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前需要學什麼科目,應該有哪方面的基礎
起碼要學機械制圖,公差配合一般都是要反映在機械圖紙上的。
B. 關於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問題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中有測量對象、計量單位、測量方法和測量精度四個關鍵詞。測量對象:本課程研究的測量對象是幾何量,包括長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形位 誤差、螺紋及齒輪等零件的幾何參數。計量單位: 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採用國際單位制。 其中, 長度的計量單位為米 (m) ; 角度的計量單位為弧度和度(°)、分(′)、秒(〃)。 測量方法:是指測量時所採用的測量原理、計量器具和測量條件的總和。測量精度:是指測量結果與測量對象真實值的一致程度。測量結果越接近真實值, 測量精度越高;反之,測量精度越低。
C. 公差配合和技術測量題解答
1、基本尺寸為18mm、
2 、孔的基本偏差是0到 +0.018 、軸的偏差是 -0.016到-0.033。
3、孔最大是18.018(18+0.018).
最小是18.000 。
軸最大是18-0.016=17.984
最小是18-0.033=17.967
4 、基孔制 間隙配合。(從圖上可以看出,孔都是走正公差,而軸都是負公差,肯定是孔大軸小。)
5、最大間隙為0.051 (0.018+0.033)
最小間隙為0.016 (0+0.016)
配合公差是0.016到0.051.
D.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在機械產品加工的作用
基礎 技術
沒有這個,就沒有互換性
就沒有 標准化,沒有 現代工業的基礎
E.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第二章的答案
第二章 孔、軸尺寸的極限與配合
2-1 基本尺寸:設計給定的尺寸。孔的基本尺寸用「L」表示;軸的基本尺寸用「l」表示。設計時應盡量把基本尺寸標準直徑或標准尺寸。
實際尺寸:經過測量獲得的某一孔、軸的尺寸。孔的實際尺寸用「La」表示;軸的實際尺寸用「la」表示。但由於測量存在誤差,所以實際尺寸並非真值。
極限尺寸:允許尺寸變化的兩個界限。兩個極極限尺寸中較大的一個稱為最大極限尺寸;較小的一個稱為最小極限尺寸。孔的最大極限尺寸用「Lmax」表示,軸的最大極限尺寸用「lmax」表示;孔的最小極限尺寸用「Lmin」表示,軸的最小極限尺寸用「lmin」表示。
合格零件的實際尺寸應介於極極限尺寸之間,也可達到極極限尺寸。
2-2 尺寸偏差:某一尺寸減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尺寸偏差。
極限偏差:即極限尺寸減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它包括上偏差和下偏差。(1)上偏差:最大極限尺寸減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上偏差。孔的上偏差用「ES」表示;軸的上偏差用「es」表示。
ES=Lmax-L
es=lmax-l
(2)下偏差:最小極限尺寸減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下偏差。孔的下偏差用「EI」表示;軸的下偏差用「ei」表示。
EI=Lmin-L
ei=lmin-l
2-3 尺寸公差:允許尺寸的變動量。它的大小應等於最大極限尺寸與最小極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與下偏差之差,簡稱公差。孔的公差用「Th」表示;軸的公差用「Ts」表示。
Th=Lmax-Lmin=ES-EI
Ts=lmax-lmin=es-ei
公差是允許尺寸的變動范圍,公差值是絕對值。因此,公差值必須大於零,不會是負值和零。
2-4 公差帶圖:
(500:1)
2-5 Lmax=L+ES=80+0.032=80.032
Lmin=L+EI=80+0=80
Th=ES-EI=0.032-0=0.032
2-6 lmax=l+es=45+0.012=45.012
lmin=l+ei=45+(-0.007)=44.993
Ts=es-ei=0.012-(-0.007)=0.019
2-7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結合的孔和軸公差帶之間的位置關系。根據孔和軸公差帶相對位置的不同,配合可分為間隙配合、過盈配合和過渡配合三大類。
2-8 見下表:
配合種類
概念
形成條件
配合特點
間隙配合
孔的尺寸減去相配合軸的尺寸之差為正值,即具有間隙的配合。
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上方。
配合間隙的大小在最大間隙和最小間隙之間變化。
過盈配合
孔的尺寸減去相配合軸的尺寸之差為負值,即具有過盈的配合。
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下方。
配合的過盈量在最大過盈和最小過盈之間變化。
過渡配合
可能具有間隙或過盈配合
孔的公差帶與軸的公差帶相互交疊。
該配合中沒有最小間隙和最小過盈。
2-9
(1) 公差帶圖
由此可判斷出該配合為間隙配合。
(2)
Xmax=ES-ei=+0.028-(-0.033)=+0.061
Xmin =EI-es=0-(-0.012)=+0.021
2-10
Xmax=ES-ei=+0.035-(-0.012)=+0.046
Ymax=EI-es=0-(+0.088)=-0.088
Tf=Xmax-Ymax=+0.046-(-0.088)= 0.134
Ya(平均過盈)=(Xmax+Ymax)/2=[+0.046+(-0.088)]/2= -0.042
2-11
Xmax=ES-ei=ES-ei=+0.023-(-0.012)=+0.045
Ymax=EI-es=0-(+0.008)=-0.008
Tf=Xmax-Ymax=+0.045-(-0.008)= 0.053
Xa(平均間隙)=(Xmax+Ymax)/2=[+0.045+(-0.008)]/2= +0.019
2-12 標准公差是國家標規定用以確定公差帶大小的任一公差。標准公差用IT表示。
2-13 標准公差等級是用以確定尺寸精度等級的。國家標準的公差等級共分20級,從IT01~18等級依次降低。
當基本尺寸一定時,標准公差等級越高,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反之,標准公差等級越低,零件的尺寸精度越低。
2-14 標准公差值不僅與標准公差等級有關,而且也與基本尺寸段有關。因此,標准公差等級相同,未必公差值相同,只有當標准公差等級相同,又同在一尺寸段內時,公差值才會相同。
2-15 通常取靠近零線的偏差為基本偏差,並由其確定標准公差帶的位置。國家標准中規定了孔、軸各28種公差帶位置,分別用不同的28個拉丁字母表示。孔的用大寫字母表示,軸的用小寫字母表示。
2-16 公差帶是由位置和大小兩個要素決定的。標准公差決定其大小,基本偏差決定其位置。因此,在孔、軸配合中,由於公差帶的大小和位置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性質和不同精度的配合。
2-17 見下表:
孔或軸
標准公差
基本偏差
另一偏差
Ф20H7
0.021
EI=0
ES=+0.021
Ф20g6
0.013
es=-0.007
ei=-0.020
2-18 國標規定,孔、軸公差帶標注方法有三種,示例如下表:
標注偏差值
標注公差帶代號
標注公差帶代號和偏差值
孔
Ф50+0.039 0
Ф50H8
Ф50 H8+0.039 0
軸
Ф50-0.025 -0.050
Ф50f7
Ф50 f7-0.025 -0.050
2-19 國標對組成配合的原則規定了兩種基準制即基孔制和基軸制。
所謂基孔制,即孔的基本偏差為一定,孔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軸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
基孔制的特點為:
(1)基孔制中的孔為基準孔,用「H」表示。
(2)基準孔的公差帶位於零線上方,其下偏差為零。
(3)基準孔的最小極限尺寸等於其基本尺寸。
所謂基軸制,即軸的基本偏差為一定,軸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孔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
基軸制的基本特點為:
(1)基軸制中的軸為基準軸,用「h」表示。
(2)基準軸的公差帶位於零線下方,其上偏差為零。
(3)基準軸的最大極限尺寸等於其基本尺寸。
2-20 見下表:
公差帶代號
標准公差
基本偏差
另一偏差
標注
Ф30c11
0.130
es= -0.110
ei =-0.240
Ф30-0110 -0240
Ф50f8
0.039
es= -0.025
ei =-0.064
Ф50-0025 -0064
Ф30js6
0.013
es = +0.007
ei =-0.007
Ф30+0007 -0007
Ф96h6
0.022
es =0
ei =-0.022
Ф960 -0022
Ф80m8
0.046
ei =+0.011
es=+0.057
Ф80+0057 -0011
Ф130S7
0.040
ES=-0.092+0.015=-0.077
EI=-0.117
Ф130-0077 -0117
Ф160U6
0.025
ES=-0.190+0.015= -0.175
EI=-0.200
Ф160-0175 -0200
Ф35F8
0.039
EI=+0.025
ES=+0.064
Ф35+0064 +0025
Ф55H8
0.046
EI=0
ES=+0.046
Ф55 0 +0046
Ф100N7
0.035
EI= -0.023+0.013 = -0.010
ES=+0.025
Ф100+0025 -0010
2-21根據國標《極限配合》的規定,在基本尺寸小於500mm范圍內,以孔的IT8級為界:高於IT8級的孔均與高一級的軸配合;低於IT8級的孔均與同級的軸配合;IT8級的孔可與同級或高一級的軸配合。根據以上原則可以判斷配合代號使用的是否正確。
2-22 (1)基孔制:凡是在配合代號中分子是H的就是基孔制,如Φ30H7/g6。
(2)基軸制:凡是在配合代號中分母是h的就是基軸制,如Φ40M7/h6。
(3)配合代號中分子是H,分母是h,此種配合既可認為是基孔制也可以認為是基軸制,或解釋為基準件相配合。
2-23 公差帶的含義見下表:
實例
含義
Φ95k7
基本尺寸為Φ95,公差等級為7級,基本偏差是k的基孔制過渡配合的軸。
Φ60js6
基本尺寸為Φ60,公差等級為6級,基本偏差是js的基孔制過渡配合的軸。
Φ60H8
基本尺寸為Φ60,公差等級為8級,基本偏差是H的基準孔。
Φ40H7/g6
基本尺寸為Φ40,孔的公差等級為7級,軸的公差等級為6級,基孔制、間隙配合的孔和軸。
Φ80M8/h7
基本尺寸為Φ80,孔的公差等級為8級,軸的公差等級為7級,基軸制、過渡配合的孔和軸。
Φ75H8/h8
基本尺寸為Φ75,公差等級均為8級,間隙配合的基準孔和基準軸。
2-24 (1)優先選用基孔制。因為孔比軸加工要難些,所用的刀具、量具的數量和規格也多一些,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採用基孔制,這樣不僅有利於生產,也比較經濟合理。(2)在某種情況下,採用基軸制比採用基孔制要合理些。如滾動軸承外圈與外殼孔的配合採用基軸制,因為滾動軸承為標准件,以它作基準比較方便、合理。
2-25公差等級的選用原則是:在滿足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較低的公差等級,以降低製造成本。常用配合精度為IT5~IT13,其中IT5~IT7為高級精度,IT8~IT10為中級精度,IT11~IT13則為低級精度。
2-26 零件在圖樣上所表達的所有要素都有一定的公差要求,未注公差尺寸也不例外,只是給出一般公差。一般公差是指在車間通常加工條件下可保證的公差,因此,在該尺寸後不需注出其極限偏差數值。
一般公差分為精密f、中等m、粗糙c、最粗v共4個公差等級,按未注公差的線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分別給出了各公差等級的極限偏差數值,並在該尺寸後注出標准號及公差等級代號。
F. 關於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問題
1、30.021 30 30 30.021
2、全跳動
3、+0.1 0 0 -0.1
4、0.005 0.162
5、忘了
6、忘了(建議翻一下機械設計手冊吧)
7、IT8 js
8、-0.01,-0.02
9、基孔制 軸
10、增大 減小
G. 請麻煩給我貼一份關於<<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 >>畢業論文 時間上稍微快點
你可以在網路文庫里找一下
H. 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
最大過盈=軸的最大極限尺寸-孔的最小極限尺寸
0.050=45.00-孔的最小極限尺寸 孔的最小極限尺寸=44.95
孔的最大極限尺寸=孔的最小極限尺寸+公差 孔的最大極限尺寸=44.975
最小過盈=最大過盈-配合公差 最小過盈=0.009
最小過盈=最小的軸-最大的孔 0.009=最小的軸-44.975 最小的軸=44.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