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造影是什麼
造影檢查指的是將密度與身體不一致的物質,通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血管等引入到需要檢查的部位,人工造成受檢部位的密度差,然後使用相關的造影檢查設備,通過這種密度差觀察組織器官的形態以及功能,最終得出相應的診斷報告和結論。
造影檢查有哪幾種類型?
根據設備的不同,造影檢查可分為:
X線造影檢查: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於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及生殖系統。
超聲造影檢查:目前臨床上主要用於女性輸卵管、心臟,以及其他臟器(肝臟、腎臟、子宮、乳腺)等部位的聲學造影。
造影檢查主要用來檢查什麼?
造影檢查主要的目的,與造影部位有直接的關系,具體如下所述:
血管造影
:可以了解患者心臟、腦、腹部及肢體等部位的血管是否存在狹窄、擴張或動脈瘤
、血管畸形等。
消化道造影:可以了解是否存在消化道潰瘍、消化道腫瘤等病變。
泌尿系及生殖系統造影檢查:可以了解患者泌尿系以及生殖系統是否存在發育畸形、功能異常、阻塞等。
造影檢查與哪些檢查有類似之處,應如何選擇?
造影檢查與常規超聲檢查、常規X線檢查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可以根據以下優缺點進行選擇:
常規超聲檢查:主要是針對腹腔及盆腔內實質臟器、以及甲狀腺乳腺等軟組織類檢查,優點在於其檢查速度快,可以得到患病部位的完整信息,缺點是受檢查者經驗制約。
常規X線檢查:主要是針對呼吸系統、脊柱及骨關節的檢查,以及腹部急症的篩查,較少用於腹腔臟器的常規檢查,檢查速度快,但是精確度較差。
造影檢查:相比於常規超聲檢查和X線檢查,造影檢查可以精確判斷病變的部位以及病變的具體信息,但檢查所需要的時間較長,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同時檢查前注意事項較多,檢查費用較高。
綜上所述,造影檢查相對於常規超聲檢查、常規X線檢查更准確,但是檢查耗時、檢查前注意事項較多,需要把握好適應症,檢查時需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和要求進行。
Ⅱ 關於造影超聲的醫學問題。
超聲造影劑是一種粉沫樣的物質。直至今日,它在全世界各種檢查和診斷中已被使用超過10萬次。現在我們多數使用的是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發展和改進的所謂「離子型」造影劑。本文講述的超聲造影劑是一類能夠顯著增強超聲檢測信號的診斷用葯,在人體微循環和組織灌注檢驗與成像方面,用超聲造影劑進行超聲檢測,簡便、耗時短而且實時無創、無輻射,具有其他檢查方法如CT、MRI等無法比擬的優點。與常規超聲成像相比,可以顯著提高對病變組織在微循環灌注水平的檢測。因此,超聲對比顯影成為超聲領域中最前沿的跨學科的研究重點〔1〕。
1 概述
1.1 公認的超聲造影劑(USCAs) 始於1968年,Gramiak和Shah報道注射吲哚篝綠(indocyanine)沖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液進行M模式的超聲心電圖檢查,所得圖像明顯增強。
1.2 超聲造影劑的歷史及發展
1.2.1 第一代超聲造影劑 以空氣為內含物,微泡在血管內的持續時間由下式決定:T=ro2.r/2D×Cs,其中ro為氣泡半徑,r為內涵氣體密度,D為氣體的彌散度,Cs為氣體在血液中的飽和度。第一代超聲造影劑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它持續時間短,容易破裂,從而限制了臨床應用中觀察和診斷的時間。
1.2.2 第二代造影劑 最大的優勢在於在合適的超聲強度(直接聲壓DP)的作用下,氣泡能夠有很好的非線性作用下的震動而不破裂。根據這一特點,超聲設備的低機械指數實時成像,被認為是超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革命性技術,有專家的下述評說,現已被廣泛接受:「超聲造影劑和實時超聲造影,是繼實時二維成像、多普勒和彩色成像之後的第三次革命。」
2 超聲造影劑的類型及相關技術
2.1 超聲造影劑的類型 目前造影劑根據劑型及成分的不同,可分為:(1)自由氣體;(2)包裹氣體;(3)混懸液;(4)膠體溶液;(5)水溶液。各種超聲造影劑:(1)靶相超聲造影劑;(2)微膠囊造影劑:包括蛋白質空氣微膠囊超聲造影劑、氟碳氣體微膠囊超聲造影劑、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微膠囊超聲造影劑;(3)團注超聲造影劑;(4)微泡超聲造影劑;(5)多聚體聲學造影劑;(6)包膜超聲造影劑。
2.2 相關技術
2.2.1 二次諧波技術 不同大小的微泡對應於一定頻率的聲波不僅可散射相同頻率的回波(基波),尚可產生2倍於發射頻率的回波(諧波),甚至3倍、4倍或1/2頻率的回波,而人體的組織無此特性,即在諧波頻率時,微泡造影劑的背向散射強度遠高於人體的組織。
2.2.2 瞬間反應成像 利用瞬時能量散射特性研製出了間斷觸發成像技術,即當暫時終止探頭發射後,再次啟動探頭時,此時微泡造影劑的信號最強,圖像質量最佳,該增強效應是瞬時的,並且聲波是第一次接觸微泡時散射效果最佳。
2.2.3 定量檢測技術 團注聲學造影劑在組織局部形成二維或Doppler增強的動態過程,影可通過描繪局部的時間-強度曲線進行研究。
2.2.4 微膠囊技術 為了進一步提高氣泡的穩定性、降低氣泡的尺寸,研究人員使用了微膠囊技術。微膠囊技術是近20 年來迅速發展的先進技術。微膠囊是由芯材和壁材組成,壁材包括糖類、脂類、揮發性蛋白質以及各種天然和合成的高分子等,芯材是不穩定的化合物,包括液體或氣體〔2,3〕。
2.2.5 脈沖反相諧波顯像(pulse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PIHI)技術 優點是:二維圖像質量好,檢測諧波信號更敏感〔4〕,增加了造影劑的靈敏性和飽和度〔5〕。國外Kim AY〔6〕在流動的人體模型上,分別用基波、二次諧波和PIHI 3種成像技術觀察血流,改變機械和超聲波發射方式(連續和間歇式發射),結果發現在流速為10cm/s時,PIHI顯示的信號最好。Lefevre F等〔7〕採用脈沖反相顯像和間歇觸發技術觀察造影後移植腎,發現團注造影劑SHU580A後,存在皮質病變和腎動脈狹窄的移植腎峰值時間、灌注和清除斜率明顯升高(P=0.0001),故指出觸發脈沖反相顯像技術可以提供有關移植腎皮質血管分布的形態學及定量信息。
3 超聲造影的診斷應用
3.1 超聲造影在診斷乳腺腫塊中的應用 本研究探討經靜脈超聲造影增強彩色血流信號在乳腺腫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8〕。
3.2 超聲造影劑在診斷胰腺腫瘤中的應用 胰腺腫瘤發病率居高不下,且惡性程度高,早期手術至關重要。目前診斷方法雖多,但對於腫瘤的早期發現仍有一定限制。而超聲造影劑可以增強腫瘤內血流的顯現,通過觀察血流圖像,提高診斷准確率〔9〕。
3.3 肝腫瘤超聲造影的血流動力學診斷研究 彩色多普勒技術探測肝腫瘤血流動力學變化,為腫瘤鑒別診斷提供了客觀依據。經外周靜脈注射聲學造影劑為超聲造影的最新發展,其操作簡便、安全,對提高超聲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有重要價值〔10〕。
3.4 經周圍靜脈SonoVue 超聲造影診斷腎動脈狹窄價值的探討 經周圍靜脈注入SonoVue超聲造影劑後,多普勒信號增強時間可以滿足臨床工作的需要,選擇造影的適應證可以提高造影劑應用價值,分析造影結果時需正確認識造影偽像〔11〕。
3.5 超聲造影診斷移植腎急性腎小管壞死的實驗研究 超聲造影結合TIC 定量分析,可客觀反映移植腎急性腎小管壞死血流灌注變化,為診斷移植腎急性腎小管壞死提供了可行的新方法〔12〕。
4 超聲造影劑在治療上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4.1 增強治療性超聲的溶栓作用 體內外實驗〔13,14〕表明:治療性超聲(US) 通過空化效應能加速尿激酶(UK) 等向血栓內滲透,增強其生物活性。而超聲造影劑可增強超聲的這種溶栓作用。Tachibana等〔15,16〕用170kHz,15W/cm2的超聲照射注入UK的離體血栓,並加入Albunex,孵育60min後測量血栓重量減少的百分率。結果表明:單用UK的溶栓率為(2616±418)%,UK+US為(3313±518)%,UK+US+Albunex(5113±17)%,Albunex明顯增強了超聲的助溶作用。這是因為Albunex微泡能降低空化閾值,增加空化量,促進空化效應。Albunex是第一代超聲造影劑,微泡氣體為空氣,屬於RA SDA (room air filled sonicated dextrose albumin) 微泡。Porter 等〔17〕用20kHz,115W/cm2 的超聲照射輸入UK的體外血栓,同時注入RA SDA 或PESDA(perfluorocarbon-exposed sonicated dextrose albumin) 微泡。實驗結果表明:(1)PESDA+US的溶栓效果高於RA SDA+US〔(43±17)∶(28±9)%)〕(P<0.05)。(2)PESDA+US與US+UK(48±9%)的溶栓效果相似,說明PESDA+US不用溶栓葯也能促進血栓溶解。(3)PES2DA+US+UK的溶栓作用最大〔(60±14)%〕。
4.2 微泡超聲造影劑 微泡超聲造影劑特別是氟碳類氣體的超聲造影劑的研製成功並應用於臨床,推動了超聲診斷的發展。目前,國外批准上市的微泡超聲造影劑有:Albunex、Sonovue、AI 2700 和Optison 069。正在研製中的微泡超聲造影劑有PESDA、Aerosomes(MRX115)和Sonovist SHU563A等。微泡超聲造影劑現用於體內許多重要器官(如肝、腎、子宮、卵巢等) 和心血管系統的血流供應情況的檢查,尤其對於左右心腔和心肌的超聲造影已取得了重大成就。微泡超聲造影劑在診斷上應用日益廣泛,近來的研究表明,它在治療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
4.2.1 增強治療性超聲的溶栓作用 微泡在聲場中破壞時產生的空化作用可以有助於溶解血栓。Luo 等〔16〕研究表明,微泡超聲造影劑能加速體內UK等向血栓內滲透,可增強治療性超聲的溶栓作用。Nishioka 等〔18〕的體內外研究表明,DDFP 微泡超聲造影劑能夠增強超聲的空化效應,有明顯的溶栓功效。
4.2.2 攜帶葯物或治療基因的載體 微泡超聲造影劑作為一種能攜帶微粒穿過內皮層進入靶組織的非創性載體,可增加靶組織的葯物濃度和基因表達量。運用超聲破壞含有載體的微泡可在特定組織釋放葯物或治療基因〔19〕。例如,超聲聯合造影劑的基因治療,通過超聲破壞造影劑微泡,把循環中的基因輸送到靶組織。若用配體和基因標記的造影劑,會提高靶組織的基因表達量。運用此法能輸送常用的基因治療載體到達靶組織,並能高水平表達轉基因。Unger 等〔20〕體外研究表明,利用自製的MRX2552 微泡超聲造影劑作為紫杉醇葯物遞送載體,結合超聲技術(持續超聲和脈沖超聲) 可望實現局部定位釋葯的目的。
4.2.3 治療腫瘤 超聲造影劑中微氣泡的破壞可促使供應腫瘤的微血管破裂而引起腫瘤退變;攜帶血栓形成物的造影劑在腫瘤內被超聲破壞,可形成血栓或阻塞血管,使腫瘤壞死。
5 小結
治療性超聲、超聲造影劑、溶栓葯聯合應用溶栓效果更有效、更快速,明顯高於超聲與葯物聯合應用或單獨葯物溶栓,並能減少溶栓葯的劑量;且為無創性治療,安全性大而危險性小,患者樂於接受。診斷性超聲介導的造影劑微氣泡破壞引起的微血管破裂,可用於血管發生和改建;供應腫瘤的微血管破裂,可引起腫瘤退變;攜帶血栓形成物的造影劑在腫瘤內被超聲破壞,可形成血栓或阻塞血管,使腫瘤壞死。由此可以推斷,隨著超聲造影劑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其在治療方面會有更廣闊的前景。
Ⅲ 超聲造影劑的超聲造影成像原理
造影劑微氣泡在超聲的作用下會發生振動,散射強超聲信號。這也是超聲造影劑的最重要的特性——增強背向散射信號。例如在B超中,通過往血管中注入超聲造影劑,可以得到很強的B超回波,從而在圖像上更清晰的顯示血管位置和大小。
接收到的超聲強度是入射強度和反射體的散射截面的函數。散射截面是與頻率的四次方和散射體半徑的六次方成正比,這對所有的造影劑介質都適用。理論上,通過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看到氣泡粒子的散射截面要比同樣大小的固體粒子(例如鐵)大1億倍。這也是氣泡組成的造影劑的造影效果比別的散射體優越的原因所在。
氣泡散射還有一個十分有意義的特性——氣泡共振。當入射聲波的頻率與氣泡共振頻率一致時,入射聲波的能量全部被氣泡共振吸收,形成共振散射,這時散射截面遠比上述公式給定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