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色彩構成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論文。1500字。不知道怎麼寫啊。。
你要是認真對待,就去圖書館參考些色彩構成的書籍,再根據做色構作業時的個人理解心得,寫1500字不算多。
要是只想完任務,就書上網上東拼西湊有用的話都能寫上幾千字。
最好自己寫。試著寫吧不困難。
『貳』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應用范圍
1、建築設計部門2、房地產行業3、城市市容規劃部門4、園林與景觀行業5、展示展覽行業6、傢具製造行業7、家裝和公裝公司8、櫥窗展櫃行業9、廣告公司與美術社10、裝璜公司室內外效果圖製作11、工程監理部門12、商店賣場13、工業產品設計單位14、生活日用品設計單位15、裝飾裝修工程以及經營與管理工作16、機械產品設計行業17、各個企事業單位與平面以及三維製作相關的工作18、設計院19、裝飾設計單位20、電腦藝術設計工作。
本專業加大力度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在培養學生創建二維圖形設計的基礎上,強化學生對三維空間圖形的創建與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設計理念以及創意的形成,同時加強計算機藝術設計軟體的應用能力。 課程從「零」點起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設計到計算機應用能力,通過2200個課時來完成藝術設計的全程教育過程。
『叄』 環境藝術設計的功能
環境藝術設計有著寬廣的內涵,除了包括為美化環境而設計的「藝術品」外,版還應包括權「偶發藝術」、「地景藝術」以及建築界所稱的「景觀藝術」等。也就是說人們所耳聞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環境構成的要素。如:自然界的山、水、草、木,人工創造的建築、市政設施、招貼廣告,甚至人們自身的日常行為,如服飾、購物、休閑、運動等都是環境中的景緻。「環境藝術」是一個大的范疇,綜合性很強,是指環境藝術工程的空間規劃,藝術構想方案的綜合計劃,其中包括了環境與設施計劃、空間與裝飾計劃、造型與構造計劃、材料與色彩計劃、採光與布光計劃、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計劃等[2]其表現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著名的環境藝術理論家多伯(Richard P
『肆』 平面構成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會運用到哪些方面
很有用的,主要運用在畫平面圖,手繪,CAD制圖,3D max制圖,其他的都有,但是很少,還有photo shop !!這幾個都會用到的...
『伍』 簡述功能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在人類生活的早期,首先想到製作容器用來盛水的人,絕不會想到在若干年後會形成文化。而這種文化的形成與它首先的功能需求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一種文化的形成起決定因素的是功能需求。功能需求也不是一直不會改變的,它會隨著生產力以及當時工藝水平的不同而發生一系列的變化。這種變化也就為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在陶器文化的發展史中不難看出,在陶器製品發展的早期由於當時人們對其功能需求只停留在盛水和裝物的層面上,所以當時的陶器在外觀上沒有任何裝飾。然而隨著歷史的推移,單調的陶器已經和人們對其需求的尺度不相符合。主要是因為在,人們大面積使用單調陶器時其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使得對陶器的要求已經不再是盛水和裝物了,有了更高的需求,但需求又和當時的生活方式分不開。如一段時間內人們的生活習慣還是半蹲和站立的進食,這就使在需求范圍只涉及到陶器的上面部分,對其改變也只停留在俯視可以觀察到的面上進行裝飾處理,而觀察不到的底部沒有改變。這樣的變化過程說明文化發展是通過功能需求的變化而變化的,兩者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的,可以說沒有功能需求的變化,就談不上文化的積累和發展。
『陸』 平面構成所學習的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有那些運用
構成是物體有序形成的要素,設計離不開構成,平面構成是可以使畫面的關系,幾何化,圖案化等等,通過組合規律和構形技巧,幾何作圖的基本方法,構思、設計、表達,是設計內容更加藝術和完美。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有那些運用:平面構成是畫面形成的關鍵,有序的圓,有機的排列構成一個美的圖案,如花壇可以通過幾個圓的排列組合等等......呵呵這樣的案例太多,可以去網上查詢,應該有更好的答案等著你
『柒』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怎樣運用傳統文化(3000字論文)
一個國家不同時代的藝術設計風格,
總是從傳統中汲取營養,與時代的需求發
生共鳴,產生新的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設計
形態,同樣也會成為未來的傳統,並在這
種循環中不斷變化發展。我國自加入
WTO 以來,經濟全球化、文化國際化的
趨勢越來越明顯,各民族間的文化影響日
益加大,科學技術發展,新舊文化觀念的
沖突,都影響著環境藝術設計風格的變化
發展,沒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設計作品難以
在世界立足。如何將現代文化觀念與傳統
文化結合促進環境藝術設計風格的發展,
成為當代設計藝術家關注的焦點。
一、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環境藝術設
計風格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環境藝術設計風格是指設計藝術家在
創作上總體表現出來的獨特的創作個性與
鮮明的藝術特色。通過藝術形式表現為對
時代文化觀念的理解,反映社會大眾的審
美理想和價值取向。環境藝術設計風格的
形成除了受到設計藝術家個人的性格、氣
質等內在心理特徵和獨特的人生道路、生
活閱歷等主觀方面的原因影響外,更重要
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觀社會因素影響。客觀
社會因素就包含了國家的民族文化特色、
時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們共同
影響藝術家個體的性格、氣質形成,進而
影響藝術設計家設計風格的價值取向。環
境藝術設計風格的形成與發展反過來還積
極或消極影響著人類文化進步,與民族精
神和民族文化相聯系且相輔相成。
環境藝術設計是處理人、空間、環境
之間相互關系,最終為人類提供和諧環境
的一門學科,從其產生發展都受到人類文
化的影響。人類文化的發展總是在繼承和
創新中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經過上下五千
多年歷史的積淀,其蘊涵豐富的哲學思
想、社會歷史文化觀念和底蘊,它影響著
中國社會經濟、政治、藝術等方面的發展,
推動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國傳統文化
的豐富養料為中華民族特色的藝術風格形
成、變化、發展都發揮重要作用,推動中
國環境藝術設計風格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包含物質要素(社會經濟、生產技術)、精
神要素(包括先秦哲人的「天人合一」的
道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中國
古代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表現形式
要素(語言、姿勢、表情、動作、聲音、圖
形、標志)等,共同作用並影響著環境藝
術設計風格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中物質要素是環境藝術
設計風格發展的基礎。每個時期的社會經
濟、生產技術條件制約著環境藝術設計建
造的規模、建造技術、新材料開發使用等。
中國古代民居建築、皇家園林建築充分利
用和發揮封建社會時代的物質條件和手工
業技術,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
木建築結構形式和古典園林風格。環境藝
術設計風格中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
洛可可派、超現實派、解構主義派以及裝
飾藝術派等流派的發展,在繼承或反傳統
基礎上突出當代工業技術成就,崇尚「機
械美」,在環境中暴露梁板、網架等結構構
件以及風管、線纜等各種設備和管道,並
在建築形體和環境藝術設計中加以炫耀,
強調工藝技術與時代感。社會經濟和生產
技術的發展總是在以往基礎上積淀、批
判、創新發展的,環境藝術設計風格自然
受此發展過程的影響,並通過自身的表現
形式反映這一過程濃縮的民族文化精神。
環境藝術設計風格總是沉積文化的成
分,並反映時代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國古
典園林堪稱世界園林之巔,展現了深厚的
中國傳統文化「隱逸精神」和文人審美思
想。例如拙政園的園主是明嘉靖年間的御
史王獻臣。由於朝中權貴傾軋,官場失意,
王獻臣回鄉後用原來大宏寺的一部分基地
建造了一座園林。晉代潘岳的《閑居賦》中
有一段話:「庶浮雲之志,築室種樹,逍遙
自得。池沼足以漁釣,舂稅足以代耕。灌
園澆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
伏臘之費。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此亦拙
者之為政也。」王獻臣取其意,自我解嘲地
把園名稱之為「拙政園」。顯然拙政園成為
中國傳統文化——隱逸文化之載體。又如
同里的退思園建於清光緒年間,園主是安
徽兵備道任蘭生。光緒十一年(1885年),
任蘭生遭人彈劾,罷職還鄉,花了10萬兩
銀子建造宅園,取《左傳》「進則盡忠,退
思補故」之意,命名為退思園,由造園名
家袁龍設計。為了不露富,建築格局突破
常規,改縱向為橫向,自西到東,西為宅,
中為庭,東為園。任蘭生只住了兩年,後
又復官上任。園內建築或題詠都表現出園
主人歸隱與入世相雜的復雜心理,它也是
封建士大夫比較典型的一種心態。因此,
中國古典園林更為重要的是,包含對人
生、對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情感歸宿的
執著追求。根植東方文化土壤的我國園林
進一步闡釋文化及文化精神是藝術設計風
格形成的根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在完成
人的功能需求基礎上,更加關注人的精神
需求和生成需求,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
一」演繹到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風格的生態
文化、綠色文化、自然觀等設計理念,說
明了現代環境藝術風格發展和文化一樣具
有很強的繼承性,現代環境藝術風格發展
離不開傳統文化。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風格的民族特色,
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環境、社會狀況、文化
傳統、風俗習慣等多種因素決定的,體現
本民族的審美理想和審美需求。藝術設計
的民族風格離不開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
從中西的建築、文學、戲劇、音樂、繪畫
等各類的比較中,可以得出不同藝術風格
源自不同的文化基礎。總之,環境藝術設
計風格就是要體現出本民族的精神、性格
和氣質,體現出民族的文化、風俗和習慣,
體現出民族的審美理想和美學傳統。
不少現代設計師自覺地在自己的設計
中融入了傳統的因素。英國設計師吉爾設
計的新英文字體就是基於傳統字體的造
型。丹麥的雅科布森和芬蘭的阿爾托在其
建築設計和傢具、燈具、餐具設計中,努
力做到在工業化中反映手工業,在現代化中反映民族傳統和地域傳統。
二、構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現代環
境藝術設計風格
1.吸取傳統文化哲學思想精髓融現代
觀念構建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審美理
想。
我國是有豐富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集儒、道、佛
之大成,並對周圍國家和地區的思想觀念
影響極大。我國的文化注重人與人的關
系,崇尚「仁義」 和「禮樂」,注重家庭
倫理,提倡調和持中,即在人身上體現出
的和諧,注重人和環境的關系,崇尚「天
人合一」的自然和諧觀。
「天人合一」是人本哲學和美學的完
美結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主
張人與自然要建立起親密和諧的共存關
系,講究審美主體與客體的默契和形式內
容的和諧,重人情、重感受、重表現、重
意境,以美為最高准則,怡情於志,強調
美、善的結合,注重審美的認識和教化的
作用;求「氣韻生動」即「象外之象、味
外之味、韻外之致」,深深地滲透到中國藝
術的創作實踐中,形成具有獨特中國文化
特色的環境藝術設計風格。在我國的傳統
審美系統中,禪宗意識有其極重要的地
位。我國的禪宗,滲入了濃烈的審美成分,
具有深厚的審美追求的內涵,成為審美追
求的創構,培養了設計師獨特的審美觀,
因而,形成了「禪意」風格的當代眾多設
計藝術流派。
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除了考慮設
計師個人審美理想外,還必須要考慮到人
們的審美特點,有意識地從傳統審美韻味
中吸取其精粹,合理應用在現代設計的思
維之中,這樣才能設計出具有濃郁民族精
神的、意境深邃的設計作品,才能形成獨
特審美情趣的藝術風格。
2.培植現代文化與我國傳統文化和諧
共生的文化土壤,構建我國現代環境藝術
設計風格形成的文化氛圍。
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處在文化國際
化時代,文化的國際性催生了新的審美理
想、審美觀念和審美需求等,改變了現代
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環境,同時傳統文化
仍然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在設計中自
然運用到傳統的因素,這就需要培植現代
文化和傳統文化和諧共生的文化土壤,才
能促進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現代環境
藝術設計風格的形成。現代文化具有鮮明
的時代特徵,傳統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特
征,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和處理二者的關
系,就能讓二者融為一體,共同促進我國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風格的形成。
3.創新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構建豐富
中國環境藝術設計源泉。
傳統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傳統是發展
的。包豪斯格羅庇烏斯說過:「真正的傳統
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的,
吳彪重慶文理學院美術系講師,武漢理工大學藝術
與設計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環境藝
術設計方向研究
龍厚強重慶文理學院美術系講師,主要從事油畫藝術
方向研究
不是靜止的,傳統應該推動人們不斷前
進。」日本設計理論家佐口七朗認為:「繼
承發展一切優秀的傳統,不是融於古物之
中,而在於繼承保全作為傳統精神的創作
者的理念,即創造。」設計師創造的設計文
化,是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設計
文化不斷接受、不斷選擇和不斷優化的過
程。設計師個人的創造力在設計審美文化
中起著重要作用,推動現代設計的發展,
同時也傳播傳統文化,使我國現代藝術設
計源泉長流不斷。
傳統文化永遠是藝術設計不竭的源
泉,民族的文化傳統、審美心理等在設計
上的體現形成藝術設計風格,環境設計藝
術從功能內容到審美形式、從技術設計到
藝術設計都體現藝術設計的民族風格。我
國的環境藝術設計風格既要有民族風格又
要有時代風格,有助於傳統環境藝術意境
運用於現代設計中,以達到古為今用、繼
承與創新的目的,才能使中國創造在世界
立於不敗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