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製取氯氣實驗中NaOH作用是什麼
尾氣吸收,防止污染
B. NaOH是什麼意思NaOH的作用盡量詳細點
是氫氧化鈉的化學式,俗稱燒鹼、火鹼、苛性鈉,為一種具有強腐蝕性的強鹼,一般為片狀或塊狀形態,易溶於水(溶於水時放熱)並形成鹼性溶液,另易潮解,易吸取空氣中的水蒸氣(潮解)和二氧化碳(變質),可用鹽酸檢驗是否變質。
純品是無色透明的晶體。密度2.130g/cm³。熔點318.4℃。沸點1390℃。工業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鈉和碳酸鈉,是白色不透明的晶體。有塊狀,片狀,粒狀和棒狀等。式量39.997。
氫氧化鈉在水處理中可作為鹼性清洗劑,溶於乙醇和甘油;不溶於丙醇、乙醚。與氯、溴、碘等鹵素發生歧化反應。與酸類起中和作用而生成鹽和水。
1、化學實驗
可以用作化學實驗。除了用做試劑以外,由於它有很強的吸水性和潮解性,還可用做鹼性乾燥劑。也可以吸收酸性氣體(如在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中,氫氧化鈉溶液可裝入瓶中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
2、化學工業
氫氧化鈉在國民經濟中有廣泛應用,許多工業部門都需要氫氧化鈉。使用氫氧化鈉最多的部門是化學葯品的製造,其次是造紙、煉鋁、煉鎢、人造絲、人造棉和肥皂製造業。另外,在生產染料、塑料、葯劑及有機中間體,舊橡膠的再生,制金屬鈉、水的電解以及無機鹽生產中,製取硼砂、鉻鹽、錳酸鹽、磷酸鹽等,也要使用大量的燒鹼。同時氫氧化鈉是生產聚碳酸酯、超級吸收質聚合物、沸石、環氧樹脂、磷酸鈉、亞硫酸鈉和大量鈉鹽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3、生產洗滌劑
肥皂:製造肥皂是燒鹼最古老和最廣泛的用途。
氫氧化鈉一直被用於傳統的生活用途。直到今天,肥皂、香皂和其它種類的洗滌用品對燒鹼的需求量依然占燒鹼的15%左右。
脂肪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酯(三醯甘油),它的鹼水解方程式為:
(RCOO)3C3H5(油脂)+3NaOH=3(RCOONa)(高級脂肪酸鈉)+C3H8O3(甘油)
該反應為生產肥皂的原理,故得名皂化反應。
R基可能不同,但生成的R-COONa都可以做肥皂。常見的R-有:
C17H33-:8-十七碳烯基。R-COOH為油酸。
C15H31-:正十五烷基。R-COOH為軟脂酸。
C17H35-:正十七烷基。R-COOH為硬脂酸。
洗滌劑:氫氧化鈉被用於生產各種洗滌劑,甚至如今的洗衣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等成分)也是由大量的燒鹼製造出來的,燒鹼被用於磺化反應後對過剩的發煙硫酸進行中和。
4、造紙
氫氧化鈉在造紙工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於其鹼性特質,它被用於煮和漂白紙頁的過程。
造紙的原料是木材或草類植物,這些植物里除含纖維素外,還含有相當多的非纖維素(木質素、樹膠等)。加入稀的氫氧化鈉溶液可將非纖維素成分溶解而分離,從而製得以纖維素為主要成分的紙漿。
5、人造纖維和紡織
人造纖維如人造棉、人造毛、人造絲等,大都是粘膠纖維,它們是用纖維素、氫氧化鈉、二硫化碳(CS2)為原料製成粘膠液,經噴絲、凝結而製得。
在紡織工業中,氫氧化鈉被用於纖維的處理和染色,且用於對棉纖維進行絲光處理。棉織品用燒鹼溶液處理後,能除去覆蓋在棉織品上的蠟質、油脂、澱粉等物質,同時能增加織物的絲光色澤,使染色更均勻。
6、精煉石油
石油產品經硫酸洗滌後還含有一些酸性物質,必須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再經水洗,才能得到精製產品。
7、食品工業
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GB 2920-1996)規定:可作加工助劑,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氫氧化鈉可以被廣泛使用於下列生產過程:容器的清洗過程;澱粉的加工過程;羧甲基纖維素的制備過程;谷氨酸鈉的製造過程。
8、水處理
氫氧化鈉被廣泛應用於水處理。在污水處理廠,氫氧化鈉可以通過中和反應減小水的硬度。在工業領域,是離子交換樹脂再生的再生劑。 氫氧化鈉具有強鹼性,且在水中具有相對高的可溶性。由於氫氧化鈉在水中具有相對高的可溶性,所以容易衡量用量,可以方便地在水處理的各個領域使用。
氫氧化鈉被使用在水處理方面的如下課題:消除水的硬度;調節水的pH值;對廢水進行中和;通過沉澱消除水中重金屬離子;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
9、冶金
氫氧化鈉被用於處理鋁土礦,在鋁土礦中含有氧化鋁,氧化鋁是製取鋁的原料。用氫氧化鈉可以把氧化鋁從精礦中提純。
氫氧化鈉也用於從黑鎢礦中提取煉鎢的原料鎢酸鹽,氫氧化鈉還被用於生產鋅合金和鋅錠。
C. 銅片與濃硝酸反應裝置中氫氧化鈉的作用
氫氧化鈉的作用是為了防止污染.
在試管里盛放足量氫氧化鈉溶液.以吸收反應回產生的氣體NO2.
Cu+4HNO3
(濃)答=Cu(NO3)2+2NO2↑+2H2O.
NO2氣體有毒,這個實驗是學生實驗室實驗,為了學生安全,不能任由有毒氣體排放到教室,所以需要加氫氧化鈉並且足量。
2NO2+2NaOH=NaNO2+NaNO3+H2O
發生歧化反應,消耗了NO2
D. NaOH用途
NaOH的用途
1,普通肥皂是高級脂肪酸的鈉鹽,一般是用油脂在略為過量的燒鹼作用下進行皂化而製得的。
2,印染、紡織工業上,要用大量鹼液去除棉紗、羊毛等上面的油脂。生產人造纖維也需要燒鹼。
3,冶金往往要把礦石中的有效成分轉變成可溶性的鈉鹽,以便除去其中不溶性的雜質,因此,常需要加入燒鹼。
4,制金屬鈉、電解水都要用燒鹼。許多無機鹽的生產,特別是制備一些鈉鹽,都要用到燒鹼。合成染料、葯物以及有機中間體等也要用到燒鹼。
5,疏通下水道,清洗油煙機。
(4)制備裝置中naoh作用擴展閱讀:
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OH,俗稱燒鹼、火鹼、苛性鈉,為一種具有強腐蝕性的強鹼,一般為片狀或塊狀形態,易溶於水並形成鹼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可加入鹽酸檢驗是否變質。
NaOH是化學實驗室其中一種必備的化學品,亦為常見的化工品之一。純品是無色透明的晶體。密度2.130g/cm³。熔點318.4℃。沸點1390℃。
氫氧化鈉在水處理中可作為鹼性清洗劑,溶於乙醇和甘油;不溶於丙醇、乙醚。與氯、溴、碘等鹵素發生歧化反應。與酸類起中和作用而生成鹽和水。
E. 乙醇的消去反應中NaOH的作用
在實驗室中,通常是通過加熱酒精和濃硫酸(體積比為1:3)的混合物,使酒精發生消去反應而製得乙烯。在這個反應中,濃硫酸起催化劑的和脫水劑的作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h3ch2oh→濃h2so4△→ch2=ch2↑+h2o
注(1)儀器連接後,要在加入葯品之前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在燒瓶中放入幾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熱沸騰時劇烈跳動(暴沸)。
(3)硫酸要用98%的濃硫酸,酒精要用無水酒精,濃硫酸和無水酒精的體積比為3:1
(4)濃硫酸與無水酒精混合時,要遵循濃硫酸稀釋的原理,按濃硫酸溶於水的操作方法混合無水酒精和濃硫酸
,即將濃硫酸沿容器內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中的無水酒精中,並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無水酒精和濃硫酸的混合物。
(5)加熱混合液,使液體溫度迅速升到170℃,這時就有乙烯生成。
(6)溫度計水銀球應伸入混合液液面以下,以控制液體的溫度,有利於產生乙烯。
(7)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乙烯。
(8)實驗結束時,要先將導氣管從水中取出,再熄滅酒精燈,反之,會導致水被倒吸。
最關鍵是:加熱混合液,使液體溫度迅速升到170℃.
乙醇發生消去反應時,不用氫氧化鈉溶液,鹵代烴發生水解反應時,才用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的作用是中和鹵代烴水解生成的鹵化氫,有利於反應向水解的方向進行。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F. 零氣的制備裝置中,鹼石灰管的作用
下圖所示的裝置中,乾燥球內裝的試劑是 鹼石灰.
鹼石灰,CaO、NaOH的混合物,用作乾燥劑
目的: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
因為最後要用點燃法確定H2的存在,如果H2中混有水蒸氣,一是不容易點燃,二是無法確認試管中產生水霧的來源(來自H2燃燒,還是來自原有的水蒸氣)
G. 高錳酸鉀和濃鹽酸制備氯氣中naoh有什麼作用
(1)實驗室用二氧化錳跟濃鹽酸反應製取氯氣的離子方程式為 。
(2)高錳酸鉀是常用氧化劑,在酸性條件下,MnO4-被還原成Mn2+,用高錳酸鉀跟濃鹽酸反應在室溫下制氯氣的離子方程式為 。
(3)歷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氣,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劑,在450℃利用空氣中的氧氣跟氯化氫反應制氯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現有100 mL AlCl3與MgSO4的混合溶液,分成兩等份。
① 向其中一份中加入10 mL 4 mol/L的氨水,恰好完全沉澱,其中AlCl3與氨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繼續加入1 mol/L NaOH溶液至10 mL時,沉澱不再減少,沉澱減少的離子方程式是 ,減少的沉澱的物質的量是 。
② 向另一份中加入a mL 1 mol/LBaCl2溶液能使SO42-沉澱完全,a= 。
H. 下圖是探究呼吸作用產物的實驗裝置圖 A瓶內NaOH的作用是什麼
除去空氣中的CO2,防止對探究呼吸作用產物產生干擾。(因為你說不清D中的沉澱是因為空氣中有CO2還是C中有氧呼吸產生的)
B瓶是為了檢驗CO2是否除盡,並不是用來吸收CO2的!
I. 氫氧化鈉溶液在實驗中的作用是什麼
1.氫氧化鈉用於吸收反應生成的hbr
2.該反應是放熱反應,苯和溴單質具有揮發性,通過鹼石灰可以吸收揮發出來的苯和溴,而反應生成的hbr則被氫氧化鈉吸收.
J. 種子萌發時細胞呼吸類型的實驗研究中naoh的作用
(1)20%的NaOH的作用為吸收CO 2 .
(2)在裝置中分別放置100粒萌發的小麥種子,如果裝置1中的著色滴向左移動,說明消耗氧氣;裝置2不移動,說明呼吸作用釋放CO 2 的體積等於消耗O 2 的體積,因此說明此時萌發的小麥種子的細胞呼吸方式為有氧呼吸.
(3)若在裝置中分別放置100粒萌發的玉米種子,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後,裝置1、2的液滴都不再移動,且玉米種子仍保持生物活性,說明細胞呼吸既不消耗氧氣,也不釋放二氧化碳,因此可推測此時的細胞呼吸產物是乳酸.
故答案為:
(1)吸收CO 2
(2)左 有氧呼吸
(3)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