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鵝苗怎樣養殖
1、飼養環境,在准備養殖鵝苗的時候需要將飼養的環境進行打理,要將准備用來做鵝舍的房間進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剛粉刷好或者是很久沒有用過或剛養過別的家畜的房間,盡量多進行兩次消毒,以免細菌感染,因為鵝苗的身體素質不是很好,很容易受感染。
2、注射疫苗,買回來的鵝苗及時注射疫苗:注射小鵝瘟血清(卵黃抗體)、小鵝瘟副粘病毒、禽流感疫苗,以防止傳染病發生,出現大批死亡,未開食前飲5%多維葡萄糖水後開食。
3、溫度適宜,保證溫度適宜,可防止齊堆壓死,防止感冒,保障鵝雛健康發育。光線不足,鵝雛看不見吃食飲水,影響發育,光照過強,易發生啄羽、產生應激反應。
4、多給青料,精料滿足有利於鵝雛健康生長,但並不是越多越好,滿足增重所需的蛋白質和能量即可,蛋白質要達到21%左右,多給青、粗飼料,鍛煉消化系統充分利用粗飼料的能力,降低成本,防止啄癖發生。
5、消毒防病,每天都要將墊料徹底更新,及時掃除糞便、臟物。7天前最好每天上下午各清掃一次,同時早晚各消毒一次,消毒用百毒殺即可。7天以後每隔2-3天消毒一次。
(1)鵝苗自動飲水裝置擴展閱讀:
養鵝注意事項:
1、鵝的適宜生長溫度在22-26度,超過26度生長會變得緩慢,所以夏季鵝舍的溫度必須控制在26度以下。
2、環境衛生:鵝舍要經常清掃,鋪墊沙土,定期清毒,禁止仔鵝接觸成鵝的排泄物。
3、選留的種鵝正處在生長發育和長毛換羽的重要時期,必須要加強飼養管理,不宜過早粗飼,應根據鵝群的具體膘情進行適當補料。種鵝達到100日齡後,羽毛完全長齊後再轉入粗飼。在喂養的過程中,要隨時根據鵝的成長階段,及時調整飼料配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鵝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養殖
㈡ 來鵝苗先飲水還是先餵食嗎
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吃
㈢ 鵝苗須打什麼疫苗
1日齡:小鵝瘟病毒、三周康病毒每隻注射0.5 1毫升:公司打好疫
苗
7日齡:小鵝瘟或三周康、頸部皮下注射0.5 1毫升。
15日齡:注射禽流感疫苗,頸部皮下注射0.5毫升。
㈣ 鵝苗多少少只共用一個飲水器
鵝苗多少只共用一個飲水器就得看實際情況而定。鵝苗的大小,飲水器的大小和場地的大小是關鍵因素!
㈤ 養鵝苗應喂什麼葯
鵝苗飼養主要要注意溫度和喂養。1O~21日齡雛鵝的飼養管理1.1雛鵝的潮口與開食雛鵝出殼後的第一次飲水俗稱潮口,第一次吃料俗稱開食。開食時間是否適宜,直接關繫到雛鵝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雛鵝出殼24h左右,當大多數雛鵝站立走動、伸頸張嘴、有啄食慾望時,就可進行潮口。具體方法:將雛鵝放入籃中,將鵝籃浸入清潔的淺水中(以不淹到雛鵝的頸部為宜),讓雛鵝自由活動和飲水3~5min,然後,將鵝籃提出水面放到溫暖的地方,讓鵝理干絨毛。也可在室內用小盆盛水潮口。經幾次調教,便可以自由飲水。天氣炎熱、雛鵝數量較多時,可人工噴水於雛鵝身上,讓其互相吮吸絨毛上的水珠。或用飲水器直接給雛鵝初飲;初次飲水可以刺激雛鵝的食慾,促使胎糞排出。潮口後即可開食。開食料採用青飼料如苦蕒菜、萵筍葉、黑麥草等,將其洗凈切碎,與碎米、米飯或全價配合小鵝料拌在一起開食。精青飼料1~3日齡按1:3,4~10日齡1:lO,10日齡以上按l:15的比例摻合。每日飼喂的次數按日齡的增長適當提高,1~4日齡每天飼喂5~6次,4~10日齡每天飼喂6~8次,10日齡以上再從每天5~6次降至3~4次正常喂養。飼料的變化由熟到生、由軟到硬,慢慢過渡,不可突然大幅度變化。飼喂方法應採用「先飲後喂,定時定量,少給勤添,防止暴食」。雛鵝以開食後的第2天起便可按時飼喂。3日齡後適當補飼砂礫,以幫助消化。從11日齡起可開始適當放牧,飼料以青綠飼料為主,精料逐步從熟喂過渡為生喂。1.2保溫由於雛鵝體溫調節能力差,溫度對雛鵝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有很大的影響。大群飼養可利用煤爐加熱或暖氣供熱來進行,密度控制在20~30隻/m2。1.-25日齡溫度26~280C,濕度60%~65%;6~lO日齡24~26℃,相對濕度65%;11~15日齡22~24℃,相對濕度65%~70%;16~20日齡20~22℃,相對濕度70%左右。這樣經過10~20日齡後,選擇晴朗天氣就可將雛鵝進行放牧飼養。育雛保溫應遵循下列原則:群小稍高,群大稍低;弱雛稍高,強雛稍低;夜間稍高,白天稍低;冷天、陰天稍高,熱天、晴天稍低。雛鵝一般保溫2~3周,保溫期的長短因品種、季節、地理位置不同而調整。保溫結束時的脫溫應非常慎重,要做到逐漸脫溫,特別當氣溫突然下降時不要急於脫溫而應適當補溫。1.3防濕潮濕對雛鵝的健康和生長發育有不利的影響。育雛鵝舍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0%~70%。因此要經常打拇衛生,及時清除潮濕墊料,換上干凈、乾燥的新墊料,保持室內乾燥。1.4分群與防堆雛鵝在開水、開食之前,應根據出雛時間的遲早和雛鵝的強弱,進行第1次分群,給予不同的保溫制度和開水、開食時間。開食後的第2天,可以根據雛鵝採食情況,進行第2次分群,將那些不吃食,或吃食量很少的雛鵝,分出來另外餵食。一般每群以100~150隻為宜,分群時還應注意密度,一般每平方米雛鵝飼養數為:1~5日齡20~25隻,6~10日齡15~20隻,11~15日齡12~15隻,15日齡以後8~10隻。雛鵝喜歡聚集成群,如果溫度低時更是如此,易出現壓傷、壓死現象。1.5放牧與放水雛鵝在10日齡以後,條件適宜即可放水和放牧。1.6衛生防疫雛鵝育雛階段易發生的疾病有:小鵝瘟,小鵝流感,禽出敗,胃腸炎,鵝球蟲病等,重點要防治小鵝流感和小鵝瘟。在飼料中添加O.05%的復方敵菌凈或O.05%~O.10%的土黴素,可有效防止禽出敗、胃腸炎、鵝球蟲病的發生。222~70日齡肉用仔鵝的飼養管理這一階段鵝的覓食能力增強,消化道容積增大,採食量日益增加。為適應這些特點應加強仔鵝飼養管理,滿足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為轉入育肥期或為選留後備種鵝打下良好的基礎。22~70日齡仔鵝可採用全舍飼和放牧結合補飼兩種方式,其中以後者較多見。一般全舍飼飼養每隻鵝需要全價飼料lOkg左右,放牧結合補飼飼養每隻鵝需要全價飼料5.6kg。體重可達到3.2~3.5kg以上。2.1放牧飼養2.1.1放牧時間春秋季雛鵝10日齡在氣溫暖和,天氣晴朗時可在中午放牧;夏季時可提前到5~7日齡,剛開始時1h左右,以後逐步延長,到30~40日齡可採用全天放牧,並盡量早出晚歸。放牧時可結合放水,時間從15rain逐漸延長到O.5~1h,每天2~3次,再過渡到自由嬉水。2.1.2放牧場地的選擇放牧場地要有豐富優質的鵝喜食的牧草。鵝喜食的草類很多,一般只要無毒、無刺激、無特殊氣味的草都可供鵝採食。牧地要開闊,可劃分成若干小區,有計劃地輪牧。牧地附近應有湖泊、小河或池塘,給鵝有清潔的飲水和洗浴清洗羽毛的水源。牧地附近應有蔽蔭休息的樹林或其他蔽蔭物(如搭臨時蔭棚)。2.1.3放牧時注意事項:①放牧群一般以250~300隻為宜,由2人放牧,放牧地開闊時可增至500隻左右,甚至可達1000隻,由3~4人管理;②放牧時應注意觀察採食情況,待大多數鵝吃到7~8成飽時應將鵝群趕入池塘或河中,讓其自由飲水、洗浴;③防驚群,防止其他動物及有鮮艷顏色的物品、喇叭聲的突然出現引起的驚群;④放牧時驅趕鵝群速度要慢,防止踐踏致傷;⑤避免在夏天炎熱的中午、大暴雨等惡劣天氣放牧。2.2全舍飼飼養採用專用鵝舍,應用全價配合飼料飼養,日糧中代謝能11.7MJ/kg,粗蛋白質18.O%,粗纖維6.O%,鈣1.2%,磷O.8%。育肥鵝育肥期間的日糧組成:前期精飼料60.O%,粗飼料40.O%;後期精飼料80.0%,粗飼料20.O%。全舍飼鵝生長速度較快,但飼養成本較高。全舍飼法也是放牧鵝後期快速育肥的一種方法,育肥期約1周。鵝的育肥還可採用強制育肥的法,強制育肥又稱填飼育肥,分人工填飼和機器填飼兩種。3鵝疫病的防制3.1加強管理,科學飼養3.2科學免疫3.3定時驅蟲和消毒摘抄自有機農業網,僅供參考。
㈥ 鵝苗前十幾天晚上要一直開燈嗎
鵝苗十四日齡需要開燈,接受合理的光照,也是能讓鵝苗健康成長的一個必備條件,在鵝苗出生以後的前4天,24小時讓鵝苗接受光照,這可以讓鵝苗更快適應新環境,適應了環境,就會讓鵝苗更快的開始吃東西喝水。
等鵝苗長到第5天到第14天的時候,在晚上給鵝苗餵食的時候把燈打開,白天的時候不會開燈,這樣做可以讓鵝苗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可以促進它的生長發育;
到兩周以後,如果天氣比較好的話,就可以讓鵝苗適當的出去活動了,這個時候鵝苗就可以接受比較自然的陽光了,不過剛開始的時候,不能讓鵝苗在外面呆的時間太長,要不然會讓它不適應的。
精料滿足有利於鵝雛健康生長,但並不是越多越好,滿足增重所需的蛋白質和能量即可,蛋白質要達到21%左右;多給青、粗飼料,鍛煉消化系統充分利用粗飼料的能力,降低成本,防止啄癖發生。
保持乾燥,切忌潮濕:不管採取何種育雛方式,都必須保持環境乾燥,不能潮濕,防止疾病發生。
日日清掃,消毒防病:每天都要將墊料徹底更新,及時掃除糞便、臟物。7天前最好每天上下午各清掃一次,同時早晚各消毒一次,消毒用百毒殺即可。7天以後每隔2-3天消毒一次。
小群管理,強弱分開:最好是分小群管理,吃食均勻,防止齊堆;強弱分開,將最強壯的分到一組,弱的分到一組,避免弱肉強食。
㈦ 鵝苗幾天吃開口料
鵝苗飼養技術要點
近兩年鵝越來越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養鵝戶逐漸增多。在養鵝過程中,鵝苗(指28日齡以內鵝的統稱)培育的好壞,直接關繫到鵝的生長發育和養鵝的經濟效益。
--、育雛前的准備,為鵝苗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1、房舍和場地用具的准備消毒:鵝一般以平養為主,進鵝苗前要對房舍和飼養場地進行徹底消毒,鵝苗進棚前半個月,用福爾馬林密封薰蒸房舍,鵝苗進棚前2-3天再對房舍場地用消毒威噴灑徹底消毒一次,棚舍門口處應設消毒池。
2、溫度、濕度:出殼後的鵝苗因絨毛短,I調節體溫能力差,-旦外界溫度不適,會影響成活率,棚舍內的濕度要與溫度相對均衡。育雛的適宜溫度和濕度為:1 -2日齡28-29?相對濕度60-65%;3-6日齡26-28?;相對濕度60-65%;7-14日齡23-25?,相對濕度65%左右;15-20日齡19 22?;相對濕度6570%;21日齡後適應15?的常溫,在恢復常溫時隨著日齡的增加逐漸降溫。
3、飼養密度:每群鵝苗以500羽為宜,應根據鵝苗的體形大小和生長情況,不斷高速飼養密度。-般中、小型鵝7日齡以內每平方米飼養18- 25羽,7-15日齡每平方米12-15羽,15-21曰齡7-10羽,以後隨著鵝的不斷生長,降低每平方米的飼養羽數。
二、科學的飼養管理
到響聲即站起來,頭頸伸長、開始啄食,
即可開食(一般在鵝苗出1、開食:當鵝苗聽▲ 殼後20 25小時內)。開食時先給飲水,首次飲水用0.1%高錳酸鉀溶液以促排胎糞,飲水後及時用新鮮米飯經清水浸泡後除去粘水後及時用新鮮米飯經清水浸泡後除去粘性,撒到干凈草席或塑料布上讓鵝自食,用切細的鮮嫩菜葉放在手中誘食,開食當天每隔2小時左右喂一次,每次只喂八九成飽。
㈧ 鵝苗育雛自動飲水的是什麼樣的。
使用常見的真空式飲水器,育雛期間不用加太多的水,水溫不宜過低,可以在水中適當的添加多維及葡萄糖!
㈨ 鵝苗長途運輸後飲水中加什麼可以提高免疫力
人們常說:「春鵝好養,春雛難育。」規模生產中,0~21日齡的雛鵝死亡率較高,其中因環境條件惡劣、管理不科學所造成的死亡率占雛鵝死亡總數的60%以上。在飲水中加入抗菌葯物,如氟哌酸、恩諾沙星等,從1日齡開始,連用1~3天。能有效地控制慢性呼吸道病、大腸桿菌病等。雛鵝的胃腸容積小,消化能力差,所以要求所供應的飼料品質好、易消化。飼養過程中要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盤的大小、高低要適宜,擺放位置要適當,保證每隻雛鵝都能吃得好、吃得適中。
㈩ 鵝苗的養殖技術
在准備養殖鵝苗的時候需要將飼養的環境進行打理,首先要將准備用來做鵝舍的房間進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尤其是剛粉刷好或者是很久沒有用過或剛養過別的家畜的房間,盡量多進行兩次消毒,以免細菌感染,因為鵝苗的身體素質不是很好,很容易受感染。
2、飼養管理
雛鵝一般在破殼的二十四個小時之後基本上都會進行初次飲水,飲水結束之後就可以開始食用飼料了,飲水的方式如果鵝苗比較少就可以人工進行教授進行飲水,但如果鵝苗數量較多則需要將水撒在鵝的身上讓它們互相飲用羽毛上的水珠。開食之後要注意飼養方法,我們需要按照不同生長日期來進行飼料搭配和喂養次數,首先是從少量慢慢的加大量,然後一開始是一天喂個五六次,慢慢的變為三四次,最後走向正常,同時喂養的飼料從熟食也慢慢走向生食,飼養的時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急。
3、生活溫度
不同時期的鵝苗所適應的溫度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差一兩天的鵝苗之間都有區別,所以在鵝苗的養殖中要注意要將不同時期出生的鵝苗通過人工的方法將溫度調節到它們各自適應的一個程度。一般出生一到六天的鵝苗做好放在溫度為二十八度左右的環境,7到十四天的鵝苗一般是二十五度左右,而十五到而二十天的適合在二十二度的環境中生存,等到二十一天以後鵝苗就可以在日常的環境中正常生長了。
4、飼養密度
飼養的時候密度不宜過大,不然很容易導致鵝苗傷亡或引發各種疾病。所以我們在開食的時候需要根據鵝苗身體素質的強弱來將鵝苗進行分群,一般每群是一百五十隻左右,同時要根據時間的長度來慢慢降低密度,因為它們在不停的成長,所以要慢慢的再進行分群時刻保持適宜的密度,不然會出現壓傷或壓死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