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變電所綜合自動化裝置常見故障處理

變電所綜合自動化裝置常見故障處理

發布時間:2021-12-16 14:53:56

①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

從上圖可以看出這種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上海聚仁電力研發的,該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基本特點:
■功能實現綜合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是在微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它綜合了變電站內除一次設備和交、直流電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設備。
■系統構成模塊化:保護、控制、測量裝置的數字化(採用微機實現,並具有數字化通信能力)利於把各功能模塊通過通信網路連接起來,便於介面功能模塊的擴充及信息的共享。另外,模塊化的構成,方便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系統模塊的組態,以適應工程的集中式、分部分散式和分布式結構集中式組屏等方式。
■結構分布、分層、分散化: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一個分布式系統,其中微機保護、數據採集和控制以及其他智能設備等子系統都是按分布式結構設計的,每個子系統可能有多個CPU分別完成不同的功能,由龐大的CPU群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高度協調的有機綜合系統。
■操作監視屏幕化: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後,不論是有人值班還是無人值班,操作人員不是在變電站內,就是在主控站內,就是在主控站或調度室內,面對彩色屏幕顯示器,對變電站的設備和輸電線路進行全方位的監視和操作。
■通信區域網絡化、光纜化:計算機區域網絡技術和光纖通信技術在綜合自動化系統中得到普遍應用。
■運行管理智能化:智能化不僅表現在常規自動化功能上,還表現在能夠在線自診斷,並將診斷結果送往遠方主控端。
■測量顯示數字化:採用微機監控系統,常規指針式儀表被CRT顯示器代替。人工抄寫記錄由列印機代替。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實現的兩個原則:
■第一條原則: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第二條原則: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② 水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故障的原因及常見故障有哪些

常見故障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即硬故障和軟故障。

硬故障是指電腦硬體系統因使用不當或硬體物理損壞所造成的故障。比如,主機無電源顯示、顯示器無顯示、主機喇叭鳴響報錯且無法使用、顯示器提示出錯信息但無法進入系統等。
硬故障又可分為「真」故障和「假」故障兩種。

所謂「真」故障是指各種板卡、外設等出現電氣故障或機械故障,屬於硬體物理損壞。「真」故障會導致發生故障的板卡或外設功能喪失,甚至整機癱瘓,如果不及時排除,還可能會導致相關部件的損壞。造成「真」故障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外界環境、操作不當、硬體自然老化或產品質量低劣等引起。

所謂「假」故障主要是指電腦的主機部件和外設均完好無損,但由於用戶使用不當、自然形成的接觸不良、CMOS設置錯誤、負荷太大、電源的功率不足、CPU超頻使用等原因所導致的整機不能正常運行或部分功能喪失的故障。「假」故障一般與硬體安裝、設置不當或外界環境等因素有關。
無論是「真」故障還是「假」故障,我們只要了解各種配件的特性及常見故障的性質,就能比較容易地找出故障的起因,然後將其迅速排除。

軟故障是指因軟體運行出錯所產生的故障。引起軟故障的主要原因有:
(1)系統配置不當,未安裝驅動程序或驅動程序之間產生沖突;
(2)內存管理設置錯誤,如內存管理沖突、內存管理順序混亂、內存不夠等;
(3)病毒感染,如OVE和DBF等數據文件打不開、屏幕顯示出現異常、運行速度變慢、硬碟不能正常使用、列印機無法工作等;
(4)CMOS參數設置不當;
(5)軟、硬體不兼容;
(6)軟體的安裝、設置、調試、使用和維護不當等。

實踐表明,大部分電腦故障多為軟體故障或假故障,比如Windows初始畫面出現後的故障大部分是由軟體引起。因此,在未確定是硬體真故障前最好不要大動干戈,匆忙將整機拆卸維修或盲目送回商家檢修。

1. 檢修電腦時的注意事項如下:事先斷電!
(1)切勿帶電拆裝任何零部件,要隨時留心靜電;
(2)備妥工具和替換部件,還要准備一個小空盒,以便放螺釘、彈簧等一些小物件;
(3)清楚檢修過程中每個操作步驟的目的、危害和挽救方法;
(4)保持維修環境的干凈、整潔,注意對電場和磁場的屏蔽;
(5)維修場地應有良好的供電系統,電壓要穩定;
(6)加電前,要將各部件充分固定,嚴格認真檢查各種晶元、控制卡和信號線是否安裝正確,確認後方能開機,開機後要注意防震。

2. 識別故障的幾條原則
(1)要充分了解情況。要詳細了解故障機的工作性質及所用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了解故障機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了解故障機的配置情況和工作要求;了解系統近期發生的變化,如移動、安裝軟體、卸載軟體等;了解誘發故障的直接或間接原因與當時的現象。

(2)要掌握處理原則。原則可以概括為先靜後動,先假後真,先外後內,先軟後硬。先靜後動是指遇到電腦故障,不要急於動手,應先分析、判斷導致故障的原因,然後再動手處理;先假後真是指先假定故障是由操作系統出錯、應用程序出錯、操作過程不當、連線不可靠等引起,在逐一排除以上假定後,再去考慮真故障;先外後內是指應先檢查機箱外部,然後再考慮打開機箱,即使必須打開機箱時,也不要盲目拆卸部件;先軟後硬是指應先分析是否存在軟故障,再去考慮硬故障。

(3)要注意表面現象。應盡量通過識別文本、圖像和聲音信號等線索找到所提示的潛在故障點。
(4)運用已知的知識或經驗,將問題或故障分類,尋找方法和對策。
(5)做好安全措施和故障記錄。在拆機檢修的時候千萬要切斷電源,也要預防靜電。待維修完成後,應記錄故障信息和排除方法,這有助於積累維護和維修經驗。

3.處理故障
處理故障的一般思路是:
(1)熟悉常見故障的起因。比如,電腦使用過程中經常有不正常的死機和退出現象,一般應先用殺毒軟體查殺病毒,因為此類故障絕大部分是由病毒所致。
(2)檢查是否人為假故障。遇到任何故障先重新開機啟動一下電腦,看故障是否真的存在。操作人員疏忽大意或應用水平不高,操作者對於電腦的某些設置或特性不熟悉是造成假故障的主要原因。

常見的假故障有:供電電壓太低、電源未接通、數據線接頭脫落或接觸不良、設備設置或調整不當(彩顯在剛開始使用時,一般都需要調整場幅等)、對硬體設備或軟體系統的新特性不了解、對基本操作的細節不了解(比如,U盤和軟盤的防寫)、對硬體設備的軟體環境不了解或設置不當、硬體驅動程序的安裝不完善或版本太低、硬碟上的垃圾文件太多、操作系統非正版等。這些都能造成某些設備不能正常工作,但常被誤認為硬體有問題。

(3)注意從可聽、可視的線索中找出潛在故障。可聽的線索主要有風扇速度、軟光碟機讀盤聲、顯示器或電源內部的異常聲、自檢警示音等;可視的線索主要有風扇轉度、指示燈、電纜是否破裂或絕緣層是否良好、松動或丟失的螺釘、可能掉進電路中的物件和文字提示信息等。
(4)注意檢查系統設置情況。CMOS參數設置、動態鏈接庫(DLL)文件、常駐內存程序 (TSR)或虛擬設備驅動程序(VXD)的不當設置,都能引起系統出錯。
(5)其他方面。要充分查殺計算機病毒、查看資源是否沖突、觀察硬體介面插接是否正確等。

4. 故障檢測的常用方法
目前微機系統硬故障的維修,主要是指板卡級的維修。也就是說,只要找出有故障的板卡,更換成好的板卡,就可以排除微機系統的硬故障。因此在通常情況下,微機系統硬故障的維修重點就在於故障的定位,只要發現故障點,更換成好的部件,就可以排除硬故障。
下面介紹幾種微機故障定位法。

(1)直接觀察法。直接觀察法是微機硬故障維修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通過看、聽、摸、聞等方式檢查比較典型或比較明顯的故障。著重查找電路板是否有過熱、火花、燒焦、變形等現象;是否有插頭松動、電纜損壞、斷線或碰線、聲音異常、短路等現象;檢查各種連接線是否接好、供電電壓是否正常、有關插頭是否松動等等。

(2)替換法。替換法是把相同的插件或器件互相交換,觀察故障變化的情況,幫助判斷、尋找故障原因的一種方法。一台電腦出現故障後,用另一台工作正常的電腦的部件加以替換,可以十分准確、迅速地查找到故障部件。在進行部件替換前,應首先檢查故障機器的各工作電壓是否正常,各部件界面是否有短路現象,只有在確認這兩點都正常後,才能進行部件的替換。否則,當好部件換到壞的機器上時,有可能造成好部件的損壞。

常見的電腦故障大致分為:啟動時黑屏、自檢出錯、 硬碟引導失敗、無法進入操作系統、驅動器、板卡、外設和應用軟體等幾大類。下面分別介紹這些故障的分析和處理方法。

1. 啟動時黑屏故障的分析和處理
電腦啟動時出現黑屏,是一種常見的電腦故障,其特徵是:開機後屏幕上無任何顯示,俗稱「點不亮」且對新、舊電腦都時有發生。
導致黑屏的原因很多,但絕大多數都是硬體故障所引起,比如主板的BIOS晶元損壞或接觸不良、電源損壞、內存條損壞、CPU損壞或接觸不良、超額過度等等都有可能導致啟動黑屏。

啟動時黑屏故障的一般檢查方法為:
(1)檢查是否「假」黑屏。假黑屏是指主機或顯示器電源插頭未插好、電源開關未打開、顯示器與主機上的顯卡數據連線未連接好、連接插頭有松動等。當出現啟動黑屏時,首先要認真檢查是否存在以上現象。
(2)檢查主機電源是否工作。只需用手移到主機機箱背部的開關電源的出風口,感覺是否有風吹出,如果無風則表明是電源故障。同樣,從主機面板上的電源指示燈、硬碟指示燈和開機瞬間鍵盤的3個指示燈的狀態都可初步判斷電源是否正常。如果電源不正常或主板不加電,顯示器便接收不到數據信號。

(3)觀察在黑屏的同時其它部分是否工作正常。比如,啟動時驅動器是否有自檢的過程、喇叭是否有正常啟動時的鳴響聲等。如果其它部分工作正常,可檢查顯示器是否加電,顯示器的亮度調節電位器是否關到了最小等等。甚至還可以通過替換法用一台好的顯示器接在主機上進行測試。
(4)打開機箱檢查顯卡是否已正確安裝,且與主板插槽是否接觸良好。若因顯卡沒插好而導致黑屏,計算機在開機自檢時會有一長二短的聲音提示(對於Award BIOS)。這時可拔出後重新安裝,如果確認安裝正確,可以取下顯卡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插腳或者換一個插槽安裝,如果還不行,可以換一塊好的顯卡重新測試。

③ 變電站電氣綜合監控系統數據刷新不了怎麼處理

監控系統數據不刷新,檢查:
1、網路是否通:約50%以上監控系統數據不刷新是由於移動計算機等,造成網線沒有插緊,造成網路通信中斷造成,監控系統會有網路中斷COS;
2、監控主機或監控軟體異常:重啟監控主機和監控軟體;
3、通信管理機或直連裝置異常:通知監控廠家技術支持。

④ 防止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失靈事件發生可採取哪些措施

防止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失靈主要從兩方面採取措施,一是設備的可靠性,二是維護。
保證設備的可靠性是得從設備采購、建設做起。把主要零件如繼電器、接觸器、感測器,隨機抽樣檢查,在測試設備上模擬執行動作,計算出各種零件的使用壽命。選擇達標的合格產品,就是從源頭把控好質量,減少故障失靈事件的主要辦法。
維護是日常檢查。因為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通過執行規定動作功能,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監視、測量。
那麼,系統失靈主要出現在監測感測器、數據傳輸電纜、中央處理器、終端執行機構等環節。為了防止系統失靈,日常檢查必須做到幾點:加強巡檢,發現控制單元出現死機現象時,及時復位重啟;定期對保護裝置進行校驗,提前發現失靈隱;定期進行系統復位,和系統自檢。

⑤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中故障錄波與事故追憶的區別

故障錄波有專門裝置,無死區。事故追憶其實就是個SOE,和數采裝置采樣周期有關,精度不及故障錄波。故障錄波側重被監視參數在整個過程中的變化,能記錄極限值。而事故追憶系統可以記錄操作員站的操作。用於事故分析時,二者缺一不可。

⑥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

從上圖來的結構圖可以看出是上海自聚仁提供的解決方案,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主要是為了提高35kV變電站安全、可靠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服務。35kV變電站綜合自動化主要應用了自動控制技術、信息處理和傳輸技術、計算機軟硬體技術。最終實現35kV變電站運行監測、協調、控制和管理任務,取代變電站常規二次系統,減少和代替運行值班人員對變電站運行進行監視、控制的操作,使變電站更加安全、穩定、可靠運行。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的實現

以一個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為例,整個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改造分為兩個部分:站控層與現地層。

◇站控層
由通信保護管理器、MODEM等構成,負責完成整個變電站的控制和監視以及遠程維護。所有模擬量、數據量、開關量、脈沖量的實時採集、處理,按照通信規約的要求,上傳給各個上級調度端,並對間隔層的設備進行管理和下發各種命令。

◇現地層
按站內一次設備(一台主變、多條線路等)分布式配置。保護全部採用微機保護,保護測控裝置全部集中在主控制室內。各保護單元相對獨立,能獨立完成其保護功能,並通過通訊介面向監控系統傳送保護信息。

⑦ 什麼是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版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權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控制和協調的一種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通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內各設備間相互交換信息,數據共享,完成變電站運行監視和控制任務。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替代了變電站常規二次設備,簡化了變電站二次接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提高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功能的綜合是其區別於常規變電站的最大特點,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 以數據通訊為手段,以信息共享為目標。
兩個原則
一是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二是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⑧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一般程序

自動:在一個限定任務內自行動作(無需操作人員)。
自動化:採用自動裝置改進設備以減少人的干預。
控制:在系統中,為某一特定目的而執行的操作。在變電站中控制包括:斷路器、隔離開關的操作、變壓器分接頭的調節、保護定值修改、特殊控制。
監控:通過對系統或設備進行連續或定期的監測來核實功能是否被正確執行,並使它們的工作狀況適應於變化的運行要求。
自動控制:無需人去直接或間接操作執行裝置的控制方式。
自動控制裝置:由一個或多個繼電器或邏輯元件組合在一起,預定完成某項規定自動化功能的設備。
自動切換裝置:在變電站中按照規定的程序預定起動操作斷路器和或隔離開關的自動控制裝置。
信息:人們根據表示數據所用的約定而賦於數據的意義。
信息容量:調度中心、主站或子站可處理的各種遠動信息的總和。
狀態信息:雙態或多態運行設備所處狀態的信息。
監視信息:將子站設備的狀態或狀變傳送到主站的信息。
事件信息:有關運行設備狀態變化的監視信息。
遙信信息:指發電廠、變電站中主要的斷路器和隔離開關的位置狀態信號,重要繼電保護與自動裝置的動作信號,以及一些運行狀態信號等。
遙控信息:指通過遠程指令遙控發電廠或變電站中的各級電壓迴路的斷路器、投切補償裝置、調節主變壓器分頭、自動裝置的投入和退出、發電機的開停等。
通信:在信息源和受信者之間交換信息。
串列通信:兩台設備之間(或稱點對點之間)通過單一通道串列傳輸信息的一種方式
並行通信:兩台設備之間(或稱點對點之間)通過多個通道並行傳輸信息的一種方式
光纖通信:在光導纖維中傳送信息的一種有線通信方式。
告警:當發生某些不正常狀態,需提醒人們注意而使用的信息。
總告警:全部單獨告警匯總成的告警。
成組告警:若干單獨告警匯總成的告警。
遙測:指運用通信技術傳輸所測變數之值。
遙信:指對狀態信息的遠程監視。
遙控:指具有兩個確定狀態的運行設備進行的遠程操作。
遙調:指對具有不少於兩個設定值的運行設備進行的遠程操作。
遙視:指運用通信技術對遠方的運行設備狀態進行遠程監視。
遙脈:指運用通信技術對遠方的運行設備的脈沖量(如電能量)進行遠程累計。
監視:用比較的方法對系統或其某一部分的運行進行觀察。在綜合自動統中通過彩色顯示器(大屏幕)上調看主接線圖、系統圖、棒圖、表格等,查看變電站運行實時數據、設備狀態、事件記錄等。
幀:指含有信息、控制和校驗區,並附有幀定界符的比特序列。
報文:以一幀或多幀組成的信息傳輸單元。
遠動:應用通信技術,完成遙測、遙信、遙控和遙調等功能的總稱。
遠動系統:對廣闊地區的生產過程進行監視和控制的系統。
遠程命令:應用通信技術,完成改變運行設備狀態的命令。
遠動網路:若干遠動站通過傳輸鏈路,彼此進行通信聯系的整體。
通道:在數據傳輸中,傳輸信號的單一通路或其一段頻帶。
遠動控制中心:控制遠動網路的所在地。
遠方控制端:指設置在與無人值班變電站相關的調度機構或某中心變電站一個獨立的集中控制中心的遠方控制裝置。
遠方監控終端:指設置在被監控變電站內的遠方監控裝置,包括信息採集、處理、發送,命令接受、輸出和執行的設備。
主站:控制站:對子站實現遠程監控的站。
子站:被控站:受主站監視和控制的站。
遠方終端(RTU):指在微機遠動裝置構成的遠動系統中,裝在變電站內的遠方數終端裝置。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中指:由主站監控的子站,按規約完成遠動數據採集、處理、發送、接收以及輸出執行等功能的設備。
饋線遠方終端:安裝在配電網饋線迴路的柱上和開關櫃等處,並具有遙信、遙測、遙控和故障電流檢測(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檢測故障)等功能的遠方終端,稱為 FTU;安裝在配電網饋線迴路的開閉所和配電所等處,具有遙信、遙測、遙控和故障電流檢測(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檢測故障)等功能的遠方終端,稱為DTU。
配電變壓器遠方終端;用於配電變壓器的各種運行參數的監視、測量的遠方終端,稱為TTU。
配電自動化系統遠方終端:用於配電網中的各種饋線遠方終端、配電變壓器遠方終端以及中壓監控單元(配電自動化及管理系統子站)等設備的統稱。
前置機:對進站或出站的數據,完成緩沖處理和通信控制功能的處理機。
後台機:對本站設備的數據進行採集及處理,完成監視、控制、操作、統計、報表、管理、列印、維護等功能的處理機。
調制:為了使信號便於傳輸、減少干擾和易於放大,使一種波形(載波)參數按另一種信號波形(調制波)變化的過程。
解調:從調制的載波信號中復原原調制信號的過程。
數據機:對遠動設備所傳送的信號進行調制和解調的設備。
數據終端設備:數據站的一種功能單元,它具有向計算機輸入和接收計算機輸出數據的能力;與數據通信線路連接的通信控制能力。
采樣(電氣傳動的):在有限的時間間隔內(通常是相等的時間間隔)測量一個物理量的過程。
實時數據:指在線運行時實時記錄和監視的物理量。
歷史數據:指在線運行時按規定的間隔或時間點記錄的物理量。在變電站中歷史數據指按指定時間間隔或特殊要求保存下來的運行實時數據、各記錄和報表、曲線等。
變電站運行實時參數:指為監測和控制變電站運行所需的各種實時數據。主要有:母線電壓、系統周波;饋線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電能量;主變壓器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電能量、溫度;保護定值,直流電源電壓;變電站設備運行狀態等
變電站設備運行狀態:指各饋線斷路器、隔離開關的實際運行狀態(合閘、分閘);
主變壓器分頭實際位置、主變壓器狀態,壓力、氣體繼電器是否報警;保護運行狀態;被監控變電站系統狀態;監控系統運行狀態。
事件記錄:指記錄變電站運行過程中計算機監測的各種越限、異常、報警、斷路器變位、設備狀態變化以及通過計算機系統執行的各種控制操作事件。事件記錄主要包含事件名稱、相關設備名稱、事件發生時間及內容等。事件記錄類型有:事件順序記錄:斷路器信號變位記錄;變位斷路器編號、變位狀態、變位時間。操作記錄,斷路器控制:操作時間、操作性質、操作人、監護人;保護定值修改:保護名稱、修改時間、操作人、監護人;越限記錄,越限起止時間、越限值;設備運行記錄,設備名稱、設備狀態啟停時間等。
事件順序記錄:事件順序記錄又稱SOE,特指在電網發生事故時,以比較高的時間精度記錄的下列一些數據:發生位置變化的各斷路器的編號(包括變電站名)、變位時刻,變位時刻,動作保護名稱,故障參數、保護動作時刻等。
報警:變電站運行參數越限,斷路器變位或保護動作時,計算機將彈出窗口(登錄窗或報警窗口)顯示事件內容並進行報警,報警類型分為:不報警、普通報警、預告報警、事故報警等。
不報警:正常拉合閘或人工禁止報警,遙信畫面閃爍,遙測數值變色。
普通報警:計算機發出一次音響,其它與「不報警」相同
預告報警:計算機發出N次音響,其它與「不報警」相同
事故報警:列印機啟動列印,計算機持續音響直至人工解除,其它與「預告報警」相同
列印:將計算機中儲存的信息列印成文檔。列印可分為:報表列印、事件列印、人工列印等。
報表列印:日報表、月報表、年報表等,列印時間可設定。
事件列印:遙信變位、保護投退/復歸、遙測越限/復歸、設備啟停。
人工列印:人工選擇(召喚)報表、畫面、各種記錄列印、拷貝。
雙機切換:含義是在雙機(主副機)配置的情況下,當主機(值班機)發生故障時,副機也可在人工干預下轉為主機,主機轉為副機。多機配置情況與雙機類似,當主機發生故障時,任一副機可在人工干預下轉為主機。
通道監視及切換:通道監視是指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控制器,統計與變電站測控裝置、保護或其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通信過程中接收數據錯誤和長時間無應答的情況。根據通道監視情況,系統可以告警或採取相應控制措施。如果通道配置有冗餘,即某廠站有雙通道的情況下,當一個通道故障時,系統可自動轉到另一個通道上進行通信。
前景點(圖元):前景點指的是可以在線運行時能發生變化的點,大部分的前景點都是和資料庫里具體的點時對應的,即在線時隨實時數據的變化而變化。
背景點(圖元):背景點是在線運行時不會發生變化,只是代表一些特定的物理意義。
數值量:能反映數據斷續變化的量,如斷路器、隔離開關分/合,保護動作等。
模擬量:能反映數據連續變化的量,通常可以反映到的小數點後的變化。在線運時可反映的物理量有電壓、電流、溫度、功率、頻率等。
模擬信號:以連續變數形式出現的信號。
數字信號:在數字和時間上均是斷續的電信號。
脈沖量:反映累計變化的量,物理上對應的是有功電能、無功電能等。
操作點:操作點是系統里一個特殊功能的圖元,它可以調畫面、作遙控、按鈕功能等。
人工置數:改變前景點現有的數值但並不下發這個命令,做一個模擬操作用。
復選框和單選框:復選框是指在一組選擇里可以同時選擇幾個命令,而單選框只能選用一個。單選框通常是小圓圈,復選框通常是小正方形。
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用來規定一些程序在啟動時讀入設定,給用戶提供了一種修改程序設置的手段。
導航圖:在線運行時,每一個圖都有設置導航圖的功能,若當前圖太大,就可以通過縮小了的導航圖來尋找位置。
事故追憶:對事件發生前後的運行情況進行記錄。
間隔層:由智能I/O單元、控制單元、控制網路和保護等構成,面向單元設備的就地控制層。
站控層:由主機和操作員、工程師站、遠動介面設備等構成,面向全變電站進行運行管理的中心控制層。
數據採集:將現場的各種電氣量及狀態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並存入計算機系統。
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SCADA):對廣域生產過程進行數據採集、監視和控制的系統。
數據處理:對相關設備的各種數據進行系統化操作,用於支持系統完成監測、保護控制和記錄等功能。
介面:指兩個不同系統或實體間的界面或連接設備。由功能特徵、通用的物理互聯特徵、信號特徵和其他特徵等定義。
規約:在通信網路中,為了通信雙方能正確有效可靠的進行數據傳輸,在通信的發送和接收過程中有一系列的規定,以約束雙方正確,協調的工作。
通信規約:啟動和維持通信所必要的嚴格約定,即必須有一套信息傳輸信息格式和信息內容等約定。
鏈路:站與站之間的數據傳輸設施。
鏈路層:鏈路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一個層次,藉助鏈路規約執行並控制規定的傳輸服務功能。
協議轉換器:.連接兩個通信網路的智能電子裝置。它能夠按一種協議接收一個網路的信息,進行轉換後,按第二個協議向另一個網路轉發,或相反。
遠方通信介面:經遠方通信網路鏈路與遠方控制中心相連的介面。
乙太網:IEC TC57推薦使用的變電站通信網路,區域網的一種
IP:互聯網協議,TCP/IP標准協議。IP定義了數據包,該數據包作為非連接數據包遞交的基礎。它包括控制和差錯報文協議、提供與網路服務、ISO參考模型第三層等價的功能。
LAN區域網:一般限於一棟建築物內或小型工業系統的一種通信網路。這里特指變電站區域內通信網。
同步傳輸:一種數據傳輸方式,代表每比特的信號出現時間與固定時基合拍。
非同步傳輸:一種數據傳輸方式,每個字元或字元組可在任意時刻開始傳輸。
廣播命令:向遠動網路的部分或全部子站同時發出的命令。
地址:報文的部分,用以識別報文來源或報文目的地。
波特:數字信號的傳輸速率單位,等於每秒傳輸的狀態或信號碼元數。
電磁騷擾:使器件、設備或系統性能降低的任何電磁現象。
電磁干擾(EMI):由電磁騷擾所引起的設備、傳輸通道或系統性能的降低。
抗擾性:器件、設備或系統在電磁騷擾存在時,不降低性能運行的能力。
電磁兼容(EMC):設備或系統在其所處的電磁環境中正常工作,並要求不對該環境中其他設備造成不可承受的電磁騷擾的能力。
無人值班變電站:站內不設置固定運行、維護值班人員,運行監測、主要控制操作由遠方控制端進行,設備採取定期巡視維護的變電站。
電氣二次設備室:電氣二次設備室是一個綜合性房間,用於布置不宜設置在配電裝置和主變壓器現場的電氣二次設備。如遠動終端及相應設備、通信設備、交直流電源、不停電電源、繼電保護、測控、計量和其他自動裝置等。與控制室相比,主要差別是不適宜作為長期有人值班的監控場所。
繼電小室:位於配電裝置內或附近,安裝繼電保護、自動裝置、變送器、電能計算及及錄儀表、輔助繼電器屏、就地控制層設備的獨立小間。
工廠驗收測試:包括用戶認可的、使用特定應用的參數,特別製造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部件的功能測試。
現場驗收測試:現場驗收測試是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每一個數據、每個控制點、功能正確性進行驗證。現場測試驗收還包括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與其周圍運行環境條件測試,使用最終參數對全部安裝的設備的測試。現場驗收為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做運行准備。

⑨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微機保護

你發給你和他人認同和

閱讀全文

與變電所綜合自動化裝置常見故障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聲波功率管怎麼修 瀏覽:465
大型機械設備有哪些國內沒有 瀏覽:13
機械油泥用什麼洗 瀏覽:906
健身手臂肌肉用什麼器材好 瀏覽:848
怎麼樣看病人監護儀表 瀏覽:672
便利貼設備哪個好 瀏覽:646
探究呼吸作用演示實驗裝置 瀏覽:506
木工電動工具電刨機 瀏覽:63
廢舊塑料的清洗需要哪些機械 瀏覽:9
cad機械設計師考試多少錢 瀏覽:368
外線先經過變電所哪個設備 瀏覽:188
自動退紗裝置 瀏覽:161
機械鍵盤軸間紙有什麼用 瀏覽:672
河北先進氣動儀器有哪些 瀏覽:279
機械通氣患者常見並發症有哪些 瀏覽:595
工具箱產品增稅 瀏覽:113
高壓無功自動補償成套裝置技術要求 瀏覽:673
包裝機械設備廠家有哪些 瀏覽:234
汽車軸承配件公司上班怎麼樣 瀏覽:10
電源打開儀表盤應該有什麼燈 瀏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