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ca6140車床後托架機械加工工藝和夾具設計
[原 文]
摘 要
機械加工工藝是實現產品設計,保薯簡巧證產品質量,節約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本課題研究CA6140車床後托架加工工藝規程。首先通過對零件圖的分析,了解工件的結構形式,明確了具體的技術要求,從而對工件各數鍵組成表面選擇合適的加工方法。再擬訂較為合理的工藝規程,充分體現質量、生產率和經濟性的統一。
機床夾具設計是工藝裝備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機械加工過程中,夾具除了夾緊、固定被加工零件外,還要求保證加工零件的位置精度、提高加工生產率。
本課題在設計的過程當中,深入生產實際,咐巧進行調查研究,吸取國內外先進技術,制定出合理的設計方案,在進行具體設計。
關鍵詞 產品設計,後托架,加工工藝,夾具
ABSTRACT
He machine-finishing craft realizes the proct design, guaranteed the proct quality, saves the energy, reces the consumption the important method. After this topic studies the CA6140 lathe the bracket processing technological process. First through to the detail drawing analysis, understood the work piece the structural style, has been clear about the concrete specification, thus to work piece each composition surface choice appropriate processing method. Again drafts the more reasonable technological process, fully manifests the quality, the proctivity and the efficient unification .
Engine bed jig design is in a craft equipment design important constituent, in the entire machine-finishing process, the jig except clamps, fixes is processed outside the components, but also requests guarantee processing components position precision, enhancement processing proctivity .
This topic in the middle of the design process, penetrates the proction reality, concts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bsorb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ies, formulates the reasonable design proposal, is carrying on the concrete design .
Keywords shift the proct design,latter bracket ,processing craft,jig
外語文獻翻譯
原文:
3.4.1CAD HARDWARE
Computers
There are two major types of hardware used in a CAD system. Computer and input/output (I/O) devices. In the early days of CAD. Some commercial CAD systems used proprietary computers. Today, nearly all CAD software runs on a general-purpose computer.
Depending 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CAD package, it may require a mainframe computer, a minicomputer, or simply a microcomputer. In general, the more functionalities a CAD system provides, the more powerful the computer needed. Three dimensional solid modelers require much more computing than do two-dimensional drafting systems; thus, they need more powerful computers. Systems that integrate engineering analysis or simulation packages generally are more computation-intensive. A powerful computer not only speeds up the response of a CAD system, but also can support multiple users without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譯文:
3.4.1CAD硬體
計算機
兩大主要類型的硬體使用於CAD系統,計算機和輸入/輸出設備。在CAD的早期,一些商業的CAD系統使用於專業計算機。如今,幾乎全部的CAD軟體都運用於普通用途的計算機。
根據CAD命令的復雜性,它可能需要一台大型計算機,一台迷你型計算機,或僅一台微型計算機,大體上,CAD系統提供更好的功能性,需要更有強的計算機。三維空間建模比二維線型建模需要更好的計算機;因而,他們需要更有力的計算機。那使成整體分析的系統或一般模擬命令是更多更強的計算。一台強的計算機不僅加速CAD系統的運行,而且也能支持多個使用者,並不降低使用性能。
幾個其他的參數和關於計算機的成分,也不得不被考慮。
隨機存取儲藏器容量
[目 錄]
摘 要 …………………………………………………………………………………………Ⅰ
ABSTRACT……………………………………………………………………………………Ⅱ
1 CA6140車床後托架的加工工藝設計 3
1.1 CA6140車床後托架的結構特點和技術要求 3
1.2 CA6140車床後托架的材料、毛坯和熱處理 3
1.2.1 毛坯材料及熱處理 3
1.2.2 毛坯的結構確定 4
1.3 工藝過程設計中應考慮的主要問題 4
1.3.1 加工方法選擇的原則 4
1.3.2 加工階段的劃分 4
1.3.3 工序的合理組合 5
1.3.4 加工順序的安排 5
1.4 CA6140車床後托架的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分析 5
1.4.1 CA6140車床後托架零件圖分析 5
1.4.2 CA6140車床後托架的加工工藝的路線 7
1.5 CA6140車床後托架的工序設計 12
1.5.1 工序基準的選擇 12
1.5.2 工序尺寸的確定 12
1.5.3 加工餘量的確定 14
1.5.4 確定各工序的加工設備和工藝裝備 15
1.5.5 確定切削用量及工時定額 16
2 專用夾具設計 26
2.1 銑平面夾具設計 26
2.1.1 研究原始質料 26
2.1.2 定位基準的選擇 26
2.1.3 切削力及夾緊分析計算 26
2.1.4 誤差分析與計算 27
2.1.5 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 28
2.2 鑽三杠孔夾具設計 28
2.2.1 研究原始質料 28
2.2.2 定位基準的選擇 29
2.2.3 切削力及夾緊力的計算 29
2.2.4 誤差分析與計算 30
2.2.5 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 31
2.3 鑽底孔夾具設計 31
2.3.1 研究原始質料 31
2.3.2 定位基準的選擇 31
2.3.3 切削力及夾緊力的計算 31
2.3.4 誤差分析與計算 32
2.3.5 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 33
結 論 34
參考文獻 35
致 謝 36
[參考文獻]
[1] 孟少龍.機械加工工藝手冊第1卷[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1
[2] 李洪.機械加工工藝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0
[3]《金屬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修訂組.金屬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4] 於駿一.典型零件製造工藝[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9
[5] 王季琨、沈中偉、劉錫珍.機械製造工藝學[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6] 莫雨松、李碩根等.互換性與技術測量[M].中國計量出版社,1988
[7] 方昆凡.公差與配合技術手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8] 馬賢智.機械加工餘量與公差手冊[M].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1994
[9] 上海金屬切削技術協會.金屬切削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10] 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洛陽農業機械學院、長春汽車廠工人大學.機床夾具設計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
[11] 餘光國、馬俊、張興發.機床夾具設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5
[12] 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等.機床夾具設計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
[13] 劉文劍、曹天河、趙維.夾具工程師手冊[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14] 貴州工學院機械製造工藝教研室.機床夾具結構圖冊[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3
[15] 孫已德.機床夾具圖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4
[16] 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連接與緊固[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17] Machine Tool Metalworking John L.Feirer 1973. [18] Peter Dransfield,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ir Dynamics,Sprinyer-Verlag 1981.
可惜要付費……你看著辦吧~
⑵ 套筒加工開題報告
套筒加工開題報告
大學生活又即將即將結束,大學生們都開始做畢業設計了,而我們做畢業設計之前要先寫好開題報告,那麼優秀的開題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套筒加工開題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沒模起來看看吧。
學生姓名
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班級
指導教師評閱教師
完成日期 2021年 2月 15 日
套筒的工藝分析與夾具設計
學生:吳新剛
指導老師:張明松
教學單位:三峽大學機械與材料學院
1 課題來源
本課題來源於生產實際,探討機械加工中一般性基礎問題。課題涉及知識面較廣,且設計要求較高,對學生的設計能力,特別是思考能力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課題研究內容包括機械工程學科的力學,材料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公差與互換性,機械製造工藝等知識,特別涉及機構的應用與創新是本課題的主要靚點。使學生能得到全面的鍛煉。課題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機構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學生是一個挑戰。課題為典型的機械設計類課題,涉及機械知識全面,與機械專業方向結合緊密。
2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2.1研究的目的
隨著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騰飛,市場不斷國際化全球化,各行各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要想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謀求發展,就要想方設法提高競爭力。縮短新產品的研發和開發時間,提高產品的設計質量,降低研發成本,進行創新性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嘩旅。
在現代企業的機械生產中,如何保證零件加工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企業不斷追求的目標。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對機械零件的技術性和經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技術經濟性很大程度取決於機械加工工藝的制定。套筒零件是機械產品中最常見的一種零件,其生產工藝比較特殊,改造後的套筒零件可達到較高的精度,同時夾具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快捷,能重復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2.2研究的意義
零件的加工工藝編制,在機械加工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零件工藝編製得合不合理,這直接關繫到零件最終能否達到質量要求;夾具的設計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關繫到能否提高其加工效率的問題。因此這兩者在機械加工行業中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是指用機械加工方法改變毛坯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和性質使其成為零件的全過程。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基本單位是工序,工序又由安裝,工位,工步及走刀組成。
規定產品或零件製造過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藝文件,稱為工藝規程。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主要作用如下:
1.機械加工工藝規程是生產准備工作的主要依據,根據它來組織原料和毛坯的供應,進行機床調整,專用工藝裝備的設計與製造,編制生產作業計劃,調配勞動力,以及進行生產成本核算等。
2.機械加工工藝規程也是組織生產,進行計劃調度的依據,有了它就可以指定進度計劃,實現優質高產和低消耗。
3.機械加工工藝規程是新建工廠的基本技術文件,根據它和生產綱領,才能確定所需機床的種類和數量,工廠的面積,機床的平面布置,各部門的安排。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和機械加工工序卡片是兩個主要的工藝文件,對於檢驗工序還有檢驗工序卡片,自動,半自動機床完成的工序,還有機床調整卡片。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是說明零件加工工藝過程的工藝文件。機械加工工序卡片是每個工序制定時,用於直接指導生產,用於大批量生產的零件和成批生產中的重要零件。
在機床上加工工件時,為了保證加工精度,必須正確安裝工件,使其對機床切削成形運動和刀具佔有正確位置,還必須對「定位」。為了不因受切削力、慣性力、重力等外力作用而破壞工件已定的正確位置,還必須對其施亂察凳加一定的夾緊力,這一過程稱為「夾緊」。定位和夾緊全過程稱為「安裝」。在機床上用來完成工件安裝任務的重要工藝裝備,就是各類夾具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機床夾具」。
機床夾具的種類很多,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通用夾具,規格尺寸多已標准化,且有專業廠生產。而廣泛用於批量生產,專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務的專用夾具,則需各製造廠根據工件加工工藝自行設計製造。因此,專用夾具的設計是一項重要生產准備工作,每一個從事機械加工工藝的工裝設計人員,都應掌握有關夾具設計的基礎知識。
套筒零件是一種常用零件,研究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藝和夾具生產技術,可以改進套筒零件的生產方法,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零件精度,對實際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3 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3.1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藝根據其功能,結構形狀,材料和熱處理以及尺寸大小的不同而異。就其結構形狀來劃分,大體可以分為短套筒和長套筒兩大類。它們在加工過程中,其裝夾方式和加工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別。
1)套筒零件的功用與結構特點
套筒零件在產品中通常起支撐或導向作用,由於功用不同,在結構和尺寸上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在結構上仍有共同的特點:零件的主要表面為同軸度要求較高的內外旋轉表面,零件壁的厚度薄且受力容易變形。其主要技術要求為:外圓表面直徑精度,通常取IT7~8;內孔直徑精度,通常取IT7;內外圓的同軸度;孔軸線與端面的垂直度及表面粗糙度等。
2)生產加工現狀
由於套筒零件壁薄,受到徑向力容易變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常採用以下兩種裝夾方式:
(1)用外圓定位裝夾;
(2)用已加工內孔定位。在生產過程中一般採用均勻徑向力夾緊或軸向力夾緊的方式。常用的'夾具有軟爪,心軸,彈簧夾頭,液性塑料夾具等。這些夾具都是根據不同的套筒零件專門設計出來的專用夾具,一旦零件結構,尺寸改變或者停產,這些夾具將成為報廢品,從而造成極大的浪費,增加生產成本,這對企業來說是要盡量避免出現的。
套筒零件加工中的主要工藝問題:
一般套筒零件在機械加工中的主要問題是保證內外圓的相互位置精度(即保證內,外圓表面的同軸度以及軸線與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和防止變形。
1)保證相互位置精度
要保證內外圓表面間的同軸度以及軸線與端面的垂直度要求,通常可採用下列三種工藝方案:(1)在一次安裝中加工內外圓表面和端面。(2)全部加工分在幾次安裝中進行,先加工孔,然後以孔為定位基準加工外圓表面。(3)全部建工分在幾次安裝中進行,先加工外圓,然後以外圓表面為定位基準加工內孔。
2)防止變形的方法
薄壁套筒在加工過程中,往往由於夾緊力,切削力和切削熱的影響而引起變形,致使加工精度降低。需要熱處理的薄壁套筒,如果熱處理工序安排不當,也會造成不可校正的變形。防止薄壁套筒的變形,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減小夾緊力對變形的影響;
(2)減小切削力對變形的影響;
(3)減小熱變形引起的誤差。
3.2未來發展趨勢
4、加工工藝未來的發展趨勢:
1.採用模擬技術,優化工藝設計
成形、改性與加工是機械製造工藝的主要工序,是將原材料(主要是金屬材料)製造加工成毛坯或零部件的過程。這些工藝過程特別是熱加工過程是極其復雜的高溫、動態、瞬時過程,其間發生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冶金變化,這些變化不僅不能直接觀察,間接測試也十分困難,因而多年來,熱加工工藝設計只能憑「經驗」。近年來,應用計算機技術及現代測試技術形成的熱加工工藝模擬及優化設計技術風靡全球,成為熱加工各個學科最為熱門的研究熱點和跨世紀的技術前沿。
應用模擬技術,可以虛擬顯示材料熱加工(鑄造、鍛壓、焊接、熱處理、注塑等)的工藝過程,預測工藝結果(組織性能質量),並通過不同參數比較以優化工藝設計,確保大件一次製造成功;確保成批件一次試模成功。模擬技術同樣已開始應用於機械加工、特種加工及裝配過程,並已向擬實製造成形的方向發展,成為分散網路化製造、數字化製造及製造全球化的技術基礎。
2.成形精度向近無餘量方向發展毛坯和零件的成形是機械製造的第一道工序。金屬毛坯和零件的成形一般有鑄造、鍛造、沖壓、焊接和軋材下料五類方法。隨著毛坯精密成形工藝的發展,零件成形的型成形的形狀尺寸精度正從近凈成形(Near Net Shape Forming)向凈成形(Net Shape Forming)即近無餘量成形方向發展。「毛坯」與「零件」的界限越來越小。有的毛坯成形後,已接近或達到零件的最終形狀和尺寸,磨削後即可裝配。主要方法有多種形式的精鑄、精鍛、精沖、冷溫擠壓、精密焊接及切割。如在汽車生產中,「接近零餘量的敏捷及精密沖壓系統」及「智能電阻焊系統」正在研究開發中。
3. 成形質量向近無「缺陷」方向發展毛坯和零件成形質量高低的一另一指標是缺陷的多少、大小和危害程度。由於熱加工過程十分復雜,因素多變,所以很難避免缺陷的產生。近年來熱加工界提出了「向近無「缺陷」方向發展」的目標,這個「缺陷」是指不致引起早期失效的臨界缺陷概念。採取的主要措施有:採用先進工藝,凈化熔融金屬薄板,增大合金組織的緻密度,為得到健全的鑄件、鍛件奠定基礎;採用模擬技術,優化工藝設計,實現一次成形及試模成功;加強工藝過程監控及無損檢測,及時發現超標零件;通過零件安全可靠性能研究及評估,確定臨界缺陷量值等。
4.機械加工向超精密、超高速方向發展超精密加工技術目前已進入納米加工時代,加工精度達0.025μm,表面粗糙度達0.0045μm。精切削加工技術由目前的紅處波段向加工可見光波段或不可見紫外線和X射線波段趨近;超精加工機床向多功能模塊化方向發展;超精加工材料由金屬擴大到非金屬。
5、夾具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
夾具是機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機床技術向高速、高效、精密、復合、智能、環保方向發展的帶動下,夾具、卡盤技術正朝著高精、高效、模塊、組合、通用、經濟方向發展。
(1)高精
隨著機床加工精度的提高,為了降低定位誤差,提高加工精度,對卡盤的製造精度要求更高。高精度卡盤的定位孔距精度高達±5μm,夾具支承面的垂直度達到0.01mm/300mm,平行度高達0.01mm/500mm。德國demmeler(戴美樂)公司製造的4m長、2m寬的孔系列組合焊接卡盤平台,其等高誤差為±0.03mm;精密平口鉗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在5μm以內;夾具重復安裝的定位精度高達±5μm;卡盤的重復定位精度高達2~5μm[12]。機床卡盤的精度已提高到微米級,世界知名的卡盤製造公司都是精密機械製造企業。誠然,為了適應不同行業的需求和經濟性,卡盤有不同的型號,以及不同檔次的精度標准供選擇。
(2)高效
為了提高機床的生產效率,雙面、四面和多件裝夾的夾具卡盤產品越來越多。
為了減少工件的安裝時間,各種自動定心夾緊、精密平口鉗、杠桿夾緊、凸輪夾緊、氣動和液壓夾緊等,快速夾緊功能部件不斷地推陳出新。新型的電控永磁卡盤,加緊和松開工件只用1~2秒,夾具結構簡化,為機床進行多工位、多面和多件加工創造了條件。為了縮短在機床上安裝與調整夾具的時間,瑞典3R夾具僅用1分鍾,即可完成線切割機床卡盤的安裝與校正。採用美國Jergens(傑金斯)公司的球鎖裝夾系統,1分鍾內就能將卡盤定位和鎖緊在機床工作台上,球鎖裝夾系統用於柔性生產線上更換卡盤,起到縮短停機時間,提高生產效率的作用。
(3)模塊、組合
夾具元件模塊化是實現組合化的基礎。利用模塊化設計的系列化、標准化夾具元件,快速組裝成各種夾具,已成為夾具技術開發的基點。省工、省時,節材、節能,體現在各種先進夾具系統的創新之中。模塊化設計為夾具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組裝打下基礎,應用CAD技術,可建立元件庫、典型夾具庫、標准和用戶使用檔案庫,進行夾具優化設計,為用戶三維實體組裝夾具[13]。模擬模擬刀具的切削過程,既能為用戶提供正確、合理的夾具與元件配套方案,又能積累使用經驗,了解市場需求,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夾具系統。組合夾具分會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正在著手創建夾具專業技術網站,為夾具行業提供信息交流、夾具產品咨詢與開發的公共平台,爭取實現夾具設計與服務的通用化、遠程信息化和經營電子商務化。
(4)通用、經濟
夾具的通用性直接影響其經濟性。採用模塊、組合式的夾具系統,一次性投資比較大,只有夾具系統的可重組性、可重構性及可擴展性功能強,應用范圍廣,通用性好,夾具利用率高,收回投資快,才能體現出經濟性好。德國demmeler(戴美樂)公司的孔系列組合焊接夾具,僅用品種、規格很少的配套元件,即能組裝成多種多樣的焊接夾具[14]。元件的功能強,使得夾具的通用性好,元件少而精,配套的費用低,經濟實用才有推廣應用的價值。專家們建議組合夾具行業加強產、學、研協作的力度,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夾具技術水平的步伐,創建夾具專業技術網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和網路技術,與時俱進地創新和發展夾具技術。主動與國外夾具廠商聯系,爭取合資與合作,引進技術,這是改造和發展我國組合夾具行業較為行之有效的途徑。
6、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為,通過對套筒零件的工藝進行分析,設計出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藝規程,其中包括確定毛坯的製造形式,基準的選擇,確定工藝路線等。另外要設計出相應的夾具。
7、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及要求
8、最終目標及完成時間
本課題最終要完成如下目標:對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藝進行分析,設計出其加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和機械加工工序卡片,完成相應夾具的設計,達到核審單位的核審標准。
最終完成時間為6月初,參加答辯。
9、 現有條件及必須採取的措施
現有條件為大學期間所學的有關專業課程和從網上搜集的相關論文,相應的制圖軟體。目前仍需要搜集更多的資料,復習所學的相關知識,閱讀更多的相關文獻,以對課題有更深的了解。
10、 協助單位及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本課題要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由於經驗不足,需要得到各位老師和同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 於駿一,鄒青.機械製造技術基礎[M]2版.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 王先逵.機械製造工藝學[M]2版.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 於駿一.典型零件製造工藝[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9.
[4] 李旦,邵東向.機床專用夾具圖冊[M].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
[5] 劉鴻文.材料力學(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沈學勤.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 王先逵.機械加工工藝手冊[M]2版.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8] 龔定安.蔡建國.機床夾具設計原理[M]. 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
[9] 王光斗,王春福.機床夾具設計手冊[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10] 鄒青.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指導教程[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11] 胡宗武.非標准機械設備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12] 汪小平.薄壁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藝分析[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8,(18):177-178.
[13] 盧小波,陸志科.套筒零件夾具生產技術改造的研究[J].廣西輕工業,2009,(3):51-54.
[14] 廖雪梅.淺談批量生產中套筒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J].大眾科技,2011,(7):160-162.
[15] 彭紅梅.液壓三爪卡盤機構設計[J]. 科技信息,2008,(33):23-27.
;⑶ 機械類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怎麼寫
1課題名稱
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
2選題理由
製造技術是各國經濟競爭的重要支柱之一,經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先進的製造技術,而機床是機械製造技術重要的載體,它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機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先行部門,擔負這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現代化技術裝備的任務,以1994年為例,全世界基礎的消費額達261.7億美元。其中美國的消費額56億美元、中國33.6億美元。所以,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機床工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機械製造業中,大批大量生產時採用專用機床、組合機床、專用自動線等並配以相應的工裝,這些設備的初期投資費用大、生產准備時間長,並且不適應產品的更新換代。單件小批生產時,由於產品多變而不宜採用專用機床,特別是在國防、航空、航天和深潛的部門,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幾何形狀也日趨復雜,且改型頻繁,生產周期短,這就要求迅速適應不同零件的加工。書空機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自動化機床,它較好的解決了小批量、品種多變化、形狀復雜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動化加工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數控機床上的應用,機床數控技術正從普通數控向計算機數控發展。一個國家數控機床的擁有量(相對值),標志著這個國家機械製造業的現代化程度。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范圍廣在數控機床中佔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具有重大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
當今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對機床工業高度重視,競相發展機電一體化、高質量、高精、高效、自動化先進機床,以加速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歐、美、亞在國際市場上相互展開激烈競爭,已形成一條無形戰線,特別是隨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控機床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加速發展,各方用戶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為四大國際機床展上各國機床製造商競相展示先進技術、爭奪用戶、擴大市場的焦點。中國加入WTO後,正式參與世界市場激烈競爭,今後如何加強機床工業實力、加速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實是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 數控機床出現至今的50年,隨科技、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製造和使用上,技術最先進、經驗最多的國家。
例如:在19世紀初時是1mm級,到20世紀初時提高到了0.01mm級.而近30年來,普通機械加工的精度已從0.01mm提高到0.005mm級,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1um級提高到0.02um級,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0.~0.01um級進入納米級.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螢光碳素泡沫拋光劑和細微SiO2粉末拋光工作,成功獲得了小於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過去們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紋理等表面特徵,忽視了表面之下0.38mm范圍內的內部效應,即次表面效應對零件可靠性的影響.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採取相應措施,方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及可靠性.
中國於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於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台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並逐步向前發展。在20餘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於從仿製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4研究內容:
1. 按圖紙要求制定真確的工藝方案
2. 選擇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藝參數
3. 編寫數控加工程序
5研究方法:
首先閱讀大量相關文獻資料,教材及新聞背景資料,包括機械製造的原理及方法,質量管理應用,數控機床現有技術水準,國際水平探討方面的書籍,報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內容,質量管理的概況和數控機床領域的基本知識體系.然後通過調研,進一步了解企業現狀及需求.接下來進行分析與設計.確定數據來源的真實准確.再進行系統設計
由於現有設備所採用的是分析設計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對原有設備進行適當的測試與調試,然後使用快速原型方法來提高加工質量,等得到企業有效的反饋信息後再可以考慮用統計分析法和棕合法進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設計
6進展按排:
1准備階段(12月15日~12月30日).搜集有關資料,准備參考資料
2完成開題報告及論文大綱交老師批閱(1月1日~1月15日)
3依據論文大綱完成論文一稿交老師批閱(1月16日~3月10日)
4完成論文二稿交老師批閱(3月11日~4月10日)
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
6完成相關論文簡介、答辯提綱,准備答辯階段(5月1日~5月10日)
7畢業設計答辯階段(5月中旬)
7主要參考資料:
1周昌治,楊忠鑒,趙之淵,陳廣凌,機械製造工藝學,,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6次印刷,
2張麗華,馬立克,數控編程與加工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4. 楊建明,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第3次印刷
5. 呂天玉,宮波,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3次印刷
6. 高波,機械製造基礎,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第1次印刷
7. 黃鶴汀,王芙蓉,金屬切削機床(上冊),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