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線通信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起什麼作用
無線通信系統(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也稱為無線電通信系統,是由發送設備、接收設備、傳輸媒體(無線信道)三大部分組成的,利用無線電磁波,以實現信息和數據傳輸的系統。其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1、發送設備
(1)變換器(換能器):將被發送的信息變換為電信號。例如話筒將聲音變為電信號。
(2)發射機:將換能器輸出的電信號變為強度足夠的高頻電振盪。
(3)天線:將高頻電振盪變成電磁波向傳輸媒質輻射。
2、傳輸媒體——電磁波
在自由空間中, 波長與頻率存在以下關系: c = f λ式中: c為光速, f 和λ分別為無線電波的頻率和波長, 因此, 無線電波也可以認為是一種頻率相對較低的電磁波。 對頻率或波長進行分段, 分別稱為頻段或波段。
不同頻段信號的產生、放大和接收的方法不同, 傳播的能力和方式也不同, 因而它們的分析方法和應用范圍也不同。無線電波只是一種波長比較長的電磁波, 占據的頻率范圍很廣。
電磁波從發射機天線輻射後,不僅電波的能量會擴散,接收機只能收到其中極小的一 部分,而且在傳播過程中,電波的能量會被地面、建築物或高空的電離層吸收或反射;或在大氣層中產生折射或散射,從而造成強度的衰減。
根據無線電波在傳播過程所發生的現象 , 電波的傳播方主要有繞射(地波),反射和折射(天波),直射(空間波) 。決定傳播方式的關鍵因素是無線電信號的頻率。
沿大地與空氣的分界面傳播的電波叫地表面波,簡稱地波。繞射傳播。傳播途徑主要取決於地面的電特性。地波在傳播過程中,由於能量逐漸被大地吸收,很快減弱(波長越短,減弱越快),因而傳播距離不遠。但地波不受氣候影響,可靠性高。
超長波、長波、中波無線電信號,都是利用地波傳播的。短波近距離通信也利用地波傳播。
天波:利用天空的電離層折射和反射而傳播的電波,也叫天空波。電離層只對短波波段的電磁波產生反射作用,因此天波傳播主要用於短波遠距離通信。
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傳播距離遠,同時產生中間靜區地帶,二是傳播不穩定,隨晝夜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短波通信要經黨更換波段,以保證質量。
空間波又稱為直射波,是由發射點從空間直線傳播到接收點的無線電波。直射波傳播距離一般限於視距范圍。在傳播過程中,它的強度衰減較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就是利用直射波傳播的。
在地面進行直射波通信,其接收點的場強由兩路組成:一路由發射天線直達接收天線,另一路由地面反射後到達接收天線,如果天線高度和方向架設不當,容易造成相互干擾(例如電視的重影)。
限制直射波通信距離的因素主要是地球表面弧度和山地、樓房等障礙物,因此超短波和微波天線要求盡量高架。
3、接收設備
接收是發射的逆過程
(1)接收天線:將空間傳播到其上的電磁波→高頻電振盪。
(2)接收機:高頻電振盪 電信號。
(3)變換器(換能器):將電信號 所傳送信息。
(1)無線通信裝置的設計規范擴展閱讀
無線通信系統按照無線通信系統中關鍵部分的不同特性,主要有以下一些類型:
1、按照工作頻段或傳輸手段分類
有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和衛星通信等。所謂工作頻率,主要指發射與接收的射頻(RF)頻率。射頻實際上就是「高頻」 的廣義語,它是指適合無線電發射和傳播的頻率。無線通信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開辟更高的頻段。
2、按照通信方式來分類
主要有(全) 雙工、半雙工和單工方式。所謂單工通信,指的是只能發或只能收的方式;半雙工通信是一種既可以發也可以收但不能同時收發的通信方式;而雙工通信是一種可以同時收發的通信方式。第一個圖的例子是半雙工方式,將天線開關換成雙工器就成了雙工方式。
3、按照調制方式的不同來劃分
有調幅、調頻、調相以及混合調制等。
4、按照傳送的消息的類型分類
有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也可以分為話音通信、圖像通信、數據通信和多媒體通信等。
各種不同類型的通信系統,其系統組成和設備的復雜程度都有很大不同。但是組成設備的基本電路及其原理都是相同的,遵從同樣的規律。本書將以模擬通信為重點來研究這些基本電路,認識其規律。這些電路和規律完全可以推廣應用到其他類型的通信系統。
2. 無線通信設計需要懂哪些知識
要了解設計的目的,設計的地點(從哪裡到哪裡)——起點到終點。設計的要求有哪些,基本你還得會CAD繪圖,勘察繪圖等等吧。。。
3. 無線通信的全過程
摩托羅拉的雙向無線電通信系統於五十餘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軍方率先採用,讓軍人在行動時以無線電對講機彼此通話,當時的手機稱為步話機(walkie-talkies)。
雙向無線電在軍方使用非常普遍,在無電話線路的地區,軍方人員就採用無線電。在今天,無線電已經廣泛地用於保安、公共服務和公用事業,以及商業和個人等用途。
雙向無線電的主要優點是直接點對點,不須任何基本設施,只要雙方調到相同的頻率,便可彼此通話。
雙向無線電通信的原理
雙向無線電對講機是用於發射和接收語音信息。每一部雙向無線電對講機包含一個發射器和一個接受器、一個麥克風和一個擴音器、一條天線和一組電源。手提式雙向無線通訊以電池為電源,而車裝式無線電可使用汽車的電源。
用戶對著麥克風說話,語音信號即轉換為電子信號。此信號經發射器處理放大為無線電信號,再傳送至天線,由天線把無線電信號發射至空中。
受信方的天線接收無線電信號,把此信號送到接收器。接收器將此無線電信號轉變為原來的語音,再由無線電對講機的擴音器放出來,此時就可聽見原來的信息。
簡單的雙向無線電系統
兩部以上的無線電對講機彼此「對話」時,它們必須在同一個頻率上運作。在單一頻率單工系統,每位無線電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發射或接收信息。這與電話系統不同,電話是雙工系統,可以同時發言和聆聽。
因而,用戶在發話前,必須注意無線電系統的頻道是否開放。
高效率雙向無線電通信步驟
如果所有無線電用戶都遵守下列規則,就可達成高效率的雙向無線電通信。
1.不打斷其它用戶的發言。隨時注意頻道上的通話情形。大部份雙向無線電對機上都有一個監聽按鈕。壓下此按鈕便可聽到頻道上的通話情形。發送前頻道必須是空白的。
2.把對講機維持在垂直位置,擴音器??麥克風維持在嘴巴正前方三寸處。
3.發話時,對著麥克風緩慢地、清楚地說話。長話短說,才不會霸佔語音頻道太久。
噪音抑制
噪音抑制是指降低、抑制或消除無用的無線電信號或雜訊,讓它們不會從擴音器傳出來。無線電對講機所出現的背景雜訊是未使用噪音抑制的結果。大部份無線電對講機都配備噪音抑制模式(載波抑制或編碼抑制)和抑制水準的選擇開關或按鈕。
載波抑制和編碼抑制
載波抑制在不發射時防止雜訊自擴音器出來,因而屬於安靜的備用作業。
編碼抑制讓無線電以編碼方式只聽到他們所要的信息。換言之,它過濾了轉往特定無線電用戶以外的所有其它信息,只有編碼相同的無線電對講機在編碼模式下才能聽到所發的信號。編碼抑制分為PL(Private Line專用線路)的單音編碼抑制和DPL(Digital Private Line 數字化專用線路)的數字化編碼抑制兩種。
大部份無線電對講機都配備一個監聽按鈕,讓客戶取消噪音抑制、解除編碼抑制模式。壓下此按鈕時,擴音器即傳出頻道上的所有語音通話。以相同的頻率而以不同的抑制編碼通話時,發話前必須先聆聽、確定頻道上無其它語音通話。否則,同時發話會破壞已經在進行中的通話。 PL和DPL編碼噪音抑制系統
單音編碼抑制系統使用次音頻,可使用42種不同的單音編碼。數字化編碼抑制系統的功能和單音編碼抑制系統相同,但可使用84種不同的數字編碼,不使用音頻來「開啟」擴音器。
雖然這些系統都稱為「專用線路」,但實際上不具保密功能。如果用戶遵守規律,多少還有點隱密性,但任何用戶接聽時,都可以在頻率上聽見。因而,用戶必須了解編碼抑制的效益和限制。
頻率和頻道
頻率和頻道是無線電通信中常用的術語。每一部雙向無線電產品的規格上都會清楚地列出其作業頻率。同時,主管機構發出的使用執照上也列出其作業的特定頻率。 無線電用戶增加、頻譜愈來愈擁擠時,頻率使用管制愈為必要。
簡言而之,頻道就是無線電發射和接收信息的頻率。然而、頻道負載是指同一頻道所指定的用戶數目。在無線電使用頻繁的地區,頻道負載可能有效地限制了可使用的頻道數和客戶的通話能力。
無線電對講機可使用數條頻道時,用戶就可一條一條地測試,找到可以使用的空白頻道。同時、可使用的頻道較多時,用戶群組的組織更方便。
如無線電對講機具備PL/DPL編碼噪音抑制功能,如果用戶群組都具有相同的PL?DPL編碼,就可加以組合,從而在同一條頻道上作業。除非他們要轉換頻道,轉到其它頻率,他們就可設定在其通話小組的頻率上。
涵蓋范圍
無線電涵蓋范圍指它的可能通話距離。涵蓋范圍視許多因素定,諸如:
■無線電對講機的功率,即發射無線電信號的強度:1W-5W
■無線電信號所必須經過的地形:郊外/市區
■作業頻率:VHF/UHF
低頻率無線電涵蓋的距離大於高頻率。一般而言,無線電信號受各種障礙物以及空氣中各種顆粒、例如水蒸氣和灰塵的影響。樹木、濃密的樹葉、 建築物和混凝土地板也會限制涵蓋范圍。總之,郊區的無線電通話距離比都市內遠。
戶外
一瓦特功率輸出的UHF無線電在戶外的涵蓋范圍、即在非常開闊的環境、山崗和樹木等障礙物非常少時,一般可達兩公里。如地形上的障礙增加,則涵蓋范圍縮短。
大樓建築
在大樓建築中,一瓦特功率輸出的UHF無線電的涵蓋范圍可達二至二十層樓,但涵蓋范圍會受建築物造形和建築材料的影響。
4. 無線通信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起什麼作用
通信系統最基本的組成元素為信源、信道、信宿。
但為了保證無線通信的可靠、有效以及安全等性能,會對信源做一些處理,這樣就增加了信源編碼、加密、信道編碼、調制等模塊。相應地,信宿(也就是接收端)增加了解調、信道解碼、解密、信源解碼等模塊,以還原信息。
5. 如何做好無線通信基站的防雷接地
地網設計
(一)、根據防雷接地用途的性質,可分為如下三類:
1、防雷接地
2、工作接地(包括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
3、安全保護接地
(二)、接地裝置的作用是把雷電流從接閃器盡快地散逸到大地,因此對接地裝置的要求是:合理布局,達到有關設計規范規定的接地電阻值。現代接地技術均要求採用聯合接地方式,此方式可減少地電位反擊,而且設計、施工較為方便,造價低,安全可靠。將鐵塔地、機房地、變壓器地三種接地組成一個聯合接地網,其接地電阻值應以接到此接地網上的各類設備要求的最小接地電阻為准。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護接地要求在機房內進行直接連接,無需分別引至地網。
(三)、移動通信基站應按均壓、等電位的原理,將工作接地、保護接地、防雷接地三地合一。
(四)、對於移動通信基站的聯合接地系統及接地電阻的要求應按照YD5068-98行業標准執行(接地電阻5歐姆以下)
(五)、基站地網的組成
1、自然接地:
移動通信基站地網由機房地網、鐵塔地網和變壓器地網組成。基站地網應充分利用機房建築物的基礎(含地樁),鐵塔基礎內的主鋼筋和地下其他金屬設施作為接地體的一部分。當鐵塔設在機房房頂,電力變壓器設在機房樓內時,其他網可合用機房地網。
2、人工接地體
移動通信基站地網應充分利用自然接地體,如自然接地體的接地電阻值達不到要求時,應增設人工接地體,人工接地網工頻接地電阻的計算,可按DL/T621-1997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准《標准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和GBJ79-8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工業企業通信接地設計規范》的公式計算。
在基站建築物外圍3米外增設1圈或2圈閉合環形接地級,環形接地極由水平接地體組成,環形接地與機房基礎接地極之間每隔3米相互焊接連通一次。
在鐵塔四腳或機房四腳設置外引輻射或延伸接地體,外引線有效長度應按以下公式確定:
Le=2 P
式中:Le---外引線有效長度;
P—地極區域土壤電阻率。
C、當土壤電阻率P>300歐姆時,應使用物理長效降阻劑。
移動通信基站接地電阻的測量
根據YD5068-98通信行業標准附錄A條,驗收檢查移動通信基站接地電阻時,測試所需電流極棒埋設位置與地網邊緣之間的距離d13應不小於該地網等效直徑D的3-5倍,電壓極棒埋設位置與地網邊緣之間的距離d12,應為電流極棒到地網距離的50%-60%(見圖1)
(六) 地網施工工藝要求
在機房附近空曠地層(根據現場地勢情況而定)製作地網,地網施工工藝要求如下:
a. 接地體上端距地面不應小於0.7m,在寒冷地區,接地體應埋設在凍土層以下。
b. 垂直接地體長度宜為1.5-2.5m,垂直接地體間距為其自身長度的1.5-2倍。若遇到土壤電阻率不均勻的地方,下層的土壤電阻率低,可以適當加長。當垂直接地體埋設有困難時,可設多根環形水平接地體,彼此間隔為1-1.5m,且應每隔3-5m相互焊接連通一次。
圖11.1 接地極規格及安裝示意圖
c. 接地裝置的焊接長度:對扁鋼,其焊接長度應為寬度的2倍;對圓鋼,其焊接長度應為其直徑的10倍。扁鋼與扁鋼搭接採用左右錯開,兩面滿焊。扁鋼與角鋼之間的焊接採用三面滿焊。
圖11.2 接地裝置焊接示意圖
d. 接地體之間所有焊接點,除澆注在混凝土中的以外,均應進行防腐處理。
e. 接地溝寬0.4m~0.5m、深0.7m~0.8m,如在石山上或土石山上無法開挖至該深度時,應根據實際情況處理,但原則上不得有水平接地體或垂直接地體露出地表面;
圖11.3 接地裝置敷設示意圖
f. 回填要求:必須用泥土回填,禁止使用建築垃圾、其他雜土;回填1/3時,需人工踩實,再回填1/3時,再踩實,直至填平以後再踩實,最終需高出地面5~10公分,若鋪水泥則不用高出地面。
圖11.4 接地極地溝回填方法示意圖
說明:
1 此為綜合樓移動機房,且又在地下室,無法進行挖掘地面進行地網施工,
所以只有採用利用大樓主鋼筋直接接地點的引出。
2.採用銅鐵轉換頭引出接地點,並與主鋼筋焊接牢固,且做好防銹處理
3.然後採用導線接地至主地排。
http://www.mhang.cn/html/flgc/gcsg/2802.html
移動基站防雷地網改造
6. 什麼是無線通信系統
無線通信系統(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指的是通過無線協議實現通信的一種方式。
無線通訊包括各種固定式、移動式和攜帶型應用,例如雙向無線電、手機、個人數碼助理及無線網路。其他無線電無線通訊的例子還有GPS、車庫門遙控器、無線滑鼠等。
大部分無線通訊技術會用到無線電,包括距離只到數米的Wi-fi,也包括和航海家1號通訊、距離超過數百萬公里的深空網路。但有些無線通訊的技術不使用無線電,而是使用其他的電磁波無線技術,例如光、磁場、電場等。
(6)無線通信裝置的設計規范擴展閱讀:
無線資料傳輸的無線通訊:
1、Wi-Fi是無線的區域網絡,讓攜帶型的運算裝置以簡單的方式連接到互連網,藉由IEEE 802.11a,b,g,n等標准,Wi-Fi的速度接近一些有線的網路。
Wi-Fi已成為家中、辦公室及公共空間熱點的事實上的標准。有些企業是每月收取一次Wi-Fi的費用,有些企業則是免費提供,因為提供Wi-Fi可以提升他們產品的銷售額。
2、蜂巢式網路:只要離最近的基地台十到十五公里以內即可使用,其速度隨著科技的演進而提升,從早期的GSM、CDMA及GPRS,到像是W-CDMA、GSM增強數據率演進(EDGE)或是CDMA2000等3G網路。
3、行動衛星通訊:可以用在無法用其他無線技術通訊的情況,例如廣大的鄉村地區或是遙遠的地方。通訊衛星在運輸、航空、航海及軍事上格外的重要。
4、無線感測器網路:可以直接偵測有關的物理量,監控及收集資料,產生有意義供人觀看的顯示,並提供一些決策的機能。
7. 無線通信怎麼調制
說各種調制方式比較復雜,但是簡單的說幾種原理性的方式無非就是把所需要的傳輸的信號調制到載波的幅度頻率或者相位上。這三個變數可以單獨進行調制,也可以進行聯合調制。
8. 無線通信技術有哪些
1、LoRa技術
LoRa是LPWAN通信技術中的一種,是美國Semtech公司採用和推廣的一種基於擴頻技術的超遠距離無線傳輸方案。
是物理層或無線調制用於建立長距離通信鏈路。許多傳統的無線系統使用頻移鍵控(FSK)調製作為物理層,因為它是一種實現低功耗的非常有效的調制。
2、WiFi/ IEEE 802.11協議
WiFi,全稱Wireless-Fidelity,無線保真,是無線區域網(WLAN)中的一個標准。從1999年推出以來一直是是我們生活中較常用的訪問互聯網的方式之一。
3、ZigBee/802.15.4協議
Zigbee被正式提出來是在2003年,它的出現是為了彌補藍牙通信協議的高復雜,功耗大,距離近,組網規模太小等缺陷。
名稱取自於蜜蜂,蜜蜂 (bee)是靠飛翔和「嗡嗡」(zig)地抖動翅膀的「舞蹈」來與同伴傳遞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依靠這樣的方式構成了群體中的通信網路。
4、Thread /IEEE 802.15.4協議
Thread和ZigBee同屬802.15.4,但是針對802.15.4做了很大的改進。Thread是建立在IPv6的基礎之上的一個協議,無論在傳輸安全,還是系統可靠性上都做了非常棒的優化。它既可以承載高通海爾數十企業組物聯網盟AllSeen,也可以支持蘋果的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
5、Z-Wave協議
Z-Wave無線組網規格於2004年提出,由丹麥的晶元與軟體開發商Zensys主導,Z-wave聯盟推廣其應用。
Z-Wave工作頻率美國 908.42MHz、歐洲868.42MHz,採用無線網狀網路技術,因此任何節點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和通信范圍內的其它臨近節點通信。
9. 無線通信技術有哪些,他們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1.EnOcean
EnOcean無線通信標准被採納為國際標准「ISO/IEC 14543-3-10」,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能量採集技術的無線國際標准。EnOcean能量採集模塊能夠採集周圍環境產生的能量,從光、熱、電波、振 動、人體動作等獲得微弱電力。這些能量經過處理以後,用來供給EnOcean超低功耗的無線通訊模塊,實現真正的無數據線,無電源線,無電池的通訊系統。 EnOcean無線標准ISO/IEC14543-3-10使用868MHz,902MHz,928MHz和315MHz頻段,傳輸距離在室外是300 米,室內為30米。
2.Zigbee
Zigbee是基於IEEE802.15.4標準的低功耗個域網協議。根據這個協議規定的技術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其特點是近距離、低復雜度、自組織、低功耗、低數據速率、低成本。是一種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離無線組網通訊技術。Zigbee使用頻段為2.4G,868MHz以及915MHz。在不使用功率放大器的前提下,Zigbee的有效傳輸范圍為10-75m。
3.Z-Wave
Z-Wave是由丹麥公司Zensys所主導的無線組網規格, Z-Wave是一種新興的基於射頻的、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適於網路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工作頻帶為908.42MHz,868.42MHz信號的有效覆蓋范圍在室內是30m,室外可超過100m,適合於窄帶寬應用場合。Z-Wave技術也是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技術,有力地推動著低速率無線個人區域網。
4.Bluetooth
藍牙技術主要分為BT3.0+HS和4.0版本中加入的Wibree標准也就是Bluetooth Low Energy(BLE)。在輕家居領域,主要討論BLE部分。低功耗藍牙(BLE)技術是低成本,短距離,可互操作的魯棒性無線技術,工作在2.4G頻段。BLE採用可變連接時間間隔,幾毫秒到幾秒,利用快速的連接方式,平時可以處於「非連接」狀態節省能源,此時鏈路兩端相互間只是知曉對方,只有在必要時才開啟鏈路,然後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關閉鏈路,因此擁有極低的運行和待機功耗。
10. 無線通信技術 設計方面的
多看案例,多跑現場。GSM概論需要常拿出來翻翻。3G通信其實差別不大,主要是數據業務方面變化大些。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