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改革開放背景是什麼
1、政治背景
中共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6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回顧了建國以前28年歷史,對建國30年歷史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作了基本估計和評價。
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於是他率先提出要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並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總設計師!
2、經濟背景
經濟上,至1978年為止,盡管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3624億元,比1965年的1716億元[5]翻了一倍多,年均遞增率達6.8%,並建立起了一個獨立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但是人民依然貧苦,技術比較落後,並且經過文革後,中共出現一定程度的執政危機和信任危機。
重大命題:
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庄嚴的人民大會堂,見證過無數重要歷史時刻。1982年9月1日,1545名正式代表和145名候補代表在這里齊聚一堂,參加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這次大會意義重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的春風在神州大地吹起,中國人民幹事創業的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新政策逐步確定,新探索不斷涌現,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設蓬勃向前。
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推廣。許多地方農民收入大幅增長,甚至翻了一番或兩番。希望的田野顯現生機活力。
在城市,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改革正在推進。1979年6月25日,四川省寧江機床廠一則廣告在人民日報刊發。隨後,積壓的機床成為暢銷產品。
開放大潮湧動。1980年8月,黨和國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成為實行對外開放的偉大創舉。
實踐是孕育思想的土壤。在這個歷史時刻,怎樣看待社會主義,怎樣在中國繼續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人們思考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二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的。
鄧小平同志致開幕詞。熱烈的掌聲不時響徹會場。
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
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的明確提出,回答了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中國走什麼樣的道路這一重大問題,成為指引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改革開放
B. 四川寧江機床廠在哪裡刊登
四川寧江機床廠在《人民日報》刊登。
成都寧江機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11月18日,公司前身是具有35年歷史的國營寧江機床廠;公司地處國家級著名風景區--四川省都江堰市,專業從事精密機床和精密機械研究、開發、製造、銷售,具有很強的精密機床研究開發能力和豐富的精密製造經驗。
70年代末,四川寧江機床廠實行產銷直接見面試點以後,全面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取得了用戶的信任,經營效果越來越好。
為了提高競爭能力,這個廠開展了質量『信得過』活動,狠抓產品質量。1979年生產的自動高精度縱切機床,有一半以上達到了一級品標准。他們還根據用戶需要,努力試制新產品。他們把10台高精度自動縱切機床,送到八個手錶廠試用一年,好用就付錢,不好用就退回。
試用情況表明,這種縱切機床靈便、可靠、適用。後來八個手錶廠都高高興興地把機床買了下來。寧江機床廠還十分注意交貨期,1979年提前一個月完成任務,百分之百履行合同。
寧江機床廠的服務工作也做得很好。他們派人到用戶去搞調試,幫助用戶大修設備。在西安、天津、上海設立技術服務點,隨叫、隨到、隨修。用戶要的配件,廠里盡量保證滿足需要。
寧江機床廠採取上述做法後,取得了用戶的信任,訂貨越來越多。1980年時已經訂購各種型號的機床2,300多台,按當時的生產能力,生產任務可排到1982年。1979年上繳利潤達到550多萬元,超過計劃22%。1980年安排的計劃,比前一年實際增長33%,其中出口機床比前一年增加31%。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四川普什寧江機床有限公司
C. 四川江寧機床廠在什麼地方刊登
《在人民日報》上刊登的廣告。四川普什寧江機床有限公司1979年6月25日在《人民日報》上刊登了一起訂貨廣告業務。該起廣告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個生產資料廣告,在花費了5000多元的廣告費以後,該機床廠一個月內就收到縱切自動車床700台訂貨單。
依據人民網官方網站2018年發布的消息顯示,該機床廠在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報第四版右下方刊登出的廣告內容是「本廠各種精密、高效單軸自動車床專供鍾表、儀器儀表等,承接國內外用戶直接訂貨」。
四川普什寧江機床廠刊登生產資料廣告的背景信息:
1、四川普什寧江機床有限公司前身是國營寧江機床廠,1965年從南京內遷至都江堰,是新中國最早從事機床生產的國有企業之一。
2、在當前的計劃經濟時代,國內實行統購統銷政策,產需雙方難以有效對接,機電產品按國家計劃指標分配。
3、一方面,機床廠開工不足,不斷減產;另一方面,手錶、自行車等廠家卻買不到機床等生產設備,無法擴大生產,產量難以提高。
4、面對窘境,1979年時任寧江機床廠領導班子經過集體討論,萌發了在新聞媒體上打機床銷售廣告,尋求「以銷定產、產需直接見面」的大膽想法。頂著犯錯誤的風險,寧江機床廠成了「吃螃蟹的人」。
5、打廣告前,5年沒漲過工資。打廣告後,連漲5年工資。訂單的到來,也讓冷清的生產車間頓時熱鬧了起來。經濟效益大幅度增長,很快就成了當時成都市少有的年利稅超過千萬元的企業。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一紙廣告颳起生產資料改革「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