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大、中、小型製冷與空調設備,標準是什麼
大中小型空調,按製冷量大小區分界限可如下:小型空調製冷量1000kal/h----3000kcal/h(約1.16KW--3.48KW)。中型空調製冷量4000kcal/h----6000kcal/h(約4.64KS--6.96KW)。大型空調製冷量10000kcal/h(約11.6KW以上)。
對於雙面熱風乾燥箱,我們重新開發了新型的氣浮式熱風噴嘴,噴嘴在上、下箱中交錯排列,新型噴嘴與傳統噴嘴的比較如圖4。新型噴嘴採用三腔穩流結構。
使得進入噴嘴的熱風在出噴嘴口前變得更加均勻,風壓損失更小,恆壓腔,穩流腔,漸細工作區三腔更為明顯;並且優化了漸細工作區,新型噴嘴減少了氣流「附壁效應」。
使更多的氣流去「沖擊」紙幅,增加了熱濕交換效率,提高了乾燥效率。另外在新型乾燥箱的進出口增加了「風簾式」噴嘴,既起到了穩定紙幅的作用,又保證了乾燥箱內的熱風不泄漏。
用匹來做單位,平常我們所說的家裡的空調是多少匹多少匹也就是這個意思,最大的也就五匹吧(家用而言),當然也可以用KW來衡量,數據較小而已。分別有1--1.5--2--2.5--3--5匹這幾個叫法。
一匹的製冷量約為2200--2500KW,自己換算下或你看下你家空調那個型號,比如KF-2200W/R。意思就是一匹的熱泵型。最後的字母代表的是功能,有的是E,電輔助加熱。有的是BP,意思變頻,這個較貴,有的是XF,意思是新風負離子。還有什麼智慧眼什麼網路的等。
㈡ 磁製冷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磁製冷是一種利用磁性材料的磁熱效應來實現製冷的新技術,所謂磁熱效應是指外加磁場發生變化時磁性材料的磁矩有序排列發生變化,即磁熵改變,導致材料自身發生吸、放熱的現象。
在無外加磁場時,磁性材料內磁矩的方向是雜亂無章的,表現為材料的磁熵較大;有外加磁場時,材料內磁矩 的取向逐 漸趨於一致,表現為材料的磁熵較小。
磁製冷基本原理如圖所示,在勵磁的過程中,磁性材料的磁矩沿磁場方向由無序到有序,磁熵減小,由熱力學知識可知此時磁工質向外放熱;在去磁的過程中,磁性材料的磁矩沿磁場方向由有序到無序,磁熵增大,此時磁工質從外部吸熱。
其次在絕熱條件下,磁工質與外界沒有發生熱量交換,在勵磁和去磁的過程中,磁場對材料做功,使材料的內能改變,從而使材料本身的溫度發生變化。
(2)離子製冷器小型怎麼做擴展閱讀:
磁製冷技術發展歷史
1、1881 年,Warburg在金屬鐵中首次發現了這種現象,隨後 Giauque進行了絕熱去磁的應用研究, 並於1927年獲得小於1 K的低溫。
2、1976 年室溫磁製冷技術出現了突破性進展,美國NASA的Brown採用稀土金屬釓(Gd)搭建了第一台室溫磁製冷樣機,並引入回熱概念,在7T超導磁場下獲得47K無負荷製冷溫跨。
3、基於回熱器式室溫系統的實踐經驗,1982年Barclay與Steyert進一步提出了主動磁回熱器原理,並構建出主動磁製冷循環,為目前絕大多數室溫磁製冷機採用。當前室溫磁製冷技術已在磁熱材料研發、流程設計回熱器制備工藝、磁路設計等方面獲得了不小的進步。
4、1997年Gschneidner 和 Gschneidner發現了GdSiGe基材料的巨磁熱效應,隨後胡鳳霞等發現了比 Gd 絕熱溫變更大且價格更便宜的LaFeSi基材料;當單層 AMR 技術滿足不了製冷性能的需求時,通過元素調節和摻雜可以調節材料的居里溫度點,為多層 AMR 的應用奠定了材料學基礎。
㈢ 小型製冷設備注意因素
小型製冷設備,無論多小,也要注意跟你的需求匹配,選大了,雖然製冷好,但浪費能源啊,回一般這個冷答水機比較注重品牌,深圳凱德利的製冷設備就不錯,小型緊湊、美觀,關鍵是質量售後到位,我浙江大學試驗室用的就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