-mpn等。
保持手機藍牙與藍牙適配器已配對並全部處於開通狀態,選擇你將要傳的文件,點擊滑鼠右鍵--發送到--Bluetooth,選擇設備確定就發了,手機上會提示所傳的文件名及大小,詢問是否接收,有時不詢問就自動接收了,這與設置有關,接受完畢後手機會自動分門別類的儲存。
㈤ 藍牙工作原理
一、藍牙設備使用無線電波連接手機和電腦。藍牙產品包含一塊小小的藍牙模塊以及支持連接的藍牙無線電和軟體。當兩台藍牙設備想要相互交流時,它們需要進行配對。藍牙設備之間的通信在短程(被稱為微微網,指設備使用藍牙技術連接而成的網路)的臨時網路中進行。
二、藍牙技術的不同「類別」
藍牙技術實際有多個「類別」,即核心規格的不同版本。目前最常見的是藍牙BR/EDR(即基本速率/增強數據率)和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技術,藍牙BR/EDR主要應用在藍牙2.0/2.1版,一般用於揚聲器和耳機等產品;而低功耗藍牙技術主要應用在藍牙4.0/4.1/4.2版,主要用於市面上的最新產品中,例如手環、智能家居設備、汽車電子、醫療設備、Beacon感應器(通過藍牙技術發送數據的小型發射器)等。
(5)給機械裝置加藍牙的原理擴展閱讀
藍牙
藍牙主設備最多可與一個微微網(一個採用藍牙技術的臨時計算機網路)中的七個設備通訊, 當然並不是所有設備都能夠達到這一最大量。設備之間可通過協議轉換角色,從設備也可轉換為主設備(比如,一個頭戴式耳機如果向手機發起連接請求,它作為連接的發起者,自然就是主設備,但是隨後也許會作為從設備運行。)
藍牙核心規格提供兩個或以上的微微網連接以形成分布式網路,讓特定的設備在這些微微網中自動同時地分別扮演主和從的角色。
數據傳輸可隨時在主設備和其他設備之間進行(應用極少的廣播模式除外)。主設備可選擇要訪問的從設備;典型的情況是,它可以在設備之間以輪替的方式快速轉換。因為是主設備來選擇要訪問的從設備,理論上從設備就要在接收槽內待命,主設備的負擔要比從設備少一些。主設備可以與七個從設備相連接,但是從設備卻很難與一個以上的主設備相連。規格對於散射網中的行為要求是模糊的。
㈥ 藍牙的原理
藍牙(Bluetooth)是一項短途無線電連接系統,它可以將不同的電子器材連系起來。原理就好像收音機一樣,裝有藍牙的電子器材,可以接收外來的訊息,從而進行特定的指令。不過,藍牙不但可以接收,也都可以「傳送」,因此裝有藍牙的電子器材,能夠互相溝通。
㈦ 藍牙傳輸的原理是什麼
藍牙使用跳頻技術,將傳輸的數據分割成數據包,通過79個指定的藍牙頻道分別傳輸數據包。
每個頻道的頻寬為1 MHz。藍牙4.0使用2 MHz 間距,可容納40個頻道。第一個頻道始於2402 MHz,每1 MHz一個頻道,至2480 MHz。
有了適配跳頻(Adaptive Frequency-Hopping,簡稱AFH)功能,通常每秒跳1600次。
藍牙2.0+EDR 使得 π/4-DQPSK和 8DPSK 調制在兼容設備中的使用變為可能。運行GFSK的設備據說可以以基礎速率(Basic Rate,簡稱BR)運行,瞬時速率可達1Mbit/s。
增強數據率(Enhanced Data Rate,簡稱EDR)一詞用於描述π/4-DPSK 和 8DPSK 方案, 分別可達2 和 3Mbit/s。
在藍牙無線電技術中,兩種模式(BR和EDR) 的結合統稱為「BR/EDR射頻」。
藍牙的通訊連接:
藍牙主設備最多可與一個微微網中的七個設備通訊,當然並不是所有設備都能夠達到這一最大量。設備之間可通過協議轉換角色,從設備也可轉換為主設備。
藍牙核心規格提供兩個或以上的微微網連接以形成分布式網路,讓特定的設備在這些微微網中自動同時地分別扮演主和從的角色。
數據傳輸可隨時在主設備和其他設備之間進行(應用極少的廣播模式除外)。主設備可選擇要訪問的從設備。
主設備可以與七個從設備相連接,但是從設備卻很難與一個以上的主設備相連。規格對於散射網中的行為要求是模糊的。
許多USB藍牙適配器或「軟體狗」是可用的,其中一些還包括一個IrDA適配器。
網路-藍牙
㈧ 藍牙適配器的工作原理
藍牙適配器就是為了各種數碼產品能適用藍牙設備的介面轉換器
就是一個帶藍牙功能的模塊。
所謂「藍牙」(Bluetooth),是一種採用了全球通用的短距離無線連接技術,使用與微波相同的2.4GHz附近免付費、免申請的無線電頻段。為避免此頻段電子裝置眾多而造成的相互干擾,因而以一千六百次高難度跳頻以及加密保密技術,傳輸速率在432Kbps到721Kbps不等。藍牙規范中廣為應用的成熟版本為1.1,帶寬約1Mbps,而也有的版本達2Mbps。
㈨ 藍牙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藍牙是一種支持設備短距離通信(一般是10m之內)的無線電技術。能在包括行動電話、PDA、無線耳機、筆記本電腦、相關外設等眾多設備之間進行無線信息交換。藍牙的標準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 頻帶,帶寬為1Mb/s。
「藍牙」(Bluetooth)原是一位在10世紀統一丹麥的國王,他將當時的瑞典、芬蘭與丹麥統一起來。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新的技術標准,含有將四分五裂的局面統一起來的意思。藍牙技術使用高速跳頻(FH,Frequency Hopping)和時分多址(TDMA,Time DivesionMuli—access)等先進技術,在近距離內最廉價地將幾台數字化設備(各種移動設備、固定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終端設備、各種數字數據系統,如數字照相機、數字攝像機等,甚至各種家用電器、自動化設備)呈網狀鏈接起來。藍牙技術將是網路中各種外圍設備介面的統一橋梁,它消除了設備之間的連線,取而代之以無線連接。
藍牙是一種短距的無線通訊技術,電子裝置彼此可以透過藍牙而連接起來,省去了傳統的電線。透過晶元上的無線接收器,配有藍牙技術的電子產品能夠在十公尺的距離內彼此相通,傳輸速度可以達到每秒鍾1兆位元組。以往紅外線介面的傳輸技術需要電子裝置在視線之內的距離,而現在有了藍牙技術,這樣的麻煩也可以免除了
㈩ 藍牙是怎樣的原理工作
藍牙技術版本 1)藍牙目前暫時共有四個版本 V1.1/1.2/2.0/2.1。 2)以通訊距離來在不同版本可再分為 Class A(1)/Class B(2)。 3)版本的區別 1.1 為最早期版本,傳輸率約在748~810kb/s,因是早期設計,容易受到同頻率之產品所干擾下影響通訊質量。 1.2 同樣是只有 748~810kb/s 的傳輸率,但在加上了(改善 Software)抗干擾跳頻功能。(太深入之技術理論不再詳述!)。 4)通訊距離版本 a)Class A 是用在大功率/遠距離的藍芽產品上,但因成本高和耗電量大,不適合作個人通訊產品之用(手機/藍牙耳機/藍牙 Dongle 等等),故多用在部份商業特殊用途上,通訊距離大約在 80~100M 距離之間。 b)Class B 是目前最流行的制式,通訊距離大約在 8~30M 之間,視乎產品的設計而定,多用於手機內/藍牙耳機/藍牙 Dongle 的個人通訊產品上,耗電量和體積較細,方便攜帶。 5)無論 1.1/1.2 版本的藍牙產品,本身基本是可以支持 Stereo 音效的傳輸要求,但只能夠作(單工)方式工作,加上音帶頻率響應不太足夠,並未算是最好之 Stereo 傳輸工具。 6)版本 2.0 是 1.2 的改良提升版,傳輸率約在 1.8M/s~2.1M/s,可以有(雙工)的工作方式。即一面作語音通訊,同時亦可以傳輸檔案/高質素圖片,台灣有部份藍牙 Dongle 已經有在市面發售,但在手機內有支持藍牙 2.0 版本則是很少。藍牙耳機能夠真正使用的亦不多,部份藍牙產品自稱是 2.0 版本,但仍然要利用外加配件才能達到。故相信最快也要到今年 9~11 月底才成氣候,2.0 版本當然也支持 Stereo 運作。 7)稍後藍牙 2.0 版本的晶元,是有機會加入了 Stereo 解碼晶元,則連 A2DP(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也可以不需要了。 藍牙技術新標准 Bluetooth 2.1+EDR解讀 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是Bluetooth 2.0+EDR標准,該標准在2004年已經推出,支持Bluetooth 2.0+EDR標準的產品也於2006年大量出現。雖然Bluetooth 2.0+EDR標准在技術上作了大量的改進,但從1.X標准延續下來的配置流程復雜和設備功耗較大的問題依然存在。 為了改善藍牙技術目前存在的問題,藍牙SIG組織(Special Interest Group)推出了Bluetooth 2.1+EDR版本的藍牙技術。 1. 改善裝置配對流程:由於有許多使用者在進行硬體之間的藍牙配對時,會遭遇到許多問題,不管是單次配對,或者是永久配對,在配對的過程與必要操作過於繁雜,以往在連接過程中,需要利用個人識別碼來確保連接的安全性,而改進過後的連接方式則是會自動使用數字密碼來進行配對與連接,舉例來說,只要在手機選項中選擇連接特定裝置,在確定之後,手機會自動列出目前環境中可使用的設備,並且自動進行連結。 而短距離的配對方面,也具備了在兩個支持藍牙的手機之間互相進行配對與通訊傳輸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機制。NFC是短距離的無線RFID技術,在針對1~2公尺的短距離聯機應用上,以電磁波為基礎,取代傳統無線電傳輸。由於NFC機制掌控了配對的起始偵測,當范圍內的2台裝置要進行配對傳輸時,只要簡單的在手機屏幕上點選是否接受聯機即可。不過要應用NFC功能,系統必須要內建NFC晶元或者是具備相關硬體功能。 2. 更佳的省電效果:藍牙2.1版加入了Sniff Subrating的功能,透過設定在2個裝置之間互相確認訊號的發送間隔來達到節省功耗的目的。一般來說,當2個進行連結的藍牙裝置進入待機狀態之後,藍牙裝置之間仍需要透過相互的呼叫來確定彼此是否仍在聯機狀態,當然,也因為這樣,藍牙晶元就必須隨時保持在工作狀態,即使手機的其它組件都已經進入休眠模式。為了改善了這樣這樣的狀況,藍牙2.1將裝置之間相互確認的訊號發送時間間隔從舊版的0.1秒延長到0.5秒左右,如此可以讓藍牙晶元的工作負載大幅降低,也可讓藍牙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徹底休眠。根據官方的報告,採用此技術之後,藍牙裝置在開啟藍牙聯機之後的待機時間可以有效延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