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著名物理學家費曼曾設計過這樣一個實驗裝置:一塊絕緣圓板可繞其中心的光滑軸自由轉動,在圓板的中部有一
A、線圈接通電源瞬間,則變化的磁場產生變化的電場,從而導致帶電小球受到電場力,使其轉動.故A錯誤, B、不論線圈中電流強度的增大或減小都會引起磁場的變化,從而產生電場,使小球出現電場力,從而轉動,由於電場力與電荷帶正負電有關,故B錯誤. C、接通電源後,保持線圈中電流強度不變,則磁場不變,則不會產生電場,所以不會出現電場力.故C錯誤. D、接通電源瞬間圓板受到電場力作用而轉動,由於金屬小球帶負電,再根據電磁場理論可知,電場力逆時針,所以與線圈中電流流向相同.故D正確. 故選D |
⑵ 實驗裝置可以分為
(抄1)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將右側導氣管插入到盛有水的燒杯中,對燒瓶外壁微微加熱,若燒杯中有氣泡產生,停止微熱冷卻後導氣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時間不下降,說明此裝置氣密性良好;
故答案為: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將右側導氣管插入到盛有水的燒杯中,對燒瓶外壁微微加熱,若燒杯中有氣泡產生,停止微熱冷卻後導氣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時間不下降,說明此裝置氣密性良好;
(2)反應物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反應條件是常溫,應選固-液不加熱型的發生裝置;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熱量,使氨氣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逸出,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使平衡NH 3 +H 2 O
⑶ 實驗台上有組裝好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N.另外還有質量均為100g的鉤碼六個
實驗步驟: (1)用測力計測出2個鉤碼所受的重力G,並將數據計入表格,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初始位置; (2)用測力計拉動動滑輪勻速豎直上升,讀出測力計的示數F,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末位置,刻度尺測出鉤碼上升的高度h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並將數據計入表格; (3)保持動滑輪所掛鉤碼個數不變,依次改變物體上升的高度,仿照步驟(2)在做5次,將鉤碼升高的高度,測力計移動的距離計入表格,將鉤碼重和拉力計入表格; (4)利用公式W 有用 =Gh,W 總 =Fs計算出各次的有用功和總功,並將數值記入表格. | |||||||||||||||
實驗表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