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SF6氣體檢測報價
純度檢測部分:
測 量 方 式: 紅外測量原理 (歐洲感測器公司NDIR系列感測器)
使用環境溫度:回答-20℃ ~ +60℃
測 量 范 圍: 0~100%
響應時間[90%] 60s
測 量 誤 差: 優於±0.5%FS
重復性誤差: ±0.5%
分 辨 率 : 0.01%
顯 示 單 位: %
氣 體 流 量: 400 ~ 600ml/min
流 量 顯 示: 0~1000mL進口數字流量計
樣 氣 壓 力: ≤1MPa
環 境 濕 度: 90%RH
『貳』 核輻射檢測儀都叫蓋革計數器嗎
輻射儀分為detector輻射檢測器和dosimeter個人劑量儀
前者是即時靈敏,顯示當前輻射強度,後者需要累積一段時間計數輻射量。
敏感譜又分為X射線,gama射線,beta射線,alpha射線型,中子射線。探測beta+gama的最常見,能探測alpha的都很貴,能探測中子射線的被限制平民購買,價格肯定過萬。
探測器件分為蓋革管,CCD,雲母屏,碘化銫晶體,碘化鋰晶體。CCD是民用的,日本那個aircounter就是這種,價格幾百塊就搞定。雲母屏的基本都是軍用,可以探測alpha射線。蓋革管主要是普通工業產品,閃爍晶體的一般是核工業使用的。
所以說捨得花錢的話,建議polimaster RADEX或SOEKS品牌的,polimaster的不同型號中17XX這種是根據不同型號可以探測各種射線甚至中子,16XX可以積分算計量。捨不得花錢買個國產就可以,但是。。。 。。。
閑魚上搜索 蓋革計數器 就會看到很多,這個閑置率高,便宜
『叄』 自製核輻射檢測器
蓋革管串聯電流表和10M電阻然後接上電源就可以了
『肆』 請問 核輻射檢測器 的工作原理
能夠指示、記錄和測量核輻射的材料或裝置。輻射和核輻射探測器內的物質相互作用而產生某種信息(如電、光脈沖或材料結構的變化),經放大後被記錄、分析,以確定粒子的數目、位置、能量、動量、飛行時間、速度、質量等物理量。核輻射探測器是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及輻射應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按照記錄方式,核輻射探測器大體上分為計數器和徑跡室兩大類。
計數器 以電脈沖的形式記錄、分析輻射產生的某種信息。計數器的種類有氣體電離探測器、多絲室和漂移室、半導體探測器、閃爍計數器和切倫科夫計數器等。
氣體電離探測器 通過收集射線在氣體中產生的電離電荷來測量核輻射。主要類型有電離室、正比計數器和蓋革計數器。它們的結構相似,一般都是具有兩個電極的圓筒狀容器,充有某種氣體,電極間加電壓,差別是工作電壓范圍不同。電離室工作電壓較低,直接收集射線在氣體中原始產生的離子對。其輸出脈沖幅度較小,上升時間較快,可用於輻射劑量測量和能譜測量。正比計數器的工作電壓較高,能使在電場中高速運動的原始離子產生更多的離子對,在電極上收集到比原始離子對要多得多的離子對(即氣體放大作用),從而得到較高的輸出脈沖。脈沖幅度正比於入射粒子損失的能量,適於作能譜測量。蓋革計數器又稱蓋革-彌勒計數器或G-M計數器,它的工作電壓更高,出現多次電離過程,因此輸出脈沖的幅度很高,已不再正比於原始電離的離子對數,可以不經放大直接被記錄。它只能測量粒子數目而不能測量能量,完成一次脈沖計數的時間較長。
多絲室和漂移室 這是正比計數器的變型。既有計數功能,還可以分辨帶電粒子經過的區域。多絲室有許多平行的電極絲,處於正比計數器的工作狀態。每一根絲及其鄰近空間相當於一個探測器,後面與一個記錄儀器連接。因此只有當被探測的粒子進入該絲鄰近的空間,與此相關的記錄儀器才記錄一次事件。為了減少電極絲的數目,可從測量離子漂移到絲的時間來確定離子產生的部位,這就要有另一探測器給出一起始信號並大致規定了事件發生的部位,根據這種原理製成的計數裝置稱為漂移室,它具有更好的位置解析度(達50微米),但允許的計數率不如多絲室高。
半導體探測器 輻射在半導體中產生的載流子(電子和空穴),在反向偏壓電場下被收集,由產生的電脈沖信號來測量核輻射。常用硅、鍺做半導體材料,主要有三種類型:①在n型單晶上噴塗一層金膜的面壘型;②在電阻率較高的 p型矽片上擴散進一層能提供電子的雜質的擴散結型;③在p型鍺(或硅)的表面噴塗一薄層金屬鋰後並進行漂移的鋰漂移型。高純鍺探測器有較高的能量解析度,對γ輻射探測效率高,可在室溫下保存,應用廣泛。砷化鎵、碲化鎘、碘化汞等材料也有應用。
閃爍計數器 通過帶電粒子打在閃爍體上,使原子(分子)電離、激發,在退激過程中發光,經過光電器件(如光電倍增管)將光信號變成可測的電信號來測量核輻射。閃爍計數器分辨時間短、效率高,還可根據電信號的大小測定粒子的能量。閃爍體可分三大類:①無機閃爍體,常見的有用鉈(Tl)激活的碘化鈉NaI(Tl)和碘化銫CsI(Tl)晶體,它們對電子、γ輻射靈敏,發光效率高,有較好的能量解析度,但光衰減時間較長;鍺酸鉍晶體密度大,發光效率高,因而對高能電子、γ輻射探測十分有效。其他如用銀 (Ag)激活的硫化鋅ZnS(Ag)主要用來探測α粒子;玻璃閃爍體可以測量α粒子、低能X輻射,加入載體後可測量中子;氟化鋇 (BaF2)密度大,有熒光成分,既適合於能量測量,又適合於時間測量。②有機閃爍體,包括塑料、液體和晶體(如蒽、茋等),前兩種使用普遍。由於它們的光衰減時間短(2~3納秒,快塑料閃爍體可小於1納秒),常用在時間測量中。它們對帶電粒子的探測效率將近百分之百。③氣體閃爍體,包括氙、氦等惰性氣體,發光效率不高,但光衰減時間較短(<10納秒)。
切倫科夫計數器 高速帶電粒子在透明介質中的運動速度超過光在該介質中的運動速度時,則會產生切倫科夫輻射,其輻射角與粒子速度有關,因此提供了一種測量帶電粒子速度的探測器。此類探測器常和光電倍增管配合使用;可分為閾式(只記錄大於某一速度的粒子)和微分式(只選擇某一確定速度的粒子)兩種。
除上述常用的幾種計數器外,還有氣體正比閃爍室、自猝滅流光計數器,都是近期出現的氣體探測器,輸出脈沖幅度大,時間特性好。電磁量能器(或簇射計數器)及強子量能器可分別測量高能電子、γ輻射或強子(見基本粒子)的能量。穿越輻射計數器為極高能帶電粒子的鑒別提供了途徑。
徑跡室 通過記錄、分析輻射產生的徑跡圖象測量核輻射。主要種類有核乳膠、雲室和泡室、火花室和流光室、固體徑跡探測器。
核乳膠 能記錄帶電粒子單個徑跡的照相乳膠。入射粒子在乳膠中形成潛影中心,經過化學處理後記錄下粒子徑跡,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它有極佳的位置分辨本領(1微米),阻止本領大,功用連續而靈敏。
雲室和泡室 使入射粒子產生的離子集團在過飽和蒸氣中形成冷凝中心而結成液滴(雲室),在過熱液體中形成氣化中心而變成氣泡(泡室),用照相方法記錄,使帶電粒子的徑跡可見。泡室有較好的位置解析度(好的可達10微米),本身又是靶,目前常以泡室為頂點探測器配合計數器一起使用。
火花室和流光室 這些裝置都需要較高的電壓,當粒子進入裝置產生電離時,離子在強電場下運動,形成多次電離,增殖很快,多次電離過程中先產生流光,後產生火花,使帶電粒子的徑跡成為可見。流光室具有較好的時間特性。它們都具有較好的空間解析度(約 200微米)。除了可用照相記錄粒子徑跡外,還可記錄電脈沖信號,作為計數器用。
固體徑跡探測器 重帶電粒子打在諸如雲母、塑料一類材料上,沿路徑產生損傷,經過化學處理(蝕刻)後,將損傷擴大成可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空洞,適於探測重核。
由許多類型的探測器、磁鐵、電子儀器、計算機等組成的輻射譜儀,可獲得多種物理信息,是近代核物理及粒子探測的發展趨勢。
『伍』 核輻射應急監測設備包括哪些
一個拉箱,裡面有鉛衣、防護衣等一套防護用品,設備就是空氣吸收劑量率儀,中子劑量率儀,表面沾污,丟源的話還有尋源的槍,尋源背包,還有車載的遠距離的,還有便攜核素識別儀,有的環保還有要氣溶膠,有些部門還有帶碘片,太多了,小東西也很多,比如警示標示,發電機,手錶式的個人劑量報警儀,對講機。
『陸』 如何檢測家裡的輻射
直接使用輻射檢測儀即可進行檢測。
輻射檢測儀是用於測量高能、低能x、γ射線的儀器。R-PD型智能化х-γ輻射儀採用高靈敏的閃爍晶體作為探測器,反應速度快,用於監測各種放射性工作場所x、γ射線,輻射劑量率的專用儀器。
輻射檢測儀器具有更寬的劑量率測量范圍,且能准確測量高能、低能x、γ射線,具有良好的能量響應特性。
(6)核污染檢測裝置報價擴展閱讀:
電磁輻射標准:
GB/T8702-1998電磁輻射防護規定,標准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一切單位和個人,一切設施或設備,適用頻率范圍為100KHz-300GHz,不包括為病人安排的醫療或診斷照射。
職業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間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應小於0.1w/kg。公眾照射在一天24h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的比吸收率應小於0.02w/kg。標准導出了不同頻率范圍內的職業照射和公眾照射的電場強度、磁場強度、功率密度,並規定電磁輻射的管理、監測要求。
針對上述標准標齡偏長、內容混亂的問題,由總裝備部牽頭、對1984年以來制定的7個涉及電磁防護的國家軍用標准進行歸並統一,也考慮了「暴露」、「限值」概念及重新界定「暴露限值」的GJB 5313《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和測量方法》標准,在2004年出台了正式版本。
最新制定的《GB/T 23463-2009 防護服裝 微波輻射防護服》標准,規定按照GJB5313的暴露限值和工作場所的電磁輻射場強計算至少經過具備的電磁輻射防護服屏蔽效能。
同樣,公眾是否需要穿著電磁屏蔽防護服,也只要根據該標准提出的對應頻率下暴露限值及所處環境的實際電磁場強度,即可下結論。
『柒』 核輻射檢測儀什麼品牌比較好像GM管核輻射檢測儀多少錢用於表面污染檢測的
coliy的,型號有R500,RM600,R700,R800,R900+等。輻射儀價格嗎,一般的1萬左右,好一點的3萬左右,再好些的過10萬。用得比較多的是GM管核輻射檢測儀,高級一些的是閃爍體核輻射檢測儀,最高級的是半導體核輻射檢測儀、不過一般是用不起的。
『捌』 核事故早期的場外輻射監測
為了充分地評價公眾輻射危害,需要即時知道事故場內和場外的放射性輻射測量值。然而,在事故早期,要獲得場外放射性測量值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需要考慮監測小組的輻射安全。首先要根據核電廠廠址的氣象和源項數據為基礎的擴散和劑量計算,然後,為了證實這些計算的劑量的可靠性,盡快地獲得一些場外測量值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應急進入中期和晚期,場外監測的目的發生改變,首先是通過釋放點附近的測量,幫助確認源項,然後向外擴展,了解地面放射性沉降物的成分隨著離釋放點的距離增加的變化。
在放射性物質向大氣排泄期間以及排泄之後不久,所需的放射性測量同時包括地面和空中煙羽附近。如果排泄直接進入水體,則相應地需要測量入水點附近及其煙羽分布。地面的測量結果(或在液體釋放情況下在入水口的測量),用以確定當地的當時輻射狀況。煙羽分布的測量(特別是它的方向、速度和尺度的測量)為事故的狀況提供了更充分的資料,即這些測量值很快地確定了受影響的地理位置和幫助預計在這些區域的輻射影響。
在釋放終止以後,煙羽將會繼續漂移和彌散;(按事故的實際情況,可能在大氣中或在水中)。在彌散期間,應當增加地面(或在入水口)測量點的數目,這些測量是作為輻射評價重要的數據來源將逐步取代煙羽的監測。
10.4.1.1 煙羽和污染的監測
煙羽的監測應該在放射性物質從工廠開始排泄後盡快地進行。地面污染的監測應該在煙羽通過後盡快地開始,並不斷增加完整性監測直到事故晚期。
放射性物質大氣釋放後的早期場外環境監測目標應該盡可能多地獲得如下的信息:
A.煙羽特徵:方向、距地面的高度、放射性水平和成分,以及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
B.地面監測(特別注意居住區):
a.來自煙羽和地面沉積放射性物質的外照射β-γ和γ輻射劑量率;
b.放射性的氣體、揮發性物質和顆粒物在空氣中的濃度,確定重要的放射性核素。
10.4.1.2 β和γ劑量率的測量
從輻射安全的觀點看,需要系統進行β-γ和γ劑量率的測量,即使在地域上分布廣泛,也應該在最初的一兩個小時內得到數據。為獲得這些初始測量,監測小組應該在煙羽總的運動方向上按確定的途徑和在地圖上標明的選擇的地點進行測量。如果從工廠得到的信息表明煙羽可能還含有除惰性氣體外的其他放射性物質,則應包括若干空氣取樣。進一步加大監測的頻率、類型和面積。
β和γ劑量率的測量應該在同一高度(至少離地面1 m)上進行。由於來自地面的β輻射在這個高度被大大地減弱了,β輻射成分若明顯存在(當β屏蔽從探頭上取掉,讀數明顯增加),將說明這些測量是在煙羽中進行的。如果γ輻射讀數中β成分不大,可以得出不完全確切的推論:煙羽可能在附近,可能已經從頭頂掠過,或者可能是煙羽通過後在地面污染引起。攜帶型鉛屏蔽使γ探頭有方向性,可以幫助查明γ輻射來源的方向。
所有這些測量都應該離所使用的車輛至少10 m,因為車輛在運輸中可能已被污染(發動機中的空氣過濾器和車輛空調器很快積累了大量放射性)。用於測量β-γ劑量率的儀表在它們最靈敏的范圍內,應該有能力測量γ輻射的正常本底水平。在它們最高的量程內,應能測量高達危及監測人員的輻射水平:例如,相應全刻度讀數為1.0S v/h或1.0 Gy/h。
10.4.1.3 空氣取樣
在野外測量的空氣樣品,有可能迅速地提供重要信息。在取樣過濾器上任何種類的放射性物質的存在,都表明取樣期間煙羽的存在(或者也許是再懸浮物質的存在)。如果過濾器已經捕集了可觀數量的放射性,煙羽一定含有非氣態的成分。
為了使過濾器樣品的測量可靠,有必要使過濾器移出煙羽區域進行測量,因為煙羽有可能對讀數有很大的影響且使測量用儀表本底讀數不穩定。如果在β和γ放射性測量之外,用放在移動式實驗室中的γ譜儀檢測過濾器,煙羽的重要成分(除惰性氣體外)就可以即時確定。必須注意的是過濾器樣品應該有標簽並送往裝備精良的放射化學實驗室進一步綜合分析。
由於氣載放射性顆粒物、氣溶膠和揮發性物質干預水平的導出值,與測量儀表的靈敏度綜合考慮確定在每次取樣期間經過過濾器所需要的空氣體積。因為每個取樣小組在短時間內可能需要取許多空氣樣品,因此每次取樣僅花很少的幾分鍾時間最為理想。為此應該使用大容積空氣取樣器。每個樣品所取的空氣體積應該能測量到最低導出干預水平量級的氣載放射性濃度,比如,達到具有30%的精度。
10.4.1.4 汽車放射性測量
能夠在應急計劃區行駛的車輛,通常是在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後為進行輻射監測採用的最通用的運輸工具。除地形特別不規則和道路很少的情況外;普通的運貨車或小汽車很適合運送輻射監測人員(典型的每個監測小組是2~3人)和使用的設備。運載的設備應該包括下列各項:
a.測量β和γ輻射以及測量γ輻射的儀表;
b.收集大體積空氣樣品的設備;
c.收集食品、水、蔬菜和其他環境樣品的容器;
d.雙通道無線電通信設備——車輛對基地和車輛對車輛;
e.個人防護設備和個人劑量計;
f.如果需要的話,還應帶上標志牌、標記繩或帶和標明要監測或已經監測的區域的適宜材料(錘子、釘子、木樁、標記帶等);
g.閃光信號燈和其他用於夜間操作的燈;
h.記錄本、鉛筆、地圖等。
10.4.1.5 航空放射性測量
由於飛機或直升機可以很快覆蓋大的區域進行監測,空中監測是對大氣中的煙羽進行定位和跟蹤的非常寶貴的技術。如果是液體釋放,應將顏料迅速注入釋放點的水中,提供從上空容易看得見的放射性物質的運行方向和彌散的情況。如果直接釋放到大氣環境,飛機必須裝備有適用的輻射儀表。為了對煙羽進行定位,最適當的測量是γ輻射水平。用中等尺寸的NaI(Tl)或G-M探測器儀表,且具有足夠的靈敏度。在地面由監測人員使用的也是這些儀表,但對於快速運動的飛機,必須使用快速響應時間(大約小於2 s)的儀表。
利用良好裝備的飛機,應該比地面監測小組更容易跟蹤煙羽,特別是當煙羽具有曲折的或不規則的軌跡時。煙羽隨著離排放點距離的增加,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一樣將彌散開來。因為風速和風向通常是高度(和時間)的函數,該煙羽可能形成一個復雜的三維形狀分布,並可能形成多束。因而希望能在幾個高度和在幾個方位角的飛行路徑上維持對大范圍上彌散的煙羽進行監測。甚至在某些情況下(煙羽離地面可能很高),煙羽有被降水沖洗沉降到地面的可能性。飛機還能用來確認放射性物質大氣釋放開始和終止的時間。
在煙羽已經彌散以後,飛機還可以用於在大面積上很快測量地面污染,特別是對地面監測小組無法通往的地區(例如,沼澤地,山區)。圖10.4.1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後採用航空放射性伽馬能譜測量實測污染圖。
10.4.1.6 水上放射性測量
如果核電站靠近大的水體(是應急計劃區的一部分或實際受影響的地區),有必要在水上進行某些輻射測量,主要用來確定煙羽的位置。為了限制船員受煙羽的照射。
圖10.4.1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後採用航空放射性伽馬能譜測量實測污染圖
船載帶的放射性測量設備和其他設備包括低量程、高量程電離室以及β、γ劑量率及能譜儀等測量設備。然而,除此之外,船隻還須有航海設備,才有可能確定煙羽的測量位置。在煙羽中穿行的船隻受污染,可能使進一步的測量發生困難。
10.4.1.7 固定的監測站系統
固定輻射監測站對獲取應急資料也是有用的。它們是位置固定不變的監測站(也可用於常規監測),可以是當事故即將發生或者延長監測建立的簡單的監測點,備有簡單的無電源的輻射測量設備,或者裝備有電源供給的監測系統,甚至能將遙測數值送到電廠應急管理中心。
固定監測站的位置應該使它提供的測量結果能代表該地區一般的狀況,而且它們應該位於平坦地形上,遠離樹木或其他建築物,避免探測器受到屏蔽或因煙羽沉降物的積累使讀數增加。
無電源監測站應該配有若乾熱釋光劑量計(TLD)或膠片劑量計,用於γ和β-γ的測量,安裝在離地面1.5 m的位置上。應盡可能使安裝的設備能受到煙羽和地面放射性的完全暴射。在應急期間,為了取得讀數,單個熱釋光劑量計或膠片劑量計應該按時間間隔取走並立即用新的代替。這些設備提供了定期的累積的γ和β-γ劑量測量結果。然而,在整個測量期間有一個劑量計應該保留在那裡,以測量在那個位置上的總的積分劑量。
裝備有電源的監測站應該備有空氣取樣器,以便在適當的過濾器上收集顆粒物或揮發性物質。過濾器必須定期用手工或自動取走。計數可以在實驗室也可以在該監測站安裝的計數裝置上進行測量。在後一種情況下,這些數據必須在站內記錄或者用遙測設備發送給應急管理中心。特別重要的一點是:用來測量未經擾動的煙羽或者地面輻射的設備,應該遠離專門用於收集放射性物質的空氣取樣裝置。
遙測固定監測站可以提供有關劑量率和累積劑量的連續信息,但是成本很高。然而,如果有大的居民區中心距核設施很近,若有事故發生,在煙羽到達時,給出報警。在這種情況下,將少數這樣的遙測站安置在這些大的居民區中心附近,還是值得的,正當的。遙測站的另一種使用情況是在水下,為了監測和自動切斷靠近核設施的飲用水取水口。
由於氣載煙羽可能很窄,如果只靠固定監測站作為主要輻射數據獲取系統,則在一個核設施周圍要建很多個。相比之下有適當裝備的機動監測小組要靈活得多,並具有多功能,因為他們可以在煙羽附近集中工作。盡管簡單的TLD站並不昂貴,能在核設施周圍提供大量的TLD,但是也不要因為這些設備的讀數收集工作而貶低機動監測。
『玖』 我想問一下,像環保局的檢測核輻射的設備 本身會有輻射嗎 長期對身體的影響大嗎
首先要明確的是你指的輻射是電離輻射,而非其他電磁波之類的輻射,回其次這東西有答沒有放射性,我們先分析放射性來源。1、天然放射源。 2、機器源也就射線機,加速器一類的。3、反應堆,你所說的環保局檢測輻射的設備,顯然不屬於這三類之中,另外放射性從單體而言要麼它是放射源,要麼它有感生放射性。上述排除放射源的可能,那麼接下來我們分析它會不會有感生放射性呢,具有感生放射性有三種情況:1、中子活化,具體定義自己查,中子輻射只能由元素的衰變、核反應和高能反應(例如宇宙簇射或粒子加速器中的碰撞),假如環保局有反應堆,恩,那好吧,這個局在哪,我要去那上班。2、光致蛻變,定義自己查,哪裡來的高能γ光子呢,假如有,這個局在哪,我也要去上班。3、本底輻射,宇宙射線之類的,環境中子幾乎為零存在,不然別人也不會買那麼貴的鐦源點火了,綜上,有還是沒有道友自己覺得呢,考慮這個還不如平常少玩些手機、電腦之類的
PS:電磁爐正上方可是輻射很強的存在哦
『拾』 核輻射測量的誤差
前面討論了對核衰變進行無限多次測量得到的平均值,才是最准確的期望值。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無限多次測量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一般只能測量有限幾次數,取其平均值作為期望值,與真正的期望值相比就產生了誤差。於是把這種誤差,稱之為統計誤差。在核輻射測量中,不是只有統計誤差。與其他物理量測量一樣,在測量過程中,也要產生系統誤差、偶然誤差和過失誤差。只要細心操作,過失誤差是容易避免的。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總是存於其中,如射線的吸收,探測器的漏計,探測效率變化,電源變動,外界電磁干擾等。如果仔細設計測量裝置,選用最佳的探測系統,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雖然不能完全消除,但可以減到最小。因此,在放射性測量中產生的偶然誤差主要是核衰變產生的統計誤差。
(一)標准誤差
通常在放射性測量中,只做一次(或幾次取平均值)測量,其計數率為n。此時,可以假定n就是平均值(m)。如用標准誤差來表示,可寫為σ=±
因為σ=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可見,若計數n=100,則相對標准誤差ε=10%;若n=10000,則ε=1%。計數值越大,相對標准差越小,表示測量精確度越高。
(二)誤差的運算
在輻射測量中,有的一次測量便可得到結果,如野外地質找礦或環境輻射本底測量。多數結果不能直接測量得到,如放射性樣品測量,只能先測本底計數,後測本底加樣品計數,兩者相減得到樣品的計數。這時的樣品計數誤差,就與兩次測量誤差有關。有的還要經過多次運算,才能得出結果,這就存在誤差運算問題。
假定已知獨立變數X±σx,Y±σy,則函數Z=f(x,y)的標准誤差,經過數學運算得到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若有函數:Z=aX+bY;式中a,b為常數,則函數Z的標准誤差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若a=b=1,則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對於不同的函數關系,可以得到各自的標准誤差表示式,如表4-8-3所示。
表4-8-3 常用函數標准誤差的計算公式
1.計數率的標准誤差
假定在測量時間t內獲得計數為N,則計數率為n=N/t,即單位時間的平均計數稱計數率(cpm或cps)。平均計數率的標准誤差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平均計數率的結果,可寫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與(4-8-8)式相同,表明總計數越大或測量時間越長相對誤差越小,計數率的精確度越高。
2.輻射樣品凈計數的誤差
利用某測量裝置,測量放射性樣品的凈計數。首先在tb時間內共測得本底計數為Nb;樣品加本底總計數為Nc,測量時間為tc,計數率為nc。則樣品凈計數率的標准誤差應按下述方法進行計算。
樣品凈計數率:
n=nc-nb=Nc/tc-Nb/tb
根據表4-8-3中誤差相減的運算公式,樣品凈計數率n的標准誤差可表示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凈計數率及其誤差的寫法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相對標准誤差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3.多次測量平均值標准誤差
為了提高測量精度,往往重復測量幾次,取其平均值。假定重復測量A次,每次時間相同均為t,每次計數為N1、N2、N3直至NA。平均值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平均計數率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4.根據允許誤差選擇測量時間
為求得放射性樣品測量的凈計數,要做兩次測量。此外,由(4-8-10)式可知測量時間越長誤差越小。在有些短壽命放射性樣品測量中,不允許測量時間過長。這里提出兩個測量時間最佳選擇問題。第一,在總測量時間T=tc+tb內,tc和tb如何分配,使誤差最小。第二,在確定允許誤差條件下,如何選擇tc和tb,可使T=tc+tb為最小值。
1)規定總測量時間T=tc+tb,則tb=T-tc,根據(4-7-12)式得計數率標准誤差: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為了使σn取得最小值,對上式求導數並令其等於零,整理後得: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根據給定的總測量時間T,對nc和nb進行初步測試,逐步確定對tc和tb的分配比例,取得樣品凈計數率最小誤差。
2)根據事先確定的誤差εn計算最短的測試時間。
由(4-8-16)式,可得: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整理後得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例如,對一個放射性樣品測量要求相對標准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