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師說裝置的機械效率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不同的,到底不同在哪裡有例題最好謝謝了
機械效率是發動機輸出總功率經過傳動裝置的運動,磨損,發熱,打滑等現象的降耗,最後到達輸出裝置的部分功率,除去發動機總功率。功率的損失主要在傳遞途中零件轉動,摩擦,發熱,打滑等。
滑輪組效率是提升物體所需功(物體重力乘升高距離)除拉動滑輪組和物體付出的功。
功的損失除了少數帶與輪的摩擦外,主要在動滑輪的升高上,動滑輪越重,功率越低。
B. 裝置機械效率、滑輪組機械效率區別
兩種情況外力做的功就是總功。
滑輪組機械效率:對水和桶做的功就是有用功。
裝置機械效率:對水做的功才是有用功
C. 如圖所示,用下列裝置提升同一重物,若每個滑輪重相同,不計摩擦,則機械效率最高的裝置是()A.B.
若不計摩擦,所作額外功就是提升動滑輪做的功,而使用定滑輪時,沒有動滑輪,額外功為0,機械效率最高.
故選A.
D. 裝置的機械效率是什麼,公式是什麼,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一樣吧
機械效率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用符號η表示,計算公式為η=W有/W總*100%
E. 人類製造的機械效率最高的機械是什麼
看這個效率怎麼算。如果看輸入功率與輸出功率的話,你不妨看看空調的功耗與制熱功率。實際上它的效率不高,但效果上很高,因為它不是用電發熱,而是用電「搬運」熱。
F. 什麼機器的機械效率最高
任何機械本身都受到重力的作用,相對運動的零件間又存在摩擦,所以使用任何機械,除了做有用功外,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這時動力所做的總功等於有用功加額外功。
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如果用w總表示總功,w有用表示有用功,η表示機械效率,那麼
η=(
w有用÷w總)×100%(有用功總小於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於100%。)
對於機械繫統的效率計算,如果系統是由幾個機器或機構簡單串聯而成,則系統的總效率是各個機器或機構效率的連乘積。(乘法原理)如果系統的組成比較復雜,可應用功率流的概念求出輸出功和輸入功的關系,從而求得機械繫統的總效率。
一台機器所做的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這台機器的機械效率就越高。
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辦法與物體一般的機械效率1.減少機械自重.
2.減少機械的摩擦等來減小額外功.
3.在額外功一定時,增大有用功.
一般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50%~70%,起重機的機械效率是40%~50%,抽水機的機械效率為60%~80%。
提高機械設備的機械效率有著重要的的現實意義。
G. 下圖是小明同學斜面機械效率跟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
Ⅰ(1)表格中三次實驗斜面的長都是1m,而斜面的高度在變化,說明研究的是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的關系.第1次實驗中,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η= W有/W總=Gh/FS=10*0.1/(5*1)=1/5=20%
計算過程也說明,在5J的總功中,只有1J是有用功,而另外4J則在克服摩擦的過程中由機械能轉化成了物塊與斜面的內能;即
物塊和斜面的內能增加了約5-1=4J.
(2)從第1次實驗到第3次實驗,斜面越來越陡,但斜面的機械效率卻由20%升高到60%,變得越來越高.根據控制變數法,若要探究斜面機械效率跟斜面粗糙程度的關系,就應保持斜面的傾斜程度不變;
Ⅱ將相關數據帶入公式就可以算出斜面的機械效率,這里還要注意一下長度單位的統一.
η= W有/W總=Gh/FS=25*0.1/(20*0.2)=2.5/4=62.5%.
H. 斜面和滑輪組裝置分別的機械效率
機械效率都是Gh:Fs
對於滑輪組 h:s=1:3
則有:G/3F1 :Gh/F2s = 8:7
F1:F2為已知,代入上式
完全可以求斜面的 h:s
s:h=24F1:7F2
I. 下列裝置提升同一重物 機械效率最高
【分析】 若不計摩擦,所做額外功就是提升動滑輪做的功,而使用定滑輪時,沒有動滑輪,回額答外功為0,機械效率最高。 \n答案選A。 【點評】 使用滑輪時若不計摩擦,額外功就是提升動滑輪做的功,這是本題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