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電纜震盪波試驗
電纜振盪波檢測技術主要用於交聯聚乙烯電力電纜檢測,是屬於離線檢測的一種有效形式。該技術基於LCR阻尼振盪原理,在完成電纜直流充電的基礎上,通過內置的高壓電抗器、高壓實時固態開關與試品電纜形成阻尼振盪電壓波,在試品電纜上施加近似工頻的正弦電壓波,激發出電纜潛在缺陷處的放電信號。
基於脈沖電流法高靈敏度檢測局部放電信號,配合高速數據採集設備完成局部放電信號的檢測、採集、上傳。該技術具有以下突出優勢:
(1)對電纜無損壞。單次測試過程的時間為一分鍾左右,測試效率高,對被測電纜無傷害;
(2)局放檢測可行度高。通過LC阻尼振盪對電纜試品施加近似於工頻的正弦電壓,在近似電纜運行狀態的條件下完成局部放電信號的檢測,且符合IEC及相關國家標准,局放檢測結果具有很強的真實性;
(3)適合現場巡檢。該技術通過無源諧振技術取代傳統的交流試驗電源,系統體積及重量顯著減小,實現了檢測系統的便攜性,極大降低並簡化了電纜現場檢測的難度與結構,可適用於現場大規模的巡檢與普測;
(4)判別局放類型並定位故障位置。該技術在近似工頻狀態下基於脈沖電流法高靈敏度檢測局部放電,在此基礎上提取局放脈沖的指紋信息,結合故障模式庫判別實測故障類型;基於脈沖信號在電纜中傳播的行波原理完成脈沖對的匹配,根據時間差演算法精確計算故障點所在位置。
❷ 電纜振盪波局放監測
在電力系統中,判斷電纜絕緣好壞的慣用測試方法是對被測電纜絕緣施加直流高壓,檢測直流泄漏電流的大小。但是,這種方法僅能對電纜整體絕緣情況做出診斷,無法對局放部位進行定位。更重要的是,直流耐壓試驗實際上是一種破壞性試驗,尤其對交聯聚乙烯(XLPE)電纜,由於在去掉直流高壓之後的一段時期內絕緣層仍舊維持著極化狀態的分子排列,特別是在因老化而生成的各種樹枝結構內,其分子排列更不容易恢復到施加直流高壓之前的狀態[1]
,因此經直流耐壓試驗測試合格的電纜,在重新投入運行後很快發生絕緣擊穿事故的例子屢見不鮮。由於直流耐壓試驗具有加速XLPE電纜絕緣早期劣化及大大縮短電纜運行壽命等弊端,一些電纜使用量較大的發達國家在XLPE電力電纜的預防性試驗中相繼推出振盪波電
壓試驗、0.1Hz超低頻電壓試驗和工頻電壓試驗方法[2]。
2008年1月,北京電力電纜公司吸取新加坡等國家在狀態檢測方面的成功經驗,嘗試採用振盪波法電纜局部放電定位(OWTS)測試技術對配網10kV電纜進行局部放電測試。在測試過程中,檢測發現數條電纜有嚴重局部放電現象,經過對電纜的解剖分析證實了這些電纜存在的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問題,通過對數百條電纜的局放檢測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應用振盪波法對電纜局部放電進行測試並定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技術,而且方法操作簡單,容易判斷。

圖4 行波法定位原理
a)接線圖 b)檢測阻抗上的脈沖信號示意圖 c)脈沖波在電纜上的傳播
CDO--示波器 PDS—局部放電測試儀
其中,Ck為高壓電容,Zk為檢測阻抗,同時也做匹配阻抗,消除脈沖在高壓端的反射。設在t0時,在電纜 x 處發生放電,送出的兩個脈沖按相反方向沿電纜傳播,t1時刻第一個脈沖到達測試儀,第二個脈沖在電纜遠端反射後在t2時刻到達測試儀(如圖4)。由於電纜中電脈沖的傳播速度相對於確定的電纜絕緣型式是已知的常數,所以根據式(1)就可以算出放電點離電纜近端(高壓端)的距離。
X=L- (τV)/2
其中L為電纜的長度,V為脈沖波在電纜中的速度,τ為兩個脈沖的時延,即τ=t1-t2
——摘自:OWTS振盪波電纜局放檢測和定位技術基本原理研究 馮義、劉鵬、程序、塗明濤
等編著