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聲胃鏡檢查怎麼做
超聲內鏡為一兼內視鏡及超聲波於一體的儀器。超聲內鏡除了能對消化道黏膜表面進行觀察,其附於內視鏡頭的超聲波儀器,還能深入病人體內,靠近病源進行檢查,故能做出准確的診斷。在超聲內鏡指導下,醫生能進行細針穿刺抽取細胞組織化驗以明確病因,及進行各類注射治療。經多年研究,超聲內鏡檢查現已廣泛用於食道、胃、胰腺、膽囊、肝臟、十二指腸、大腸及肺部之疾病,於癌症分期上的成效尤為顯著。病人患有消化道癌症、黏膜下腫瘤、胰腺炎、胰腺腫瘤、膽管閉塞、肺癌及異常縱隔淋巴結等情況均可接受超聲內鏡檢查。
檢查前准備
一、病人須於超聲內鏡檢查前6小時禁食,並隨帶干毛巾一塊。
二、病人如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血小板減少、懷孕或服用抗凝葯物等,須告訴醫護人員並聽從其指示。病人也應主動提供現所服用的葯物及任何過敏反應資料。
三、門診病人不宜親自駕駛前來,亦應避免在檢查前酗酒,服用不當量的鎮靜葯物。年老、行動不便的病人宜由家人陪伴前來檢查。
四、高血壓患者檢查當天照常可以口服降壓葯,待血壓穩定後行超聲內鏡檢查。
五、病人必須攜帶近期的內鏡報告以供操作醫生參考。
六、做超聲內鏡的病人應按預約的號碼前後有秩序地進行檢查,避免喧鬧,持紅卡者、急診病人、70歲以上的老人、病房病人及本院職工優先安排檢查。
檢查過程
一、超聲胃鏡檢查前要口服麻醉消泡劑,麻醉葯物一般可以持續2小時,以減少胃內分泌物,使胃圖像更加清晰,並使超聲胃鏡能順利地通過咽部。有過敏史的病人請向醫生聲明。
二、檢查時,病人應處於左側卧位,盡量放鬆身體。松開緊身的衣服、領帶和褲帶,取下隨帶的眼鏡、假牙,使病人能處於較舒適的環境下接受超聲胃鏡檢查。
三、做超聲胃鏡時,要遵從醫生的指導輕松地吞咽,超聲胃鏡通過口咽部進入胃內後要平靜地進行腹式呼吸,不要屏氣。這樣一般只需30分鍾左右就能檢查完畢。復雜的病情而需要特別治療者,所需時間將會延長。在個別情況下,醫生會根據病人的需要而給予注射鎮靜葯物,視病人的情況而定。
檢查後注意事項:
在檢查後病人應待麻醉葯或鎮靜劑葯力減退後方可進食。如病人接受鎮靜劑注射,則整天不可操作重型機器或駕駛,以防發生意外。病人應主動拿取檢查報告及詢問復診日期。如對檢查結果,用葯等有疑問者請於工作時間內向內鏡中心醫護人員咨詢。如出現嚴重事故,如胃腸出血、劇烈腹痛等,則應到本院或就近急診室求診。
可能出現的並發症:
檢查期間病人多感到惡心及上腹部不適。喉部之麻醉亦會引起一個多小時的吞咽困難。較嚴重的並發症包括腸道穿孔、出血、心臟驟停、肺部感染等。各種並發症的發生之機會是隨著病人不同之情況,檢驗及治療方法而有所差異。病人應主動詢問主診醫生以了解祥情。如出現嚴重的並發症,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術補救。有心、肺、腦、腎等嚴重疾病的患者如發生並發症可能導致病人死亡。
B. 胃超聲檢查的胃超聲檢查臨床意義:
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有胃潰瘍、胃十二指腸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發病部位以胃小彎近幽門側及十二指腸球部最多見。潰瘍病的基本病理是粘膜層出現局限性凹陷,凹陷深度超過粘膜肌層; 潰瘍周圍的粘膜經常伴有水腫、充血或增生等炎症變化。
(1) 空腹超聲檢查可以發現潰瘍部位有局限性輕度管壁增厚,呈低回聲狀。急性較大潰瘍則出現局限性胃壁粘膜層缺損。
(2) 胃充盈狀態下,典型的胃潰瘍周圍出現粘膜層及粘膜下層的局限性增厚,中央有較平滑的潰瘍凹陷,呈小「火山口」 樣徵象。
(3) 小而較淺的潰瘍僅以局限性增厚為唯一表現。
(4) 幽門管潰瘍以水腫充血的局限性增厚為主要特點,經常伴有胃排空延遲;急性期時,常出現幽門痙攣和胃瀦留, 幽門管腔狹窄,液體難以通過。
(5)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超聲表現為:局限性管壁增厚,球部變形,液體通過球部迅速(激惹現象); 大多數十二指腸的潰瘍面比較小,超聲不太容易發現。
(6) 三維超聲對潰瘍面的顯示近似於胃內窺鏡圖像。
胃平滑肌類腫瘤是源發於胃肌層的間葉組織腫瘤, 分為良性胃平滑肌瘤和惡性平滑肌肉瘤。
胃平滑腫瘤的聲像圖表現:
(1) 聲像圖特徵:
①胃壁內局限性腫物,多呈圓球狀,也可呈啞鈴狀或不規則狀。
②腫物多發生於胃上部,以單發者多見,大小通常在5. 0cm 以內,但也有達9. 0cm。
③腫物呈低回聲,境界清晰、內部回聲均勻或較均勻。
④部分病變腫物的粘膜面伴有潰瘍凹陷。
(2) 聲像圖分型:
①腔內型:腫物位於粘膜下,向腔內生長,粘膜層被抬起,斷面上局部胃腔變窄。
②壁間型:肌層有腫物同時向腔內外生長,使腔內粘膜層隆起,腔外漿膜層外突。
③臟外型:腫物主要向腔外生長,漿膜面膨出明顯,粘膜面無明顯膨出。
胃平滑肌肉瘤的聲像圖表現:
(1) 腫瘤起自胃壁肌層,形態不規則,周緣回聲略毛糙。內部回聲不均質。
(2) 腫物增大可見液化區形成,部分伴有少量不規則增強回聲。粘膜面常有較深的大潰瘍,其潰瘍凹陷的形態不規則,並可與液化區貫通,使腫物內部形成假腔。
(3) 肝臟或周圍淋巴結可出現轉移病灶。
胃癌:
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於胃竇部特別是胃竇小彎靠近幽門側。病理類型以腺癌較多見。
胃癌分期有早期胃癌和中晚期胃癌。
早期胃癌指病變僅侵及粘膜與粘膜下層,超聲經腹檢查顯示困難,超聲內鏡對其診斷有較大價值。
中晚期胃癌:進展期胃癌,指癌病變侵犯深度已超越粘膜下層,達到固有肌層更深,通常分三型:
① 腫塊型;②潰瘍型;③彌漫型。
基本聲像圖改變為胃壁異常增厚、隆起,通常呈不均質低回聲,形態不規則,胃壁結構破壞。
(1) 腫塊型: 胃壁局限性隆起凸向胃腔, 表面不光整者可形成類似菜花狀低回聲或雜亂回聲腫塊, 周圍胃壁也有程度不等的增厚。有時可見癌腫破壞漿膜向胃外生長,形成外生性腫塊,並且有與周圍臟器粘連或直接轉移蔓延的徵象。
(2) 潰瘍型:隆起胃壁表面形成不規則凹陷,凹底部不光滑,可見小結節狀回聲,凹陷周緣隆起不規則、厚度不均勻,凹陷口僵直。周圍胃壁也可呈不規則增厚、隆起。
(3) 彌漫型:胃壁大部或全部呈彌漫性增厚、隆起,其厚度大於15mm,粘膜面不規則破潰或糜爛時局部呈強回聲, 重者胃長軸斷面呈「線狀」 胃腔,空腹短軸斷面呈「假腎征」,飲水後增厚的胃壁更清楚。
殘胃癌的超聲檢查:胃癌術後的超聲檢查重點是靶器官(包括肝臟、腹膜後、盆腔) 的轉移病灶的發現。
殘胃因位置深在,受干擾因素較多,超聲檢查不可輕易否定臨床殘胃癌的診斷,應結合其它檢查。
胃息肉分假性和真性兩種。假性息肉系粘膜炎性增生形成; 真性息肉又稱息肉樣腺瘤,較常見,是由增生的粘膜腺上皮構成,多為單個。表面呈結節狀,多數有蒂,大小一般不超過2cm。息肉樣腺瘤屬於癌前期病變。
聲像圖表現為胃粘膜向胃腔內突出, 呈低回聲或中等回聲團塊,約1-2cm 大小,基底狹窄, 呈蒂狀。 多為單發。改變體位不能與胃壁分離。 胃壁各層結構連續正常。胃息肉的診斷應注意與息肉型胃癌及胃巨皺襞症鑒別。息肉型胃癌生長快,多大於2cm,基底較寬,對胃壁有浸潤,附著處可見粘膜中斷。胃巨皺襞症聲像圖特徵為粘膜皺壁回聲粗大, 呈「琴鍵狀」。
胃腸穿孔:
(1) 腹膜腔內氣體回聲:
患者仰卧位時,可在肝臟前緣與腹壁間的肝前間隙顯示氣體強回聲,其後常見有多重反射。坐位檢查,通過肝臟可以在膈肌頂部與肝臟之間顯示氣體回聲。
(2) 腹膜腔積液:
穿孔後的胃酸與膽汁往往先積於右肝下間隙, 隨著滲出量增加, 滲出液可流向肝腎間隙,並經右結腸外側溝下行至盲腸周圍和盆腔。在這些部位可顯示異常的液體回聲。 由於液體內混有胃內容物或形成膿腫, 有時不能顯示典型的無回聲區。
(3) 常有腸蠕動減弱或消失、 腸腔積氣等改變。
(4) 穿孔局限者,可形成膿腫或邊緣模糊、回聲不均的雜亂回聲包塊。B 超在胃腸穿孔診斷方面有其獨特的優點, 超聲檢查對腹膜腔游離氣體的診斷方面可達到與 X 線透視相同的效果。有時能夠顯示X 線檢查不能發現的局限於肝上前間隙的氣體。而對檢出腹腔內積液則比X 線檢查准確得多。特別是在與其它急腹症如膽道、胰腺、婦產科、實質臟器破裂等方面的鑒別,超聲可做為首選。

C. 胃腸病的檢查有哪些方法
檢查胃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胃鏡檢查纖維胃鏡檢查是目前對胃病最有診斷價值和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視野廣、檢查安全、圖像直觀,診斷准確、及時,資料可靠,治療方便等特點,可用於診斷胃潰瘍、胃炎及十二指腸和食道的疾病。檢查時,醫生直接將鏡身從患者口腔送入,經食道到達胃腔內。這樣就能直接觀察到胃內粘膜的情況,清楚地看到有無潰瘍,有無出血,鑒別良惡性潰瘍,辨別是胃息肉還是胃癌等等。胃鏡檢查時,還能採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又叫胃粘膜活檢),便於明確診斷,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檢出率。胃鏡不僅用於診斷,還可用於治療,如發現胃出血時,可用微波或激光止血,也可對出血的部位直接噴灑孟氏液或凝血酶止血,使病人免受開刀之苦。另外,胃鏡還具有送水、吸水、送氣、抽氣等功能。
(2)X線鋇餐檢查X線鋇餐檢查又叫X線鋇餐造影,指的是,患者口服硫酸鋇充盈劑,X線透視時它可將胃的輪廓清楚地顯示出來。X線鋇餐檢查能夠診斷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穿孔、胃出血及幽門梗阻等多種疾病。此外,近十多年來,消化道X線鋇餐雙重造影有了很大的進展。
(3)胃液分析胃液分析是一種診斷胃病最古老而又最常用方法。它是指抽取胃液進行有關指標(如胃酸)的測定和檢查,從而判斷胃液是否正常。其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即一般性狀檢查,化學檢查和顯微鏡檢查。胃液分析不但能反映一個人胃酸分泌是否正常,而且對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甚至對胃癌的診斷都有一定的意義。
(4)超聲波檢查超聲波檢查即B超檢查,是利用超聲波的原理來進行疾病診斷的一種方法,由於超聲波在通過不同的組織時能反射出不同波長的回波,根據反射回波的形態進行分析,就可以推斷某種組織的異常變化。超聲波檢查無痛苦、無創傷、安全,並可多次重復使用,是一種對各類人群(包括孕婦與兒童)均適用的檢查手段。
在胃腸病中,超聲波檢查一般用於肝、膽、胰腺等器官的診斷,如肝膿腫、肝囊腫、肝癌、膽結石、膽囊炎、胰腺炎和胰腺癌等;也可以觀察腹脹病人腹中是否有腹水;腸道狹窄者是否有腹腔腫瘤的壓迫等;但對胃腸道這類管道樣器官的病變診斷價值不大。現在有的醫院採用實時超聲波法來檢查胃,只能了解胃的排空情況,並不能觀察胃黏膜的變化。
(5)胃電圖檢查胃的運動可以通過胃電圖來體現。胃運動的基礎是胃平滑肌的生物電活動,被記錄下來的圖形就是胃電圖。當胃電節律異常時,會相應地出現胃的運動異常,如胃動過速或過緩或運動紊亂。通過胃電圖的檢查觀察胃電節律的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間接了解胃的運動情況。要注意的是,胃電圖反映的只是胃的肌電節律,而且目前還沒有研究可證明,胃電圖能判斷這種肌電節律是由於何種疾病產生的,因此,單純用胃電圖來確診胃炎、胃潰瘍等病症還為時過早。胃電圖檢查沒有禁忌證,無損傷、無痛苦,可重復檢查,價格較為低廉,在我國的基層醫院已廣泛開展。
(6)其他化驗檢查血常規檢查也是最常用的檢查之一,它主要用於檢查各種胃病引起的貧血。大便常規與大便隱血試驗是用於診斷胃出血時常用的檢查方法。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則可提示胃出血。
D. 腹部超聲波是檢查什麼的呢
健康查體常做的超聲波檢查有腹部、腦部和心臟。
心臟的超聲波檢查又叫超聲心動圖,可以反映出各瓣膜的形態、活動是否正常,各心房心室的大小及形態,心臟周圍出入心臟的大血管的情況;有無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造成的心臟損害,心包積液,各種心肌病等。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心臟腫瘤等在超聲心動圖上也可以有一些相應的改變。
超聲心動圖還可以進行心功能的測定,比如心肌收縮性的強弱、心臟射血能力的大小等等。
腹部b超主要檢查的是肝、膽、脾、腎。從中可以看出這些臟器的外形、輪廓、大小、位置、內部結構是否正常,有無腫物及其他異常。具體來說,利用超聲診斷技術可以診斷出肝硬變、脂肪肝、肝囊腫,甚至肝癌、膽石症、腎下垂、腎積水、腎囊腫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腹部超聲波檢查之前,必須禁食8小時以上,以保證膽囊、膽管內充盈膽汁並減少胃腸內容物和氣體的干擾。
在婦產科,超聲波可以探測到子宮、輸卵管、卵巢及盆腔內的一些病變,如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盆腔炎症等。
b超對實質臟器比較有效,腹部和肺臟因有大量氣體干擾做b超無意義。
子宮內膜異位,炎症一般b超看不到。
內膜粘聯若是很嚴重,子宮內可見到異常回聲。
婦科的b超一般用於監測卵泡,妊娠,胎兒,檢查是否有腫瘤等。
b超是影像醫學,對佔位性的病變如結石、腫瘤及炎症水腫改變了臟器正常形態等可有明顯不同聲響。對於有些無形態改變的如乙肝等無意義,需抽血做其他相應的實驗室檢查才可輔助診斷。
E. 去醫院,醫生要我做胸部CT、腹部超聲、支氣管鏡及胃鏡。這些可以查出什麼
胸部CT主要用於檢查胸部疾病,並可用於診斷呼吸系統疾病。可以檢測常見的胸部疾病,例如肺結核、肺癌、肋骨骨折、肺氣腫、胸膜病變、縱隔病變、胸膜間皮瘤、縱隔畸胎瘤、血管畸形、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等,胸部CT可以檢查整個胸部的疾病。也可以了解氣管、支氣派銷閉管、縱隔和肺的心血管的生長和發育。
腹部超聲能迅速檢查出肝、膽囊、膽管、脾、胰、腎、腎上腺、膀胱、前列腺等臟器的大小、形狀變化;是否處於正常位置;臟器內有無佔位;佔位是實質性還是液性如襄腫、血腫及膿腫等,並能在一定程度上鑒別出佔位是良性還是惡性的,有無受到周圍腫物或臟器的壓迫;還可查出腹腔、盆腔腫大的淋巴斗悶結;可觀察膽囊的收縮情況,判斷膽囊功能;還能准確判斷有無腹水,即使少量腹水也可測出。
支氣管鏡可塵裂以檢查的疾病,包括氣管及支氣管內的病變,肺部炎症性病變,肺部間質性的病變,肺部腫瘤性病變。
胃鏡分為無痛胃鏡和普通胃鏡,它主要是檢查上消化道疾病一般包括胃,十二指腸以及食管病變,例如食管癌,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胃息肉以及胃癌,十二指腸潰瘍,胃間質瘤,黴菌性食管炎,賁門口炎等都可以通過做胃鏡檢查確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