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數控機床的發展
數控機床的發展經歷了五代:
第一代:1952年 ,電子管控制;
第二代:1959年,出現版了晶體管控制的權「加工中心」;
第三代:1965年,出現了小規模集成電路,使數控系統的可靠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第四代:1967年以計算機作為控制單元的數控制系統,柔性製造系統。
第五代:1970年,美國英特爾開發使用了微處理器。
❷ 中國第一個自主研製的三維五軸數控激光機床是哪年研製的
中國第一個自主研製的三維五軸數控激光機床是【2015】年研製的
❸ 我國的第一台數控機床是什麼時候生產的
1958年,許道榮剛從清華大學畢業不久,就被選中參與第一台數
控機床的設計。
許教授回憶說,那時數控機床在世界上還是一項新技術。為研製
設計我國第一台數控機床,當時清華大學電機系和機械系的十多位老
師組成了攻關小組,協同作戰。這些同志的年齡大多在25歲左右。
數控機床是國防工業的關鍵環節。它能生產飛機、軍艦的重要零
部件,備受國家的重視;它也是顯示國家技術實力和工業製造能力的
一項重要指標。
但由於當時計算機水平的落後,數控機床也才剛剛起步,到正式
開始設計時,他們才發現幾乎找不到現成的可以學習和參考的東西,
只能白手起家,邊研究邊設計。
設計者們面臨的另一大難題是——原器件的稀缺。就連現在學生
們做實驗隨手可用的電阻,在那時都很緊張,用前必須打報告申請。
同志們就開動腦筋想辦法補救。數控機床的關鍵設備——步進電機是
同志們自己設計製造的,插件鍍金等工作也是研究者們自己親手做的。
這樣邊研究、邊設計、邊准備原材料,只幹了一年多時間,就研
制出我國第一台數控機床的樣機,這種速度令外國同行刮目相看、大
吃一驚。
數控機床多用於軍工,離人民生活較遠,為了讓更多的人理解數
控機床,設計者們專門編定程序指揮數控機床寫字。其實,寫字只是
數控機床諸多功能中最簡單的一種,但人們看後興奮不已,奔走相告:
「我國的機床也能寫字了。」
這台數控機床不僅成了清華大學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
❹ 第一台數控機床是在哪一年研製出的呢
1948年,美國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國空軍委託,研製飛機螺旋槳葉片輪廓樣板的加工設備。由於樣板形狀復雜多樣,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設備難以適應,於是提出計算機控制機床的設想。1949年,該公司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伺服機構研究室的協助下,開始數控機床研究,並於1952年試製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銑床改裝而成的三坐標數控銑床,不久即開始正式生產,於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這是製造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標志著製造領域中數控加工時代的開始。數控加工是現代製造技術的基礎,這一發明對於製造行業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世界上主要工業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數控加工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當時的數控裝置採用電子管元件,體積龐大,價格昂貴,只在航空工業等少數有特殊需要的部門用來加工復雜型面零件;1959年,製成了晶體管元件和印刷電路板,使數控裝置進入了第二代,體積縮小,成本有所下降;1960年以後,較為簡單和經濟的點位控制數控鑽床,和直線控制數控銑床得到較快發展,使數控機床在機械製造業各部門逐步獲得推廣。我國於1958年開始研製數控機床,成功試制出配有電子管數控系統的數控機床,1965年開始批量生產配有晶體管數控系統的三坐標數控銑床。 1965年,出現了第三代的集成電路數控裝置,不僅體積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促進了數控機床品種和產量的發展。60年代末,先後出現了由一台計算機直接控制多台機床的直接數控系統(簡稱DNC),又稱群控系統;採用小型計算機控制的計算機數控系統(簡稱CNC),使數控裝置進入了以小型計算機化為特徵的第四代。 1974年,研製成功使用微處理器和半導體存貯器的微型計算機數控裝置(簡稱MNC),這是第五代數控系統。第五代與第三代相比,數控裝置的功能擴大了一倍,而體積則縮小為原來的1/20,價格降低了3/4,可靠性也得到極大的提高。
❺ 數控機床的研製是從哪一年開始起步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於1952年成功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台數控銑床。1955年用於製造航空零件的數控銑床正式問世!以後其他一些工業國家,如德國,日本,英國,俄羅斯等相繼開始開發,研製和應用數控機床。
我國第一台數控機床於1958年,由清華大學研製最早的樣機!1966年我國誕生了第一台用直線——圓弧插補的晶體管數控系統。1970年初研製成功集成電路數控系統!
❻ 中國數控機床的發展史
我國數控系統的發展史
1.我國從1958年起,由一批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少數機床廠起步進行數控系統的研製和開發。由於受到當時國產電子元器件水平低,部門經濟等的制約,未能取得較大的發展。
2.在改革開放後,我國數控技術才逐步取得實質性的發展。經過「六五"(81一85年)的引進國外技術,「七五」(86一90年)的消化吸收和「八五」(91一95年)國家組織的科技攻關,才使得我國的數控技術有了質的飛躍,當時通過國家攻關驗收和鑒定的產品包括北京珠峰公司的中華I型,華中數控公司的華中I型和沈陽高檔數控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藍天I型,以及其他通過「國家機床質量監督測試中心」測試合格的國產數控系統如南京四開公司的產品。
3.我國數控機床製造業在80年代曾有過高速發展的階段,許多機床廠從傳統產品實現向數控化產品的轉型。但總的來說,技術水平不高,質量不佳,所以在90年代初期面臨國家經濟由計劃性經濟向市場經濟轉移調整,經歷了幾年最困難的蕭條時期,那時生產能力降到50%,庫存超過4個月。從1
9
9
5年「九五」以後國家從擴大內需啟動機床市場,加強限制進口數控設備的審批,投資重點支持關鍵數控系統、設備、技術攻關,對數控設備生產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1
9
9
9年以後,國家向國防工業及關鍵民用工業部門投入大量技改資金,使數控設備製造市場一派繁榮。
4.根據2003年4月我國最高級別的機床展覽會—
第八屆北京國際機床展覽會以及許多資料表明,目前我國的國產數控系統主要為經濟型(多採用單片機開發),銷量較大的為廣州數控,南京華興數控,成都廣泰數控,北京帝特馬數控,南京新方達數控,江蘇仁和數控等;而我國的高檔數控市場的95%仍被國外公司占據,如日本的法拉克,德國的西門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