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聲波在醫療上的作用
超聲波在醫學上的作用:
①
超聲波加濕器、治療咽喉炎及氣管炎的葯液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的高能量將液體破碎成許多小霧滴。
②醫院利用B超(B型超聲波)分析體內的病變。
③超聲波震盪配製葯液;
④超聲波擊碎結石。
B. 超聲波到底都能幹什麼用!!!
超聲治療學是超聲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超聲治療時將超聲波能量作用於人體病變部位,以達到治療疾患和促進機體康復的目的.
在全球,超聲波廣泛運用於診斷學、治療學、工程學、生物學等領域.賽福瑞家用超聲治療機屬於超聲波治療學的運用范疇.
(一)工程學方面的應用:水下定位與通訊、地下資源勘查等
(二)生物學方面的應用:剪切大分子、生物工程及處理種子等
(三)診斷學方面的應用:A型、B型、M型、D型、雙功及彩超等
(四)治療學方面的應用:理療、治癌、外科、體外碎石、牙科等
超聲波的特點:
1、超聲波在傳播時,方向性強,能量易於集中.
2、超聲波能在各種不同媒質中傳播,且可傳播足夠遠的距離.
3、超聲與傳聲媒質的相互作用適中,易於攜帶有關傳聲媒質狀態的信息(診斷或對傳聲媒質產生效應.(治療)
超聲波是一種波動形式,它可以作為探測與負載信息的載體或媒介(如B超等用作診斷);超聲波同時又是一種能量形式,當其強度超過一定值時,它就可以通過與傳播超聲波的媒質的相互作用,去影響,改變以致破壞後者的狀態,性質及結構(用作治療).
超聲波的發展史:
一、國際方面:
自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物理學上發現了壓電效應與反壓電效應之後,人們解決了利用電子學技術產生超聲波的辦法,從此迅速揭開了發展與推廣超聲技術的歷史篇章.
1922年,德國出現了首例超聲波治療的發明專利.
1939年發表了有關超聲波治療取得臨床效果的文獻報道.
40年代末期超聲治療在歐美興起,直到1949年召開的第一次國際醫學超聲波學術會議上,才有了超聲治療方面的論文交流,為超聲治療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第二屆國際超聲醫學學術會議上已有許多論文發表,超聲治療進入了實用成熟階段.
二、國內方面:
國內在超聲治療領域起步稍晚,於20世紀50年代初才只有少數醫院開展超聲治療工作,從1950年首先在北京開始用800KHz頻率的超聲治療機治療多種疾病,至50年代開始逐步推廣,並有了國產儀器.公開的文獻報道始見於1957年.到了70年代有了各型國產超聲治療儀,超聲療法普及到全國各大型醫院.
40多年來,全國各大醫院已積累了相當數量的資料和比較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初出現的超聲體外機械波碎石術和超聲外科,是結石症治療史上的重大突破.如今已在國際范圍內推廣應用.高強度聚焦超聲無創外科,已使超聲治療在當代醫療技術中占據重要位置.而在21世紀(HIFU)超聲聚焦外科已被譽為是21世紀治療腫瘤的最新技術.
超聲波治病機理:
1.機械效應:超聲在介質中前進時所產生的效應.(超聲在介質中傳播是由反射而產生的機械效應)它可引起機體若干反應.超聲振動可引起組織細胞內物質運動,由於超聲的細微按摩,使細胞漿流動、細胞震盪、旋轉、摩擦、從而產生細胞按摩的作用,也稱為「內按摩」這是超聲波治療所獨有的特性,可以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刺激細胞半透膜的彌散過程,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環、改善細胞缺血缺氧狀態,改善組織營養、改變蛋白合成率、提高再生機能等.使細胞內部結構發生變化,導致細胞的功能變化,使堅硬的結締組織延伸,松軟.
超聲波的機械作用可軟化組織,增強滲透,提高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刺激神經系統和細胞功能,因此具有超聲波獨特的治療意義.
2.溫熱效應:人體組織對超聲能量有比較大的吸收本領,因此當超聲波在人體組織中傳播過程中,其能量不斷地被組織吸收而變成熱量,其結果是組織的自身溫度升高.
產熱過程既是機械能在介質中轉變成熱能的能量轉換過程.即內生熱.超聲溫熱效應可增加血液循環,加速代謝,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增強酶活力.一般情況下,超聲波的熱作用以骨和結締組織為顯著,脂肪與血液為最少.
3.理化效應:超聲的機械效應和溫熱效應均可促發若干物理化學變化.實踐證明一些理化效應往往是上述效應的繼發效應.TS-C型治療機通過理化效應繼發出下列五大作用:
A.彌散作用:超聲波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超聲波作用後,細胞膜對鉀,鈣離子的通透性發生較強的改變.從而增強生物膜彌散過程,促進物質交換,加速代謝,改善組織營養.
B.觸變作用:超聲作用下,可使凝膠轉化為溶膠狀態.對肌肉,肌腱的軟化作用,以及對一些與組織缺水有關的病理改變.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和關節、肌腱、韌帶的退行性病變的治療.
C.空化作用:空化形成,或保持穩定的單向振動,或繼發膨脹以致崩潰,細胞功能改變,細胞內鈣水平增高.成纖維細胞受激活,蛋白合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形成加速,膠原張力增加.
D.聚合作用與解聚作用:水分子聚合是將多個相同或相似的分子合成一個較大的分子過程.大分子解聚,是將大分子的化學物變成小分子的過程.可使關節內增加水解酶和原酶活性增加.
E.消炎,修復細胞和分子:超聲作用下,可使組織PH值向鹼性方面發展.緩解炎症所伴有的局部酸中毒.超聲可影響血流量,產生致炎症作用,抑制並起到抗炎作用.使白細胞移動,促進血管生成.膠原合成及成熟.促進或抑制損傷的修復和癒合過程.從而達到對受損細胞組織進行清理、激活、修復的過程.
C. 超聲波的應用有哪些
(一)工程學方面的應用:水下定位與通訊、地下資源勘查等
(二)生物學方面的應用:剪切大分子、生物工程及處理種子等
(三)診斷學方面的應用:A型、B型、M型、D型、雙功及彩超等
(四)治療學方面的應用:理療、治癌、外科、體外碎石、牙科等
超聲波是一種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很多的應用。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於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
科學家們將每秒鍾振動的次數稱為聲音的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Hz)。我們人類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Hz-20000Hz。因此,我們把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稱為「超聲波」。通常用於醫學診斷的超聲波頻率為1兆赫茲-30兆赫茲。
理論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條件下,一個物體振動的能量與振動頻率成正比,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質點振動的頻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中國北方乾燥的冬季,如果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加室內空氣濕度,這就是超聲波加濕器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