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所需製冷量怎麼計算
問題一:如何計算一個房間需要多少製冷量的空調? 空調選型,簡單的辦法,140W*房間平方米面積,例:20平方*140等於2800W.就要選最小1.2匹的空調.
問題二:製冷量怎麼算 計算方法:
1: 體積(升)×降溫度數÷降溫時間(分)×60÷0.86(系數)=(W)
2: 體積(噸或立方米)×降溫度數÷降溫時間(時)÷0.86(系數)=(KW)
你的數據帶進去就可以勒
問題三:房間製冷量怎麼計算啊?一立方空間需要製冷量是多少,? 一般家庭每平米需要的製冷量是120W---150W,如果是頂層或者是西曬,每平米所需要製冷量需要相應增加。
中國機房在單層建築內290~350w/m2[250~300kcal/h?m2]
機房在多層建築內175~290w/m2[定50~250kcal/h?m2]
於絕大多數機房(設備發熱量一般),在無法准確計算鎮鏈機房內的設備發熱量的情況下,在進行精密空調選型時可直接按照290~350w/m2即0.29-0.35KW/m2(等同於250~300kcal/h?m2)的標准進行設計,而為了安全起見,大多數情況下都按照0.35KW/m2(即300kcal/h?m2)的標准進行設計。
問題四:怎麼計算室內製冷量 單位體積V* 即:V*W
不同使用場所(m3) 單位體積所需製冷量(W)
居室房間體積 54--61
計算機房體積 57--71
飯店客房體積 57--71
餐廳 體積 79--125
商場 體積 71--107
辦公室 體積 57--71
35.954*23.921*2.93暢60=151197.78046(W)
問題五歷虛:空調的製冷量和面積之間如何計算? :目前市場上有關空調器製冷量的標稱很不統一、規范。嚴格講,空調器輸出製冷量的大小應以W(瓦)來表示,而市場上常用匹來描述空調器製冷量的大小。這二者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匹的製冷量大約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瓦應乘以1.162,這樣,1匹製冷量應為2000大卡×1.162=2324W。這里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而1.5匹的製冷量應為2000大卡×1.5×1.162=2486W。
通常情況下,家庭普通房間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15-145W,客廳、飯廳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45-175W。
比如,某家庭客廳使用面積為15平方米,若按每平方米所需製冷量160W考慮,則所需空調製冷量為:160W×15=2400W。
這樣,就可根據所需2400W的製冷量對應選購具有2500W製冷量的KF-25GW型分體壁掛式空調器。
所謂能效比也稱性能系數即一台空調器的名義製冷量與其耗電功率的比值。通常,空調器的能效比接近3或大於3為佳,就屬於節能型空調器。
比如,一台空調器的製冷量是2000W,額定耗電功率為640W,另一台空調器的製冷量為2500W,額定耗電功率為970W。則兩台空調器的能效比值分別為:第一台空調器的能效比:2000W/640W=3.125,第二台空調器的能效比:2500W/970W=2.58。這樣,通過兩台空調器能效比值的比較,可看出,第一台空調器即為節能御爛孫型空調器。(
問題六:求製冷量計算公式 Q=cm(T2-T1)
Q單位J鼎; C比熱,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就是降溫差值
製冷量=Q/4.2/t
t是時間,即降溫需要多少時間
算出來的製冷量單位是大卡(kcal/h),然後再除以0.86就是製冷量(w)
如果是風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數
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數
問題七:150平的空間需要多大的精密空調,製冷量是如何計算的? 當地氣象數據(各個季節的氣象溫、濕度)、機房的結構形式(牆面型式、空間尺寸)、設備的數量及熱耗散量、應供逐時法計算即可!
問題八:誰知道空調製冷量的計算公式啊 5分 按溫差:Q(製冷量)=c(空氣比熱)*ρ(空氣密度)V(風量)*Δt(蒸發器進出風溫差).
按空氣焓差:Q(製冷量)=ρ(空氣密度)V(風量)*(h1蒸發器進風焓值-h2蒸發器出風焓值)
按製冷循環。。。
B. 空調製冷量與空調匹數對應面積是多少
房間的面積越大,匹數就越大,正常是下面的比例:
小於12平方的屋子,用小於1匹的空調就可以,10平方到14平方的屋子,用大一匹,14平到18平的屋子,用1.5匹,16平方到20平方的屋子,用大於1.5匹,20平方到32平方,用2匹的。
因不同的品牌其具體的系統及電控設計差異,其輸出的製冷量不同,故其製冷量以輸出功率算。一般來說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乘以1.162,故一匹製冷量為2000×1.162=2324W。
安裝位置:
空調安裝位置應避開熱源,熱風排除及雜訊干擾應不影響鄰居。室外機的安裝高度應低於室內機,這有利於冷凍油的循環。
室外機的安裝應無熱風短路循環,以免影響散熱:安裝位置應有利於檢修,易於排水和不影響過路行人,要避開或遠離高壓線,有輻射的場所和易燃易爆場所。
室內機安裝前面不應有阻擋物,並保證冷風(或熱風)的射流距離,使室內溫度比較均勻。
C. 請問一平方應該配多少冷量(W)
空調製冷量的估算
空調匹數,原指輸入功率,包括壓機、風扇電機及電控部分,因不同的品牌其具體的系統及電控設計差異,其輸出的製冷量不同故其製冷量以輸出功率計算。
一般來說,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應乘以1.162,故1匹之製冷量應力2000大卡×1.162=2324(w),這里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則1.5匹的應為2000大卡x1.5x1.162=3486(w),以此類推,根據此情況,則大致能判定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2200W一2600W都可稱為1匹,4500(w)- 5100(w)可稱為2匹,3200W一3600W可稱為1.5匹。
製冷量確定後,即可根據目己家庭之實際情況估算製冷量,選擇合適的空調機。
家用電器要消耗製冷量的較大部分,電視、電燈、冰箱等每w(瓦)功率要消耗製冷量1(w),門窗的方向也要消耗一定的製冷量,東面窗150W/m2,西面窗280/m2,南面窗180W/m2,北面窗100W/m2,如是樓頂及西曬可考慮適當增加製冷量。
在選擇空調時,請您根據以上介紹,估算一下自己的製冷量大小,從而選到滿意的空調機。
常用專業術語
(1) 匹(P)的含義:"P"是功率的簡稱,國際用"瓦"是指製冷量1P約為2500W。
如:1.5P是指製冷量為1.5*2500W=3500W;2P是指製冷量為2*2500W=5000W
在家用空調中1匹=2500W=735馬力;大1匹=2600-2800W;小1匹=2100-2300W
(2) 能效比:(EER)在額定工況和條件下,空調器進行製冷運行時,製冷量與有效輸入功率之比。EER=製冷量/輸入功率,此值能檢驗空調的性能,值越大,系統匹配越好,空調性能優越,製冷、制熱效果越好,耗電量越小。
(3) 除濕量:指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的空氣中除去的水分,叫除濕量。單位:升/小時(L/H)
(4) 額定電壓:指空調器製造廠在空調器產品出廠時,對該產品允許的電源電壓值,或電源電壓允許變動范圍所作出規定。
(5) 嗓聲類型:空氣動力雜訊,機械振動雜訊,電磁性雜訊來源:風機和壓縮機,雜訊范圍:室內在50分貝左右,室外在60分貝左右。
(6) 額定功率:正常工作狀況工作時,所消耗的電功率是空調器的允許總功率。
型號標記
(1)K-房間空調器
(2)結構形式:F-分體式房間空調器;C-窗式房間空調器
(3)功能代號(單冷型無此代號):R-熱泵型;D-電熱型;BD-熱泵輔助電熱型
(4)名義製冷量: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其值取製冷量的前兩位數。
(5)分體式室內機組結構代號:W-室外機
(6)改進型代號:分為A、B、C、D、E等
(7)特殊功能:BP-變頻;Y--遙控(僅限窗機)
如:KC-32/Y代表窗機,單冷,製冷量為3200W,為遙控型;
KFR-28GW/BP表示壁掛分體式變頻空調器,冷暖,製冷量為2800W。
決定使用空調大小的因素是什麼?
匹是根據製冷量大小的單位。使用空調匹數的大小決定因素有多個,一般是面積大小、房屋高低、密封情況、是否頂樓或西曬情況等等。
如何選擇戶式空調的大小
戶式中央空調的特點是冷量可以在房間之間傳輸,所以如果家庭選擇戶式空調,其大小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進行配置。
例如:一套使用面積250m2的復式結構的房子,以150W/m2冷量計算,空調製冷冷量配置為:250x150=37500W,如沒有落地窗及當西曬的情況下,如此配置能讓你感覺賓館的享受了。但是初裝費用也是大的多。因其是家庭使用,很少會出現同時需要空調的情況,因此為節省成本,有「同時使用系數」的考慮,假設白天在客廳、廚房、書房、一、二個卧室活動,晚上僅僅是卧室需要空調,那麼,整個戶型配套一台15KW冷量的戶式空調就可以了,換句話說,就是15KW冷量的空調機始終能滿足120m2以下一活動場所同時需要空調。但如果用戶要求所有面積都要同時快速製冷,那麼戶式空調就應該滿負載選擇,配到37.5KW冷量,比如說辦公室,商場等等。
同樣的房子如果配置家用普通空調,因為每個房間都要往大選擇空調器,所以這些空調的冷量之和就會比戶式空調大出很多,房間數越多,總冷量就會越多,功率之和同樣也會大出許多。所以戶式中央空調能夠做到以小冷量小功率配置大面積的戶型,冷量值和功率什都可以往小選,而家用普通空調都需要往大選,其總功率往往超過電表容量,總冷量也很大,浪費資源。具體選型時,根據平時的使用習慣和用途,由專業工程師進行戶式空調的選型計算。
空調大小的選用
空調大小一般是以P(匹)為單位來計算的。對於傳統定速空調,一般常用的轉換關系為:1P冷暖掛機的製冷麵積為12—17平方米,制熱面積為10—11平方米;大1P冷暖掛機的製冷麵積為12—21平方米,制熱面積為13—18平方米;1.5P冷暖掛機製冷麵積為16—28平方米,制熱面積為17—23平方米;2P冷暖櫃機的製冷麵積為23—30平方米,制熱面積為20—22平方米;2.5P冷暖櫃機的製冷麵積為28—35平方米,制熱面積為24—28平方米;3P冷暖櫃機的製冷麵積為33—42平方米,制熱面積為27—30平方米。而對於變頻空調,由於其並非長時間在最大製冷狀態工作,所以不能以空調的最大製冷量來計算。一般認為,應該以每平方米145W—175W的製冷量來選擇變頻空調的匹數。
空調能效比
空調的能效比(EER)的計算式為製冷量/製冷輸入功率。該比值越大則空調的能效比越高。目前我國使用的家用空調器行業的能效標準是1996年頒布的,一直使用至今。它規定的空調最低能效比為2.3。即將出台的空調能效新國家標准,能效等級將分為五級:一級為最高標准,能效指標3.4;五級為最低標准,能效指標2.6。
對不同大小空調限定的最低能效比不同:1P為2.6,1P—3P為2.5,3P以上為2.4。按照此標准,1.5P壁掛式空調一級每小時耗電不超過1度,五級最高耗電量不能超過1.35度。能效比的國際標准為3.0。據家電協會最近對部分空調企業的統計,目前大約有28%的空調器能效處於不合格(EER小於2.6),能效系數EER大於3.0的只佔7.7%。
購買空調四項基本原則
一、是看準品牌
現在市場上的空調品牌較多,有國內的,有國外的,大都有自己獨特的廣告宣傳,讓消費者難以抉擇。建議在選購空調時,要選那些企業實力強,品牌知名度高,售後服務完善的產品。這是基於兩種考慮,首先是可保證售後服務的落實,因為空調是一種大型家用電器,售後服務十分重要。按國家有關規定,壓縮機應保修3年,而家電市場的競爭幾近白熱化,一些生產廠家往往存活期較短,有的三五年就倒下了。企業倒了,其承諾自然也就難以落實。如果一味貪便宜,購買企業實力較弱、品牌知名度不高的產品,則後患無窮。其次是從質量上考慮,因為企業實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的空調,相對而言,質量比較穩定。這樣的企業不僅技術力量雄厚,而且本身也特別重視質量,買這樣的產品質量是有保障的。
二、是挑好商家
消費者在選定空調品牌之後,還要決定在哪裡購買。在買空調時,選擇商家尤為重要。因為嚴格說空調是一種半成品,不是從商店裡買回來就能使用,而是要經過專業隊伍安裝、調試之後,方可使用。如果安裝、調試不好,會帶來一系列毛病,譬如,空氣排不凈、管道連接處泄漏、調試中人為造成故障。這些不僅會影響使用效果,更會平添許多煩惱。與此同時,廠家的許多售後服務措施也需要商家去執行、落實。因此選好商家至關重要。在對商家的選擇中,業內人士建議,首先要選擇那些實力雄厚,在當地有影響的大商家,因為這些商家經營品種多、銷售多,一般都有專業安裝、調試隊伍,其安裝、調試質量有保障,售後服務也較完善。其次是選擇那些長期經銷空調的商家,盡量不要到短期經銷商那裡去買,因為這樣的經銷商售後服務將會大打折扣。
三、是量房購買
空調是一種消費大的家用電器,如果選擇的功率太小,起不了作用;如果功率太大,又浪費。所以消費者在選擇空調功率時,要量房購買。一是不要貪大,有的消費者喜歡購買大空調,這是不可取的,因為除了一些特殊因素外,家用空調都有它的使用范圍。消費者在選購時要根據自己居室的面積來選擇空調的型號,一般可按下面的公式計算房間所需的製冷量、制熱量。製冷量房間面積×140W至180W;制熱量房間面積×180W至240W。
D. 空調的製冷量每平方為多少最佳
要看空調用在什麼場合了,家庭的話一般200-230W左右,就能滿足了。如果在頂層或有西曬,門窗多的話適當取高一點。公共場合看人流量怎樣,及門窗,是不是頂層,是否有西曬等情況去230左右。飯店等有熱源的地方要取高一點。250-280W 。 火鍋店一般取350-400W左右。
E. 國家規定製冷量每平方是多少
法律分析:1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30-180W。
法律依據:(GBJ16-87)《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設置消防水池:生產的時候和生活當水達到最大值時,市政供水管道,天然水入口管或不能滿足室內和室外消防用水; 兩個市政給水管道為枝狀或只有一個入口,而消防用水和超過25L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