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體運動系統中,具有緩沖作用的裝置有哪些
運動系統主要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三種器官所組成。它們占人體體重的大部分,並構成人體的輪廓。
運動系統顧名思義其首要的功能是運動。人的運動是很復雜的,包括簡單的移位和高級活動如語言、書寫等,都是以在神經系統支配下,肌肉收縮而實現的。即使一個簡單的運動往往也有多數肌肉參加,一些肌肉收縮,承擔完成運動預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則予以協同配合,甚或有些處於對抗地位的肌肉此時則適度放鬆並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以使動作平滑、准確,起著相反相成的作用。運動系統的第二個功能是支持,包括構成人體體形、支撐體重和內部器官以及維持體姿。人體姿勢的維持除了骨和骨連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緊張度來維持。骨骼肌經常處於不隨意的緊張狀態中,即通過神經系統反射性地維持一定的緊張度,在靜止姿態,需要互相對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所取得的動態平衡。運動系統的第三個功能是保護,眾所周知,人的軀干形成了幾個體腔,顱腔保護和支持著腦髓和感覺器官;胸腔保護和支持著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臟器;腹腔和盆腔保護和支持著消化、泌尿、生殖系統的眾多臟器。這些體腔由骨和骨連接構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構成某些體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側壁,胸廓的肋間隙等,或圍在骨性體腔壁的周圍,形成頗具彈性和韌度的保護層,當受外力沖擊時,肌肉反射性地收縮,起著緩沖打擊和震盪的重要作用。
人體骨有206塊,借關節、韌帶、軟骨連結其中。骨以不同形式(不動、微動或可動)的骨連接聯結在一起,構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體體形的基礎,並為肌肉提供了廣闊的附著點。(見人體骨骼示意圖)肌肉是運動系統的主動動力裝置,在神經支配下,肌肉收縮,牽拉其所附著的骨,以可動的骨連接為樞紐,產生杠桿運動。
人體各骨連結基本上分為直接連結和間接連結。直接連結包括顱頂各骨之間的膜性連結(縫);椎體間的軟骨連結;骶椎間的骨性連結。這是三種直接連續的方式。間接連結又稱關節。盡管人體的關節有多種多樣,但其基本結構不外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各骨相互接觸處的光滑面叫關節面。關節面為一層軟骨復蓋稱關節軟骨。關節囊由結締組織組成,它附著於關節面周圍的央面上。關節腔就是關節軟骨和關節囊間所密閉的窄隙。
軀干骨包括脊柱骨26塊,肋骨24塊,胸骨1塊。這些骨互相連接構成脊柱和胸廓。脊柱由二十四塊椎骨(其中頸椎七快,胸椎十二塊,腰椎五塊)一塊骶骨和一塊尾骨相迭而成。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軟骨和胸骨組成。肋骨共十對,左右對稱,肋骨前端借肋軟骨與胸骨連結構成胸肋關節,後端與胸椎連結構成肋椎關節,第八至第十肋的前端不接胸骨,各與上位的肋軟骨連結形成肋弓。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前端不與上位肋軟骨相連,稱為浮肋。胸骨居胸前正中部。
顱骨包括腦顱骨8塊,面顱骨15塊,聽骨6塊。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塊,下肢骨62塊。
①上肢骨包括鎖骨,肩胛骨,上臂的肱骨,前臂的尺骨及橈骨和手的八塊腕骨,五個掌骨和十四節指骨。
腕骨可分為兩排:近側排由拇指側向小指側,有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豆骨;遠側排依次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和鉤骨。
掌骨由拇指向小指依次稱第一、二、三、四、五掌骨。
指骨除拇指為兩節,其餘各指為三節,共計十四節。指骨由肢體近端到遠端,分別稱第一(近),第二(中)和第三(遠)指節。
肩關節由關節囊包圍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而成。因肱骨頭的關節面大,呈半球形,肩胛骨關節盂小而且淺,加上關節囊松而薄,所以,肩關節活動靈活,是全身易脫位的關節之一。
肘關節是一個復關節,由三個關節共居同一關節囊而成。肱尺關節是肘關節的主關節,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可展伸140?。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和橈骨的關節凹構成。只能作屈伸和迴旋運動。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環狀關節面與尺骨上端的橈切跡構成。伸肱時,前臂與上臂不在一條直線上,前臂與上臂之間形成一開向外側的角度,這個角叫提攜角(男性約為165?,女性約為135?。橈腕關節由橈骨的腕關節面與舟、月和三角骨構成,可做屈伸、內收、外展和環轉運動。橈腕關節與腕間關節共同活動的范圍是:屈最大,約90?,伸45?,內收40?,外展20?,環轉度極小。
腕掌關節由下排腕骨與掌骨構成。除拇指腕掌、小指拇掌關節能作屈伸、收展、對掌及環轉(僅拇指腕掌關節有)等運動外,餘三個腕掌關節基本不動。
②下肢骨包括髖骨、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脛骨及腓骨以及足骨。
足骨分為跗、跖、趾骨。跗骨:7塊,分別叫做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和楔骨。跗骨位於足的後半部,內側是距骨,它與脛腓骨構成踝關節;距骨下方是跟骨,形成足跟;距骨前內是足舟骨;跟骨前外是骰骨;骰骨內側依次排有外側、中間和內側楔骨。三塊楔骨與第一、二、三跖骨形成第一、二、三跗跖關節。骰骨與第四、五跖骨形成第四、五跗跖關節。跖骨:5塊,與趾骨一起構成足的前半部。近端與跗骨相關節,遠端與趾骨相關節。趾骨:14塊,趾2節,余均3節。第一跖趾關節附近常見有一對籽骨。
2. 人體運動系統中,具有緩沖作用的裝置有哪些(從運動解剖學的角度來分析)
韌帶,軟骨組織,肌肉等都是
例如:圍在骨性體腔壁的周圍,形成頗具彈性和韌度的保護層,當受外力沖擊時,肌肉反射性地收縮,起著緩沖打擊和震盪的重要作用。
3. 緩沖裝置有哪些種類
液壓緩沖器(shock absorber)依靠液壓阻尼對作用在其上的物體進行緩沖減速至停止,專起到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屬。適用於起重運輸、電梯、冶金、港口機械、鐵道車輛等機械設備,其作用是在工作過程中防止硬性碰撞導致機構損壞的安全緩沖裝置
4. 什麼東西能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
1 碎布 2 橡膠 3 木頭片 4 泡沫 (買電視或者是冰箱是都有的) 5 鋪地板時的地膜 3毫米厚的就行
5. 人體運動系統中,具有緩沖作用的裝置有哪些(從運動解剖學的角度來分析)
運動系統主要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三種器官所組成。它們占人體體重的大部分,並構成人體的輪廓。
運動系統顧名思義其首要的功能是運動。人的運動是很復雜的,包括簡單的移位和高級活動如語言、書寫等,都是以在神經系統支配下,肌肉收縮而實現的。即使一個簡單的運動往往也有多數肌肉參加,一些肌肉收縮,承擔完成運動預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則予以協同配合,甚或有些處於對抗地位的肌肉此時則適度放鬆並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以使動作平滑、准確,起著相反相成的作用。運動系統的第二個功能是支持,包括構成人體體形、支撐體重和內部器官以及維持體姿。人體姿勢的維持除了骨和骨連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緊張度來維持。骨骼肌經常處於不隨意的緊張狀態中,即通過神經系統反射性地維持一定的緊張度,在靜止姿態,需要互相對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所取得的動態平衡。運動系統的第三個功能是保護,眾所周知,人的軀干形成了幾個體腔,顱腔保護和支持著腦髓和感覺器官;胸腔保護和支持著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臟器;腹腔和盆腔保護和支持著消化、泌尿、生殖系統的眾多臟器。這些體腔由骨和骨連接構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構成某些體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側壁,胸廓的肋間隙等,或圍在骨性體腔壁的周圍,形成頗具彈性和韌度的保護層,當受外力沖擊時,肌肉反射性地收縮,起著緩沖打擊和震盪的重要作用。
人體骨有206塊,借關節、韌帶、軟骨連結其中。骨以不同形式(不動、微動或可動)的骨連接聯結在一起,構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體體形的基礎,並為肌肉提供了廣闊的附著點。(見人體骨骼示意圖)肌肉是運動系統的主動動力裝置,在神經支配下,肌肉收縮,牽拉其所附著的骨,以可動的骨連接為樞紐,產生杠桿運動。
人體各骨連結基本上分為直接連結和間接連結。直接連結包括顱頂各骨之間的膜性連結(縫);椎體間的軟骨連結;骶椎間的骨性連結。這是三種直接連續的方式。間接連結又稱關節。盡管人體的關節有多種多樣,但其基本結構不外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各骨相互接觸處的光滑面叫關節面。關節面為一層軟骨復蓋稱關節軟骨。關節囊由結締組織組成,它附著於關節面周圍的央面上。關節腔就是關節軟骨和關節囊間所密閉的窄隙。
軀干骨包括脊柱骨26塊,肋骨24塊,胸骨1塊。這些骨互相連接構成脊柱和胸廓。脊柱由二十四塊椎骨(其中頸椎七快,胸椎十二塊,腰椎五塊)一塊骶骨和一塊尾骨相迭而成。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軟骨和胸骨組成。肋骨共十對,左右對稱,肋骨前端借肋軟骨與胸骨連結構成胸肋關節,後端與胸椎連結構成肋椎關節,第八至第十肋的前端不接胸骨,各與上位的肋軟骨連結形成肋弓。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前端不與上位肋軟骨相連,稱為浮肋。胸骨居胸前正中部。
顱骨包括腦顱骨8塊,面顱骨15塊,聽骨6塊。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塊,下肢骨62塊。
①上肢骨包括鎖骨,肩胛骨,上臂的肱骨,前臂的尺骨及橈骨和手的八塊腕骨,五個掌骨和十四節指骨。
腕骨可分為兩排:近側排由拇指側向小指側,有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豆骨;遠側排依次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和鉤骨。
掌骨由拇指向小指依次稱第一、二、三、四、五掌骨。
指骨除拇指為兩節,其餘各指為三節,共計十四節。指骨由肢體近端到遠端,分別稱第一(近),第二(中)和第三(遠)指節。
肩關節由關節囊包圍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而成。因肱骨頭的關節面大,呈半球形,肩胛骨關節盂小而且淺,加上關節囊松而薄,所以,肩關節活動靈活,是全身易脫位的關節之一。
肘關節是一個復關節,由三個關節共居同一關節囊而成。肱尺關節是肘關節的主關節,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可展伸140?。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和橈骨的關節凹構成。只能作屈伸和迴旋運動。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環狀關節面與尺骨上端的橈切跡構成。伸肱時,前臂與上臂不在一條直線上,前臂與上臂之間形成一開向外側的角度,這個角叫提攜角(男性約為165?,女性約為135?。橈腕關節由橈骨的腕關節面與舟、月和三角骨構成,可做屈伸、內收、外展和環轉運動。橈腕關節與腕間關節共同活動的范圍是:屈最大,約90?,伸45?,內收40?,外展20?,環轉度極小。
腕掌關節由下排腕骨與掌骨構成。除拇指腕掌、小指拇掌關節能作屈伸、收展、對掌及環轉(僅拇指腕掌關節有)等運動外,餘三個腕掌關節基本不動。
②下肢骨包括髖骨、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脛骨及腓骨以及足骨。
足骨分為跗、跖、趾骨。跗骨:7塊,分別叫做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和楔骨。跗骨位於足的後半部,內側是距骨,它與脛腓骨構成踝關節;距骨下方是跟骨,形成足跟;距骨前內是足舟骨;跟骨前外是骰骨;骰骨內側依次排有外側、中間和內側楔骨。三塊楔骨與第一、二、三跖骨形成第一、二、三跗跖關節。骰骨與第四、五跖骨形成第四、五跗跖關節。跖骨:5塊,與趾骨一起構成足的前半部。近端與跗骨相關節,遠端與趾骨相關節。趾骨:14塊,趾2節,余均3節。第一跖趾關節附近常見有一對籽骨。
6. 室內門後起 緩沖作用的裝置叫什麼
叫做門吸。
門吸也俗稱門碰,也是一種門頁打開後吸住定位的裝置,以防止風吹或碰觸門頁而關閉。門吸分為永磁門吸和電磁門吸二種,永磁門吸一般用在普通門中,只能手動控制;電磁門吸用在防火門等電控門窗設備,兼有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功能。
7. 人體運動系統中,具有緩沖作用的裝置有哪些
我們的韌帶,軟骨組織,肌肉等都是,還有自己的保護意識,和穿戴的用品都有緩沖保護的作用!
8. 求教,這個對關門起到緩沖作用裝置學名叫做什麼不是閉門器!謝謝!
這個東西叫「順位器」。
順序器是設於鎖定軸和小軸上的鎖版定機構,鎖定機構的鎖定板一端與釋放軸內權端接觸配合,釋放軸外端是可伸於殼體外、被一門扇觸動的觸動端。搖臂的一端設於鎖定軸上,另一端設有可被另一門扇觸動的觸動裝置,鎖定軸和小軸上分別設有鎖定恢復扭簧,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解決了雙扇防火門關閉的順序問題,使防火門起到可靠的防火、隔斷作用。雙扇防火門關閉時應有順序關閉,確保其防火、防煙功能。該產品可使防火門按要求關閉,符合消防要求。
9. 人體運動系統中,具有緩沖作用的裝置有哪些
你好!
我們的韌帶,軟骨組織,肌肉等都是,還有自己的保護意識,和穿戴的用品都有緩沖保護的作用!
如有疑問,請追問。
10. 緩沖裝置有哪些種類
車鉤緩沖裝置是用於使車輛與車輛,機車或動車相互連掛,傳遞牽引力,制動力並緩和縱向沖擊力的車輛部件。它由車鉤,緩沖器、鉤尾框,從板等組成一個整體,安裝於車底架構端的牽引梁內。為了保證車輛連掛安全可靠和車鉤緩沖裝置安裝的互換性,我國鐵路機車車輛有關規程規定:車鉤緩沖器裝車後,其車鉤鉤舌的水平中心線距鋼軌面在空車狀態下的高度,客車為880mm(允許+10mm,-5mm誤差),貨車為880mm(±10mm)。兩相鄰車輛的車鉤水平中心線最大高度差不得大於75mm。
首先說說車鉤。車鉤是用來實現機車和車輛或車輛和車輛之間的連掛,傳遞牽引力及沖擊力,並使車輛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的車輛部件。車鉤按開啟方式分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兩種。通過車鉤鉤頭上部的提升機構開啟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貨車大都採用此式);藉助鉤頭下部推頂杠桿的動作實現開啟的叫下作用式(客車採用)。車鉤按其結構類型分為螺旋車鉤、密接式自動車鉤、自動車鉤及旋轉車鉤等。螺旋車鉤使用最早,但因缺點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動車鉤多為高速鐵路車輛所用。中國除在大秦鐵路重載單元列車上使用旋轉車鉤外,現一律採用自動車鉤。所謂自動車鉤,就是先將一個車鉤的提桿提起後,再用機車拉開車輛或與另一車輛車鉤碰撞時,能自動完成摘構或掛鉤的動作的車鉤。中國鐵道部門1956年確定1、2號車鉤為標准型車鉤。但隨著列車速度的提高和牽引噸位的增加,又於1957、1965年先後設計製造了15號車鉤和13號車鉤。客車使用15號車鉤,貨車則逐步用13號車鉤代替2號車鉤。
車鉤由鉤頭,鉤身、鉤尾三個部分組成、車鉤前端粗大的部分稱為鉤頭,在鉤頭內裝有鉤舌、鉤舌銷,鎖提銷,鉤舌推鐵和鉤鎖鐵。車鉤後部稱為鉤尾,在鉤尾上開有垂直扁鎖孔,以便與鉤尾框聯結。為了實現掛鉤或摘鉤,使車輛連接或分離,車鉤具有以下三種位置,也就是車鉤三態:鎖閉位置——車鉤的鉤舌被鉤鎖鐵擋住不能向外轉開的位置。兩個車輛連掛在一起時車鉤就處在這種位置。開鎖位置——即鉤鎖鐵被提起,鉤舌只要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轉開的位置。摘鉤時,只要其中一個車鉤處在開鎖位置,就可以把兩輛連掛在一起的車分開。全開位置——即鉤舌已經完全向外轉開的位置。當兩車需要連掛時,只要其中一個車鉤處在全開位置,與另一輛車鉤碰撞後就可連掛。旋轉車鉤的構造與普通車鉤不同,鉤尾開有鎖孔,鉤尾銷與鉤尾框的轉動套連接。鉤尾端面為一球面,頂緊在帶有凹球面的前從板上。當鉤頭受到扭轉力矩作用時,鉤身連同尾銷以及轉動套一起轉動。旋轉車鉤現在只安裝在專為大秦鐵路運煤單元組合列車設計的車輛上。這種車輛的一端裝設旋轉車鉤,另一端裝設固定車鉤,整列車上每組連接的兩個車鉤,兩兩相互搭配。當滿載煤炭的車輛進入卸煤區的翻車機位時,翻車機帶動車輛翻轉180度,將煤炭傾倒出來。旋轉車鉤可以使車輛翻轉卸貨時不摘鉤連續作業,縮短了卸貨作業時間。
密接式車鉤一般在高速鐵路和地下鐵道的車輛上使用。它的體積小、重量輕、兩車鉤連掛後各方向的相對移動量很小,可實現真正的「密接」;同時,對提高制動軟管、電氣接頭自動對接的可靠性極為有利。
緩沖器用來緩和列車在運行中由於機車牽引力的變化或在起動、制動及調車作業時車輛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縱向沖擊和振動。緩沖器有耗散車輛之間沖擊和振動的功能,從而減輕對車體結構和裝載貨物的破壞作用。緩沖器的工作原理是藉助於壓縮彈性元件來緩和沖擊作用力,同時在彈性元件變形過程中利用摩擦和阻尼吸收沖擊能量。根據緩沖器的結構特徵和工作原理,一般緩沖器可分為:摩擦式緩沖器、橡膠式緩沖器和液壓緩沖器等。摩擦緩沖器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部為螺旋彈簧(客車用)或環彈簧(貨車用),後部為內、外環彈簧,彼此以錐面相配合,兩部分之間有彈簧座板分隔。螺旋彈簧用來緩和沖擊作用力,環彈簧兩滑動斜面間的摩擦力用來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當緩沖器受力壓縮時,使各環相互擠壓,這時外環彈簧中就儲存了大部分的沖擊能量;同時各內外環簧的斜面之間因相互摩擦而將一部分沖擊能變成熱能。當外力除去後,各環簧之間又產生摩擦,將所儲存能量的一部分再一次轉變為摩擦熱能而消散,因而起到了緩沖和減振的作用。橡膠緩沖器的頭部為楔塊摩擦部分,由三個形狀完全相同且帶傾斜角的楔塊,壓頭和箱體等部分組成,楔塊介於壓頭與箱體之間,整個緩沖器封閉在箱體內。橡膠緩沖器是藉助橡膠分子內摩擦和彈性變形起到緩和沖擊和消耗能量作用的。為了增大緩沖器容量,在頭部裝有金屬摩擦部分,藉助三個帶有傾角的楔塊,在受壓時與箱體及壓頭間各接觸斜面產生相對位移,因摩擦而消耗沖擊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