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求教,STM32超聲波如何定義管腳,給管腳高低電平,是如何寫的,稍微寫一下,我理解理解
一般就是兩個管腳:TRIG、ECHO。超聲波又分兩種,一種是自己驅動的(自己畫超聲波部分電路),一種是驅動第三方做好的。
一、自己驅動的
TRIG腳初始化為輸出,ECHO初始化為輸入。同時ECHO腳設置為外部中斷
2.TRIG腳發送脈沖,一般是循環發送8個脈沖。然後計時清0.
for(u8 i = 0; i < 8; i++)
{
TRIG_HIGH;
delay_us(10);
TRIG_LOW;
delay_us(10);
}
3.等待觸發ECHO腳的外部中斷,或者等待超時(這是為了前方空曠沒有超聲波返回)。
4.數據處理。((float)(SonicL.time.ms * 1000.0 + PULSE_TIME + WAIT_STABLE_TIME + SonicL.time.endCnt - SonicL.time.startCnt)/ 58.0);//cm
二、直接用模塊,這個模塊一般會有廠家提供手冊
TRIG腳初始化為輸出,ECHO初始化為輸入。同時ECHO腳設置為外部中斷
2.TRIG腳發送脈沖,一般是循環發送8個脈沖。
TRIG_HIGH; delay_us(20); TRIG_LOW;
3.等待觸發ECHO腳的外部中斷(上升沿中斷時計時清0.下降沿中斷時停止計時),或者等待超時(這是為了前方空曠沒有超聲波返回)
4.數據處理。((float)(SonicL.time.ms * 1000.0 + SonicL.time.endCnt - SonicL.time.startCnt)/ 58.0);//cm
2. 使用超聲波感測器HY-SRF05時,VCC端接在STM32F103C8T6單片機的5V引腳
STM32F103的電源是3.3V的,而一般這個3.3V的電源都是從5V電源得來的;
如果你板上沒有5V電源,如是直接從鋰電池供電的,只需要加個小小的電源轉換模塊,3.3-->5V,便可得到5V電源,而感測器的耗電很小容易滿足;
3. stm32中軟體部分如何利用感測器介面驅動超聲波測距
這個可以通過超聲波感測器的輸出埠採集,看感測器是數字介面還是模擬輸出。
4. 關於stm32驅動超聲波測距模塊的問題,要瘋了QAQ
1、目前大部分超聲波模塊都是5V供電的,STM32是3.3V供電,如果你的模塊是3.3V那麼它是不能正常工作的。
2、另外,如果模塊使用5V供電,應當在通信口串聯限流電阻,避免5V信號直接灌入晶元,造成損壞。
5. stm32引腳接超聲波介面用什麼模式
stm32引腳接超聲波介面用什麼模式
超聲波模塊測得的距離一直是固定值的同仁看過來:
如果你是用3.3v給開發板供電,但用到了開發板的5v給HC-SR04供電,那麼你就和我掉進的同一個坑
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是STM32開發板一般沒有升壓晶元或其他升壓措施,因此低於5v給開發板供電是不可能輸出5v電壓的 ,根據測量它只有2.86v,這就導致了HC-SR04供電不足的問題
在我認為是代碼問題並修改了16個小時的最後一分鍾,我發現他是供電不足引起的,這一結論真讓我哭笑不得
開篇閑諞:
耀風(鄙人)是一個STM32才入門的小白所以文章寫的不是很嚴謹,如果有錯誤歡迎大家指正。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有兩個:
第一,記錄本次實驗方便自己以後查看(畢竟卡了我16個小時,錯誤原因竟然是哭笑不得的供電不足)。
第二,分享給其他在學或還不知道怎麼使用超聲波模塊的同仁,避免犯和我一樣的錯誤。
編程IDE工具: KEIL5
實驗所需材料:
1.STM32F1系列單片機任意一款
2. HC_SR04超聲波模塊
3.杜邦線若干
引腳連接:
Tring —>PA4
Echo —>PA5
GND —>GND
VCC —>5v~5.5v
網上資料說超聲波模塊的供電電壓在3~5.5v,但是還是建議用5v左右,因為穩定。如果STM32不是5v供電,那麼就不要用STM32開發板上的引腳給HC_SR04供電。
原因就是STM32開發板一般沒有升壓晶元或其他升壓措施,因此低於5v給開發板供電是不可能輸出5v電壓的 (再啰嗦一遍)
實驗原理:
通過STM32的GPIO給HC_SR04模塊的Tring引腳輸出一個至少10us的高電平開啟超聲波模塊,然後超聲波模塊就會自動發送一個連續的由8個40KHZ脈沖組成的脈沖串,發送完成後HC_SR04模塊的Echo引腳會變成低電平並且HC_SR04模塊的晶元也會開始時。如果HC_SR04發出的脈沖串遇到障礙物就會被反射回來,當超聲波模塊接收到返回的脈沖串時就會將Echo引腳變成高電平並且HC_SR04模塊的晶元也會停止計時,Echo引腳輸出高電平的時間就是脈沖串從發出到接收的時間。
由上面這巴拉巴拉的一段話我們可以知道驅動HC_SR04的步驟:
1. 通過STM32的GPIO給HC_SR04的Tring引腳輸出一個至少10us的高電平
2. 當HC_SR04的Echo引腳輸出高電平時開啟STM32的定時器或Systick定時器開始計時,當Echo引腳輸出低電平時停止計時,並記錄時間
3. 根據時間算距離
distance = T(所測時間)x 340m/s / 2 = T(所測時間) x 170m/s = T(所測時間) x 17000 cm / 1000 000 us = T(所測時間)/ 1000 000 us / 17000 cm = T(所測時間)/ 58.0(近似值)
不想看上面推導的朋友知道距離 distance = T(所測時間)/ 58.0 就可以了
代碼核心片段講解:
//**********引腳初始化*************
void init(void)
{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
GPIO_InitStruct.GPIO_Pin = GPIO_Pin_4;
GPIO_InitStruct.GPIO_Mode = GPIO_Mode_Out_PP;
GPIO_InitStruct.GPIO_Speed = GPIO_Speed_10MHz;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
GPIO_InitStruct.GPIO_Pin = GPIO_Pin_5;
GPIO_InitStruct.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
}
/***********延時函數定義(使用Systick定時器實現)**************
1.用Systick定時器的原因就是它操作簡單一點,不用初始化,直接調用SysTick_Config()函數即可,然後在寫個相應中斷函數就可
2.因為在本項目中延時和定時不用同時運行,所以這兩個功能用一個定時器就好
*************************************************************/
void delay_ms(uint32_t time)
{
TIME = time;
State = 0; // 用於區分是Systick因延時的進入中斷還是因定時進入中斷
SysTick_Config(72000); //定時器每1ms計時一次
while(TIME!=0);
SysTick->CTRL &=~ SysTick_CTRL_ENABLE_Msk; //關閉定時器
}
void delay_us(uint32_t time)
{
TIME = time;
State = 0;// 用於區分是Systick因延時的進入中斷還是因定時進入中斷
SysTick_Config(72);//定時器每1us計時一次
while(TIME!=0);
SysTick->CTRL &=~ SysTick_CTRL_ENABLE_Msk;//關閉定時器
}
//************測引腳電平持續時間函數定義******************
uint32_t pulseIn(GPIO_TypeDef* GPIOx,uint16_t Pin,STATE state)
{
uint32_t time = 0;
uint8_t i ;
while(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A, GPIO_Pin_5) == (u8)!state){}
State = 1;
TIME = 0;
SysTick_Config(72); //一定要以1us為溢出時間,因為算距離的公式中的T是以us為單位的
while(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A, GPIO_Pin_5) == (u8)state){}
SysTick->CTRL &=~SysTick_CTRL_ENABLE_Msk;
time = TIME;
TIME = 0;
printf(" Time = %d\n",time);
return time;
}
extern int TIME;
extern uint8_t State;
void SysTick_Handler(void)
{
if(State == 0) //因延時函數中的SysTick定時器溢出進入
TIME--;
else if(State == 1) //因定時中的SysTick定時器溢出進入
TIME++;
}
int main(void)
{
init();
Usart_begin(USART1,9600); //這是我自己寫的STM32庫函數二次封裝中的USART1初始化函數
//啊吧啊吧,本來整個工程都是用我開發的二次封裝寫的,奈何我竟傻傻的16個小時都認為是代碼問題,所以就改掉了。
while(1){
float distance;
GPIO_ResetBits(GPIOA,GPIO_Pin_4);
delay_us(10);
GPIO_SetBits(GPIOA,GPIO_Pin_4);
delay_us(20);
GPIO_ResetBits(GPIOA,GPIO_Pin_4);
distance = (float)pulseIn(GPIOA, GPIO_Pin_5,HIGH)/58.0; //算出距離(58.0的原因前面有講解)
printf("distance = %.2lf\n",distance);
delay_ms(200);
}
}
登錄後復制
後面我會專門寫一個這個二次封裝用法的文章的,大家先搞著用這個四不像的工程代碼吧。啊吧啊吧
輸出正常:
代碼分享:
耀風寫的代碼,需要請點擊下載
提取碼:YF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