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行車在發明和改進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自行車,又稱單車,是一種以人力驅動的簡便交通工具。它的發明和改進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公元1642年,義大利一位櫥窗設計師在他所設計的羅馬教堂的彩色玻璃上,繪制了自行車的雛型圖案,但沒有造出實物。從此以後,歐洲一些國家的許多工匠和科學工作者對創制自行車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鑽研,提出過許多種方案,然而均未成功。
第一個製造出自行車實物的是法國人希布拉克,他在1790年製成一輛木質自行車,兩個車輪被前後縱列在同一軸線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和貢獻。不過,這輛自行車沒有驅動裝置也不能轉向,只能靠騎車人不斷用雙腳蹬地在一條直線上前進。他親自騎著這輛木輪自行車,在巴黎公園前大街上奔跑、博得觀眾的好評。實際上這只是一種自行車的雛型,不能算真正的自行車,雖然如此,世界科技史上都公認自行車的最早發明者是希布拉克,他製造的這輛自行車也被稱為近代自行車的鼻祖,從此揭開了自行車時代的序幕。
1801年,俄國有個名叫阿爾塔莫諾夫的農奴,用金屬製成了帶有兩個圓輪和小凳的自行車,把它獻給了沙皇。他因此得以取消家奴身份,成為自由民。但遺憾的是這種自行車未被推廣,僅僅成為沙皇的一種玩具。
1871年,德國青年德萊斯也製造了一輛木質自行車,這輛車仍然沒有驅動裝置而靠騎車人雙腳蹬地前進;不過,前輪可以活動,並裝有車把,因此可以騎著轉彎。這比希布拉克的木質車有了重要發展。德萊斯稱之為「奔跑機」,並騎車旅遊,行駛的速度相當於奔跑的馬車。19世紀上半葉,正是歐洲國家將科學技術應用於交通工具的熱潮時期,各國都有人在研製自行車。德萊斯的「奔跑機」傳到英、法等國後,大大啟發了這些研製者,被世界公認為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自行車,奠定了現代自行車的基本輪廓。
1839年,英國蘇格蘭的一位鐵匠麥克米倫研製成功一種新型的自行車,特點是:前後兩輪大小不等,前輪小,後輪大;並在前輪軸上加裝了一副腳鐙,騎車人只要用腳踩動腳鐙,車子就可前進。麥克米倫的這項發明,完全改變了過去騎車人用腳蹬地的驅動方式。由於這種自行車的主動輪——前輪小於後輪,行駛時騎車人需要頻繁地蹬腳鐙,很是費力。為了改進這一不足,1861年,法國人米歇則製造了一輛前輪大而後輪小的自行車,這種自行車行駛速度很快,但容易跌倒。
1869年,有人將自行車輪由木質改為鐵制,並且轉圈用橡皮帶,車輪上還裝上了滾珠軸承和飛輪。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自行車的研製、使用經驗的不斷積累,逐漸認識到自行車的驅動機構(腳鐙)裝置在前輪上,使前輪既是主動輪又是轉向輪是不科學的。1873年,英國人勞森把腳鐙安裝在前後兩輪的中間,並用鏈條來使動,開始具備現代自行車的結構形式。1885年,英國人斯泰利在勞森設計的自行車的基礎上進一步作了改進,車架採用金屬材料的三角結構,腳鐙也安放在前後輪中間部位並用鏈條傳動,還首次採用了剎車裝置。斯泰利稱之為安全自行車。斯泰利還為此而設計了生產自行車的專門機床。因此在世界科技史上被譽為「自行車工業之父」。
1889年,英國人康洛普發明了充氣輪胎,自行車採用充氣輪胎後使用性更趨完善。不僅驅動省力,轉向方便,而且行駛平穩舒適。至此,自行車基本定型。以後,自行車雖然仍有不斷改進,但基本結構沒有重大突破。
就近代自行車而言,也有過幾次重大革新,一是增添了變速裝置,出現了多級變速,最多達到10~21個檔位,可以隨意調節,適應不同的地形和氣候條件,給旅遊和競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二是材質的改進,向質輕、堅固的方向發展,提高了速度;三是結構形式的改進,嗇了自行車的形號、類別,現在流行的有踏板式自行車、折疊式自行車、橢圓牙盤自行車和多人旅行自行車等;四是動力的改進,國同低頻已經出現全電控制自行車、液壓傳動自行車,從而使現代交通工具增多了。世界上先進的競賽自行車,每輛只有6~9公斤重。為了進一步提高競賽自行車的速度等性能,日本生產的「空氣動力賽車」已經問世,1981年法國舉行的全國自行車比賽,冠軍獲得者吉西傑,就是使用的這種賽車。這種空氣動力賽車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注目。縱觀自行車從誕生到現在170多年的歷史,它一直是在改革中發展前進的。完全可以預料,各種新型自行車將與日俱增。
不同類型抄自行車的組成不見略有不同,下圖是近些年較為流行的硬尾山地車組成圖解
傳動裝置有:摩擦傳動(剎車)、鏈條傳動、齒輪傳動(摩拜)、皮帶傳動(OFO)、棘輪傳動(後花鼓)、曲軸連桿傳動(曲柄中軸)、氣動傳動(前叉後膽)、液壓傳動(油壓剎車)、鋼絲索傳動(拉線剎車、變速)、花鍵傳動(中軸、塔基)。
C. 液壓傳動在汽車上的應用有哪些
1、液壓傳動用於汽車傳動系中,為使傳動系中離合器操作輕便,轎車中的離合器操縱機構均採取液壓式。液壓式離合器的操縱機構與離合器踏板、總泵、分泵和分離撥叉等組成,只要駕駛員輕踩離合器踏板,通過液壓傳動裝置,可以經過分泵產生足夠大的作用力推動分離撥叉工作從而減輕駕駛員的勞動強度(圖1為液壓離合器的操縱機構)。
2.液力自動變速器液力自動變速器在現代汽車上用得也越來越多。使用液力變速器可以簡化駕駛操作,使發動機的轉速控制在一定的范圉內,避免車速急劇變化,有利於減少發動機振動和噪音,而且能消除和吸收傳動裝置的動載荷,減少換檔沖擊,提高發動機和變速器的使用壽命。
3.液壓傳動應用於轉向系中,液壓動力轉向裝置由控制閥、儲油罐、油泵和動力缸組成。該系統能夠根據汽車行駛條件的變化對助力的大小實行控制,使汽車在停車狀態時得到足夠大的助力,以便提高轉向系統操作的靈活性。當車速增加時助力逐漸減小,高速行駛時無助力,使操縱有一定的行路感,而且還能提高操縱的穩定性。另外,液壓系統一般工作壓力不高,流量也不大(圖2。液壓動力轉向系統示意圖)。
4、.液壓傳動應用於制動系中,液壓式制動系由制動踏板、制動總泵、制動管路及車輪制動器組成。制動時,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是制動總泵內的制動液通過制動管路進入各車輪制動器的制動分泵,分泵中的活塞使得制動蹄及摩擦片張開,摩擦片與制動鼓接觸產生摩擦力,阻止與制動鼓連接的車輪的轉動,從而產生制動。液壓制動系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圖3液壓式制動系工作原理圖)。
5.液壓系統應用於ABS中,ABS即汽車防抱死系統,其主要功能是在汽車制動時,防止車輪抱死。液壓制動系統,ABS是在普通制動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感測器、ABS執行機構和ABS電腦三部分。液壓制動系統ABS廣泛應用於轎車和輕型載貨汽車上。氣頂液壓制動系統ABS兼有氣壓和液壓兩種制動系統的特點,應用於部分中重型汽車上。
6.汽車電控液壓懸架汽車電控液壓懸架可以使司乘人員都有乘坐軟彈簧的舒服感,而且還能保證汽車的靈活性和穩定性。目前轎車上採用的電子控制懸架都具有靈敏的車高調節功能,不管車輛(規定范圍)如何變化,都可以保持汽車的一定高度,大大地減少了汽車在轉彎時產生的傾斜程度。當車輛在凸凹不平的道路上行駛時可以提高車身的高度,當車輛高速行駛時又可使車身的高度降低,以減少風的阻力。圖4為電控液壓懸架系統共組原理圖,汽車電控液壓懸架還具有衰減力的調節功能,以提高車輛的穩定性。在急轉彎、急加速和緊急制動時,還可以抑制車輛姿態的變化。
7.液力偶合器液力偶合器在汽車上只起傳遞扭矩的作用,所以也叫液力聯軸器。液力偶合器安裝在汽車發動機和機械變速器之間,傳遞扭矩時能起到柔性傳動、減緩沖擊的作用。隔離扭振的功能使汽車起步和加速時都能保持平穩。
8.液力變矩器液力變矩器不僅能傳遞轉矩,而且還能在泵輪轉矩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渦輪轉速的不同自動地改變渦輪所輸出的轉矩值(變矩)。液力變矩器具有對外負載的自動適應性,使車輛起步平穩、加速快而且均勻,其減振作用降低了傳動系統的動載和扭振的引響,延長了傳動系統的使用壽命,提高了乘坐舒適性和行駛安全性。然而液力變矩器存在著效率不夠高、變矩范圍有限的問題。因此,很少使用單個液力變矩器,需要串聯或並聯一個定軸式或者旋轉軸式機械變速器,以擴大變速和變矩范圍。目前高級轎車大都採用了液力機械傳動,其主要著眼點在其舒適性及操作輕便性。城市大客車因經常停車、起步、加速,換擋相
當頻繁,對操縱方便的要求就顯得更為突出。越野汽車為了獲得穩定的驅動力和良好的通過性,採用液力機械傳動也日益增多。裝載質量為25~80T的礦用自卸汽車,因其功率大,傳動系統既要傳遞大扭矩,又要易於換擋變速,故絕大多數都採用液力機械傳動。
9.汽車液壓減震系統汽車液壓減振系統具有優良的減震功能,在車輛偏重時可以保持車輛的平衡,使車輛繼續安全行駛。在車輛更換輪胎時,不需要千斤頂頂地即可更換輪胎,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時間。如果車輛陷入濕滑的地方時,利用此裝置也很容易走出泥沼。
10、汽車式起重機液壓系統,在汽車底盤上裝上起重設備,完成吊裝任務的汽車稱為汽車式起重機,這種起重機廣泛的應用在運輸、建築、裝卸、礦山及築路工地上,是一種行走式起重機。汽車式起重機完成起重任務時,作業循環通常是起吊-回轉-卸載-返回,有時還加入間斷的短距離行駛運動。這些動作的完成都是通過液壓傳動系統來控制的。
液壓傳動在汽車工業上還應用於自卸式汽車、平板車、高空作業車等。汽車工業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先進與否的重要標志,目前技術先進的汽車已廣泛採用了液壓和液力傳動新技術,就連汽車的燃料供給和機械潤滑系統也借鑒了這些技術,因此加強針對汽車的液壓氣壓與液力傳動技術的學習與研究,對於從事汽車理論學習和設計製造維修的人員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D. 自行車剎車系統的傳動部分,用的什麼原理。
你好,自行車的剎車系統一般常用的分為機械剎車和油壓剎車,原理就是機械傳動和液壓傳動2種了。
E. 汽車上有哪些裝置應用了液壓傳動,氣壓傳動
汽車上大量應用液壓,氣壓,和液力傳動
1.ABS是液壓的,靠液壓油缸高頻動作.夾緊-放開制動夾鉗,使車輪連滾帶滑,防止抱死.
2.液壓助力轉向方向盤帶動分配器,分配器向轉向機構兩側油缸供油,只要轉向器一轉,兩側油缸一個進油,一個回油,推動車輪偏轉.
3, 高級車的離合器也是液壓的,前幾天有個網友還發過液壓圖
4 AT自動變速器是液力耦合器+油缸+齒輪組
5,剎車是液壓或氣動的。
F. 你們誰見過液壓傳動的前後驅自行車
見別人騎過
G. 自行車車是由哪些簡單機械組成的動力部分,傳動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
自行車是由導向系統、驅動系統、制動系統等組成:
1、導向系統:由車把、前叉、前軸版、前輪等部權件組成。乘騎者可以通過操縱車把來改變行駛方向並保持車身平衡。
2、驅動(傳動或行走)系統:由腳蹬、中軸、牙盤、曲柄、鏈條、飛輪、後軸、後輪等部件組成。人的腳的蹬力是靠腳蹬通過曲柄,鏈輪、鏈條、飛輪、後軸等部件傳動的,從而使自行車不斷前進。
3、制動系統:由車閘部件組成、乘騎者可以隨時操縱車閘,使行駛的自行車減速、停駛,確保行車安全。
此外,為了安全和美觀,以及從實用出發,還裝配了車燈,支架,車鈴等部件。
(7)自行車液壓傳動裝置擴展閱讀
為預防騎自行車引起的不適,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車座太硬的,可用泡沫塑料做一個柔軟的座套套在車座上,以減少車座對下部的壓迫。
2、調整車座的高度和角度。車座太高,騎車時臀部必然左右錯動,容易造成會擦傷;車座前部上翹,更容易造成不適。
3、騎車時間較長時,要注意變換騎車姿勢,使身體的重心有所移動,以防某一點長時間著力。
4、初騎變速車時,速度不要太快,時間也不要太長,待身體適應後再加速和加時。
H. 液壓傳動自行車為什麼不能普及
液壓傳動不穩定啊,液壓力大小能控制嗎?騎著自行車一會快一會慢,誰受得了啊,容易壞,而且對污染要求非常高,你想想你能保證不進雜質嗎啊,自行車哪裡都去啊,而且太油,不好維修,不是每個人都能會修的,誰家裡還天天備用閥啊圈的油的,液壓油好買嗎?不過這倒是不錯的新發明,如果繼續發展的話倒是有可能,比如用伺服閥比例閥,然後大街上再開個液壓油加油站,哈哈不錯,等你努力哦。
I. 自行車上用到哪些簡單機械(5個)
日常生活中咱們常見的機械裝置,最多的就是是杠桿、四連桿機構、齒輪機構。很多東西最終都可以歸結到這三個上面
1,壓水井的壓水手柄:
利用杠桿原理製成,支點距水井較近,而手柄較長,這樣力臂較長,可以省力。但是由杠桿原理可知,杠桿都是省但不省功的。
2,自行車:
1、鏈條鏈輪組成的鏈傳動系統;
2、由鋼珠和鋼碗組成的軸承系統;
3、鈴中有由齒條齒輪傳動系統;
4、坐墊中有彈簧組成的減振系統;
5、由杠桿原理組成的剎車系統。
自行車上有很多小的機械裝置,是生活中最典型的機械裝置
比如車閘,是利用杠桿原理製成的。
車蹬實際是一個曲柄機構。
前鏈輪和後鏈輪之間由鉸鏈連接,從機械原理學上講,是一個簡單的鏈傳動機構
3,鉗子,剪刀
也都是利用杠桿原理製成。實際上就是兩個小杠桿結合到一起,就是一個鉗子或剪刀了
4,扳手
仍然是杠桿原理
5,液壓小千斤頂
(不知道樓主見過沒有,就是街邊上很多司機車壞了,從後備廂里拿出來,把車頂起來修車的小東西,是司機常備的物品)
內部結構是一個簡單的液壓裝置。從原理上說也有應用杠桿原理。別看一個液壓千斤頂個頭很小,但支起一台小轎車很容易的
6,電動篩
這東西在農村用的比較多,糧食放在上面,打開電源,電動篩就自動搖擺,把不用的東西篩下來
其原理就是一個雙搖桿機構,在大的分類上屬於四連桿。
大地相當於一個桿,兩個搖擺支架是第二、第三個桿,篩子是第四個桿
你要學過機械原理就會知道,四連桿機構根據四個桿之間的長短關系,可以形成曲柄搖桿機構,雙搖桿機構,雙曲柄機構
電動篩就是人為製作形成的一個雙搖桿機構
7,小轎車的車門
具體結構那當然是很復雜了,但從原理上講,轎車車門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四連桿機構
8,柱塞泵
不知道你見過沒有,就是和自行車的打氣筒差不多的,靠裡面的柱塞一進一出來抽水或抽油的,
其原理實際上是一個曲柄滑塊機構,柱塞相當於滑塊。
曲柄滑塊機構實際上是屬於曲柄搖桿機構的變種,而前面也說了,曲柄搖桿機構在大的分類上又屬於四連桿機構
9
電梯
電梯的內部具體結構其實很復雜的,不是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樣,就是一根鋼索吊著一個電梯廂。現在的電梯內部集合了各種自動控制裝置,各種感測器,當然最重要的還有安全保護裝置。
但是從機械原理上說,電梯其實就是一個蝸輪蝸桿機構。在大的分類上講,蝸輪蝸桿機構屬於齒輪機構的一種
10
齒輪泵
一種簡單的泵,抽水或者抽油用的,生活中很常見的
是典型的齒輪機構
把齒輪泵拆開,裡面其實就是兩個齒輪而已
齒輪泵的優點是造價便宜,體積小,缺點是工作噪音大,排量較小
先總結這么10個吧!!
其實生活中簡單的機械裝置很多很多的,可以說無處不在,
如果再舉幾個復雜的例子那就更多了!
比如汽車的變速箱,你要拆開看看,裡面全都是齒輪,這屬於輪系,而輪系在大的分類上也屬於齒輪機構
建築工地上的吊車,上面有杠桿,四連桿,齒輪,液壓,滑輪組。。。。太多了
車床,見過么??上面幾乎包括所有的機械裝置
一台小轎車,上面也幾乎包括所有你可以想的到的機械裝置
J. 自行車變速器的結構原理
自動變速器根據汽車速度、發動機轉速、動力負荷等因素自動進行升降檔位,不需由駕駛者操作離合器換檔,使用很方便。特別在交通比較擁擠的城區馬路行駛,自動變速器體現出很好的便利性。自動變速器比手動變速器復雜得多,有很多方面不相同,但最大的區別在於控制方面。手動變速器由駕駛員操縱檔位,加檔或減檔由人工操作,而自動變速器是由機器自動控制檔位,變換檔位是由液壓控制裝置進行的。
以一個典型的自動變速器為例,液壓控制裝置根據節氣門(油門)開度和變速器輸出軸上輸送來的信號控制升降檔。根據節氣門開度變化,液壓控制裝置中的調節閥產生與加速踏板踏下量成正比的液壓,該液壓作為節氣門開度「信號」加到液壓控制裝置;另外有裝配在輸出軸上的速控液壓閥可產生與轉速(車速)成正比的液壓,作為車速「信號」加到液壓控制裝置。因此,就有節氣門開度「信號」和車速「信號」,液壓控制裝置根據這兩個「信號」自動調節變速器油量,從而控制換檔時機。
也就是說在汽車駕駛中,駕駛員踏下加速踏板(油門踏板),控制節氣門開度和汽車的行駛速度(變速器輸出軸轉速),就能自動控制變速器內的液壓控制裝置,液壓控制裝置會利用液力去控制行星齒輪系統的離合器和制動器,以改變行星齒輪的傳動狀態。
自動變速器的核心控制裝置是液壓控制裝置,液壓控制裝置由油泵、閥體、離合器、制動器以及連接所有這些部件的液體通路所組成。關鍵部件是閥體,因此它是自動變速器的控制中心。閥體的作用是根據發動機和底盤傳動系的負載狀況(節氣門開度和輸出軸轉速),對油泵輸出到各執行機構的油壓加以控制,以控制液力變矩器,控制各離合器和制動器的結合與分離實現自動換檔。
以上是自動變速器的基本控制形式,如果是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就要在上述基礎上增加電磁閥,ecu(電控單元)藉助電磁閥控制自動變速器工作過程。ecu輸入電路接受感測器和其它裝置輸入的信號,對信號進行過濾處理和放大,然後轉換成電信號驅動被控的電磁閥工作。因此,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就要增加節氣門位置感測器、車速感測器、水溫感測器、液壓溫度感測器、發動機轉速感測器、檔位開關、剎車燈開關等數字信號匯入ecu,從而使得ecu精確控制電磁閥,使換檔和鎖止時間准確,令汽車運行更加平穩和節省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