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研究動能定理實驗裝置

研究動能定理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1-10 19:10:07

㈠ 「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當小車在1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0.當用2

A、「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中:如果沒有平衡摩擦力或沒有使木板傾斜或傾角太小,則在小車獲得的最大速度後,由於過一段距離後又被橡皮筋反拉著,導致速度減小,出現「兩端密、中間疏」現象,故A正確;
B、若實驗前已平衡好摩擦力,則當小車速度達到最大時,橡皮筋應處於原長狀態,B錯誤;
CD、因小車勻速時速度最大,故C正確,D錯誤.
故選:AC.

㈡ 研究動能定理實驗裝置的斜槽

(1) (2分)(2) (2分)(3) (3分)(其他合理表達式均可得分)

㈢ 「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當小車在兩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0.當

A、小車獲得的動能應該等於橡皮筋對其做的功,所以小車必須從同一位置由靜止彈出.故A正確.
B、「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中:如果沒有平衡摩擦力或沒有使木板傾斜或傾角太小,則在小車獲得的最大速度後,由於過一段距離後又被橡皮筋反拉著,導致速度減小,出現「兩端密、中間疏」現象,故B正確;
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和小車獲得的動能滿足:W=

1
2
mv2的關系,所以當小車質量一定時:w與v2成正比.所以最好做w與v2的關系,實驗時需要畫多個圖象找最好的,故B正確.
C、若實驗前已平衡好摩擦力,則當小車速度達到最大時,橡皮筋應處於原長狀態,故C錯誤;
D、應選擇勻速運動的哪一段來計算最大速度;故D錯誤;
由圖知:小車在A、B之間做加速運動,由於相鄰計數間位移之差不等,由△x=aT2知,小車的加速度是變化,故做變加速運動.
在C、D之間計數點均勻分布,說明小車做勻速運動.小車離開橡皮筋後做勻速運動,由CD段紙帶,求出速度為v=
x
t
=
7.2×10?3
0.02
m/s=0.36m/s.
(3)根據畫出的W-v草圖圖線形狀,結合冪函數的特點,可知W-v的函數是n>1的冪函數,故可知對W與v的關系中,AB一定不對,CD可能正確;因選擇錯誤的,故選AB.
故答案為:(1)AB;(2)變加速直線;0.36;(3)AB.

㈣ 「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當小車在兩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

①A:小車獲得的動能應該等於橡皮筋對其做的功,所以小車必須從同一位置由版靜止彈出,故權A正確.
B: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和小車獲得的動能滿足:w=

1
2
mv2的關系,所以當小車質量一定時:w與v2成正比.所以最好做w與v2的關系,實驗時需要畫多個圖象找最好的.故B正確.
C: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故C錯誤.
D:實驗中用到多條橡皮筋,就要求每次橡皮筋相同且被拉長的一樣多,這樣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才有倍數關系.故D錯誤.
故選:AB
②從紙帶上我們可判斷出打C點時,小車具有最大的速度
vC可由B到D的平均速度求出:
即:vC=
xBD
2×0.02
(10.44?7.12)×10?2
0.04
m/s=0.83m/s
故答案為:①AB
②0.83

㈤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下列裝置探究動能定理,實驗裝置如21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n張木板,再通過定滑輪


①遺漏b一q很重要的實驗步驟是平衡摩擦力,應不掛鉤碼,將木板適當傾斜,使小車拖著紙帶做勻速直線運動,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來平衡掉摩擦阻力.
②小車做勻加速運動,D點的瞬時速度等於CE段的平均速度.
則得:vd=

口0+口7
2T

③設小車質量M,鉤碼質量m,整體的加速度為a,繩子的拉力為F,則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對小車有:F=Ma;
對鉤碼有:m二-F=ma,即得:F=
Mm二
M+m
=
m二
1+
m
M

根據數學知識可知,如果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必須要滿足鉤碼的重力遠小於小車的總重力(即m<<M),這樣兩者才能近似相等.
④驗證動能定理的表達式為:m二(口2+口0)=
1
2
mv
2

㈥ (1)「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當小車在兩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0

(1)該是實驗中要進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正常情況是紙帶上打出點先逐漸增大,後內間距不變,即小車先加容速後勻速,若兩端密、中間疏則說明小車後來做減速運動,這說明沒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夠,即沒有使木板傾斜或傾角太小,故A正確;
B、當小車速度達到最大時,橡皮筋處於原長狀態,小車勻速運動,故B錯誤;
C、根據實驗原理可知,當小車勻速運動時速度達到最大,因此應選擇紙帶上點距均勻的一段計算小車的最大速度,故C正確;
D、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橡皮繩做的功與物體獲得速度的關系,這個速度是指橡皮繩做功完畢時的速度,而不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故D錯誤.
故選AC.
(2)①根據功能關系可知:mgsinθ?μmgcosθ=

1
2
mv2,因此質量可以約掉,故該實驗中不需要測量物體的質量.
②合理繪制的L-v圖象是曲線,不能得出結論W∝v2.為了更直觀地看出L和v的變化關系,應該繪制L-v2圖象.
故答案為:應進一步繪制L-v2圖象.

㈦ 「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當小車在兩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 0 。

(1)CD
(2)0.83

㈧ 「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當小車在兩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0.當用

「探究動能復定理」的制實驗中:如果沒有平衡摩擦力或沒有使木板傾斜或傾角太小,則在小車獲得的最大速度後,由於過一段距離後又被橡皮筋反拉著,導致速度減小,出現「兩端密、中間疏」現象,故A正確;若實驗前已平衡好摩擦力,則當小車速度達到最大時,橡皮筋應處於原長狀態,B錯誤;因小車勻速時速度最大,故C正確;顯然D錯誤.
故答案為AC.

㈨ 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步驟

1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一端系在滑塊上的細繩通過轉軸光滑的輕質滑輪掛上鉤碼,用墊塊將長木板固定有定滑輪的一端墊起。調整長木板的傾角,直至輕推滑塊後,滑塊沿長木板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

2保持長木板的傾角不變,取下細繩和鉤碼,讓滑塊沿長木板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㈩ 如圖甲是一位同學做「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裝置.(1)讓一重物拉著一條紙帶自由下落,通過打點計時器在

(1)2點的速度v2=

0.028+0.032
0.02×2
m/s=1.5m/s.則2點的動能EK2=
1
2
mv22=
1
2
×1×1.52=1.125J.
5點的速度v5=
0.0396+0.0434
0.02×2
m/s=2.075m/s.則5點的動能EK5=
1
2
mv52=
1
2
×1×2.0752≈2.153J.
這段紙帶中的2、5兩點間,物體動能的增加量為△EK=EK5-EK2=2.153-1.125≈1.03J;
K這段紙帶中的2、5兩點測定重力做功為W=mgh=1×9.8×(0.032+0.0358+0.0396)J≈1.05J.
(2)重力的功理論上等於動能的變化量△EK,即:mg△h=△EK,所以△EK與△h應成正比,圖象應為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故選:C
故答案為:(1)1.05,1.03,(2)C.

與研究動能定理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管道與閥門之間的3d要求解釋 瀏覽:351
途觀車儀表屏怎麼不亮了 瀏覽:970
考科一包過帶的個什麼儀器 瀏覽:334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要怎麼設置 瀏覽:392
觀泉路五金裝飾材料市場營業時間 瀏覽:896
蝶閥門自動關閉的原因是什麼呢 瀏覽:350
如何跳過設備鎖 瀏覽:400
煤氣閥門規定 瀏覽:728
儀表盤里黃色的標志是什麼 瀏覽:207
怎麼測量出設備外殼是否帶電 瀏覽:863
暖氣設備沒出質保期歸哪裡維修 瀏覽:700
金博銅閥門批發部怎麼樣 瀏覽:114
朝陽開平閥門廠 瀏覽:735
狂戰怎麼一個大機械王座 瀏覽:480
揭陽貴特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148
甘肅哪裡有洗砂設備 瀏覽:932
自製空氣對流實驗裝置 瀏覽:495
樂高能搭什麼運動器材 瀏覽:500
車上儀器表出現板子符號是什麼 瀏覽:264
創燒傷都需要哪些設備 瀏覽:313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