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節流是什麼意思。
節流
定義:流體在管道內流動時,突然遇到截面積變窄,而使壓力顯著降低的現象,稱為節流。
(如遇突然縮小的閥門、狹縫、孔口等)
過程變化
當流體流向孔口時,在孔口附近的流體因截面積突然變小,流體的形態發生突變,其壓力降低,流速增大。
流體到達孔口時,壓力降低到最小,但流速增加到最大;
流體通過孔口後,其截面積突然增大,流體的壓力逐漸回升,流速逐漸降低,最後趨於穩定。(注意:由於孔口前、後發生強烈的擾動和渦流,造成了壓力的不可逆損失,即使流體恢復穩定後,壓力也比原來小很多,但流速基本保持不變。)
由於節流現象時間很短,系統與外界的能量傳遞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節流是絕熱過程。由於系統沒有能量的輸入,所以節流前、後的焓值不變,即等焓過程。
在汽車空調製冷系統中,製冷劑在膨脹閥中的狀態變化就是節流過程。
製冷劑被膨脹閥節流後,如果壓力下降到比飽和壓力還低,那麼部分液態製冷劑將變成飽和蒸氣,體積急劇增大。這時,液態製冷劑變成氣態製冷劑所需的熱量由液體本身供給,所以液態製冷劑溫度大幅度下降。
(即在空調系統中,從冷凝器出來的高溫高壓液態製冷劑通過膨脹閥節流降壓後變成低溫低壓且易蒸發的霧狀製冷劑。)
2. 什麼是雙循環製冷
雙級壓縮製冷循環原理:
其工作過程為:從蒸發器出來的蒸汽經回熱器後被低壓壓縮機吸入,壓縮到中間壓力並與中冷器出來的干飽和蒸汽在管路中進行混合,使從低壓機排出的過熱蒸汽被冷卻後再進入高壓壓縮機,經壓縮到冷凝壓力並進入冷凝器,冷凝後的高壓製冷劑液體進入了中冷器的蛇形盤管進行再冷卻,然後進入回熱器與從蒸發器出來的低溫低壓蒸汽進行熱交換,使從中冷器蛇形盤管中出來的過冷液體再一次得到冷卻,最後經膨脹閥進入蒸發器吸熱蒸發。
這種循環系統,只適用於R12或R22的雙級製冷循環系統中,而決不能用於氨的製冷系統中。這是因為:雖然高、低壓級吸入蒸汽的過熱度都比較大,但是因為氟利昂的絕熱指數K值比氨要小,故壓縮機的排氣溫度不高。
3.兩次節流中間完全冷卻的雙級循環
這個系統的特點是選用了閃發式中間冷卻器。它起兩個作用,其一是相當於兩次節流的中間液體分離器,其二是利用一小部分液體的吸熱蒸發作用,對低壓機的排氣進行完全中間冷卻。這種型式的製冷循環系統,只適用於R717或R22的雙級壓縮製冷循環系統中。為了防止從中間冷卻器出來的飽和液體在管路中閃發成蒸汽,通常要求中間冷卻器與蒸發器之間的距離要近。
綜上分析可知,採用雙級壓縮製冷循環,不但降低了高壓機的排氣溫度,改善了壓縮機潤滑條件,而且由於各級壓縮比都較小,壓縮機的輸汽系數大大提高。此外,採用雙級壓縮循環的功耗也比單級壓縮循環的功耗降低。
3. 什麼叫節流,節流的作用有哪些
節流指管道中流動的流體經過通道截面突然縮小的閥門、狹縫及孔內口等部分後發生壓力容降低的現象。
節流的作用:工程上常用節流過程式控制制流體的壓力,還可利用節流時壓力降低與流量的對應關系製成流量計等。
工程上經常遇到蒸汽流經孔板、閥門等設備時壓力降低,均為蒸汽的節流。因為縮處存在著摩擦,使部分動能轉換為摩擦熱,所以蒸汽節流時,其狀態和參數都發生變化。
節流膨脹是工業上液化氣體的一個重要方法。例如林德法。根據熱力學原理,在焦耳-湯姆遜實驗中系統對環境做功-W=p2V2-p1V1,V1及V2分別為始態和終態的體積。
Q=0,故ΔU=-(p2V2-p1V1);U2+p2V2=U1+p1V1;即H2=H1。所以焦耳-湯姆孫實驗(簡稱焦湯實驗)的熱力學實質是焓不改變,或者說它是一個等焓過程。
(3)製冷系統中的二次節流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節流現象的原因有:
一、節流裝置安裝不正確
二、被測流體工作狀態的變動
三、孔板入口邊緣的磨損
四、導壓管安裝的不正確或有堵塞滲漏等現象
五、差壓計安裝和使用不正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