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機床好 還是德國機床好
肯定是德國,因為德國是標配,不過日本也有好的機床。
『貳』 日本的機床和德國的機床,誰的性能更好
日本
日本的機床工業頂尖水準聞名全球,尤其是在高端機床領域,更是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日本著名的機床品牌有:馬扎克、天田、大隈、森精機、牧野、三菱等,日本的機床企業眾多,而且擁有的技術也是領先全球。以馬扎克為例,馬扎克是全球機床領域實力最強的企業,馬扎克是波音集團的最佳機床設備供應商,也是俄羅斯軍工企業的重要供應商。2013年,英國威爾士親王還親自感謝了日本山崎家族為歐洲工業及製造業做出的貢獻。
目前全球超精密加工領域中精度最高的母機來自於日本的捷太科特,該公司涉及軸承、機床、轉動、轉向系統四大行業。該公司在我國無錫、廈門、大連、長春、佛山、天津等地設立了6家軸承工廠、8家汽車零配件工廠和1家機床工廠。
日本沙迪克公司擁有全球唯一一台納米級加工精度的慢走絲電火花加工機,以及世界首台混合動力線切割放點加工機。日本天田公司擁有4kw級世界上最快的光纖激光金屬切割機,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不計其數。
日本在精密儀器領域的優勢無可挑剔,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同時也將這一優勢運用在機床工業領域。日本也是繼美國、德國之後的第三個機床工業、製造業、工業強國。
德國
從全球來看,德國的工業和製造業實力不俗,是全球製造業大國及強國,尤其在機床工業領域也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德國著名的機床企業有吉特邁、德國通快集團、西門子、舒勒、埃馬格、斯來福臨、因代克斯等。以吉特邁集團為例,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屬切削設備生產商,擁有德爾克、馬豪、吉特邁三大著名品牌。
舒勒集團早在1852年就開始生產金屬加工機床,該公司的服務涉及到了金屬加工的方方面面,可以提供機器、生產線、技術及相關服務,此外舒勒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有一套壓力機自動化裝置,可以使效率提升20%以上。
哈默公司的五軸立式加工中心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目前已經有超過1.7萬台哈默生產的萬能銑床和加工中心在全世界使用。
在數控系統方面,德國有西門子,日本有發那科,美國有赫克。西門子是全球最大的機電類企業之一,發那科是全球數控系統實力最強的企業,赫克是全球最大的數控機床製造商之一。美國、德國和日本是如今在數控機床領域技術最先進的三個國家,數控化機床佔有率均在70%以上。
『叄』 比教我國與日本、德國的數控機床的特點並說明原因… 希望大家能給出答案!謝謝拉
必須承認我國的數控機床行業的水平與日本,德國這些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我國的所謂的高端數控機,其核心部件也是國外進口來的,如數控系統,伺服機構,五軸以上的數控機床也只能用FANUC,SIMENS這樣的數控系統,國產的數控系統GSK,華中數控到目前還是控制不了五軸聯動機床的;
其次,我國的機械行業的熱處理水平與國外的熱處理水平也有較大差距.我國的機床的整體剛性是比不上日,德的, 日,德的機器質量之所以好,很大程度也由此決定的; 日本的汽車為什麼一直在世界前列,人家的車就是耐碰,耐撞;
再次,我國的機械行業在精密機器製造方面,精度與國外也有差別. 中國的技師與那些國家的技師的水平就不是一個檔次的,當然有人可能要說了,我國的軍事,航天方面的技術人員水平還可以,但那畢竟是少數,干數控機床行業的技師水平不如人家,得承認; 機床在最後環節的裝配也是很關鍵的,;也有人為因素,中國這個風氣不太好,干技術的人沒什麼出路,也得不到重視和相應的酬金,誰見過中國的那個企業搞技術的工資超過了企業老總的,可是在外國,這種超過老總工資的倒是不在少數;
『肆』 美、德、日、瑞士四個國家的數控機床有何特點
德國機床最貴,現在以做特種機床為主,日本機床最便宜,性能價格比最高。
瑞士機床以中小型為主,普及不高,美國機床在歐美普及相對較高,但基本全是代工做。
『伍』 國內高端機床製造技術與德國、日本的差距有多大
機床,又被稱為工業之母,製造機器的機器。機床行業的上游包括鋼鐵、鑄造行業,而下游則影響著 汽車 、鐵路、風電、核電、船舶製造、航空運輸以及關乎到國防的軍工行業。它深深影響著我國的各個行業,也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如果說製造業是國家的基礎和命脈,那機床則是製造業的重中之重。 沒有機床,就沒有電掣風馳的高鐵;沒有機床,就沒有鷹擊長空的戰斗機;沒有機床,就沒有飄洋遠行的航母。
但是一直以來,我國的機床產業都走著一條極為艱難的道路。
我國的工業起步晚、技術落後,而且幾乎是在一窮二白的境況之下開始的,機床也在其中。
1958年,在蘇聯的援助之下,我國研製出了第一台數控機床,從此開始數控機床的發展之路。到了六十年代,歐美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蘇聯也停止對中國的援助,機床行業依靠著 自立更生 發展出十八家骨幹企業,也就是後來的機床行業「十八羅漢」。
這十八家企業默默支撐著我國當時整個裝備製造業乃至工業的發展,到1965年底,這些企業累計掌握的高精度精密機床品種達26種。
到了改革開放以後,先進的技術和機床流入中國,受外來技術的沖擊,原本落後的機床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十八家企業經歷了破產、兼並、重組,外資企業在中國建廠,民營機床企業也正式進入市場。
事實上,雖然這些機床產業發達的國家在中國賺的盆滿缽滿,但是真正的核心技術卻一直禁止出口到中國。 比如用於加工哈勃太空望遠鏡鏡面的超精密機床,1990年已經製造出來,而這種機床對於加工航空發動機葉面卓卓有餘,然而20年後的今天,中國企業還在苦苦 探索 。
再比如控制器,控制器是數控機床的核心,相當於電腦的CPU,是製造數控機床的關鍵技術。然而目前,以日本FANUC和德國SIEMENS為首的控制器巨頭的產品壟斷市場80%以上,高端產品不僅壟斷,而且限制中國進口。日本人稱「沒有日本的機床,中國的 汽車 產業將寸步難行。中國對日本的依賴只會越來越加強而不會越來越削弱。這就意味著「日本越來越有能力控制中國」。這些話雖然有些狂妄,但中國在工業產生領域的弱項卻是事實。
這些國家還有一些慣用套路, 在中國還生產不出五軸機床的時候,只在中國賣三軸機床,當中國研發出五軸機床的時候,他們的五軸機床立刻在中國傾銷。這樣一來既禁止了高端機床技術進入中國,又阻礙了中國機床企業的發展。
可以說,中國機床企業一直在夾縫中生存。 不僅高端機床和技術被限制進口,而且市場也在被外來企業不斷蠶食中。
中國的高端機床市場,一直被日本的FANUC、MAZAK、大隈、牧野,德國的DMG、哈默,美國的哈斯這樣的國際一線機械生產企業憑借著頂級的技術和一流的品質牢牢把控;而在中低端市場,台灣地區的麗馳、友嘉、東台、台中精機等又成為大陸企業最強的對手。
大量的國產企業因為缺少技術只能淪為最低端機床的生產商,機床價格低廉、品質規范化管理方面差、故障率高,甚至有一些企業只是 代裝 組裝機床,用戶自行購買光機、數控系統、絲桿、刀庫等部件。
而這些問題的出現正是因為雖然我們的機床產業發展迅速,但是在核心技術上仍然受制於人,只能憑借著相對低廉的價格來吸引用戶。比如數控系統,我國高端機床的數控系統大部分來自於日本FANUC、德國西門子、德國海德漢等企業。雖然我國也有華中數控、廣州數控等企業研發國產數控系統,但實用性、可靠性、兼容性以及穩定性等方面始終有所差距。
而在基礎材料科學、工藝、設計上的差距,則使國產機床的絲杠、導軌、伺服電機、力矩電機、電主軸、編碼器,這些主要功能部件大部分還主要依賴於國外產品。以絲杠為例,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產國,但是在基礎材料科學上的差距,國內根本生產不出製作優秀絲杠的鋼材。
「高端機床製造技術,我們與德國、日本的差距有15到20年。」一位知名國產機床企業的負責人曾說道 ,「和國外設備比,國產機床在穩定性、可靠性、效率等方面差距明顯。國外機床可以24小時不停機,國產設備不行;國外機床1秒可以加工1個零件,國產設備可能要1.5秒。雖然近幾年國內企業也開始做高端機床的集成,但核心技術如數控系統主要還掌握在德國、日本等少數企業手裡。」
當然,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中國有許多優秀的機床企業仍然在不斷努力中。
要知道,在如今的 社會 ,相較於金融、地產、互聯網等熱門行業,製造業屬於一個冷門行業,機床更是冷門中的「冷門」。但即使這樣,仍有大批的人士堅守在機床行業,堅持為中國的機床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雖然我們的機床技術遠不如工業大國,但是這些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人不值得我們的尊重和掌聲嗎?
「陞官發財請往他處,貪閑畏苦勿入斯門」,這就是機床行業的真實寫照。但是我相信,「任何通往光明的道路都不是筆直的」,在我們失望於國產機床的落後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機床行業仍然在曲折與不平中不斷前行。
『陸』 日本和德國的數控機床哪個更先進德國數控母機是不是世界領先
日本的機床和德國的可以說一樣好...都是世界最頂尖的。..
日本有"法拉克",德國有"西門子",這是業界公認最出色的兩種品牌...
一般來說,日本在加工中心方面略占優勢,而德國的數控車、銑床則比日本的好...
母機兩國水平實際上都差不多,各有所長...
『柒』 關於德日數控機床價格
重型數控機床主要用於大型、特大型精密零件加工,是為國防軍工、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火電、水電、核電、風力發電)、交通運輸(鐵路、汽車)、冶金、工程機械等主要工業支柱產業以及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服務。
目前,中國自主開發研製的重型機床和超重型機床產品基本滿足了一些國家重點工程需要,並多次創造出極限規格的世界之最。
如中國已經製造出加工直徑25m的超重型數控立式銑車床,鏜桿直徑320mm的落地式銑鏜床,加工寬度為10m以上的數控龍門鏜銑床,回轉直徑在5000mm以上的數控重型卧式車床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技術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型機床系列產品。
發展中的國內外重型數控機床
面對其他品種機床市場在金融危機下的快速下跌,重型機床市場幾乎沒有受到影響,這個誘因使許多機床廠家紛紛轉向市場較好的大重型機床市場。原因就是在重型機床領域,國際競爭力相對並不激烈,使國內重型機床企業在一些產品市場順利實現了替代進口。
(1)重型龍門加工中心發展趨勢是高功率、大扭矩、高復合型以及復雜孔面加工能力。
在世界范圍內看,代表重型龍門加工中心最高水平的是德國瓦德里希·科堡公司的產品,北一機床採用的就是德國瓦德里希·科堡的技術。希斯(SCHIESS)與科堡機床相比較,無論在功率、扭矩、規格上基本相當,但希斯公司的機床主軸轉速高,精度保持性好,在技術上屬於世界領先水平。與國內外其他產品相比較,國外重切削能力較強,加工精度高,並且具有很多技術優勢,比如橫梁加工仿形技術,Z軸滑枕長度補償技術,龍門框架X軸移動雙電動機,三電動機甚至四電動機同步技術等。
(2)落地銑鏜床國內的生產廠家主要有:昆明機床廠、齊齊哈爾二機床廠、濟南第二機床廠、武漢重型機械廠等。國外的落地銑鏜床生產廠家主要有:義大利的PAMA公司、德國希斯、義大利的INNSEBERARDI公司、捷克的SKODA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